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引.doc
《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引.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引德国专利诉讼应对指引手册苏州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苏州市知识产权局)2020年12月目 录第一章 德国专利环境1一、德国专利1(一)发明专利1(二)实用新型发明2(三)外观设计专利3二、德国专利管理部门3第二章 德国专利诉讼体系5一、下级法院5二、德国联邦专利法院6三、德国联邦法院7第三章 德国专利诉讼流程9一、专利诉讼特点9二、专利侵权诉讼程序10(一)选择法院11(二)提交起诉书12(三)被告人提交答辩状和诉状交换12(四)口头审理前的准备工作12(五)口头审理13(六)一审判决的执行14(七)不服提起上诉14(八)上诉审理与判决15(九)再次上诉至联邦法院16三、专
2、利无效之诉程序16(一)原告和诉因16(二)起诉状17(三)诉讼过程17(四)口头审理17(五)审理时限18(六)对专利无效之诉判决的上诉18四、专利侵权之诉与专利无效之诉的相互作用19第四章 德国专利诉讼策略23一、原告策略23(一)普通律师函23(二)警告函23(三)临时禁令23(四)侵权诉讼25二、被告策略26(一)适格身份26(二)诉讼无根据26(三)一事不再理26(四)诉讼时效27(五)现有技术抗辩27(六)在先使用权28(七)权利穷竭28(八)非法获得28(九)专利异议或无效28(十)删除程序29(十一)意大利鱼雷措施29(十二)“保护函”防卫30第一章 德国专利环境一、 德国专利
3、德国的专利类型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一)发明专利德国专利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专利(发明专利)应授予所有技术领域中新颖的、基于创造性活动的、可工业应用的发明。科学发现以及科学理论和数学方法、美学创作、智力活动、游戏或者商业活动的方案、规则和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的程序、信息的表达等均为不可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主题。依据德国专利法,可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主题应是所有技术领域中新颖的、基于创造性活动的、可工业应用的发明。即发明应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德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自申请日起20年,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根据补充保护证书对植物保护产品、人用或动物用药品专利保护期至多延
4、长5年,对于儿童药物的公认研究保护期至多可延长5年半。从申请日第三年起,每年需要缴纳年费以维持专利申请或专利的有效性。(二)实用新型发明德国的实用新型采取注册制,其保护客体与专利类似,但不包含方法或工艺,但医学指征的权利要求可以通过实用新型予以保护。实用新型也应当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但实用新型中所指的现有技术与发明中的现有技术略有区别,实用新型法第三条第1款指出:现有技术包括,在申请日或优先权日前,通过书面说明或者通过适用本法在德国境内完成的应用对公众公开的认知。而且,在申请日或优先权日前六个月(宽限期)内的书面公开或使用,若源于申请人或其前权利人,则不属于现有技术。但申请发明专利
5、日期之前向公众公开了发明,则该公开情况不利于取得发明专利权。也就是说,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范围比专利法中的现有技术范围小。但是,实用新型注册时并不进行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审查。德国专利商标局对于实用新型仅进行形式审查。而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则作为对注册实用新型提出撤销请求的理由在异议程序中提出。实用新型可以声明享有同一发明主题的专利申请的申请日,这使得众多驳回或废除的专利能够以实用新型的方式获得保护,而进一步保护了发明创造。该保护期限为自申请日起10年,并应在申请日起的三、六年和八年过后分别缴纳延展费来维持实用新型的有效性。(三)外观设计专利德国外观设计的保护客体为任何能够工业制造或手工生产
6、的产品的设计,以及产品的零部件的设计。外观设计应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但是德国专利商标局在审查时,并不对外观设计的新颖性和独创性进行审查,而是将其作为驳回依据应用于无效程序中。因此,外观设计申请只需满足外观设计法中的形式要件即可。德国外观设计的保护期限为自申请日起5年,每5年延展一次缴纳维持费来维持权利的有效性,最多可达25年。二、 德国专利管理部门德国专利与商标局(DPMA)是一个由德国联邦司法和消费者保护部管辖的联邦高级行政机构,总部慕尼黑与柏林和耶拿办事处共拥有近2800名雇员,负责管理德国工业产权。DPMA的工作程序和原则由相应知识产权保护法、条令、部分行政法规和指南明确,联邦专利与商标
7、局的职能主要由其四个主管部门行使: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部(下设五个分部)、信息(资讯)部、商标与外观设计部和行政与法律事务部,还设有5个执行部门和解决雇员发明以及德国集体管理争议的两个仲裁部门。德国专利与商标局一方面负责受理、审查申请和授予权利,另一方面则负责权利授予之后的事务。申请人向DPMA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后后,DPMA从实质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审查,如果出现瑕疵,申请人可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补充。瑕疵被弥补的,则确定授权,反之则被驳回。DPMA在该程序中以“ 裁定或决定(Beschluss)”的方式对相关事宜做出决定。对驳回决定不服的,可以在该决定发出后的1个月内向DPMA提出申诉,如果申诉无法达
8、到救济效果,则可以向德国联邦专利法院提出上诉。第二章 德国专利诉讼体系德国专利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侵权诉讼和专利无效程序的分离。即专利侵权之诉和专利无效之诉不仅程序不同,而且由不同的专门法庭审理。德国专利诉讼的系统框架如下图所示。一、下级法院根据德国发明专利法第143条第一款、德国实用新型法第27条第一款和德国外观设计法第52条第一款相关规定,德国州地区法院为相应侵权诉讼的一审法院。例如德国发明专利法第143条第一款规定,无论诉讼标的大小,德国州法院(州地区法院)民事庭对专利纠纷享有排他性管辖权。德国发明专利法第143条第二款规定,各州政府有权颁布法令,将其多个管辖的地区专利纠纷分配给其
9、中一个州地区法院管辖或与其他州政府通过协议将本州的专利纠纷全部或部分移交给其他州具有管辖能力的州地区法院管辖。德国16个联邦州共有115个州地区法院,其中10个州的12个州地区法院设立专门的专利无效合议庭(诉讼庭),由3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专利侵权案件。虽然这些法官一般没有专业技术背景,但因专门审理发明和实用新型侵权案件,所以经验丰富。对德国州地区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至二审法院,即德国州高等法院。德国州高等法院设有专利审判庭,负责审理知识产权案件。与德国地区法院一样,由3名受过法律训练的法官组成专利争议审判庭审理案件。原则上,德国州高等法院只审理专利案件中的法律问题,但如有新的事实
10、问题出现,高级地区法院通常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对其加以审理。通常来说,这些事实都会被纳入考虑范围。二、德国联邦专利法院德国联邦专利法院对于专利无效案件享有专有管辖权。该法院设在慕尼黑,由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每个合议庭由3或5名法官组成,其中2人受过专门的法律培训,另外3人受过专门技术培训,庭长由受过专门法律培训的法官担任。与专利侵权诉讼案件程序不同,对德国联邦专利法院作出的专利无效判决不服的,可以直接上诉至德国联邦法院,但被告提出异议或提起专利无效之诉的上诉案件,德国联邦法院就专利有效性做出的最终裁定之前,不得直接就侵权问题作出判决。三、德国联邦法院德国州地区法院
11、的判决或裁定结束,可以上诉至德国联邦法院,从而启动专利无效和专利侵权诉讼案的终审程序。德国联邦法院位于卡尔斯鲁厄,下设25个审判庭,每个审判庭均有5名法官组成。在德国联邦法院,第十审判庭负责审理专利案件,审判员从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联邦专利法院的专利审判庭中选任,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德国联邦法院在审理专利案件时,只审查法律问题,不审查事实问题。因此,在德国联邦法院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不得提出新的事实,令状和口头程序均只能围绕有争议的法律问题。以前各审程序认定的事实足够清楚的,德国联邦法院将在口头程序之后进行判决。一般情况下,从提起上诉到口头程序要历时18至24个月,双方当事人在此过程中要进行4
12、至6次书面理由概要交换。此外,在口头审理之前,法院可以要求提供专家意见或者进行科学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互换书面理由的次数会有所增加。其判决为终审判决,无需缴纳保证金即可申请无条件执行。对于多数专利侵权案件而言,德国联邦法院只笼统作出裁定,准予损害赔偿。如果信息披露充分,则可进一步确定损害赔偿数额。但是,如果德国联邦法院经审查,认为作为判决基础的事实证据不足的,可以将案件发回高级地区法院重审。与专利侵权案件只进行审查法律问题的情形不同,德国联邦法院对专利无效案件既审查法律问题,又审查事实问题,并在口头审理结束后作出判决。如果对该判决对争议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内容有修改或者宣告该争议专利为无效专
13、利,则该判决将送至专利登记机关。该判决为终审判决,立即生效,不得上诉或提出任何异议。德国联邦法院的判决可能有3种结果:确认专利权有效,无需修改;专利权授予行为有效但需修改或限制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专利全授予行为无效。后者如系根据欧洲专利条约授予的欧洲专利,德国联邦法院亦可作出专利无效判决。德国联邦法院自作出判决之日起2至3个月内,将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第三章 德国专利诉讼流程一、专利诉讼特点专利侵权之诉和专利无效之诉不仅审次不同,而且由不同的专门法庭审理。对德国指定的欧洲专利或德国授予专利提起的专利无效之诉均由设在慕尼黑的德国专利法院专属管辖;对其判决不服提起的上诉案件,由德国联邦法院管辖。另一
14、方面,专利侵权案件的一审由德国的民事法院进行;对其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由地区上诉法院审理(二审);对二审判决不服而上诉的,由德国联邦法院进行终审。无论是专利侵权案件,还是专利无效案件,德国联邦法院的判决都是终审判决。然而,由于德国实行专利侵权案件和专无效利案件分别审理制度,当事人在专利侵权之诉中进行专利有效性辩护严格说来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如果一方当事人通过专利异议之诉或专利无效之诉对专利的有效性进行抗辩,法院可以中止侵权之诉,待法院就争议专利的有效性作出一审判决、甚至终审判决之后,再继续审理。根据法律,德国法院在审理专利侵权案件时,应当假定专利有效,且不得对被告人就专利有效性或权利要求书提
15、出的异议进行裁定。此外,被告提起专利无效之诉或争议专利在有效性方面存有疑问的,法院通常不会在诉讼初期发出初步禁令。对于这类诉讼,德国法院不得以没有证据表明原告专利为有效专利为由而驳回被告的诉讼请求。因此,如果被告打算对原告专利的有效性提出异议,他必须另行单独提起专利异议之诉或专利无效之诉。之后,民事法院在对这些未决之诉进行审查、在初步口头审理程序之后,经被告人申请,原则上可以决定中止侵权之诉的审理工作,待专利异议之诉或专利无效之诉审结后,再继续进行审理。实践中,这种情形很少发生,只有不到10%的案件因未决专利异议之诉而中止审理。德国法院在决定中止审理此类案件时,通常都会遵循一个规则,即:只有被
16、告人提出的新证据可以清楚地证明争议专利的有效性存有疑问,且专利授予机关在审查专利时尚未考虑这些新证据时,才能中止审理。这一点不同于专利侵权上诉案件的中止审理,后者中止审理的原因往往是需要等待一个并行的专利异议之诉或专利无效之诉的终审判决。二、专利侵权诉讼程序德国专利侵权诉讼程序如下图所示。在德国,专利保护的覆盖对象包括根据德国发明专利法而授予的德国专利和根据欧洲专利条约授予的、以德国为指定国的欧洲专利。专利权人认为自己权利受到侵害的,可以在德国法院提起专利侵权之诉,也可以向涉嫌侵权的一方发出警告信,然后再提起专利侵权之诉。(一)选择法院根据德国法律,民事法院对侵权行为发生地的专利侵权案件享有管
17、辖权,侵权行为发生地包括提供侵权产品地和被告人营业地。互联网上出售侵权专利产品的,也适用这一规则。根据德国法律,因网络销售而被侵权的专利权人,可以选择以上任一地点的德国法院起诉。当事人选定法院起诉、法院受理起诉书之后,法院会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在杜塞尔多夫法院,第一次口头审理将在起诉书送达被告人之日起4-6个星期进行。诉讼手续和程序性问题包括口头审理,被告人提交答辩状、抗辩和第二次答辩状,都将在初步口头审理程序中进行;同时,主要口头程序日期也将确定。在其他法院,初步书面审理程序代替第一次口头审理,主要口头程序通常在提交被告提交答辩状之后才确定。(二)提交起诉书原告向德国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的起
18、诉书通常包括当事人简介、对专利、权利要求书内容和现有技术的描述性说明。之后,原告应当对诉讼请求进行分析,向法院提交一份对侵权事实或过程的书面说明,并将其与权利要求书进行比较。(三)被告人提交答辩状和诉状交换法院向原告送达起诉状后,被告应当对其诉讼请求进行全面答辩,否则可能面临法院立即作出缺席判决的风险。收到被告人的答辩状后,原告需要提交补充证据,支持其诉请的侵权请求,并对被告的抗辩作出回复。之后,被告有权再次提交答辩状,对原告补充的诉请论点作出答辩。在提交第二次答辩状之后,当事人通常不能再提交书面诉状。在提交书面诉状的时限规定方面,德国法律规定极其严格:不仅提交诉状的条件由法院明确规定,而且极
19、少允许延期提交诉状。(四)口头审理前的准备工作在口头审理程序启动之前,当事人必须提交全部事实和证据,必须将其争论点集中在主要分歧点上。通常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对于权利要求书只有一个或两个争议点。原告必须证明争议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全部特征都在被告的涉嫌侵权产品或侵权过程中有所体现;被告则必须证明上述特征中至少有一个没有体现。不过,德国司法系统在证据收集方面的规定也因情况而异。德国法律不允许当事人提交证人证言,各方当事人必须向法院提交支持其诉讼请求和陈述,以及与争议事实有关的全部证据,这些证据必须能够当庭开示。法院不会主动调查事实,仅仅依据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审理。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交证人名单,但法院通常
20、并不听取证人证言,也不进行交叉辩论程序,证人作证时也不需要宣誓。此外,当事人可以提交专家意见和试验结果,但除非双方当事人提交的专家证言互相矛盾,法院通常不会要求专家出庭作证。在涉及技术问题时,法院通常依赖法官对于技术问题的洞察力和经验作出判决。法院不主动进行调查取证的结果是专利权人将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诉指的侵权人违背法律,生产、销售、出租、进口、出口其专利产品或使用其专利方法。为此,专利权人必须提交事实和证据,证明其发明专利权利已经被对方非法使用。同时,为防止对方当事人否认侵权行为,还应提交侵权细节的证据。对于诉请保护专利方法的,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被告应当证明,涉嫌侵权的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原
21、告的专利方法并不相同。(五)口头审理开庭时,审判长会对案情做简短介绍,重点说明争议专利的特点,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答辩状发表法庭的初步意见。之后,双方当事人对争议点进行辩护。在辩护过程中,律师通常发挥主要作用。通常情形下,辩护必须与争议事实有关,在法院的指导下围绕关键争议点进行。一般情况下,口头审理可在一小时内完成;案情特别复杂的通常也可在1-2小时内审理完毕。(六)一审判决的执行双方当事人辩护之后,法院即可作出判决。需要当庭听取证人证言或法庭指定专家的意见的,将召集当事人参加新的口头审理,当事人可以再次提交诉状,对口头审理结果和法庭指定专家的意见再次进行陈述。如果争议专利被提起无效诉讼且尚未判决
22、的,法院可以中止审理。不过,中止审理的情形并不多见。90%以上的案例表明,杜塞尔多夫法院和曼海姆法院将在口头审理之日起几日内、最长四个星期内作出判决,在判决后几星期内以书面形式说明判决理由,并将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一审法院认定存在专利侵权行为的,其判决为初步可执行判决;原告在向法院交纳初步的高额保证金后,可以执行法院判决,责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但一审判决在上诉中被撤销的,原告需向被告支付赔偿金,以补偿其错误地执行一审判决为被告带来的损失;同时,被告也可以要求原告以其提交的保证金进行赔偿。(七)不服提起上诉败诉方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在一审判决送达之日起一个月内上诉至德国上诉法院(Oberland
23、esgericht)。当事人可以就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同时提起上诉,但事实问题以一审中提交的为限。一审判决送达之日起一个月届满之时,仍未准备好上诉理由的,可在判决日后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内上诉。但是,正式上诉也可以没有上诉理由。上诉期届满一个月内必须提交上诉理由,但这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延长。败诉方提起上诉后,上诉法院将重新审理和评估一审法院认定的全部事实和依据的全部法律意见。通常情况下,上诉法院会设定条件,要求双方当事人交换四个诉状。上诉法院受理上诉之日起十二个月后,将进行口头审理程序。(八)上诉审理与判决与一审程序相类似,口头审理程序只就争议点进行审理,一般不听取证人证言和专家意见。口头审理程序开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海外 知识产权 维权 指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