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公估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深圳保险中介行业协会.doc
《中国保险公估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深圳保险中介行业协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保险公估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深圳保险中介行业协会.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保险公估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初稿)引 言我国现代保险公估业,自2001年中国保监会批准26家开业,至2010年上半年发展至301家法人机构,从无到有形成一个年产值超过11亿元的产业。过去10年,公估业的崛起及波澜壮阔地发展,对健全保险市场体系、完善保险市场机制、维护保险市场诚信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综观其历程,公估业作为从属性的产业市场,是保险业市场机制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市场发育过程是一个不断与保险业及其市场融合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间断产生冲突的过程。新世纪的头十年,我国公估业由小到大,以年均超过80%的增速高速发展,但至2009年底以核损金额223.38亿元、占比当
2、期财险赔款14.18%的供给率,相对超过80%的保险公司理赔自给,说明产业链分工合作的专业化经营机制尚未完全形成。2009年以来,行业市场增速锐减,同时出现新的分化趋势。其间反映的服务供给不足、业务结构失衡等问题,必然结合历史发展的分析、产业链各主体的矛盾分析、行业机构经营分析才能找到原因,同时探究出路。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公估产业发展路径及行业现状分析,总结探寻其发展规律。 一、现代中国公估业的萌芽(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保险产业分化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不需要保险,更谈不上保险市场。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工业化的充分发展,社会对保险的旺盛需求,保险经营主体的增加及竞争,更低经营成本及更高效率质量服务
3、的追求,催生出保险中介产业,构成保险人、保险中介人、投保人的保险市场完整体系。保险中介作为保险市场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等。公估业作为保险产业链中最特殊的环节之一,它维系和深化着保险诚信的公信力。公估业萌芽的原始环境来自于母产业、母市场保险市场的成长、扩张与成熟,出现了分工分业的内在要求,是从保险业的经营、组织、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专门的技术性中介,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依托,以保险市场的快速成长与扩张为条件的。公估业萌芽发育的起源始于保险市场的分化,源于保险业自身分工分业的内在要求。公估最初从专职的理赔代理人开始。保险人面对众多的赔案无法分出更多
4、的精力与人员、设备进行查勘,于是逐步形成了对专职理赔公估的需求,正是这种需要和需求为保险公估的萌芽发育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力。(二)现代中国公估业的萌芽1979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国停办20余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现代中国公估业在广东地区开始萌芽。据广州保险公估市场调查报告:“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广东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80年代初期至中期,广州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数量成倍递增,给广东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刚刚恢复不久的广东保险业,随着广东对外经济的大发展,在
5、涉外业务新险种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国内现有的承保技术、理赔技术及相关保险人才状况已难以适应广东涉外保险业务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外资、中外合资以及船舶公司等有关企业的要求下,自1982年起,原中国人保广东省分公司开始陆续邀请香港的一些保险公估机构进入广州保险市场,进行货运险和船舶险业务的货损检验、船舶定损,从而揭开了广州保险市场公估业务的序幕。外资保险公估机构的介入,在客观上为以后广州地区保险公估业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催化作用。与此同时,由于自身缺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人保公司在处理复杂技术的理赔项目时,经常聘请相关技术专家、工程人员或商检机构参与理赔检验
6、和定损工作,以便取得合理、公平的理赔结果,取信于保户。这种做法既弥补了保险公司自身理赔技术人员的不足,也为国内保险理赔公估机构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90年,新中国第一家现代公估人保险理赔公估技术服务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该机构属于商业性保险公估组织,为保险公估人的设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金融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焦点。为配合保险业的迅速扩张,一些保险公估机构也相继出现了。1993年月,上海市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和人保上海分公司合资组建成立了东方公估行。1994年月,深圳民太安保险公估有限公司经人民银行深圳特区分行批准正式注册成立。1994年
7、月,天津成立了北方公估行。1995年月,上海大洋物产公估有限公司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开业,1996年10月纳入银行监管,更名为上海大洋公估行。其时,香港平量行有限公司也在广州设立了办事处,成为在我国大陆第一家设立办事处的境外公估人。除了冠有“公估行”、“公估有限公司”名称的各类公估机构外,国内还出现了大量具有公估性质的组织。上海水险公估市场开始萌芽成长。 总体而言,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陆续发展起来的公估机构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组织形式:保险公司的派生组织;保险公司与商检部门或其他专业机构合资联办的组织;商检部门的派生组织。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保险公估业尚未发展的情况
8、下,公估工作和相关的检验工作主要由商检局、技术监督局、船检局来完成。二、公估业于新世纪头十年的市场演化(一)新世纪头十年的产业形成阶段以2000年1月14日由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公估人管理规定(试行)和批准成立第一批保险公估人开业为标志,我国现代公估业进入产业形成初期阶段。此前,公估业(市场)一直处于萌芽发育阶段。新世纪的头十年,是我国公估产业形成阶段的初期,其标志:一是需要转化现实需求,且需求大众化、规模化,该项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已进入商业领域;二是作为该产业存在的核心产品或服务中的最关键的部件能独立生产,最重要的技术已基本掌握;三是有独立生产此类产品或提供此类服务的企业群体,且有正式的法律地
9、位。之所以判定我国公估业仍处形成阶段的初期,一是保险产业分化并不充分,公估在产业链中并未获得完全独立的地位;二是行业产值相对较低与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三是行业市场成长与企业市场业绩的波动性较大。(二)公估核心价值在初期的延续发展但在产业形成的初期,特别是新世纪的头三年,公估业不断强化其核心价值,逐步巩固其产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就是产业独立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保险公估的社会价值既来源于保险业的社会责任,同时来源于保险业与社会经济关系对“公正”理赔的直接需求。为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保险保障信誉体系,国家开始建立“公估人制度”。保险公估的经济价值来源于保险公估服务的专业性、独立性、客观公正性
10、、不可替代性以及保险公估运作的特殊性。由各行业的专家组成的保险公估人能很好地协助保险公司解决在承保和理赔领域中的一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问题。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保险理赔技术不断升级。正是这种专业的分工带来了高效率,形成了公估经济价值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公估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面。早期创业的公估公司大都以体现公估核心价值的非车险公估业务起步发展,并通过受理及成功处理财险理赔的大案、疑难案而建立品牌。典型如原广东方中于2001年9月受理四川长虹集团“9.19”特大洪灾致损案(索赔金额8.8亿元人民币);民太安2003年8月受理安徽42县电力特大洪灾致损案(索赔金额3.2亿元)。2005年我国财险业14
11、宗索赔金额超亿元的理赔大案,民太安、方中两家公司各自受理7个,为公司市场业务扩张、队伍经验积累、核心竞争力增强打下坚实基础。同期上海天衡公估公司以国际水险公估为核心业务创立公估公司的国际品牌。2003年及以前,我国保险公估业营业收入总额虽然不足5000万元,但非车险公估收入占比90%以上。随着我国保险业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深化,产业链专业化分工程度逐步提高,保险公估的业务领域不断突破发展,在此过程中始终没变的是保险人对公估人巨灾估损、高难技术估损的全面委托。2007年我国财险业工程险赔款支出9.8亿元,由公估核损金额7.51亿元,公估服务供给率76.63%。相对于每年财险赔款支出总额,非车公估核损
12、金额所占比例虽然变化不大,但赔款基数的放大,使非车公估服务收入稳步增长,2003年4476万元,2009年5.33亿元,年均增长率51%。2008年我国南方的冰雪灾害及四川地震,使非车公估服务需求急剧上升,非车公估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4.1%。(三)深圳公估的崛起及行业市场的分化虽然我国现代公估业萌芽于广州,但充分发展的代表性区域却在深圳。新世纪的头十年,深圳公估全国市场份额除2004年、2005年、2006年这三年低于40%,7年保持着40%以上市场份额的记录,2010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为40.48%。号称全国“公估之都”。其中,民太安作为我国当前发展历史最长的专业公估机构,也是深圳成为“公估
13、之都”的“火种”。其营业收入规模由2001年的583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9719万元,保持着近十年年均55%的长盛不衰的市场增长记录。2010年上半年,民太安公估营业收入占比全国市场份额18.6%,占比深圳区域市场份额45.9%。民太安及深圳公估的崛起都是与车险公估的市场开拓作为转折点与基础的,并在行业发挥了“头羊效应”,促进了行业以2004年为起点的市场分化。2003年,全国公估服务收入4849万元,其中,车险公估服务收入373万元,占比为7.69%。当年深圳车险公估服务收入203万元,占比为9.3%。随后五年行业车险公估以年均172.8%、深圳车险公估以年均184.9%的增速高速发展,
14、至2007年,行业车险公估比重超过50%、深圳车险公估比重超过70%,使我国公估业进入车险公估主导时代。行业最早拓展车险理赔公估的民太安公司,2003年与太保深圳分公司展开车险理赔整体外包合作模式的探索,其经验很快得到行业认可并推广。为满足车险公估巨大的市场需求,专业化经营车险公估公司出现。2003年8月,民太安公司以车险事业部为基础,增资分立我国首家汽车保险公估公司。随后智信达、联胜、同益、俊通等行业较大规模的以车险公估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在深圳相继成立。深圳车险公估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占比全国市场份额超过60%,2010年上半年占比仍然达到56%。深圳保险公估与保险公司在车险理赔环节
15、的全面合作,最初对全行业的影响,是深圳公估公司的全国分支机构将这种经营模式于当地的移植,并被当地公估机构借鉴与推广,由此推动行业市场首次分化,服务领域形成非车及车险公估两大市场。三、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现状(一)我国保险公估业市场格局至2010年6月,保险公估法人机构301家。2009年营业总额11.31亿元,同比减少0.96%。车险公估收入5.98亿元,占比54.86%。行业机构前20名全部进入千万级序列。2009年国内财险赔款1575.78亿元,公估核损223.38亿元,公估供给14.18%,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我国保险公估业市场格局:一是地域分布集中于保险市场发达地区。2008年底
16、,沿海地区保险公估机构192家,占全国机构总数(254)的70.33%。其中,北京30家,上海32家,广东33家,深圳31家,占全国机构总数的49.6%。中部地区32家,占全国机构总数的11.73%。西部地区26家,占全国机构总数的9.52%。东北地区23家,占全国机构总数的8.42%。各地区保险公估机构分布情况与当地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二是资源与市场相对集中于深圳、上海、广东、北京四地及行业前20家机构。2008年地区公估服务收入,深圳54163.64亿元,占比47.42%;上海23136.21亿元,占比20.26%;广东15299.45万元,占比13.4%;北京11632万元,占比1
17、0.25%。四省市市场份额和值91.33%。2008年行业CR20营业收入和值74030万元。总额占比64.82%,平均营业收入2509.82万元,前17家公司进入千万级序列,第21-50名营业收入和值总额占比15%,平均365万元,其后200家收入和值总额占比15%。20%的机构拥有超过80%的资源与市场,80%的机构拥有不到20%。178家机构平均营业收入60.98万元,26家机构没有营业收入。2009年行业CR20营业收入73836万元,总额占比65.28%,平均营业收入3691.8万元。其余269家平均营业收入145.96万元。三是资本运作加速市场分化与行业整合。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在国
18、家行业政策的促进及风险投资的支持下,于2007年10月上市美国纳斯达克,融资2.16亿美元,成为亚洲第一家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上市的保险中介公司。上市获得巨大资本后,泛华集团在已经分化金融服务集团的基础上,依据多元化平台发展战略开始专业中介的大规模整合。2008年注资1.3亿元将上海天衡、深圳普邦、广东方中等3家公估业翘楚纳入旗下,当年12月成立泛华公估集团。2009年1月,泛华公估集团进一步并购深圳弘正达公估公司,并在当年完成公估集团的整合。至此,继民太安2003年的内涵式扩张的专业集团化之后,我国保险公估业在2009年出现资本重组形式的公估集团,两大集团2009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7.44%
19、、13.18%。(二)基础建设的加强与经营特色的展现在我国保险公估业的飞速发展中,一些较大规模公司,随着经营实力的增强,逐渐注重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于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内核、以公估核心价值打造为目标的管控基础工程建设,并取得一定成就。典型有:民太安的“汽车保险理赔服务管理系统”及泛华公估的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民太安先后于2005年、2006年自主开发了“汽车整车及配件报价系统”和“汽车保险理赔服务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汽车配件的价格争议和事故相关人(单位)跟踪查询车险事故的查勘、定损和理赔过程的难题,大大提高了理赔透明度和效率。泛华公估集团在流程再造基础上巨资开发以数据库为基础将个案进程、业
20、务统计、市场客户等业务信息的显示与管理为一体的核心业务系统,建立起集中运营的“大后援”模式,并尝试建立独立审核人制度。此外,一些公估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注重专业化水平提升,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经营特色和亮点。如:智信达公估一直注重查勘增值服务和保险责任调查,形成了该公司在保险疑难案件调查方面的独特技术优势。(三)2009年以来公估市场增长的停滞根据中国保监会2009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保险公估业实现营业收入11.31亿元,同比增长-0.96%。此前,2003年至2008年,行业以营业收入为指标的年均增长率为88%。在前五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基本没有过渡的陡落,这只能说明市场增长越快,风险积累越高,而行
21、业机构没有及时警醒,共同将风险推到极致。从具体市场结构的变化来看,2009年车险公估营业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6.03%,此前,2003年至2008年车险公估年均增长率172.8%。从行业实力公司总体情况来看,2009年营业收入过千万元的前20名中有10家不同程度的负增长:民太安-6.4%,天衡-16.6%,天信-13.2%,恒量-3.8%,竞胜-3%,罗便士-2.9%,弘正达-18.2%,平量行-13%,东太-22.6%,俊通-0.3%。2009年,大面积巨灾的减少,公估受理理赔大案公估委托减少,是非车类业务下滑的主要原因。全年非车公估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负增长7.79%,而200
22、8年非车全年同比增长高达74.1%。2009年我国财产险赔款支出累计1575.78亿元,平均综合赔付率54.79%,同比下降5.91%,为历史较好水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资源的进一步向车险公估集中。行业前20名,除天衡与罗便士目前仍以非车为核心业务外,其余基本都以车险公估为核心业务。2009年,集中暴露出了行业车险公估高增长同时积聚高风险的问题。车险的问题明显体现在两个方面:服务价格由来已久的下降及2009年保险公司公估委托比的大幅降低。行业平均服务价格按核损额计算的2005年为6.7%,2008年为4.57%,案均价格2006年232.55元、2007年211.71元、2008年146.9
23、8元,2009年约为110元。占全行业车险公估市场份额67.53%的深圳,行业机构高度的同质竞争,使服务价格更低于行业平均,车险公估在“公估之都”的深圳基本无利可图。2008年,在业务量持续增长但服务价格徒降的情况下,深圳车险公估服务收入的比重由2007的77.54%回落至65.33%。在车险公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服务价格逐年递降的情况下,行业资源不但没分流,而是进一步向车险公估集中,2009年保险公司理赔委托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使大部分以车险公估为核心业务的公司的经营资源深度套牢,突出反映在大规模公司。2010年上半年,保险公估业实现营业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1%。四、公估发展问题的产业
24、链角度分析(一)车险公估市场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财产保险业的业务结构决定公估服务需求的市场结构。1998-2009年的11年间我国财险市场增长率为18%,高于同期GDP的增长。机动车辆保险的增长速度最为迅猛,交强险的政策拉动效应等原因推动车险在财产险业务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98年车险保费281亿元,财产险保费比重55.57%;2008年车险保费1702亿元,财产险保费比重72.8%,10年间车险业务比重提高近17个百分点。2008年财产险赔款支出1418亿元,其中车险赔款支出1046亿元,比重73.8%。巨大市场需求拉动车险公估市场自2004年起高速增长。2008年车险公估核损88亿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保险公估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深圳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中国 保险 市场 发展 研究 报告 深圳 中介 行业协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