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N网络智能化改造论文.doc
《PSTN网络智能化改造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STN网络智能化改造论文.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网络智能化是目前现有PSTN网络改造的一个趋势,通过改造可以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现网业务提供能力,提供集约化、规模化、个性化的电信服务。即在现有网络基础上,以最合理的方式、时间和成本达到网络优化、业务开放、网元智能化的目标。 解决用户数据集中管理问题和业务触发问题,并满足网络融合、演进的需要,提供更丰富的网络服务能力。在文章中,我作者首先对通信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网络层次不清晰,交换设备型号多、业务提供功能参差不齐,维护效率低等问题,同时考虑到网络转型趋势,实现网向NGN演进和3G融合平稳过渡,说明对现有网络进行智能化改造的紧迫性。其次简要介绍了智能网的基本原理,对智能网涉及
2、的应用协议、触发机制、呼叫模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PSTN网络智能化改造建立了理论基础。接着通过对属性数据库设计的方案分析,并结合新乡本地网络的现状、确定采用升级现有汇接局使其具有基本SSP功能,并外挂属性数据库实现网络智能化改造。然后对新乡本地网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目前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结合市场需求,提出网络智能化的实现方案,方案详细介绍了网络改造及话务调整。并针对性的介绍了号码携带和一号双机业务的实现方式。在论文的最后介绍了PSTN网络智能网和NGN网络的融合发展方向。关键字:智能网 PSTN网络智能化 属性数据库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 论11.1选题
3、背景11.2网络智能化技术成为发展趋势21.3网络智能化改造的商用价值31.4本文的主要工作4第2章 预备知识62.1 固定智能网功能介绍62.2 INAP协议集122.2.1 INAP的体系结构132.2.2 INAP操作152.3 固定智能网的特点152.3.1 主要实体152.3.2 触发方式162.3.3 用户信息172.3.4 被叫流程172.3.5 业务交互182.3.6 SSP能力18第3章 PSTN智能化改造方案分析193.1 网络智能化改造的方案分类及特点193.1.1 PSTN智能化改造大体分成两大类:193.1.2 方案带来的改变203.1.3方案的缺陷203.3网络智能
4、化中用户业务属性数据库的建设方式213.3.1端局筛选触发方式213.3.2端局全触发方式223.3.3升级汇接局捆绑业务数据库方式223.3.4 引入软交换技术22第4章新乡本地网现状与问题分析234.1新乡本地网现状234.1.1交换设备制式与容量234.1.2本地网网络结构244.2网络问题分析254.2.1本地网机型比较陈旧254.2.2网络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低254.2.3新业务的需求254.2.4 PSTN与PHS业务的融合问题254.2.5推动PSTN向NGN演进25第5章 全网智能化改造的过程和分析265.1方案概述265.1.1整体实现策略265.2本地网网络设备改造275
5、.2.1汇接局设备275.2.1.1新增汇接局275.2.1.2汇接局话务范围285.2.1.3汇接局话务模型285.2.1.4汇接局N0. 7信令链路分析与取定285.2.2 新增用户数据库和智能业务平台295.2.2.1用户数据库295.2.2.2智能业务平台295.2.3 端局设备改造295.2.4计费系统与97接口295.3本地网内部话务调整305.3.1话务调整方案305.3.2存在问题315.3.2.1虚拟网问题315.3.2.2CPU超负荷问题315.4网络智能化改造后实现的新业务325.4.1 NP业务325.4.1.1业务概述325.4.1.2基本功能325.4.1.3与其他
6、业务关系325.4.1.4编号和拨号335.4.1.5系统方案335.4.1.6呼叫流程345.4.2 一机双号业务415.4.2.1 概述415.4.2.2 业务特性415.4.2.3系统方案425.4.2.4呼叫信令流程435.4.2.5业务流程 来话流程455.5网络智能化改造总结48第6章 网络智能化的发展496.1国内网络智能化发展介绍496.2 PSTN网络与NGN网络的融合506.2.1 PSTN汇接局NGN改造506.2.2端局NGN改造51结束语52参考文献53第1章 绪 论1.1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通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7、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新业务和建立更完善的服务体系成为运营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各个网络运营商均在努力改造现有网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现网业务提供能力,提供集约化、规模化、个性化的电信服务。即在现有网络基础上,以最合理的方式、时间和成本达到网络优化、业务开放、网元智能化的目标。解决用户数据集中管理问题和业务触发问题,并满足网络融合、演进的需要,提供更丰富的网络服务能力。随着国际上有关智能网的技术标准的提出和不断完善,采用智能网方式提供业务特性强、功能全面、灵活多变的业务已成为一个趋势。智能网作为能在现有网络上快速、方便、灵活、经济、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
8、业务的体系,它的建设是有效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并给运营商带来丰厚利润的最佳选择。目前中国各大网络运营商均致力如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广泛的用户基础,充分发挥综合网络的优势提升企业的ARPU值。网络智能化概念的提出,使得各个运营商可以在最少的投资,最快的时间内实现整个PSTN网络的能力提升,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增强用户的使用率,产生新的利润来源,并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实现差异化竞争,提高业务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网络智能化改造必将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巨大的市场前景。1.2网络智能化技术成为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建设经营,作为固定电话业务网的PSTN,交换机机型众多,“七国八制
9、”;各机型能力不一,维护要求不一,智能化业务触发方式单一、话路迂回现象严重等等,造成固话新业务的开发和提供周期较长而且实施困难。随着电信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电信固话业务出现“两上升三下降”现象:固话用户离网率上升。据有关统计,截至2004年11月份固话拆机数已超千万;零次数呼叫用户数上升。许多家庭用户只用固话接电话;固话业务量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住宅电话数量下降;ARPU下降。 利用业务竞争来提升固网ARPU值,越来越成为运营商在发展思路上的共识,一些固网运营商已经开始思考PSTN网络的发展方向。当前,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都在向综合型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网络转型是这一系列转型的基础。对庞大的PSTN进
10、行改造升级是网络转型的最大难题。固话网络如何像移动一样实现业务快速面向全网开放,而不依赖于某个端局的能力?如何降低网络综合成本,支持集中维护建设?现有PSTN网络如何支持小灵通的发展放号?应如何应对3G的发展? 基于以上问题,固网智能化的思路就逐渐浮出水面。“固网智能化”概念的提出,是固网发展新时期中国通信市场的独创。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固网中引入集中用户数据库,从而使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其宝贵的用户数据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集中维护、集中运营分析等,帮助运营商实现从基于网络运营向基于用户运营的重要转变。1.3网络智能化改造的商用价值PSTN智能化给固网带来的直接价值就是为固
11、网业务创新打造了坚实的硬件环境,为全网快速引入和管理新业务提供了极大便利,能够不断满足各种层面用户的业务需求。 优化后的网络将具备足够的智能化,能够实现多种业务方式的触发,实现用户数据集中管理。这两点是丰富固网业务种类、实现业务融合和综合业务管理的基础。PSTN通过智能化改造后可提供以下几类新业务: 1.产品型业务 号码变换类:一号通、同振/顺振(灵通伴侣)、移机不改号(号码携带/居间业务)、固话漫游、混合WAC(固网/PHS混群CENTREX业务)、一机多号等; 彩色个性化类:被叫彩铃(个性化回铃音)、彩色拨号、彩话(个性化背景音)、彩色振铃(需终端配合)等; 媒体助理类:自动电话答录机;呼
12、叫控制类:遇忙回叫、呼叫控制(时段控制/黑白名单)、匿名呼叫; 小灵通拓展类:机号分离(心卡)、小灵通无绳电话(HOMEBOX)、小灵通租机(灵通酒店)。 2.功能型业务 这些业务包括:混合放号、欠费通知、话费立显、PHS/PSTN统一预付费、停复机(立即/集中)、差异化服务(客户群区分)等。 随着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快实现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电信市场将更开放、技术将更融合、业务将更互通,各行各业的业务范围与模式将得到不断的拓展,会有更高的信息处理效率。网络智能化衍生出的众多业务也将为运营商带来多种契机。在这种需求下,各个厂商也开始开发自己的网络智能网产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目前已有上海贝
13、尔、华为、中兴、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的厂商已经着手推出自己的网络智能化产品。1.4本文的主要工作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新乡市分公司自2004年下半年起,成立了网络智能化项目的研究小组,根据新乡的网络现状提出了在现有两个华为汇接局外挂数据库的方式实现用户属性数据库统一管理,方便快捷的开通了一号双机、固话彩铃、移机不改号等业务。通过此项工程的改造,只花费了不到四百万的设备投资,提升了新乡市整个网络的能力,为用户开通了多项新业务,直接提升了企业的ARPU值。本文选题是围绕着新乡本地网络智能化改造的具体需求,针对整个工程的分析、施工的全部过程,详细分析了PSTN网络智能化的具体原理,实际应用和发展方向
14、。第2章 预备知识2.1 固定智能网功能介绍从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诞生后,开始有了“等待呼叫”、“呼叫转移”之类新的业务功能。这些业务功能可以认为是早期的智能化业务。但是,这些功能比较简单和有限,而且这些功能是由交换机制造厂商设计的。电信部门要开发新的业务,就需要设计更改交换机的软件,很不方便。随着电话新业务的增多,产生了智能网的概念,基本设想是交换机只负责交换接续这一最基本的功能,至于电话交换以外的新功能则全部集中到智能网。最初提出智能网概念的是美国的贝尔通信研究所。第一代智能网于年投入应用,是以提供“号业务”(即被叫用户付费电话业务)的形式出现的。到上世纪年代,智能网已经能提供几十种新业务。
15、智能网是用于产生和提供电信业务的体系概念。换句话说,这是具有较高的“智商”,用来提供和处理各种智能新业务的通信网。智能网不是独立存在的网,是叠加在现有通信网上的一种网。从理论上讲,在智能网为平台的业务提供功能平面上,可以推出无限种新业务。这为人们享有灵活的丰富多彩的电信业务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运营商大大节约了后期投资,成为一个双赢的利益点。近年来,在中国各省区移动网络的自主经营中,纷繁不一、功能各异的智能业务占领了广阔市场,是智能网技术的成功商用的有力佐证。智能网能根据用户需要灵活地引入多种新业务,便利用户使用,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果运用得当,还可以降低电信网的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6、。可以预料,通信网的智能化,将是世纪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1992年3月,国际电联ITU-T(原CCITT)发布了关于智能网(IN Intelligent Network)的第一套建议IN CS-1(能力集1),提出了智能网概念模型,它标志着智能网技术的正式形成。1997年ITU-T又推出了IN CS-2标准,该标准主要研究智能网的网间互连以及网间业务2 。在IN CS-1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16种新业务,如:全球虚拟专用网、网间被叫集中付费等。IN CS-3主要研究IN与Internet的综合,IN CS-4标准主要是研究IN与B-ISDN综合、以及IN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综合。智能
17、网的基本思想是,依靠No.7信令网和大型集中数据库的支持,将网络的交换功能和控制功能相分离:简化交换机的软件,使之只完成基本的接续功能;引入业务控制点,具体怎样根据智能业务的业务逻辑完成呼叫的接续步骤,让业务控制点来决定; 交换机采用标准接口与业务控制点相连。这样,需要增加或修改新业务的时候,不必改动各交换系统的交换机,只要在业务控制点中增加或修改新业务逻辑,并在大型集中数据库中增加新的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即可。固定智能网是最早建设并投入商用的智能网络。同以后出现的基于GSM和CDMA网络的移动智能网相比,它的实体组成相对简单,含有移动网络所特有的功能实体。图2-1是ITU-T定义的CS-1智能
18、网功能实体分布图。SMAFSMFSDFSCEFSRFSCFSSFSSFCCAFCCFCCFCCAFF图2-1 CS-1分布功能图其中包含的功能实体: 呼叫控制功能(CCF):处理所有呼叫,包括识别智能业务,通常指程控交换机。 呼叫控制接入功能(CCAF):通常是终端呼叫设备,如话机、PABX等。 业务交换功能(SSF):处理CCF和SCF之间的通信,即接收CCF发来的智能业务识别,作相应的处理后转发给SCF,并且执行SCF返回的命令。 业务控制功能(SCF):这是智能网的核心,在SCF中存有业务逻辑和特殊数据,而且可以通过标准接口和SSF、SRF、SDF通信,在SCF的控制下实现完整的一次智能
19、业务呼叫。 专用资源功能(SRF):向用户提供网络的专用资源,如话音提示、话音识别和接收DTMF二次拨号等。 业务数据功能(SDF):是智能网的数据库,提供用户和网络的数据。 业务管理功能(SMF):完成智能网的全部管理功能,包括对业务的管理、网络的管理和用户的管理。 业务管理接入功能(SMAF):是与SMF接口的人机界面。 业务生成环境功能(SCEF):完成新的智能业务的生成、验证和测试功能。 物理平面 物理平面是面向实现的,它描述了如何将分布功能平面上的各个功能实体映射到实际的物理实体上,也就是各个功能实体在网络上的物理产品中实现。在每个物理实体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实体,但一个物理实体
20、中不可能有多于一个的同样的功能实体。 物理平面包含的物理实体有: 业务交换点(SSP):具有呼叫控制功能(SCF),业务交换功能(SSF)。当SSP是一个与用户相连的交换机时,它还具有呼叫控制代理功能(CCAF),专用资源功能(SRF)也可以包含在SSP内。一般以原有的程控交换机为基础,在其上加上一个SACEIN模块,该模块专门用于处理与智能网有关的消息,如智能网呼叫识别、智能网呼叫、事件的监测及激活、语音通知话务测量、呼叫记录和计费等。 业务控制点(SCP):具有业务控制功能(SCF),也可以含有业务数据功能(SDF),作为智能网的核心部件,储存了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接受SSP送来的消息,查
21、询数据库并根据业务逻辑向SSP发出下一命令,指导SSP按照既定业务逻辑执行整个呼叫过程。SCP可以直接或经过信令网接入SDP中的数据,可以通过信令网连接到SSP和IP。由于SCP的工作量相当大,对其处理速度的要求又很高,一般由大中型计算机和大型实时高速数据库构成。 业务数据点(SDP):具有业务数据功能(SDF),可以直接由SCP或SMP接入,或经过信令网接入。 智能外设(IP):具有SRF功能,也可以含有业务交换/呼叫控制功能(SSF/CCF)。IP连接到一个或多个SSP,并与信令网相连和其它实体通信。 附件(AD):功能与SCP相同,但它通过高速接口直接与SSP相连。 业务节点(SN):具
22、有SCF,SDF,CCF/SSF和SRF功能。业务节点可以控制智能网业务,与用户进行各种信息交互。由于内部的各种功能实体包含在同一物理节点内,所以他们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内部协议,SN直接连到一个或多个SSP,采用点到点的信令和传送连接。 业务交换和控制点(SSCP):具有SCF,SDF和CCF/SSF的功能。 业务管理点(SMP):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具有业务逻辑管理、业务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管理的功能。完成业务提供、收集状态等项操作维护任务,为了管理目的SMP可以和任何其他物理实体相连。智能网业务由SCE产生,经由SMP下载到SCP。具有特殊权限的管理员可以通过X.25连接到SMP上修改、创建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STN 网络 智能化 改造 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