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医院输液监控系统毕业设计.doc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医院输液监控系统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医院输液监控系统毕业设计.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引言静脉输液是临床医疗工作中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在我国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是一种利用液体静压原理使液体下滴,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输注的药物和患者的病情对输液进度进行实时监控。目前,普遍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监控,对病人来说,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当输液瓶中的药液输完或药液发生堵塞时,医护人员若未能及时处理,就会发生回血或其他危险,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发生医疗事故。目前,国家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静脉输液在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现有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光电检测、单片机和通信技术,设计了输液自动监控装置,它能够轻松地实现对液体滴速的检
2、测显示与控制,当输液液体低于设定位置时的声光报警,并通过串行口与主机相连,实现远程集中控制功能。该装置的使用在增加输液安全性的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在对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是医护人员监护任务繁重的问题,设计了一套面向所有大中小医院和诊所的医院输液监控系统。本系统以PC为上位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监控中心,用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作为下位机通过光电传感器对吊瓶的液位进行检测及报警,并对滴速进行精确地检测与控制。上位机与下位机用RS485总线进行串行通信,能够使医护人员实时了解输液状态。论述了该系统的检测原理、总体结构、主要功能部件设计和软硬件系统的组成。该系统
3、低功耗、成本低、性能稳定、便于携带、实用性强。关键词:输液监控、AT89C51、串行通信、RS485Abstract Aiming at the heavy problem of nurses in most of our hospitals when carry on transfusion to the patients currently and then designed a set of system which is called fluid infusion supervision system .It is faced to all the hospitals and clin
4、ic. This system take the PC as its master machine. The PC is the controler of the whole system. Take the single chip AT89C51 as a core of the next machine which will test and display the level of the liquid bottle. It can examine and control the speed of lose a liquid accurately. PC communicate with
5、 single chip by the total line of RS485.It can make the nurses know the status of loses liquid while patients take the personnel solid. Discussed the constituting of examination principle, total structure and main function parts design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system. The system
6、 is low achievement consumes, low cost and stable function and easy to take, the function is strong.Keywords: Supervision of transfusion;AT89C51; signal communication;RS485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依据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医疗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大多数医院及医疗机构都没有实现输液的自动监控管理,从而在输液过程中,当输液完成需要换药时,需要医务人员发现及时,否则就会出现空气进入血管内形成空气栓赛,凝血堵塞针头等情况,
7、轻则延误治疗,重则会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发生医疗事故。平时临床输液中采取的应对措施一般是由患者、陪侍或医务人员随时观察监视药液余量情况,从而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劳动负担,也不利于病区的综合管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结合临床实践,可以开发基于单片机的医院输液监控系统来代替人工监护,即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及病人和医务人员不断观察输液是否完成而形成的压力,同时管理系统记录输液过程,并能够作为医疗档案,为解决各种医患纠纷提供证据,又实现医疗护理自动化和智能化。1.2 主要研究内容课题主要研究系统结构设计,采用主从式结构,输液过程中液位的检测、滴速的检测显示与控制,报警系统的设计,通信系统的设计,传感器及各
8、种器件的选择与计算等。1.3国内外发展现状输液在国内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2002年,我国输液销售总量为60亿瓶,销售总额超过500亿元。据分析,我国输液的总体市场潜量高达120亿瓶。在如此大的输液市场下,医院进行输液用药治疗时,对患者输液进度的监控,普遍由患者、陪护人员或医务人员来进行。一方面影响病人休息和治疗,也给医护人员的高效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实时输液监控已成为现代医疗中必需的一部分。德国的费森尤斯集团其产品Orche stra 中的 Base Intensive是一个提供输液数据管理的输液工作站, 主要用于ICU 病房,让ICU医生拥有功能强大的输液管理系统。德国贝朗公司开发
9、的输液治疗监护管理系统,也主要用于ICU病房,它集输液治疗监护于一体,具有药物列表输注模式选择、同步信息显示、药物走势记录等功能。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在药物列表上选中某药,就可以设置该药的输液速度。现在国内这方面的研发还不多,并且耗资巨大。由此可看出,在输液监控方面,国内和国外都在开发大型的、多功能的自动输液监控系统,这些设备在实现强大功能的同时也有很大的体积和不菲的价格,并且很多输液监控系统都是在大型医院集中使用,非常不适用于社区医疗的输液实时监控,不可能在大多数的医疗过程中普遍使用。第2章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根据医院的床位和护理要求,本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操作的集中化和控制的分散化,即采用分布式控制
10、系统。通过高速的数据通信,把各个分散点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集中的监视和操作。2.1 主要内容、功能及技术指标1.通过串行通信方式构成主从式结构,PC作为主机收集各从站的实时信息,从机将各种实时信号送给主机以便实时监控和记录。2.从机由单片机构成,完成对某一输液控制过程的监控。包括:光电传感器、脉冲整形电路、二极管显示电路、声光报警电路等。3.从机数目不少于32,滴液速度1/31/5滴每秒。2.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该输液监控系统由主站和从站两部分组成(其框图见图2-1):第一部分是由计算机PC和实时监控软件组成的上位机(即主站监控中心)管理监控系统。第二部分是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及其外围
11、设备构成的智能检测和控制系统。主控PC机作为上位机用于监控所有的输液终端输液情况,输液监控终端所检测到的各种数据通过RS485总线传送给主控PC机,完成系统功能。当吊瓶中的液体低于设定值时,系统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处理。单片机系统能够完成输液滴速的监测与显示。在输液监控终端选用RS485收发器芯片MAX485完成由单片机到RS485串行数据接口标准的转换。主控PC机采用485HE外置型RS232/RS485转换器,直接插入PC机的串口,利用PC机串口供电,具有接收发送自动转换,无需RTS控制,软件兼容广泛。本系统采用RS485总线主要是因为RS485总线在硬件方面具有通信距离
12、远 (可达1219m ),能实现点对多点通信,总线电路简单,安装方便,也克服了RS232通信距离近,只适合于点对点的缺点,跟其他总线相比,在软件方面具有总线协议简单的优点。系统包括光电传感器,脉冲整形电路,二极管显示电路,声光报警电路等。从机的数目为32个,将这些实时的信息传送到主站以便实时监控和记录。图2-1 系统原理图2.3 系统主要功能1.可对输液速度进行精确地实时检测与显示;2.当输液的速度与设定的速度不相等时,能通过步进电机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3.能将病人输液进度信息送到主站,医护人员就可以同时对多个病人的输液进度进行监控。可直接把报警信号发送到主站,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4.可在输
13、液过程中进行人为地强制报警;同时当液体低于设定位置时,即输液结束时可自动报警;2.4 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 ,输液液滴的速度v可以用v = KApm表达,其中A为流通截面积,取决于管夹对输液软管夹力引起的软管变形的大小,变形越大,流通截面积越小;p为压差,取决于吊瓶悬挂的高度,悬挂的高度越高,压差越大;K为比例系数,取决于液体的粘度等一些流体特性;m为流量特性指数,介于0.5到1之间。本文利用手动调节输液软管变形的大小,需要什么样的液滴速度,就通过调节手动调节旋钮调整流通截面积。 图3-2 系统工作原理图吊瓶液面监测系统,用于检测剩余液体的数量,安放在吊瓶悬挂夹上。当剩余液
14、体达到下限时,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提示医护人员进行处理。第3章 硬件系统设计3.1 上位机的设计上位机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以目前被广泛采用的PC机作为多床位的监控中心。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医生和护士操作。接收从下位机传输上来的实时数据并显示和报警。整个系统的监控是由上位机的运行的监控软件来完成的。3.2 下位机的设计下位机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辅以必要的外围设备及电路,实现了滴速的检测显示以及吊瓶液位的检测和报警。其系统框图见图3-1:图3-1 下位机原理框图3.2.1 单片机处理部分设计设计的思想是实用和小型化,中心处理部分主要采用AT89C51单片机。AT89C51单片机完全可以
15、满足本系统的设计要求,相对于其他具有相当功能的器件来说,具有价格便宜,对环境要求不高,工作稳定等优点。AT89C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ROM)和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的MCS-51指令系统,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1.功能特性概述:AT89C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字节Flash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
16、/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讯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见图3-2 AT89C51 功能方块图。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讯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他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图3-2 AT89C51 功能方块图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它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外形及引脚排列如图3-3所示:图3-3 AT89C51的管脚图2.管脚说明:VCC:供电电压;GND
17、:接地;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端。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
18、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
19、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所示: 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0(外部中断0)P3.3 /INT1(外部中断1)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
20、的地位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此时, 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EA/VPP:
21、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石晶振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有余输入至内部时钟信号要通过一个二分频触发器,因此对外部时钟信号的脉宽无任何要求,但必须保证脉冲的高低电平要求的宽度。 3.时钟振荡电路设计AT89C51中有一个用于构成内部振荡器的高增
22、益反向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该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石英晶体或陶瓷谐振器一起构成自激振荡器,振荡电路如图3-4。因为一个机器周期含有6个状态周期,而每个状态周期为2个振荡周期,所以一个机器周期共有12个振荡周期,如果外接石英晶振的振荡频率为12MHz,故而一个机器周期为1uS。图3-4 时钟振荡电路外接石英晶体及电容C1、C2接在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构成并联振荡电路。对外接电容C1、C2虽然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但电容容量的大小会轻微影响振荡频率的高低、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起振的难易程度及温度稳定性。外接石英晶体,电容使用30pF10 pF。4.复
23、位电路设计复位电路虽然简单,但其作用非常重要。一个单片机系统能否正常运行,首先要检查是否能复位成功。复位操作有上电自动复位和手动复位两种方式。为了方便医护人员操作,设计采用上电自动复位的方式。上电自动复位是在加电瞬间电容通过时间来实现的其电路如图3-5。在通电瞬间,电容C通过电阻R充电,RST端出现正脉冲,用以复位。只要电源Vcc上升时间不超过1ms,就可以实现上电自动复位,即接通电源就可以实现系统的复位初始化。关于参数的选定在振荡稳定后应保证复位高电平持续时间大于2个机器周期。这里选用的是12MHz的石英晶振,可取C=10F,R=8.2k。图3-5 上电复位电路3.2.2液位检测电路设计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AT89C51 单片机 医院 输液 监控 系统 毕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