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发展历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发展历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继续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完)(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2408年04月25日15.5%16%0.5%2308年03月25日15%15.5%0.5%2208年01月25日14.5%15%0.5%2107年12月25日13.5%14.5%1%2007年11月26日13%13.5%0.5%1907年10月25日12.5%13%0.5%1807年09月25日12%12.5%0.5%1707年08月15日11.5%12%0.5%1
2、607年06月5日11%11.5%0.5%1507年05月15日10.5%11%0.5%1407年04月16日10%10.5%0.5%1307年02月25日9.5%10%0.5%1207年01月15日9%9.5%0.5%1106年11月15日8.5%9%0.5%1006年08月15日8%8.5%0.5%906年07月05日7.5%8%0.5%804年04月25日7%7.5%0.5%703年09月21日6%7%1%699年11月21日8%6%-2%598年03月21日13%8%-5%488年9月12%13%1%387年10%12%2%2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84年央行按存
3、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的股市表现次数公布时间调整前调整后幅度公布后首个交易日沪指表现1308年04月16日15.5%16%0.5%下跌2.09%1208年03月18日15%15.5%0.5%上涨2.53%1108年01月16日14.5%15%0.5%下跌2.63%1007年12月08日13.5%14.5%1%上涨1.38%907年11月10日13%13.5%0.5%下跌2.4%807年10月13日12.5%13%0.5%上涨2.15%707年09月06日12%12.5%0.5%下跌2.16%607年07月30日11.5%
4、12%0.5%上涨0.68%507年05月18日11%11.5%0.5%上涨1.04%407年04月29日10.5%11%0.5%上涨2.16%307年04月5日10%10.5%0.5%上涨0.43%207年02月16日9.5%10%0.5%上涨1.40%107年01月5日9%9.5%0.5%上涨0.94%中国上调存款准备金对股市的影响。、1985-2007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历程来源:东方证券 添加日期:2007-09-121985-2007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历程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国中央银行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我国中央银行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根据
5、1983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恢复建立的。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将其制度化。从1984年至2008年,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29次调整。在2006年至2007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次数就多达13次,足见该政策工具对我国中央银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性。如表1所示,详细列示了每次的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的调整有一个十分显著的变化,即以2003年为界,1985年至2003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幅度比较大,最低也是1%的幅度(仅有1次),调节次数并不频繁,
6、每年仅进行1次调整,其中在1987年由10%直接上调至12%。在1998年3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直接由13%下调至8%,可见每次调控幅度非常之大。自2004年至2008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主要特点是:调整幅度较小,调整次数频繁,仅2007年和2008年两年,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次数多达19次,每次上调的幅度以0.5%为主。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可以说是中央银行使用的比较频繁的政策工具,尤其是在最近两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次数非常之多。这不禁使我们思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原本猛烈、在一些发达国家“从不常用的政策工具”为何在我国成了“常用工
7、具”?3 我国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原因我国中央银行一直把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主要手段之一,且近年来频繁、大幅度地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2006年7月到2008年7月已经调整19次,其水平从8%到了17.5%,创历史新高(1984年除外)。这不禁使我们思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原本猛烈、在一些发达国家“从不常用的政策工具”为何在我国成了“常用工具”?3.1 由于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操作技术局限以及再贴现市场的客观约束,中央银行只能依赖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如果中央银行取消或弱化法定准备制度,那么,它就必须迅速地调整其他货币政策操作体系。我国自19
8、98年以来,尽管恢复了公开市场操作并使其在中央银行日常操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增加而被动式地操作。此外,由于我国货币市场仍然存在着金融工具供给的结构性缺陷,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也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这直接降低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再者由于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当前我国3%左右的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比之1.89%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成本远高于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且到期赎回的压力也在增大。加之我国再贴现市场交易因利率关系没理顺以及中央银行的被动地位也在逐年萎缩。因此,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目前我国中央银行
9、所能采取的操作相对简便、主动且经济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3.2 近年我国金融体系中流动性过剩,银行超额准备较多,又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回收流动性的有效操作工具。在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多的现实条件下,商业银行还持有大量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变现能力很强的高流动性资产,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回收流动性仅是浅层对冲,因公开市场操作的数量和进度还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购买意愿,中央银行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一次性紧缩数量庞大的流动性,具有“深度”冻结流动性的功能,从而恰当地利用了其“巨斧”作用。按货币理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一剂“猛药”的情况
10、对商业银行超额准备少而言是成立的,一旦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满足新的法定准备金比例要求,就必须收缩信贷、债券等其他资产,市场利率必然显著上升,对经济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但在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利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是此特定条件下中央银行最为主动直接和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且在我国持续不断积累的流动性过剩情况下,每次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并不是一剂“猛药”,而是属于适量微调。当然,我国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在技术上留有一定的间隔期,以便于金融机构有充分的时间在头寸管理上做准备。和加息这种调控工具比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既有助于抑制银行信贷的过度投放,又保护了银行的经济利
11、益,且可避免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而诱发热钱入境的现象。 一、存款准备金率的涵义及发展历史 1、存款准备金率的涵义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2、存款准备金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中国人民银行设计该制度的思路是要保证集中控制必要的信贷资金,以便通过再贷款形式控制信用规模及调整信用结构。存款准备金最早用于保障银行支付,防范流动性风险,后来发展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资本充足
12、要求以及存款保险制度根据金融机构评级收取差别保费的作法,都有约束金融机构信贷过度扩张的作用,促使金融机构本着质量、效益、市场的原则进行经营,有利于形成金融运行和货币政策调控的市场基础。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 1、我国存款准备金的历次调整 从1985年2011年3月,央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38次的调整。1985年央行把法定存款准备率定为10%,随后的两三年内,由于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央行在两年内两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起到紧缩银根、抑制通胀的作用。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转折性的变化,短缺的经济时代基本结束
13、,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信贷支持。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1998年3月,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大幅下调到8%。1999年,我国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现象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日趋明显,我国经济的启动此时除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外,还需要相应增加货币供应量予以配合,为此,央行进一步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6%。这两次的效果非常明显,2000年存款金融机构的贷款量比1998年增加了约2万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2003年上半年,由于贷款扩张迅速,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不断下降,并导致总准备金比率下降。在这种压力下,央行
14、不得不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以调控信贷走势,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到2006年,由于我国信贷规模激增,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央行采取了连续小幅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至今共上调17次,以控制过剩的流动性。 2、央行连续上调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大幅顺差导致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货币信贷总量增长过快,这是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央行采取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仅在2007年一年内连续11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高频地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十分罕见,2008年又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最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央行此举的主要原
15、因。 (1)流动性过剩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额逐年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到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2.8万亿美元,而且短期来看,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势头还难以逆转。2002年以来,巨额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是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又导致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每年以35%以上的速度猛增,人民银行被动吐出大量的基础货币,并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不断增加的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又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M2)远远大于实际需求量,并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猛增,从而造成流动性大量过剩,因此,央行必须回收多余的流动
16、性,维护总量平衡,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以提高金融调控的效果。 (2)固定资产投资过热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中,平均增速达到25%左右。200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然高位运行,虽然增幅有所回落。而2009年和2008年同期为分别增长1023和764亿元,2010年1月至1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同时,一直困扰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系统的房地产投资过热问题,依旧没有好转,总体房价上涨过快,偏离了房地产本身发展的轨迹,而一旦泡沫消失,将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17、(3)信贷规模过增 2007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速仍然较快,流动性过剩比较突出。连续多年出现这种贷款绝对数量居高不下的局面。而这种局面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其他的投资和盈利渠道、过度依赖贷款盈利的商业行为有关,商业银行单一的盈利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就决定了这种贷款冲动将长期存在,如果不加强流动性管理,巩固宏观调控的效果,新增贷款的恶性增长随时都可能爆发。值得注意的是,中行、工行、建行通过海内外上市获得巨额融资,这更扩大了资金的流动性。这种融资的增加实际上是资本金的增加,使商业银行的杠杆效应扩大,间接使银行的新增贷款成倍增加。因此,央行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信贷发出明确的紧缩信号,来收
18、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对冲部分过多投放的基础货币。 (4)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低 如果存款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较大变动。反之,其效用较为有限,商业银行等可以通过减少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方式予以应对,自身信贷规模不会受到影响,,央行无法达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2008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普遍保持在2%3%,大型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为1.5%1.8%,个别季度突破2%,2010年一季度末二者分别达1.96%和1.43%,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这一阶段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较其他阶段更好收缩市
19、场流动性。而针对我国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和信贷规模的激增,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控制信贷规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工具等。央行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另外央行可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达到紧缩货币供应量的目的。经过近期内频繁的调整,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值20%(2010年3月底)。而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法定准备金率是“一剂猛药”,威力巨大,对宏观经济影响深远。 三、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在金融调控中的影响 (1)准备金率调整对金融
20、机构震动较大 准备金率上调,需要银行重新调整资产组合,但是金融机构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如果市场发育不完善,超额准备金在金融机构间分配不平衡时,准备金率对金融机构产生的震动会更大。 (2)降低金融市场运用资金的比率 准备金调整频繁,银行会倾向保持较高超额准备金,进一步降低可用资金比率。即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 (3)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 由于多数国家对准备金存款不付息,而存款准备金率
21、水平以及是否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金融机构的的经营成本。 2、对我国房地产的影响 因为我国房价太高,出现了很大的房地产泡沫。央行多次提高贷款利率也是为了增加房地产投资商的成本,以减少他们的投资行为,不过效果不明显。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大大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对完成房地产调控目标会有明显的作用。 3、收缩流动性、降低信贷规模的影响 央行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降低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及其信贷规模,进而降低货币供应量。在目前,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大大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具有很强的政策约束力。经过2009年的常规放贷后,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在2%以下了,此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投放信贷的能力具有直接约束力。 4、对减轻通胀压力,缓解经济过热的影响 2010年,我国CPI同比上涨3.3%,2011前两个月均保持在4.9%的高位运行,3月4月则突破了5%的重要心理关口。一段时期以内,通胀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在2010年3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2011年可能会继续大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下,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将逐步上行。这对降低通胀压力、防止经济过热将产生一定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