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doc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李长文 李金伴江苏省东海职业高级中学江苏大学工业中心摘 要: 本文针对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分析,提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依据和目标规划,阐述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建设内在关系,并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进行研究与探讨。关键词: 电子技术; 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建设; 建设方案我校始建于1985年,1994年经省教委、省计划委验收,被确认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2000年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验收,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在连云港市市属四县中率先跨入省级合格职业教育中心的行列。2004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2005年7月
2、,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实训基地,已为省级示范专业,现已形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 职业学校的特色在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在于实训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是职业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图谋自身长足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培养技能紧缺型人才的客观要求。本人联系自身实际,仅就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进行研究和探讨。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和依据(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1.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呼唤加强电子技术
3、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的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但掌握电子技术人才数量上奇缺,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发展制造业的时代的需要。2. 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急需加速电子技术实用人才的培养东海县是一个地处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县,总人口约115.2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6.52万人,现有耕地193.79万亩,人均耕地只有1.96亩。根据农
4、村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计算,全县第一产业只需要14.19万人,而34.33万人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就我县实际情况而言,以水晶、石英制品加工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促进了全县经济增长增长,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人才的需求的变化,随着机械、电子为支柱行业的工业经济突破性进展,对电子技术应用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电子类企业在我县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逐年上升,全县像威泰力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20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电子、电子行业企业,使电子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校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实训基地建设尤为必要。(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
5、性由于大力发展电子专业是社会各界的共识,近年来我校在电子方面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使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目前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已建成集现代通信技术、家电维修、计算机应用、维修电工、电脑美术设计等工种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实训基地,。1. 硬件设施优势我校将原有电子类实习生产设备有:电子电工、家电模拟室、PLC /单片机、码技术应用等电子类实训室15个,电子电工成套设备达165台套,设备总价值达500.414万元,占地面积约2640平方米。基础性的硬件建设,确保电子专业的教学、实习、生产、科研等工作的正常开展。2.专业建设优势电子技术是集电子、信息和
6、管理等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建设基础。目前,我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都已成为省级示范专业,这为电子专业建设提供了发展基础。3师资优势目前,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任教师有15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12人,硕士研究生2人;中级职称8人,高级职称3人;“双师型”教师有了良好的师资基础,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4.招生就业优势近年来,我校实施招生改革,采取提前招生与市场招生相结合的办法,在保证生源数量的同时,又提高了质量。目前,电子专业的毕业生数达267人,培训人数达1254人,在校生579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2%。电子专业招
7、生就业情况良好,为以后的实训基地形成规模效应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实训基地专业性建设的目标及思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是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并举,转岗就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重,争取经过三年的努力,把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为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先进、具有较大办学规模、集”产、教研”为一体,在全省中职教育中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的专业,并争取成为我省电子产品加工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示范基地,为企业输送技能过硬、数量较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我校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
8、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力争使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各专业技术实训工位总数突破240个,专业技能实训开课率达95%,把实训基地建设成成为立足东海、服务社会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共享型的实训基地。具体工作思路是:1. 多方筹措资金,增加硬件设备学校将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在未来三年内将采取省财政经费支持,县政府资金配套、社会企业共建、学校自筹经费等多渠道融资的办法,分年度投入资金,总体规划投资400万元以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2. 制订师资培养规划,完善师资培训体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在职教师进行进修,脱产学习,先后专业教师出国培训,参加省教育厅“四新培训”学习等活动。以“师德工程”
9、、“名师工程”、“双师工程”、“青蓝工程”为主线,建设出一支学历达标,业务过硬,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安排教师分期分批利用节假日去企业实践锻炼,不断更新知识;组识教师参加校内外教学观摩研讨和技能操作等活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再聘请职称高、能力强的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力争利用三年时间使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25人,具有中高级职称和“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要达到90%以上,培植校外专业实训基地达10个,确保教学或实训工作正常开展,服务于电子技术的推广、应用。3. 构建课程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在教学管理上,针对受训人员特点,建立了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和计
10、算机网络管理,对实习教师实行培训质量排行榜制度。在教材使用上,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合理选用教材,并组织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自编教材、讲义,注重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教学模式上,学校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方案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积极探索各种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推进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4. 密切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学校加强与东海县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威泰力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台玻东海玻璃有限公司等类企业建立相互协
11、作关系,完善校企合作模式,让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入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让师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培养。主要形式有:一是人才培养合作,校企双方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二是员工培训合作,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及管理人员;三是科研开发合作,让具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专任教师参与企业、行业的产品开发;四是师资培训合作,学校分期分批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管理、生产实践活动;五是专业建设合作,校企双方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找准专业设置的突破口等,这一切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与未来规划学校现有土地面积仅有63.5亩,建筑面积不足2万平方
12、米,就目前学校的校舍和场地面积是远远适应不了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因而一直成为制约我校发展壮大尤其是实训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的瓶颈。因此为能满足东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政府决定新建东海职业教育中心。 新职教中心建成后,总投资约9000万元,占地297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5000人,实训基地面积将达到3.2万平方米,实训工作岗位达到1800个,年平均社会培训达5000人次以上,为我校的办学规模、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使之真正成为与东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应用型、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投资经费充分利用省的实训基地专项资金,争取地方政府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
13、入,同时通过与企业联合共建等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到位后都将主动服务社会,从而争取社会和企业对我校的实训基地在今后运行与发展的经费支持。资金筹措规划为:省的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1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达105万元,企业参与共建100万元,自筹45万元。所有资金都将全部用于设备投入。2人员配备(1)专门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成立培养基地建设专家小组,具体负责实训基地项目的规划论证、技术指导、绩效考评等工作。(2)制定基地教师配备规划,走企业引进、外出进修、校本培训三结合的道路,建设配备一批具备真正意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
14、并且从现在开始,在计划编制、课程开发、教材编制等环节上,分期、分批预先到位人员。(3)设备添置规划2007年:并完成了单片机/PLC综合实验室设备、数码技术应用实验室设备的采购工作,投入资金75万元;2008年:完成电子电工二合一实训室、计算机模拟室、电力拖动、制冷制热实训室,资金总额预计将达到230万元;2009年:完成包括电工技能考核设备、数字电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设备、SMT贴装技术实验设备。投入资金达95万元。(4)产学研实体通过进一步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能够开展应用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产品开发等服务,融日常教学与企业需要于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
15、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地将设立一个产品开发实验室、二个生产性车间、一个产品销售经理部,以形成一个产学研实体,这些配套项目的建设,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都将起到巨大作用。实训基地还可成立一个校企联络部,专门负责与县内外相关企业的联系,能促进学习专业生产实习正常开展,也为实训基地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参考文献1 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江苏省射阳职业教育中心校. 陆家云 2005、112 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示范性电工与电子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申报表. 夏国明年度实验实训室名 称主要设备数量计划设备总价(万元)合计(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万
16、元)企业投入资金(万元)学校自筹资金(万元)省配套资金(万元)2007年单片机、PLC二合一综合实验室单片机2754752520525PLC27数码应用技术实训室实训操作台2721示波器27焊台等272008年电工电子三合一实训室电工、数电、模电设备2720230505030100计算机模拟室计算机6030电工电子电力拖动三合一实训室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训考核设备2760制冷制热实训室制冷制热实训设备2740电子电工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设备54802009年电子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电子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设备60259530301025SMT贴装技术实训室SMT贴装技术实训设备50电机及拖动
17、实训室电机及拖动实训操作台2720电动机及其它设备总计40010510045150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一览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刘香英李金伴铜山张集职业高级中学江苏大学工业中心摘 要: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群、专业链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五个方面论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做法。关键词:服装设计; 模式创新; 基地建设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我校于1988年率先设置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办学历史和经验。多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地
18、域优势和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主动面向服装产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放办学,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和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加入WTO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在2002年学习教育厅有关文件基本思路,根据服务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对该专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制订了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先后经过企业、行业专家的评定,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完善后,从2002年新生入学开始,分别在02级、03级、04级05
19、级学生中全面实施,经过4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和较大的人才培养效益,体现了系列创新。2004年11月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按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对专业进行了评估验收,得到一致好评。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应用情况如下: 一、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主动适应农业市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适应”和“服务”上做文章。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一个复合性强的专业,企业第一线要求技术人员不仅要有服装设计、制板、制作方面的技能还要具备一定服装生产管理经营的专业知识,针对这一特点,在由校企双方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制定了科学的人才培
20、养方案,打破学科性的束缚和老三段的传统模式,实施 “模块化”教学;减少了必修课,增加了选修课;压缩了理论课,拓展了实践课;淡化了理论教学,突出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二、重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本着“基本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目的,专业课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通过职业综合能力分解开发课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了 “模块化”的理论教学体系,打破了学科性的束缚。例如服装结构设计课是由立体裁剪、服装结构制图、原型裁剪进行整合的;原服装机械教材过多讲解
21、的是家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由于家用缝纫机已经逐步被淘汰,因此,该科目不在开设整合后的课程,删减了陈旧性、重复性和理论性强的内容,突出了前瞻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强的内容,更连贯、通顺、实用,便于学生学习和应用,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为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我校鼓励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删减了理论性过强和学科间交叉重复的内容,增添了有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内容,形成了适应专业改革需要的特色教材体系。根据岗位和岗位群对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为综合能力、专项能力、基本技能,按课内实践、教学实习(实训)
22、、综合性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四个层次,在14学期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以项目的形式进行专项训练,06级新生入学后,部里即制定了专业成长计划,月技能项目及相关标准,真正做到节节有项目月月有项目,课时的安排也是相对集中,改变以往的间断式安排实训课的方法,不利于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形成。第五学期根据毕业生就业意向按专业方向进行顶岗生产实习,与学生就业岗位紧密接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达到1:1。强化了实用性,突出了针对性,从而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做的有机结合,校内与校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
23、改革,突出以项目为主体的现场教学;注重教学手段改革,突出多媒体教学和现代化教育手段利用;注重质量管理,突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注重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突出过程评价。通过这些措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激励学生开拓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三、重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教学、生产、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为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教学、生产、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2005年,我校纺织服装专业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省财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技术 应用 专业 基地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