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毕业论文下载.doc
《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毕业论文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毕业论文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目 录一、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1二、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2三、 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3结论-4参考文献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乃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概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在当前农保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结合社会实际,从制度框架、财政、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设计偏重于农村留守人员
2、,对于被征地农民和返乡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做出合理的设计,这使得制度的有效覆盖面降低,推行后难以形成全面的保障网。从参保对象看,只有部分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户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而其他广大农业人口均未参加养老保险,基金共济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新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比较薄弱,尤其是近年来“三农”问题的特殊性,更把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到了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重要地位。 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养
3、老保障问题,对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乃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概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在当前农保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结合社会实际,从制度框架、财政、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一、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一)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仍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除老红军、五保户部分在福利院养老外,大部分的农村老人依靠家庭养老的方式度过晚年。(二)我国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老龄化速度加快,农村独生子女通婚家庭养老负担沉重,一对独生子女夫妇可能要赡养四位或者六位甚至更多老人,如果没有充分的经济来源和社会保
4、险补给,将难以承担高额的生活开支。(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强了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求的愿望。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直接造成农村土地的减少,使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另一方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得大量农民工涌向城镇,而由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限制,农民工要么无法参加养老保险制度,要么不能放心地参加养老保险制度。(四)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数以千万计的青壮年农民流入城市打工,导致农村的老年人数量和老龄化程度超过了城镇。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分析,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有85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0%多。(五)我国原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
5、进行试点的,主要依据民政部下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及各级主管部门下发的业务指导性文件,基本运作方式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为农民设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保险费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给予适当的补贴,个人缴费和集体补贴全部记在个人名下;以县级为基本核算单位,逐步分级负责保险基金的运营和保值增值;参加保险者达到规定的领取年龄时,根据其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总数确定领取标准。由社会保险机构定期计发养老金。但是,“老农保”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大部分地区的集体经济处于非常薄弱状态,各地集体补助标准千差万别,甚至很多地方根本得不到落实,没有体现出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性、互助性以及
6、公平性原则;税务系统并没有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规定可以执行;国家财政、地方政府均没有给予应有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投保金额基本上都集中在低档次的投保水平上,所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很难实现;缺乏有效的基金监督机制,以致造成过多的行政干预和违反政策,强行拆借、挪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基金已被挪用多年,至今难以收回。这样,参保农民的养老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一)养老保险的适用范围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设计偏重于农村留守人员,对于被征地农民和返乡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做出合理的设计,这使得制度的有效覆盖面降低,推行后难以形成全面的保障网。从参保对象看,
7、只有部分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户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而其他广大农业人口均未参加养老保险,基金共济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新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比较薄弱,尤其是近年来“三农”问题的特殊性,更把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到了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重要地位。 (二)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从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看,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目前正处在停顿、半停顿阶段。在管理机构、政策宣传、组织实施、基金管理等方面均未形成完成的管理体系,只是靠着惯性的作用,维系着目前的现状。1998年机构改革至今,全国虽然省级单位多数已将农保管理职
8、能划入劳动保障部门,但大部分地县级单位和乡镇还未划转,形成劳动保障部门没有接、民政部门不好管的状况,造成不少地方管理工作断档。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农保机构和人员的办公经费、工资多数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挪用农保基金发工资的事情相当普遍。 (三)保障水平偏低调查表明,大部分参加保险的农民都选择了较低标准缴费,从而导致退休后退休金水平极低,很难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了。1李逸波,胡灵红.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不仅如此,方案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使方案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
9、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 (四)干部群众在享受集体补贴方面差距过大基本方案规定:“同一投保单位,投保对象平等享受集体补助。”但在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执行过程中,同一个行政村的干部和群众却不平等享受集体补助。参加投保的绝大多数村和乡镇是补干部,不补群众;少数村都补的,也是干部补得多,群众补得少。群众一般一年仅补助3-5元,而干部补助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上万元。这样大的差距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农村社会不公平,强化了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抵触情绪。三、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一)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多元化。 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政府应该因人
10、、因地制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村劳动力的养老保险,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应建立不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只能是低水平起步,各省份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养老保障资源,充分调动政府、集体、社会、个人的养老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养老基金的筹集上,坚持国家、雇主和个人共同缴费的机制,形成一个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社会保险为补充的综合养老模式。(二)加强资金管理。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保值、增值。各地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农村 养老保险 制度 毕业论文 下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