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doc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保险业的前景 我们之所以选此课题,因为我们认为中国保险业有很大的前景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了解的行业。我们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和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来完成我们的论文。希望我的研究课题能给大家带来知识,使大家能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一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历史中国的保险业至今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一个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国有保险企业是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它是国务院的一个直属经济体系。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之处,先后建立了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5个区公司,在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分公司,并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作代理处,开展了保险业务。在
2、国内只要经营国营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运输工具保险,火灾保险,.牲畜保险,农作物保险,人身保险和强保险等.在国外主要经营船舶保险,远洋货物运输保险等.1959年,停办了国内保险业务,仅在少数口岸城市中保留分支机构,办理与外企有关的保险业务. 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办理国内保险的业务,恢复和新建分支机构.1983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董事会成立.1984年1月1日起成为国务院直属经济实体.公司在国内的保险业务有: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运输工具保险,简易人身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养老金保险等共130余种.涉外业务有:海洋货物运输保险,远洋船舶保险,石油天然气开发保险,建筑
3、安装工程保险,投资保险,利润损失保险,核电站保险等近80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补偿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保障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安定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利,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方面都发挥巨大作用. 1996年2月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从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分设出来,与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合并.于1999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成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中国寿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各项业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1996年2002年保费收入保持32。75的年均增长速度,2001年公司保费收入达到812。3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了24。66
4、。占全国寿险业市场的57的市场份额始终是中国守业市场领袖 近年来,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中国人寿的实力不断增强,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规模占全国保险公司的半壁江山,2001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212。4亿元,占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的48。18,资产规模较1996年末增长4。2倍。 创业50多年来,中国人寿始终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公司永恒不变的追求。今天中国人寿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首先公司之一。为国外6亿人次提供风险保障,拥有全球1。5亿人的长期忠实客户,为财富评选世界500强中的80在华企业,提供员工保险业务。2001年资金运用余额为1902亿元,是中国债卷市场,基金市场和货币
5、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销售网络分布广泛,遍部全国,已设立县以上销售机构4800多个,建立城乡代理网点52500个另有兼业代理机构12000个,聘用个人代理人员45万余人,在日本设有办事处。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从原来的小保险公司能发展到现在世界级的保险公司,具有如此多的客户和资产是几代人的努力,是公司长期遵循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理念和“?守信誉,忠诚服务”“新手承诺,稳健经营”的企业守旨,是公司一直把与客户同忧乐为企业价值观,本着“创新、拼搏、务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追求“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目标,致力于造福社会大众,振兴民族寿险,才能实现的。而这也是中国人寿保险
6、公司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会带领着中国保险业不断向前发展!二 我们讲一讲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对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现代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以及中国人寿自身特点的分析与梳理,提炼出了“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简称为双成理念。 首先,先解释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事实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因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也是
7、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企业文化的结构有3个部分:物质层、制度层及精神层。物质层是凝聚着本企业精神文化的产生经营过程和产品的总和,以及蚀本性的文化设施。制度层是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精神层是本企业职工共同的意识活动。 文化的力量非常强大,知识它不是有形的。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共同价值观,正是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促成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有这自身的文化理念贯穿其经营始终 。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它能将一盘散沙与卵石凝聚成坚固的混凝土。一个
8、有用的企业文化确定后,它所带来的群体智慧、协作精神与鲜活动力就相当于在企业的深层结构中装上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给企业提供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 没有所谓好的企业文化,只有有用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成长经历,不同的环境背景铸就不同的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对外是公司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文化。 事物都是互相消长,互为因果的。很多时候,人们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提升自己。狭隘的看得一己的成功,孤立地经营自身的利益,常常会迷失自己,也迷失被我们造就同时也造就我们的他人和社会。中国人寿提出的“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9、”的“双成”理念其实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道理,目的就是达到互相的成功,共同的繁荣。 而“成己为人”的意思也就是成就自己,服务他人。“成人达己”则是说只有成就和帮助别人,只有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最终发长和完善自己。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行销理念,在我们看来,似乎很新鲜,其实不然,这样的行销理念对每个企业来说都很有用处。 1诚实守信:这四个字不仅是企业的原则,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现在一流的企业都非常强调危机管理,深恐自己在盛名之下,难符其实。因为,建立起信用实在是非常艰辛,但要失去它却易如反掌,所以诚实守信在任何一个企业中都是最基本的原则。 2爱司敬业:爱司包括品牌的价值、员
10、工是品牌的载体、品牌能为员工创造价值。敬业,是每位员工对自己岗位的责任。寿险行销是创伤性的行业,它令业务伙伴经常面对拒绝与失败,甚至是成功前的绝望与放弃。但如果伙伴们相信自己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就没有理由不尊敬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会乐此不疲,会相信风雨后必有彩虹。而选择是要负责任的,同时劳动也是光荣的。 3竭诚服务: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可以以“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可以“成就自身”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以“成就公司”。 4永续经营:确立永续经营思想,做好永续经营的势力准备、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永续经营的是非常费用,永续经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目标
11、。 通过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九江分公司的参观和调查 我们深刻的感到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的深厚和丰富。人们都那么富有激情,自信。目标为了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有领先位置,在世界站住脚。三 保险业的前景一、如果想要了解保险业的前景,我们就应该对保险市场作个了解。1保险市场的含义:保险市场是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总和。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保险市场应具备如下四个要素:第一,是为保险交易活动提供各类保险商品的卖方;第二,是实现交易活动的各类保险商品的买方;第三,是具体的交易对象(各类保险商品);第四,是为促成保险交易提供辅助作用的保险中介。 保险业的发展与保险市场的潜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12、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保险业是否有潜力,可以从这六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讲讲保险市场供给。 什么是保险市场供给呢?即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市场上的各家保险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保险商品的数量。那保险市场的供给的形式和内容又是什么呢?其形式有两种分有形、无形两种经济保险形式。有形即物质保障而无形体现在精神方面。一般的无形经济保障是大量的。 其内容包括:质和量。质即保险企业所提供的不同的商品品种和每一具体的保险商品质量的高低。量:即包括保险企业为某一保险商品品种提供的经济保障额度,也包括保险企业为全社会所提供的保险商品的经济保障总额。 影响保险商品供给方面很多如:1保险费率2偿付能力3互补品、替
13、代品的价格4保险技术水平5市场的规范程度6政府监管。这些反面我们就不细说。总之,保险市场的供给的主体是保险企业,要提高保险企业在市场上的实力,才能保证保险市场的供给。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保险市场的需求。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及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保险的总量。 保险市场需求包括3个要素:1、有保险需求的人。2、为满足保险需求的购买。3、购买意愿。这3个要素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保险市场需求:决定保险市场需求的规模和容量。人口众多收入很低,购买力有限,不能成为容量很大的保险市场需求:反之,购买力虽然高,但人口很少,也不能成为很大的保险市场需求。但是,如果保
14、险商品不适合保险消费者需要,不能引起人们的购买愿望,对保险企业来说,仍然不能成为现实的保险市场需求。即保险市场供给的重要性。所以这3个要素是统一的。下面的表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全世界保费收入21038亿美圆,其中57%是人寿保险 到1996年的资料,发达国家的保费占90% 下面是几个国家保险收入的具体情况:总保费占世界的%人均保费发展时间位 美国6529亿31.01%2460美圆150年位 日本5195亿24.26%4132 美圆130年位 英国1370亿6.5%2110美圆500年位 香港54.32亿0.25%861美圆160年 中国台湾158亿0.79%740美圆100年 中国内陆132.
15、5亿0.62%10.2美圆120年(指导老师提供) 上表可以看出 中国13亿人口的国家,保费收入占全世界0。62。人均保费10.2美圆。英国虽然发展500年,但国内其人口少,保险市场需求始终有限,所以保费收入不可能很高。一个地区,国家的保险市场需求的潜力,不仅仅只受以上3个要素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讲讲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1、 风险因素。无风险,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客观依据。保险是针对风险本身的一种投资。2、 保险费率。保险费率与保险市场的需求呈反比,保险费率上升,保险市场需求减少,保险费率下降,保险市场需求增加,但费率对保险需求的这种影响会因保险商品品种的不同而
16、不同。3、 消费者的收入。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其缴费能力就强,保险的需求也就随之扩大。4、 互补商品和替代商品价格。5、 文化传统。保险需求在一定意义上受人们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的直接影响,而人们的风险意识又受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例如,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影响,对于一些风险人们有时宁愿求助于神灵的保佑,也不接受保险的保障。6、 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一切不再由国家包揽解决,那么保险就是一条最佳解决途径,因而就制度的变化会影响到保险需求下面我们来讲讲保险的4个要素1保险供给方。 是指在保险市场上,提供各类保险商品,承担,分散和转移他人风险的各类保险
17、人。他们以各类保险组织形式出现在保险市场上。如,国有保险人,私营保险人,合营保险人等。通常,他们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查认可并获准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组织。在中国,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2需求方 保险市场的需求方是指保险市场所有现实的和潜在的保险商品的购买者,即各类投保人。3保险商品 保险商品是一种为被保险人面临的风险所提供保障的特殊商品。4中介方 保险市场的中介方既包括活动于保险人(即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充当双方的媒介。也包括独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处理保险合同当事人委托办理的有关保险业务的公估、鉴定、理算、精算等事项的人。中介方具体包括保
18、险代理人或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或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人或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律师,保险理算师,保险精算师。 这些中介方可以说是保险业上的人才。根据我们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调查,除了一些专业人员外还有很多是其他行业下岗,“半路出家”来到保险公司作保险。 下面是中国保险业专门人才缺乏的资料:保险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保险市场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西分公司的总经理张灌林说,中国入世,外资保险公司在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外企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办公条件、海外培训机会和先进灵活的管理体制必将使国内保险业的精兵强将,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和营销骨干心动。他们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和一定的客户基础
19、。这些人才流失,一方面中资保险公司原有的部分客户会随之而去;另一方面,会给本来就缺乏、急需人才的国内保险公司雪上加霜。 据悉,我国保险公司长期没有设立精算部门,更没有自己的主持经营运作的精算师。而在保险业中精算技术是核心技术,如死亡率和费率的测定、生命表的构造、准备金的提起及业务盈余的分配等都要靠精算技术。我国目前尽管已有10多所高校,如清华、北大、南开、浙江大学以及精算考试中心学校等都在培养精算方面的人才,但他们主要学的是精算理论,距离实际精算的要求还很远,即使如此,人数也非常有限。 二、了解了上面的理论,分析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和发展就不难了之后我们就系统的详细的分析一、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分析
20、1.保险市场已初具规模在我国,保险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自80年代初我国恢复商业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务收入连年递增且增势喜人,并形成了相当的市场规模。据统计,从1980年到1995年,我国保险业务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2。 1996年,全国保费收人为85646亿元,承保总金额从1990年的2万亿元增加到157万亿元。到1997年底,我国财产寿险保费收入已达108736亿元,其中中资保险公司达到了108097亿元,比1996年增长了39.19。今年以来,各保险公司的各项业务继续稳步增长,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业务增长势头尤显强劲。到1998年6月底,中保集团全系统实现保
21、费收入510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43,比1997年同期增长192。2保险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看,寿险业一般处于主导地位,寿险业的发展速度大都快于非寿险业,所占保险费收入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保险业务。1987年,全世界寿险业保险费收入的增长率为326,而同期非寿险业的增长率为173。另据世界保险市场公布的数字,1992年寿险业占全部保险费收入的比例,亚洲平均为72,其中韩国为797,日本为739。过去,由于职工的生、老、病、死都是由国家和企业统包统揽的,因而寿险业的发展遇到了体制和保险意识较差的双重障碍,所占市场份额始终低于产险的比重。随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人
22、身保障需求的增加,我国寿险业占保险业的比重逐步从1982年的02提高到1996年的4175。到1997年底,我国寿险比重迅速上升到555,在我国保险史上首次出现寿险比重大于财险比重的状况,形成了与国际保险业类似的发展格局,保险结构趋于改善。3保险实力大大提高 1990年,我国仅有中保、平保、太保等4家保险公司,尔后随着华泰、泰康、新华、华安、永安等一些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加盟和一些区域性寿险、非寿险公司的相继成立,我国保险机构大幅度增加,竞争性保险市场体系已具雏形。目前,我国保险机构已达到25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7家,中外合资保险性营业机构5家。据不完全统计,中资保险公司在国
23、内开设的商业保险分支机构达7460余个,并且形成了产险、寿险、再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同时,一些国外保险机构已进入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部分城市保险市场,截止到1997年底,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6家保险机构在中国设立厂189个代表处。在保险机构大量增加的同时,保险从业人员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保险资本逐步扩大。 1990年,全国只有保险职工85万人,保险代理人10万人,而目前保险职工人数已达15万人,保险代理人达20多万人。 1990年保险资本为303亿元,截止到1997年上半年累计已达130亿元,保险实力明显提高。 4维持经济社会稳定的能力迅速增强 1996年底,我国保险准备金、保险赔付金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保险业 发展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