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溶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溶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溶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 单元练习题1. 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资源叙述有误的是() A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总体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 B从时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呈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C我国各地修建了许多的水库等蓄水工程,其目的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D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使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加突出 2.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往河流里倾倒垃圾 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3.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B植物油 C牛奶D食盐5.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剂一定是水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无色 6.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3、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不变 7.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 C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8. 某同学欲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好的氯化钠溶液 B用500 mL的烧杯量取所需要的水 C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氯化钠固体2.5 g D氯化钠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9. 有10
4、0 g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将100 g 10%的盐酸与200 g 25%的盐酸混合 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10. 配制生理盐水时,导致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到烧杯中时,有少量撒出用量筒量取水时,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溶解过程中未用玻璃棒搅拌盛装生理盐水的试剂管用水润洗后未干燥 A仅 B仅 C仅 D仅 11.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1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制取蒸馏水时,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水中 B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
5、一边 C蒸发结晶时,不需要用到玻璃棒 D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将蒸发皿中的溶液直接蒸干 13. 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百川归海”描述的是() A蒸发 B蒸腾 C降水 D径流1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是() A东少西多 B春夏少,秋冬多 C南少北多 D夏秋多,冬春少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农作物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C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D大量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16. 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 科学 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水溶液 单元 练习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