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保险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地震保险分析毕业设计(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图书分类号:密 级:毕业设计(论文)我国地震保险分析CHINAS SEISMIC RISK ANALYSIS 2013年05月05日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本人完全了解徐州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
2、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徐州工程学院所拥有。徐州工程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徐州工程学院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摘要近年来地震对我国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们往往“闻震色变”,商业保险公司也多将地震损失列为除外责任。我国每次发生地震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救助和社会捐助来弥补地震造成的损失,然而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地震
3、保险作为一种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手段,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本文概括了地震保险的含义特点和全面分析了我国地震保险的现状,从我国地震的问题揭示了我国进行地震保险制度的缺乏。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地震保险的解决措施。关键词 地震保险;政府救助;保险公司;雅安;再保险;地震保险制度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earthquake in China caused great casualties and caused a great economic loss, people tend to smell the earthquake color, Business i
4、nsurance company also will earthquake loss as the exception responsibility. Earthquakes occur in our country each mainly rely on governm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social donations to make up for the losse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but this is not a long-term solution. As a kind of resource reserv
5、es and economic compensation means earthquake insurance, its function is very grea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insuranc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arthquake insurance in China, from the China Earthquake problem reveals Chinas lack of
6、 earthquake insurance system. Finally aimed at these questions to propose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solve the earthquake insurance in china.Keywords earthquake insurance bailout insurance Yaan company reinsurance Earthquake insurance system 目 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研究综述11.2.1国外研究现状11
7、.2.2国内研究现状21.3相关理论21.3.1地震保险的含义21.3.2地震保险的特点21.3.2.1大数法则21.3.2.2地震保险是附加险21.3.2.3地震保险能力有限31.3.2.4难以确定地震保险费率32我国地震保险的现状与问题42.1我国地震保险现状4 2.1.1我国地震风险状况4 2.1.2我国地震保险状况42.1.3地震保险品种42.2我国地震保险的问题52.2.1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52.2.2保险公司排除了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52.2.3保险公司无法确定合理的利率,收费较高5 2.2.4公众投保意识不高52.2.5缺乏有效风险控制渠道63完善我国地震保险的解决措施73.1政府
8、应设立专项地震保险基金73.2保险公司应在全国推行地震保险73.3保险公司应确定合理的利率和价格7 3.4增加民众投保意识73.5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8结论9致谢10参考文献11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我国在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1751年第一台摆验震器诞生,1901年国际地震学协会成立,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死伤近10万人,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又发生了7.0级地震。早在199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施行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从应急机构、应急预案、临镇应急、震后应急、奖励和处罚方面加强对破坏性地
9、震应急活动的管理;1998年12月27日又发布地震预报管理条例从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评审、发布法律责任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规范发布地震预报行为;2002年1月1日施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从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资质、范围和要求、审定、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2004年9月1日施行地震监测管理条例从地震台网的规划和建设、管理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地震监测活动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起施行从防震减灾规划、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
10、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监督管理、法律责任来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年内,汶川和玉树两地震给我国带来的损失是无法计量的,虽然灾后在全国人们共同努力和支援下灾后重建有条不紊,遗憾是国内的地震保险无人开发,呼吁巨灾风险制度依然是镜中月水中花。地震背后引发人们思考的是相关保险制度的建立和保险产品的开发。1.1.2研究意义近年来灾害不断,雅安地震再次给了我们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地震保险和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地震保险是以地震风险及其震害损失为标的的。政府和保险公司应该设立地震风险准备金,重点发展再保险市场,建立多层次的风
11、险分散机制,发行地震风险债券,提高公众地震保险意识,提高市场透明度,调动公众投保积极性,扩大保险的覆盖面,确保地震保险经营稳定。地震保险对财产损失进行经济补偿,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对安定人心震前预防、震后补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维持社会稳定都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国际上各国财政平衡和地震保险做出了贡献,具有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2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 理论上自1961年卡尔.H.博创将J.纽曼和O.摩根斯坦创立的期望效用理论引入保险经济学以来,保险各个领域研究都是在期望效用理论框架下进行的,但随着人们对“独立性公理”的质疑,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对偶理论、预期效用理论和序数
12、效用理论。巨灾保险研究突破期望理论使解决巨灾保险成为可能。1992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巨灾保险期货,目的是让保险公司可以对保险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投机者从保险风险中获利。桑德尔在1973年提出在保险箱期货交易。从国外研究来看,巨灾风险可以通过地域,时间,资本转移三种分析化解。国外学者在保险证券化方面开创了很多模型和创新产品。1.2.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国内对地震保险制度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对国外地震保险实践的分析以及地震保险在我国的应用问题。我国地震保险研究是从1986年正式开始的提出了建立一揽子责任保险的方案。1988年陈方英和赵以铸研究了中国地震保险费率计算问题。1997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3、和中国地震局研究地震保险费率、地震保险基金、地震再保险三个课题。2005年肖彦明采用均值方差模型对巨灾保险计划进行研究并指出最又解还受到巨灾期权和再保险的交易成本的影响。2007年美国阿姆斯公司与中国地震局在北京上海推出首个中国地震风险模型,它是吸收国际地震灾害风险评价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推出的较为完整的风险评估法。1.3相关理论1.3.1地震保险的含义地震保险是利用保险这一经济手段,根据概率论的原理,由投保人针对地震可能导致的人身或财产损失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并签订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对合同中规定的风险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负有赔偿保险金的责任。地震保险分家庭房屋和家居财物两种。地震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
14、,是独立于人们意志发生的事件,它是人类的预见力和防范力在合乎情理的条件下所不能及的,或至少是防止或避免不了的,属于不可抗力。1.3.2地震保险的特点 1.3.2.1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是保险费率厘定的基本原则,指随机现象的中存在几乎必然的规律。地震是突发的,又难以确定地震概率和地震损失的保险费率,最终导致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地震危险度较高的地区,地震保险率较高,相反,地震发生次数少购买地震保险的人也少。对于一个发生在大城市附近的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补偿能力是达到极限,但是超限额是负担不起的。再保险实践证明,由于地震是突发性的灾害,相对于其他灾害而言其频率还是相当小的,且危害程度取决于季节和地震
15、发生的时间。这种地震灾害的不确定性,使得很难用统计的方法来确定保险费率,所以保险中的大数法则很难适用于地震保险。1.3.2.2地震保险是附加险我国从事地震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仅将地震风险列为附加险进行承担,尚未建立独立的险种。经营家庭财产保险可以附加地震保险,火灾险也可以附加地震保险。由于承保风险太大,保险公司一般不主动向客户推荐地震附加险。如果确实需要,客户可向保险公司主动提出,由保险公司批准办理。1.3.2.3地震保险能力有限保险公司吸收巨灾危险的能力有限,仅能满足一些用户的需要,设计地震保险的目的是保障投保人灾后最基本生活水平。因此,地震保险的对象仅限于居民住宅及住宅内的家庭财产,而不是商
16、业建筑物。雅安地震40万间房屋受损,倒12851间,农林经济损失14.3亿,共损失1000亿元,至2013年4月21日零时,保险公司仅赔付的1002万,如何弥补损失,地震保险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1.3.2.4难以确定地震保险费率在确定地震保险费率时,应充分考虑特定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时空分布特性和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和所处位置先确定基本费率,按抗震设防标准将建筑物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是已作抗震设防的建筑物,以及经过加固或质量特别好的建筑物;二级是没作抗震设防的质量好的建筑物;三级是没作抗震设防,质量中等的建筑物;四级是没作抗震设防,质量差的建筑物。对于危房不予承保。保
17、险费率最高是第四级,最低第一级。再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所用建筑材料、建筑年代、施工质量、场地条件、保险密度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最终保险费率。2.我国地震保险的现状与问题2.1我国地震保险现状 2.1.1我国地震风险状况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在世界历史上发生的20次重大破坏性地震灾害中,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多达11次。我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5%的份额,但20世纪全球陆地35%的7.0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我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我国占59万人,居各国之首。四川雅安的7.0级地震与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地震
18、都处于龙门山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是历史上强震频发的地区,有历史记录以来,共发生8.0级以上地震两次,7.0级到7.9级地震4次,6.0到6.9级地震11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南段,雅安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两次地震在孕育的过程中有一定相关性。另外,1976年的两次松潘地震都是7.2级,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北段。2.1.2我国地震保险状况在我国商业保险一直抵制地震险。意外险和人寿保险是大家最熟悉的保险产品,在地震灾害面前,这两类保险都能发挥一定的保障作用;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的家财险是含有地震保障。保险公司坚持谨慎承保原则,甚至将地震风险从保险责任中完全剔除,我国的政策性地
19、震保险也尚未形成。我国地震保险是附加于财产保险,赔付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保单指明的处所,直接因破坏性地震(由国家地震部门最终测定的里氏震级在4.7级及以上,烈度达6度以上的地震)或地震引起的海啸、火灾、爆炸及滑坡所致保险财产的损失。地震险一直都是中国保险业应该触及却不敢触及的领域,这是因为在大灾面前,保险业的赔偿能力受到严峻的考验,一个不小心一场地震可能让整个保险业赔的倾家荡产。2.1.3地震保险品种在我国商业保险一直抵制地震保险。意外保险和人寿保险是大家最熟悉的保险产品,在地震面前,这两类保险都能发挥一定的保障作用;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的家财险是含有地震保障。国内没有真正的地震险,而且在绝大多数可
20、能涉及的险种中地震也属于除外责任,比如在财产险、房屋险中,地震都被列入免责条款,保险公司不赔付。渐渐地,涵盖地震责的保险也问世了,主要有:2007年苏黎世全方位居家生活综合保险,是北京市场上第一个含地震保险的家庭财产保险产品;2008年10月中国人寿推出“国寿安享一生”两全保险(分红型);2008年11月恒安标准人寿推出一款“福惠双赢”两全保险(分红型)产品;“5.12”之后,华安“福满堂”家财险;中美大都会人寿、信诚人寿;部分建筑和安装工程保险也包括地震险,企业财产险中也附加有地震扩展险,但只有购买地震扩展险的才能获得补偿;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
21、两全寿险等)、个人意外伤害保险、个人意外医疗保险、旅游意外险等的保险责任中均包含地震责任。2.2我国地震保险的问题2.2.1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虽然近几年地震灾害不断但我国政府缺乏地震保险方面的经验,虽然应对巨灾,中国每年需要10万亿元规模的巨灾保险基金来应对巨灾风险。但是地震保险业务至今未全面开展,政府制度支持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政府没有为地震保险建立充分的制度保障,保险公司在地震灾害中的地位在我国法律中未体现,保险业的法律规定中没有规定地震险的费率,可见,我国地震保险制度法律规范亟待出台。政府仍未注意地震补偿基金的长期积累,缺乏特殊准备金。2.2.2保险公司排除了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目前的
22、地震险属稀有品种,只在广州、天津、成都有售,销售面窄。而其产品条款显示,该产品不在河北、宁夏、甘肃、山西、内蒙古、陕西、海南、新疆、西藏、云南等地震、海啸风险发生概率大的地区销售,上海由于可能受到东海地震带的波及也不在销售区域内。由此看来,把70%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都排除在外,让“保地震责任”几乎成了一句口号。据悉,华安曾推出“绚丽人生”虽有“特别保障”,但在汶川地震后,实际赔付也只有85万元,其中包括75万元的单笔赔付,由此推算,其理赔范围不会超过5家。2.2.3保险公司无法确定合理的利率,收费较高对于地震灾害严重的地区如云南、京津唐等地区,地震保险利率一般较高,然而这一费率并不能弥补当地的
23、地震风险;而对于地震风险较小的地区如广东、深圳等地,地震保险利率一般较低,由于地震责任导致的费率提高又会不利于业务的发展。地震险附加险的收费标准是主险的10%。由于收费较高,又是一个非常冷门的服务项目,它不独立成为一个险种,而是与其他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一起列入家财险。投保人如有投地震险意向,必须投家财险,选择附加地震险,增加保费,才可投保。一般而言愿意购买地震险的大多是最可能遭遇地震的人,保险公司收取的价格相对较高。2.2.4公众投保意识不高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由于其低发生率的特性,国民抗灾或防震的意识没有建立培训,人们的投保意识就更弱。2010年4月的青海玉树地震的惨状历历在目,但雅安人
24、民投资保险意识仍不高。造成此种现状,主要是我国社会公众居安不思危,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对地震灾害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花钱去购买这发生率极低的地震保险。以前我国一旦发生地震,就是由政府采取救济的方法来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进行补偿,长此以往,人民对政府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据四川保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雅安市财产险保费收入为1.11亿元,同期全省保费收入为70.37亿元,占比仅1.57%。4月份最新发布的保费数据发现,雅安地区今年一季度的产、寿、意外和健康险保费合计仅3.66亿元。2012年全年,上述四项保费合计约11.8亿元,在四川当地排名倒数第三。以地震中最主要的赔付品种寿险为
25、例,根据监管部门公开的数据计算,2012年雅安市寿险保费收入6.62亿元,占全国0.07%;意外险保费收入0.41亿元,占全国0.11%;健康险保费收入0.65亿元,占全国0.07%。在财产险方面,我国财产保险的免除责任包含了地震,只有工程保险和地震险在保单中明确涵盖地震保险责任。2.2.5缺乏有效风险控制渠道 保险公司的风险安排基本上是通过再保险和自留额的合理组合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标。风险控制是在识别和估测风险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风险频率、损失程度及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的过程。风险管理方法分为控制法和财务法。控制法是指避免、消除风险或减少风险发生频率及控制风险损失扩大
26、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包括避免、预防、抑制、风险中和、集合或分散;汶川地震后重建建筑都是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设计施工的,照理重建建筑应成为此次地震的生命之舟,雅安地震距汶川才5年的时间,震级为7级,不属于震中的宝应县居然也不抗震,风险虽然有预防措施依然无效。在日本发生灾难有空间大的避难所,比如学校体育馆,地方政府还有资料如果发生危险你应该去哪里避难,相反,我国没有这样避难所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财务法是通过计提风险准备金,事先做好吸纳风险成本的财务安排来降低风险成本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包括自留或承担和转移两种。具体可以通过地震风险证券化(如震险债券)、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再保险市场来使我国
27、地震风险国际化、全球化,进而有效的分散地震风险。而我们国家保险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至今并未建立起这种机制。我国保费资金应用渠道主要有储蓄、债券、股票和其他少量金融衍生工具,但都由于市场效率低的原因,并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增值。由于地震灾难的过分集中然而我国再保险市场并不发达,尚没有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由于国际分包的渠道不畅通,“证券化”保险产品缺失,不能将地震风险转嫁给投资者,造成我国保险公司风险控制渠道狭窄。3.完善我国地震保险的解决措施3.1政府应设立专项地震保险基金 正如上面提到的,可以看出我国地震风险的威胁还是较大的,而目前我国的地震保险还面临着严重的投保率低等困难,基本上是依靠国家的
28、财政补贴,给国家的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在这里有针对的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具体建议。政府应和各保险公司合作设立地震保险基金,风险共担,并共同在世界保险市场寻求风险分散方案,从而有效解决被保险人对地震风险保障的强烈需求和保险人承保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政府应该摒弃过去一味的灾后财政救济方式,有计划地将每年的地震救灾款转化为地震保险基金。地震保险基金的预算,可以根据地震发生的概率、损失率及过去几十年国家在发生突发性地震灾害时拨付的救灾款的数额来计算,每年提取并专款专用。此外,特别委托一家或相关保险公司从事地震保险。特许经营的地震保险的保险公司,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技术,通过商业保险的方式向投保人
29、或被保险人收取一定的地震保险费,补充国家拨付的地震保险基金。3.2保险公司应确在全国推行地震保险 虽然保险公司不能因为地震属于高风险就把70%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都排除在外,保险公司可以做好宣传比如采取电话营销等手段,尤其是地震发生概率较大的地区如上海、云南、四川等地区,中国70%的地区相信会有很多人积极投保的,对保险公司的营利是有好处的,当然合同中必须明确赔偿范围和金额。当灾难发生时,准备金也应该足够支付,必须坚持诚信原则积极赔付,这样才有利于保险公司未来地震保险的后续发展。3.3保险公司应确定合理的利率和价格培养专门的人才确定地震费率的定价基础,通常各公司规定地震附加险的费率为主险保费的一定
30、比率。确定地震保险费率,应充分考虑特定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时空分布特性和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对于地震灾害严重的地区如云南、京津唐等地区,地震保险利率可以适当调高;而对于地震风险较小的地区如广东、深圳等地,地震保险利率适当降低。保险利率的确定当然要参考民意之后最好是由国家通过专门的法律强制制定,这样对人民,保险公司和政府都比较好。地震附加险的收费较高,这意味一旦发生地震投保人发生损失得到的也多,应该认真向投保人认真讲解,这几年地震灾害频繁,人们应该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只要保险公司合理收费,也不至于无利可图的。现在保险品种众多,也可以在其他的保险都适当增加地震险,这样既减少了专门的地震险收费人们
31、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3.4增加民众投保意识首先,保险公司应从产品设计和销售层面着手,引导消费者购买地震保险产品,加强国民的总体风险意识。一方面,保险公司应针对投保群体的特殊性设计出与之匹配的保险产品,以充分满足投保人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画册、期刊、讲座等方式加强群众的保险意识教育。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电台,微博等方式推广,既可以增加互动也能减少广告的费用,使得民众增长了关于防范地震的意识。相信没有人愿意拿亲人的生命来换钱,但如果灾难无法控制,生死不能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危机意识,每个月浪费几百块的人很多,如果把钱存在保险公司,灾难发生时就能减少损失,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意识的问题。居安
32、思危,顾长远利益,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人们对地震保险的投保意识必然会加强。其次,对家庭财产地震险采取强制投保的方式,而对企业地震险采取自愿和强制投保相结合的投保方式,这样区别是因为地震保险的自愿性会引发“逆向选择”。而对于受地震影响较小的企业及行业采取自愿投保原则,由其按自身风险偏好决定是否投保地震险。3.5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地震险是最适合采用再保险制度的。再保险即一家保险公司接到高额赔偿金的合同后,就找其他几家保险公司,再和他们签保险合同,把风险分摊。我国国内再保险市场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不足以推动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而国外再保险公司资金雄厚,经验丰富。因此,我国可以在发展国内再保险
33、市场的同时,引进外资或中外合资再保险公司,由国际再保险公司来承担地震保险的再保险业务,从而分散我国的地震风险。我国可以尝试开发巨灾期权、巨灾债券等“保险衍生产品”,通过发行地震保险证券将地震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上众多的投资者将地震风险迅速分散。发行地震保险债券有利于促进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当然,也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首先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地震发生前,为了减少引发损失的各因素采取预防的处理措施,比如确保加强建筑物的稳定牢固性,虽然汶川地震中建立了震级高的房屋,但是质量较差,等于没有起到预防的作用,此外建立避难所,尽量远离地震集中发生的场所,还得尽
34、量在居民较集中的地方,同时里面配备专门人员管理生活最好有医疗设备等基础设施来保障受灾人的生活。这不仅在四川雅安而是全国范围内都得建立安全系数高的建筑。其次雅安地震发生后必须采取防止损失扩大的措施,比如灾后疏散群众减少余震造成再度的损失;保险公司采取措施将风险和获利平分进行分析中和,集合性质相同的保险公司直接分担损失,提高每个单位承受风险的能力。结论我国的地震保险还十分不健全,政府和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地震保险,减少损失。地震属于自然灾害,它提醒我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地震保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的推动、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和调整、分保市场的完善、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以及保险业的良性竞争。
35、政府不可能直接承保或经营地震等巨灾保险,但是对地震前可以建立地震保险制度,对规定条款和费率,计提特殊准备金,对灾后居民生活恢复提供补助。保险公司不能因为地震保险未来可能无利可图就畏惧放弃,做好产品设计和规划地震险或许可以为公司开辟很大的前景。灾区人民应该积极投保地震险,其他地区应该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捐款。从雅安地震中我们应该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只对地震保险制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希望通过对地震保险的研究,引导人们逐渐树立起一种全新的保险理念,共同抵御地震灾害,减少损失。保险业理赔理念正在进步,但地震保险覆盖率还偏低,免责条款
36、的门槛还偏高,巨灾保险体未建成。保险任重道远!本文对此提出的建议,希望能在地震风险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起到参考作用。致谢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意味着我的大学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时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匪浅,这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这里要感谢徐美银老师的谆谆教导。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各式,从标题到标点,他都费尽心血。没有徐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我要感谢我的家人,
37、他们是我漫漫求学生涯的精神支柱,我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正是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我的学业才得以顺利完成,才会有今天的成绩。还要感谢所有和我一起奋斗的同学们,在最艰难的时刻是他们给了我信心和鼓励,每一个肯定的眼神,每一句宽慰的话语,都是我前进路上的指明灯。感谢你们。参考文献1 李军.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西南财经大学,2006(4).2 戴树人.巨灾中的保险日本地震保险制度J.银行客户,2008(6).3 明仪.世界地震保险制度J.中国保险,2008(5). 4 季颖锋.浅论地震保险的减灾机制和发展方向J.海峡科学,2007(2).5 郑伟.地震保险:国际经验与中国思路J.保险研究,2008(6).6 马玉宏,赵桂峰.地震灾害风险分析及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8(6).7 赖武慧.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2013(4).8 王和.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建设路线图J.中国金融,2008(3).9 中国国家地理危险度.中国国家地理,2013(4).10 姚庆海.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建议J.2008(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