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电信——机房精确送风技术指导意见.doc
《XX电信——机房精确送风技术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电信——机房精确送风技术指导意见.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房精确送风技术指导意见(试行稿)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2010年1月前言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急任务,在运营商之间也掀起了新一轮的竞争。中国电信作为老牌的运营企业,思想上高度认识节能减排的理念与意义,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2007年就提出中国电信节能工作指导意见。这些建设性指导文件为中国电信节能减排指明了方向。针对四川电信2010-2014年节能减排规划,提高空调利用效率成为节约空调耗能的重要举措。随着通信设备集成度的日益提高,机房内设备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耗电量平均34kW/机架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常见,设备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机房专用空调机组采用传统的“先冷环境再冷
2、设备”的工作方式,不仅不能适应大功率机房的需求,难以避免机房过热区的存在,而且浪费了大量的电能。在“先冷设备、再冷环境”的工作方式下,根据不同设备发热量的需求,采用冷通道封闭的方式,实现冷量根据机架发热 “按需分配”的可变风量精确送风,既避免机房热区带来的安全隐患,又能实现机房冷量的合理分配,大大地提高空调的利用效率,节省电能。为倡导该技术应用,指导全省规范建设及运行维护,特制定本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由XXXXXXX提出本指导意见由XXXXXXX归口本指导意见负责起草单位:本指导意见参加起草单位: 本指导意见主要起草人:目 录一、总则2二、总体要求2三、技术阐述21、技术原理22、节能效果3四
3、、技术运用31、技术相关规范32、应用范围43、系统组成及总体要求43.1 系统组成43.2 总体技术要求44、精确送风系统各构件技术要求64.1 空调系统64.2 送风管道74.3 调节阀74.4 送风器84.5 门板式送风器与机架安装接口124.6 监测与控制系统13五、建设规范141、建设准备142、工程设计要点143、技术相关设备和材料15六、施工规范151、安装规范152、调试规范17七、使用和维护规范171、使用规范172、维护规范173、备品备件18八、效果测试规范191、测试标准192、测试指标193、测试方法194、测试相关仪器和仪表19一、 总则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通信机房热管
4、理改造项目使用密封冷通道技术的场景,对扩建及新建项目可参照执行。本指导意见中对密封冷通道技术应用过程中衍生的产品库做了建议性规范,各机房改造过程中可根据现场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二、 总体要求本指导意见要求在项目改造前对机房进行整体热评估,在评估基础上结合场地条件指导工程建设方案。通信机房空调及机柜均是机房关键物理设施,在制订技术方案、建设方案及产品选择时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以确保提供与机房设备扩容、机架更换相匹配的环境控制能力。改造方案需符合现行相关通信局站防雷接地、电磁防护、动力与环境监控等标准规定。所有物理设施的设计、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技术政策及现行相关消防、安全、
5、抗震、环保等标准的规定。本指导意见选取高度2.2m、2.0m、1.8m,宽度600mm(19英寸)的机柜作为主流机柜,可适配本规范描述的送风器,其它尺寸的机柜采用该方案时需要定制送风器。三、 技术阐述1、 技术原理冷通道封闭精确送风是通过上送风方式来实现的。冷气流经的通道主要包括:主送风管、支风管调节阀、连接软管、送风器和机柜,如图1所示。图1 冷通道封闭可变风量精确上送风的基本形式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主风管把来自静压箱的冷风输送各支风管,各支风管均安装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控制送给每个机柜的冷风量。图2上送风方式工作原理示意图2、 节能效果根据机房空调数量及通信设备情况而定,一般节能在15-2
6、5%之间;四、 技术运用1、 技术相关规范(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2)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4)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机房电源、空调环境设计规范(暂行) DXJS1006-2005(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 5003-1994(6)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 YD 5184-2009(7)通风与空调工程实施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8)华为机柜门开孔率与散热性能研究报告2、 应用范围本指导意见建议应用于以下机房环境:机房采用风管上送风、单个机柜最大功耗5kW、每列设备的机柜
7、平均功耗3kW的机房。3、 系统组成及总体要求3.1 系统组成机房精确送风系统由空调系统、管道系统、送风装置及监测与控制系统组成。管道系统包括:送风主风管及支风管、伸缩软管及送风接头。送风装置包括:风量调节阀、送风器及送风器与机架接口安装件。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机房温度控制系统、机柜温度及送风量监控系统及新风监控系统。3.2 总体技术要求上送风方式风管设定:梁下净高度3.7m,送风距离15m。若送风距离15m,应核算最远端的空调送风风压、风量等能否满足工艺设备散热需求,如不能满足,可考虑通过提高空调风机风压以及增加回风管道、诱导风机等辅助手段来满足设备散热需求。送风主管应满足单列机柜平均3KW
8、的送风量,对于单机柜功耗5kW的机柜,建议采用独立集中区域布置方式,并对其进行冷源的专门配备、强化散热或采用其他技术手段。系统通电要求:空调系统、调节和监控系统为双路交流市电供电,监控系统宜采用UPS电源。3.2.1 机柜风量要求机柜出风口与进风口的温度差要求15,单机柜所需风量大于图3(或表1)给出的送风量。机柜最小送风量按下式计算:QP /(Cpt)m3/h其中,P 机柜功耗,单位:W Cp 空气的比热容,单位:kJ/kg 空气的密度,单位:kg/m3t 机柜出风口与进风口的温度差,可取15当机柜进风温度为25时,上式可简化为Q3P/tP/5表1 单机柜送风量与功耗关系表序号机柜功耗(kW
9、)最小送风量(m3/h)10.51002120031.53004240052.55006360073.57008480094.59001051000100050设备功耗(kw)送风量(m3/h)图3 单机柜送风量与功耗关系图3.2.2 机房环境要求机房冷热通道应进行隔离,在机房实施冷通道封闭精确送风后,机柜前面安装的送风器实现了冷热气流的隔离,整个机柜外部空间形成热通道。为了保证机房内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维护人员的舒适性,机柜进风口空气温度范围为2030,相对湿度35%65%,空调回风温度35。3.2.3 机柜列间走道要求机柜列间距以满足单列开门为基本条件,并尽量增大间距。对于老机房:两列机柜间
10、距D0.8m,参见图4所示:朝向相同 朝向不同图4 老机房机柜列间距说明对于新建机房:当两列机柜朝向相同时,间距D1m(含单个送风器厚度0.2m);当两列机柜朝向不同时,前门间距D11.2m(含两个送风器厚度0.4m),后门间距D20.8m,即除去送风器厚度后,机柜间距大于0.8m。参见图5所示:朝向相同 朝向不同图5 新建机房机柜列间距说明4、 精确送风系统各构件技术要求4.1 空调系统为了满足冷通道封闭可变风量精确送风的控制需求,机房空调需要作如下技术改进:空调系统由原来的回风温湿度控制策略改为送/回风温湿度同时控制策略,空调电控系统必须留有相应的RS485接口,可通过远端控制,相关通讯协
11、议需遵从万能主从节点协议。空调系统送风量变化范围应不导致空调蒸发器表面结冰,且送风量能够无级调节,推荐送风量调节范围:70100。4.2 送风管道 送风管道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主送风管、支风管、伸缩软管和送风接头。设计主送风管、支风管、伸缩软管和送风接头的尺寸和材质要求如表2:表2 送风管道尺寸和材质要求列表名称尺寸材质主送风管矩形,主风管推荐设计风速为810m/s,其截面积根据所需输送风量及设计风速确定,风管长短边比小于4:1,长宽与静压箱匹配;主送风管应设计为长度方向变径形式,以保证内部静压的稳定推荐酚醛铝箔复合材料,保温材料密度60kg/m3,燃烧性能B1级,弯曲强度1.05MPa, 厚度
12、20mm;如采用镀锌钢板风管,其外表面包裹橡塑保温材料的厚度20mm6支风管圆形,直径不小于225mm镀锌钢板螺旋圆风管,其外表面包裹橡塑保温材料的厚度20mm6伸缩软管圆形,直径不小于225mm柔性风管,如玻纤布聚脂薄膜铝箔复合金属钢带螺旋软管、铝箔聚脂复合夹丝螺旋软管等6送风接头圆台形,一端与伸缩软管匹配,另一端与送风器入风口匹配轻质阻燃塑胶,阻燃等级UL94-FV0,厚度2mm,最外面覆盖保温棉(如:聚氨脂泡沫塑料),厚度10mm4.3 调节阀 调节阀安装在支风管上,其尺寸与支风管相同,直径225mm,支持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为便于机房实行风量自动监控调节,可以设置自动调节阀。通过控制调
13、节阀的开度,实现对每个机柜送风量的精确控制。其结构如图6所示:图6调节阀结构示意图开度调节范围:0100%,开度调节精度:5%,供电电压:48VDC或220V。4.4 送风器 4.4.1 送风器的结构类型根据安装方式的不同,送风器分为两类:门板式送风器和悬挂式送风器,其结构如图7、图8所示。图7 门板式送风器图8 悬挂式送风器4.4.2 门板式送风器的适用条件:1)改造机柜的前门可以拆除;2)机柜安装接口符合下节尺寸要求。4.4.3悬挂式送风器的适用条件:改造机柜的前门不能或不便拆除;改造机柜前门的开孔率50%,且分布规则。4.4.4 门板式送风器结构门板式送风器规格如下:1)送风器材料规格:
14、Fe,08,T1.5,即冷轧板,材质符合我国的优质碳素冷轧钢08材料,板材厚度为1.5mm;2)进风孔有效通风直径177mm;3)内测贴附隔热棉(如:聚氨脂泡沫塑料,厚度10mm),减少热交换;4)机柜内部风压通过上下两排风压调节孔进行调节;5)挡风板的默认安装间距为200mm,且等间距规则分布,其作用是:改变风向,确保冷风流向设备侧。现场可根据送风方式的不同,手动调整挡风板的安装方向;6)送风器的有效储风截面为400mm200mm的梯形结构;7)送风器通过门锁及门轴与机柜连接;8)门板送风器的上端通过进风口与伸缩软管连接,下端封闭,结构详见图9。图9 上送风门板送风器示意图4.4.5 门板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电信 机房 精确 送风 技术指导 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