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存在问题及对策[权威资料].doc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存在问题及对策[权威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存在问题及对策[权威资料].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内容摘要:作为我国三大金融安全防线网之一的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稳定金融秩序、保障存款人利益、维护民众信心、安定社会诚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从理念的提出到制度化建设的整个历史进程,然后指出我国目前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构建我国新型存款保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存款保险 金融改革 制度建设 “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方略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十二五”期
2、间我国将逐步建立和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存款保险立法进程、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组织模式。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日趋激烈,全新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变得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从理念的提出到制度化建设的整个历史进程,然后指出我国目前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构建我国新型存款保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 按照国际存款保险机构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eposit Insurers)(IADI)的定义,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在银行等存款机构丧失清偿能力时
3、,保障存款人使之免于存款损失及维持银行体系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现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1933年6月美国银行法的出台标志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确立。由于肇始于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稳健金融体系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所以自1940年以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至目前为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8个成员国中,111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稳定理事会 24个成员国中除中国、沙特和南非外,其他21个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隋平,2014)。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存款保险问题。1993年首次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以维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具体讲,我国
4、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如表1所示曲折的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金融机构倒闭事件,如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南34家城市信用社倒闭案等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提出挑战。当时如果不是国家的“兜底”决策,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引发金融挤兑等危机现象。也正是这些金融案件才引起了国家决策层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关注。今天,当金融界在不断呼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理论界和决策层也在以实际行动来关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余额宝、理财通等金融工具的作用和地位,解决日渐凸显的数字金融鸿沟问题;在美国退出QE的环境下解决
5、金融系统的长期“去杠杆”压力问题,都是我国金融学术界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合作信用银行共同构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业的稳定,国家对存款提供100%担保。这种由国家全保的存款保险模式,被称为“隐性存保制度”(金融稳定论坛组织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存在两种制度形式: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应该说,中国式的隐性存保制度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国家政治的长治久安是起到较大的作用。但在我国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这种隐性存
6、款保险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引进公平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绊脚石。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存款保险领域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金融问题。 (一)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政府间存在着一个隐含的长期合约关系,这种隐含合约就是隐性存款保险,即政府要求国有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反过来政府承担全部信贷风险,若银行破产,处置方式要么破产,要么重组或接管,政府过度干预,1995年中银信托接管案和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案就是隐性保险的很好例证。这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商业银行在国家信用的保护下,缺乏竞争机制、风险意识淡薄、逐利
7、性增强,极易引发道德风险,使银行业不注重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的提高,使其处于低效运行状态。之前国家运用多种手段如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债券置换等充实商业银行资本金,都是变相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隐患或弊端,而国家为此付出了巨额成本。 (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影响了货币政策执行的独立性 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含义是指中央银行拥有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目标的权力,不必在制定政策时追随政府的财政政策目标。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主要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政府为达到经济发展目标,往往采取扩张的经济政策,默许商业银行大量放贷,从而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而这
8、种隐性担保是由政府来买单的。当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发生冲突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挑战。另一方面,正确处理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的关系。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能充分发挥其支付结算、转化储蓄为投资的功能,并提供足够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化解潜在威胁的一种状态。目前,我国赋予了中央银行更多的金融稳定权、职权范围和政策工具。但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模糊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弱化了银行业的风险意识,而强化了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完善,使货币政策执行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阻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
9、市场经济建设初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速降低,资本流入速度减缓,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使国家的这种“兜底”行为日益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巨大障碍。首先,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只因垄断优势使储蓄存款居高不下,市场公平竞争缺乏,因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存在使其存款安全系数隐性增高,这样不利于银行业改革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另外,巨额的担保不仅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而且使整个银行体系面临潜在风险,随着金融资产的日益增长,一旦引起连锁反应,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道德风险,而这种缺乏竞争的银行业会进一步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绊脚石。 (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透支了
10、国家信用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置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时,无论是采取托管、兼并重组或行政关闭等措施,倒闭金融机构的债务都由国家清偿,这都隐含了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在这种制度下,银行业利率受到管制,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都愿意把所有风险押在金融机构上,从而更多地透支国家信用,却最终损害了全社会的利益。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出,影子银行的日渐凸现,银行承担的风险有增无减,一旦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国金融体系累积的风险,如金融产品违约、金融机构破产等都有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如果尽早改革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减少国家信用的透支,为消除系统性风险争取时间。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 存款保
11、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一部分,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储户个人理性和集体非理性冲突所造成的对银行的挤兑,避免银行倒闭风潮,增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但存款保险制度因降低了对参与者的激励,削弱了市场约束力,从而引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加大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提高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成本。 (一)逆向选择问题 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发点是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但在自愿性统一费率会员制度下,因保险费与风险不挂钩,使经营稳健的金融机构收益和成本不对称,大量稳健的金融机构退出这一制度;而经营相对差的金融机构充
12、分利用存款保险制度,交纳保费,企业家发现这一制度的巨大漏洞,充分利用银行业这一特点,从事高风险的活动,使这些实力较弱的金融机构得到实际好处,最终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结果导致逆向选择。另外,偏好风险的金融机构本身因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会承担更高的风险,交纳更高的保费,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期,会出现存款保险制度顺经济周期效应。存款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存款保险体系变得脆弱,可能造成存款保险体系进一步恶化,甚至崩溃。 (二)道德风险问题 从理论和实务角度看,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是指:一方面是储户的道德风险。因信息不对称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储户对银行的风险和经营状况不再关心,从而失去对银行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权威资料 我国 存款 保险制度 发展 进程 存在 问题 对策 权威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