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棚监控系统.doc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棚监控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棚监控系统.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温湿度传感器物联网应用实时数据处理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组 次 姓 名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起止日期 2012年10月至 2013年10月目录一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项目研究内容-1.4 本文结构-二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述-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挑战-2.3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网络的实时性研究比较-2.31 与有线网络比较-2.32 环境传感器的简介2.4 实验仿真平台简介-2.5 本章小结-三 CSMA/CA和ZIGBEE四 系统应用设计 4.1开发环境 4.2开发内容4.3 . 网络括扑图
2、4.4.数据采集 4.5 TinyOS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分析4.6 tinyos系统控制 4.7 nesC语言 4.8 TinyOS系统的工作原理 4.9 组件模型 4.10主动消息通信 4.11. zigbeX Mote 设备套件以外的功能选项设备五 .开发内容和传输机制5.1开发内容 5.2 数据传输机制 5.3技术路线 5.4传感器数据处理 5.5 传感器节点烧录 六 设置开发环境6.1 .数据采集及A/D转换电路 6.2 .CC2420无线通信电路 6.3 .CC2420无线通信电路 6.4. zigbex 服务器(HBEEMPOS II) 6.5 .针对zigbex的应用程序安装
3、 6.6 .TinyOS和Nesc 6.7 .JAVA应用程序(tinyos的串行通信消息格式)6.8. 路由协议应用七 C#平台的数据采集7.17.27.3八 系统调试及实地应用123九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控制123十 总结与展望123主要符号表 CW Contention Window 竞争窗口 PQ Priority Queuing 优先级调度 SD Slow CW Decrease CW 慢速递减算法 AOB Asymptotically Optimal Backoff Algorithm 渐进最优退避算法 BEB 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 二进制指数退避 MA
4、C 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SBA Sense Backoff Algorithm 感知退避算法 DSCR Dual Stage Contention Resolution 双重状态的竞争策略 EIED Exponential Increase Exponential Decrease 指数增加指数递减 FCFS First Come First Service 先进先服务 MILD Multiplicative Increase Linear Decrease 倍数增加线性递减 MIMD Multipli
5、cative Increase Multiplicative Decrease 倍数增加倍数递减 NSAD New Self-Adaptive DCF 新自适应 DCF REBS Residual Energy Based tree Splitting 基于剩余能量的树形 分裂算法 P-MAC Priority-based Fair MAC 基于优先级的公平 MAC 协议 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 /Collision Avoided 多路访问协议 LMILD Linear/Multiplicative Increase L
6、inear Decrease 线性倍数增加线性递减 一 绪 论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推广,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Mark Weiser在 1991 年首次提出了普适计算1 (ubiquitous computing)思想,普适计算作为 21 世纪的计算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使计算机技术从用户意识中彻底消失。在物理环境中结合计算处理能力的控制能力, 人与人、 人与机器以及机器与机器的交互最终统一到人与自然的交互。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正是这种普适计算思想的延伸。 借助于由大量微传感器构成的网络, 可以实时地监控周围物理环境的变化, 不断地将一些模糊的感觉量化。 无线
7、传感器网络将逻辑上的信息世界与真实的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 改变着人与自然交互的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直接感知客观世界, 从而极大地扩展现有的网络的功能和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无线传感网络WSN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技术作为普适计算思想大系统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已经由军事领域扩展到其他许多领域, 能够完成诸如灾难预警与救助、家庭健康监测、精细农业、空间探索等传统系统无法完成的任务。美国商业周刊和MIT技术评论中分别将其列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21项技术和改变世界的 10 大技术之一。 1.1 研究背景 传感器是数据采集、 信息处理的关键部件, 它可以将物
8、理世界中的一个物理量映射到一个定量的测量值, 使人们对物理世界形成量化认识。 目前传感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防、机械、电力、能源、交通等诸多领域。随着微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正在向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只有网络化的智能传感器技术才能适应各种控制系统对自动化水平、复杂性以及环境适应性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代传感器网络是由具有简单点对点信号传输功能的传统传感器所组成的测控系统,只是初步实现了信息的单向传递; 第二代传感器网络是由智能传感器和现场控制站组成的测控网络。 传感器与现场控制站间的信号传输方式与第一代传
9、感器网络基本相同。 第三代传感器网络是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传感器网络。 现场总线的不断发展和基于现场总线通信协议的智能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 使智能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技术进入局部测 控网络阶段。 第四代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无处不在的, 具有通信与计算能力的微小传感器节点密集布设在无人值守的监控区域而构成的能够根据环境自主完成指定任务的“智能”自治测控系统。 现在所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第四代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无基础设施网络各个无线节点(传感器)静态地随机分布于某一区域,它们协作地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 获得详尽而准确的结果,并最终传送
10、给需要这些结果的用户。 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初来源于美国高级国防研究计划署(DARPA)的一个研究项目, 当时处于冷战时期,为了监测敌方潜艇的活动情况,需要在海洋中布置大量的传感器,使用这些传感器所监测的信息来实时监测海水中潜艇的行动3。DARPA根据军方的要求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通信、 计算问题以及其在普适环境中的使用问题, 从而建立了网络中心战的思想体系。随着无线通信、微处理器、微电机系统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开发小体积、低成本、低功耗的微传感器成为可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于跟
11、踪、监测等领域,这些应用的共同特点是:网络负责监测周围区域并报告异常事件的发生, 因此在这类应用中, 网络传输的数据包所包含信息的重要性将有很大不同, 同时要求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传输到数据中心, 然后由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将最终分析结果交给决策者 图 1.1 所示的是这些应用中的一个典型场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被随机部署在一个指定的保护区域, 观察并报告是否有入侵者进入。 如图中吉普车所在地方的传感器发现了某种类型的入侵者5,显然,监测到有入侵者的信息相比于正常情况信息更加重要,需要以更可靠、更及时的方式将入侵信息报告给指挥中心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充
12、分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时数据传输技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图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例 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QoS 问题最近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图像、 视频和流媒体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需求的急剧增加, 给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兴的, 由大量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组成网络, 节点的传感器负责采集监测数据, 无线射频收发装置负责节点之间以及节点与之间数据的交互,其工作方式以及承载的业务类型都与传统网络有着很大的区别。其自身特点使得现有的 QoS 支持机制都无法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目前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
13、, 人们关注较多的主要有两个问题: 如何保证网络能够及时可靠地发现所实施应用中相关事件的产生和如何保证采集的传感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满足应用需 因此如何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以及保证实时应用的延迟是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QoS 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保证实时应用的延迟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延迟中节点内的排队延迟和由于节点竞争信道而产生的链路级延迟,对简单优先级调度算法、 IEEE802.15.4 协议中的退避算法进行了分析, 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和优先级 CSMA/CA 算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现代网络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具有现
14、代意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涉及众多学科,成为 IT 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在,互联网络为人们提供快捷的通信平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 无线传感器网络扩展了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将客观世界的物理信息同传输网络连接在一起,在下一代互联网络中将为人们提供最直接、最有效、最真实的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思想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国防项目上。1978 年 DARPA 在卡耐基梅隆大学成立了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工作组,拉开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序幕。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推动下,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麻省理工学院、 康奈尔大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5、等学校开始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也纷纷开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提出了应用网络连通性重构传感器位置的方法、 基于相关性的数 据编码模式、 用稀疏传感器网络重构跟踪移动对象路线的方法、 传感器网络上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流可视化方法、 允许系统级优化时有效通信机制的一般化解、 传感器网络上的数据分布式存储的地理表方法、 确定传感器网络中结点位置的分布式算法等, 同时专门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了一种微型操作系统 TinyOS。 TinyOS 是一个适用于网络化嵌入式系统的编程框架, 通过在这个框架内链接一组必要的组件, 就
16、能方便地编译出面向特定应用的操作系统, 这对于存储资源极为有限的系统来说非常重要。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内节点众多,以及多并发操作的工作方式,TinyOS 采用了事件驱动的体系结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发了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模拟环境, 用于考察无线传感器网络各方面的问题。 他们提出了低级通信不依赖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分布式系统技术、 支持多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命名数据和网内数据处理的软件结构、 变换初始感知为高级数据流的层次系统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的解决方法、 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法、新的多路径模式等。 目前比较系统地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例是20
17、02年Intel实验室和大西洋学院联合进行的大鸭岛环境监测项目。大鸭岛是一个对外来监控设备十分敏感的生态环境。Intel实验室和大西洋学院在大鸭岛上部署了传感器网络并进行了 9 个月左右的监控, 得到了大量第一手数据。 实验表明传感器网络在这样的应用环境中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生态环境监测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应用上的一个方面, 也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 传感器网络为实现更加准确、数据量更大、对环境影响更小的生态监测提供一个全新的手段。 我国现代意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研究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启动, 首次正式出现于 1999 年中国科学院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领域方向研究 的“信息与自动化领域研究报告”
18、中,作为该领域提出的五个重大项目之一(当时的项目名称:重点地区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示范系统)。2001 年中国科学院依托上海微系统所成立微系统研究与发展中心,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方向上陆续部署了若干重大研究项目, 初步建立了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研究平台,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机站和应用系统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和大学,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己经初步开展了研究工作。 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在传感器数据管理系统方面提出了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模型、一系列的能源有效的感知数据操作算法和感知数
19、据查询处理技术, 并研制了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系统。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供实时通信支持也面临着挑战。首先,无线链路不稳定,易受周围环境和噪声的影响,因此通信延迟难以估计;其次,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需要在仅有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工作数月甚至数年。 这要求在满足应用实时性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减小网络的能量开销,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不能过于复杂;再次,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不同数据包有不同的延迟要求, 高优先级的数据包到达簇头节点的延迟要少于低优先级数据包。最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资源受限,因此在设计相应协议时要减少通信以及能量开销,仅使用节点内存的一小部分来保存相关状态。 目前为满足无线传感
20、器网络的实时性需求较为成熟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基于距离感知的实时通信调度体系结构RAP6。 它是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应用提出的一种新的体系结构, 指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应用的特点及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解决方法。 RAP的查询和事件服务是建立在基于地理位置编址的通信模型之上的,路由层也使用基于地理位置编址的协议。其次,RAP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单调速度调度VMS(Velocity Monotonic Scheduling)策略,使得每一个数据包如果能按照它要求的速度向着目标方向前进的话,它一定是可以实现它的端到端的期限的。 第二种是实时无状态路由协议SPEED7的网络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大棚 监控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