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进阶[文档资料].doc
《互联网保险进阶[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保险进阶[文档资料].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互联网保险进阶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借用这句词来形容当下热闹的互联网保险,或许再形象不过了。 在网络销售领域已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保险业,借互联网金融勃兴之机,开始提速进入一轮“全面发展期”,以网络销售为核心的“互联网保险”,作为保险业在新技术应用浪潮下迅速成长的一个创新子业态,已经颇具规模。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保险业近年对互联网保险不断增加的热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达291.15亿元,近三年的总体增幅高达810%;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逾60家,家数年均增长率达46%;投保客户达
2、5436.66万人,三年间增长了5倍多。 在互联网保险领域,不同公司各有算盘和介入路径。一批中小保险公司热衷于大胆出位的另类互联网保险产品,还只是满足于赚眼球和拉保费。作为互联网保险先行者之一的中国平安,步子迈得更大,谋略更远。 3月13日中国平安召开2013年年报发布会,素以“科技控”著称的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进一步阐述“将金融服务嵌入生活各个环节”的构想,宣称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将专注于特定领域,实现“两条腿”走路。 今年伊始,平安亮出的移动支付和社交双平台“壹钱包”,已然摆出欲与微信和支付宝一争天下的架式。 平安的竞争对手们亦未坐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机遇。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等公
3、司纷纷成立专门的保险电商公司,泰康、华泰等公司则与BAT联手,谋求深度的业务合作。前景似乎非常美妙。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梓木预计,2015年将有5000亿元保单通过互联网实现,将占到保险行业总资产的10%。 作为一个销售渠道,互联网对于保险业并非新事物,在此轮互联网金融大潮之中,保险业能否实现真正的创新,变革保险业商业模式,使互联网保险由渠道进化为业态?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在“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断言,互联网对保险的颠覆性,“可能比银行还要大”。 机遇与风险并存,在互联网保险领域也不例外。多方信息显示,由一行三会联合制定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办法已形成基本框架。根据分业监管的原则,互联网
4、保险归由中国保监会监管。据了解,相关的配套监管细则将对基于互联网保险的新的风险因素予以考量和监管。 1997年,中国保险业开出首张电子保单,触及互联网的大门。不过,一直以来,互联网仅作为一种新兴销售渠道和服务载体,直到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发展才真正提速。 去年下半年以来,赏月险、“脱光”险、怀孕险、春运险等一批所谓创新产品引爆公众对互联网保险的关注,也让一批中小公司迅速获得大量保费。 不过,在诸业内人士看来,所谓的创新不过是营销噱头,去掉华丽包装,此类产品其实与传统产品并无二致,有的只作简单改装。虽然价格相对传统渠道稍低,但理赔繁琐且限制条件多,很快便让互联网用户
5、兴趣索然。 泰康人寿副总裁王道南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在于通过精准定位用户,细分保险标的和风险因子,实现产品的定制化和定价的个性化,而不是简单地把传统保险产品搬到网上。 与传统产品通常先设计产品再投放渠道的路径不同,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设计路径是“从渠道到产品”,即:先了解渠道用户的需求,再据此开发第一代产品,投放到渠道后根据反馈的渠道数据,开发第二代产品。与传统产品相比,互联网保险产品迭代迅速,调整频率快。 传统渠道难以实现或因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愿做的领域,成为互联网保险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新科技和大数据的应用,为互联网保险创新平添了创新能力。王道南认为,基于社交平台的大数据
6、比传统渠道获得的信息可能更加真实和准确,“因为这些数据更加动态化”。 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保险事业部总监胡乐天认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保险产品的定价和核保规则,一些产品可以实现动态定价,“有一点C2B的感觉”。 华泰财险此前推出的货运险在定价个性化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去年底泰康人寿与阿里金融合作推出的“乐业保”,则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动态定价。泰康人寿创新事业部负责人毕海介绍,该产品作为健康险,费率按规定可上下浮动30%。“我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动态定价,还可用几个产品接力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个更宽的范围,使定价更加灵活。” 该产品的定价亦可根据投保和赔付的情况予以调整,以期更符合互联网用户的
7、诉求。相比意外险等产品,健康险更具私密性和专业性,更强调个性化服务,更合适走个性化定制的路径。“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用户保险理念的提升,以后重疾险也可以实现网销。”王道南认为。 产品定制化和定价个性化,意味着从以往“产品导向”向“用户和需求导向”的转变,从“我有什么卖给你”转向“谁要什么、我如何提供”,“服务即产品”成为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清科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指出,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比“单一网页”的用户粘性更高。如何为社交平台用户提供产品服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或许是一种新思路。 刚刚被暂停的中信银行网络信用卡业务,便由
8、众安保险为其提供个人信用卡消费信用保险,成为国内首例在信用卡领域引入保险的模式。众安保险COO许炜表示,这便是信用保险在移动互联网场景下的首次尝试。 互联网保险的热销,也引发业内对冲击传统渠道的担忧。王道南认为,传统产品不可替代,“毕竟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这需要技术手段的配合,客户接受度也有一个过程。” 与其说会对传统渠道产生冲击和分流,不如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实质上对保险公司整个业务流程和系统提出了考验。除了业务流程、客服管理和支付方式需要适合互联网保险的特性,保险公司信用体系和风控模型也需要与之对接和改进。“对于流程和系统都是一场变革”,王道南表示。 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各种创新和探
9、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保险产品定价市场化改革。多位受访的保险业人士认为,网销产品的价格更低,保险公司需要为此改善流程,降低成本,对其改善经营管理和盈利模式有一定的倒逼作用。“保险公司需要认清这个发展趋势,打通线上线下的渠道和资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被业内视为已发生“基因突变”的中国平安,身上的互联网气质已日渐浓厚。它的目光已越过保险同行们,把竞争的焦点瞄准了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力点,不会仅仅着眼于产品创新的层面。 在平安2013年年报发布会上,马明哲又一次阐述了平安的互联网金融战略,声称平安 “要在生活中嵌入金融,改变过去金融机构围绕金融做金融的理念”,并将
10、其作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两大抓手之一。马明哲表示,平安将“有所为有所不为”,专注于特定领域,依托传统金融的优势,实现“两条腿”走路。 所谓“两条腿走路”,即在传统金融业务主推“金融超市,客户迁徙”两大核心工作,在非传统金融业务则从服务和数据入手,围绕“医、食、住、行、玩”等生活需求切入门户,未来还将针对不同生活场景新增设不同分类的垂直门户,以推动非金融业务用户转化和迁徙成为金融客户。 2000年斥资2亿元打造PA18网站,平安自此开始在互联网领域的探索。虽然PA18网站的实验以失败告终,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平安已初步实现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其2013年年报显示,目前已建立了医健通、万里通、一账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档资料 互联网 保险 进阶 文档 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