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基于89C51的液晶显示系统设计.doc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89C51的液晶显示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论文)基于89C51的液晶显示系统设计.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设计(论文) 题 目 名 称 基于89C51的液晶显示系统设计 课 程 名 称 C51应用技术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系 、专 业 电气工程系、12电本一班 指 导 教 师 朱群峰 2014年6月27日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年级专业12电本一班学生姓名学 号题目名称基于89C51的液晶显示系统设计设计时间2014年6月16日2014年6月27日课程名称C51应用技术课程编号121200105设计地点数字控制与PLC实验室创新实验室(214)(305)一、 课程设计(论文)目的课程设计是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单片机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更多的完成软硬
2、结合的动手实践方案,解决目前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动手能力的现象. C51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是继电子技术、和C51应用技术课程之后开出的实践环节课程,其目的和任务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课程“电子技术基础”、“C51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独立进行单片机应用技术和开发工作,掌握单片机程序设计、调试和应用电路设计、分析及调试检测。二、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1、液晶显示功能见第三项“任务和要求”具体参数1、89C51系列单片机;2、KEIL 软件;Wave软件、protuse软件3、THKSCM-1型单片机实验系统。三、 任务和要求利用89C51驱动液晶显示器工作,液晶显示器的型号自己确定(可以用
3、1602或者12864)要求显示出自己的基本信息(英文或者中文,内容自定)。1、要求设计出硬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2、要求设计出程序流程图和程序;3、要求设计出实物或者仿真调试。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教研室审批,指导教师、学生签字后生效; 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四、参考资料和现有基础条件(包括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等)1、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楼然苗等2007年7月2、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何立民等2004年7月3、THKSCM-1型单片机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KEIL 软件,WAVE 软件4、数字控制与PLC实验室”T
4、HKSCM-1型单片机实验系统”。五、进度安排2014年6月16日-17日:收集和课程设计有关的资料,熟悉课题任务何要求总体方案设计2014年6月18日-19日:硬件电路设计2014年6月20日-21日:软件设计2014年6月22日-24日:系统调试改进2014年6月25-26日:整理书写设计说明书2014年6月27日:答辩并现场考核六、教研室审批意见设计目的明确,要求合理,难度适中,符合课程设计教学要求。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七|、主管教学主任意见 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主管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八、备注指导教师(签字): 学生(签字):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评阅表学生姓名 学
5、号 系 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 12电本一班 题目名称 基于89C51的液晶显示系统设计 课程名称 C51应用技术 一、学生自我总结经过这次课程设计的学习,我懂得了许多关于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学习到了如何通过89C51设计出液晶显示系统。并且在小组共同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意义,而在老师的指点关照下,了解了以前未接触到的领域,丰富了我的视野,极大的帮助到了我在未来单片机的学习,在电气专业知识上的理解与掌握。接下来我会更加努力在专研的道路上前行。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二、指导教师评定评分项目平时成绩论文答辩综合成绩权 重304030单项成绩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6、注:1、本表是学生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依据,装订在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的“任务书”页后面; 2、表中的“评分项目”及“权重”根据各系的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确定。摘要人类生存离不开信息,人生活于社会,每时每刻都通过眼、耳、口、鼻、身从外部获得信息,其中视觉信息占70%,而且眼睛获取的信息数量大,最准确和可靠。液晶显示已经是人机界面的关键技术。本文对基于单片机的LCD液晶显示器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研制一种基于51单片机实时控制的LCD液晶显示屏控制系统。硬件系统由单片机最小系统和液晶显示系统组成,PC机进行显示内容的编辑和字模数据的提取;液晶显示系统由主控模块T6963C和LCD液晶显示模
7、块接口电路组成,主控模块负责接收单片机字模数据并控制各显示模块工作,显示模块以T6963C主控制器为核心,控制LCD液晶显示屏显示,为了方便系统扩展,各模块之间的连接采用接插式结构,单片机与PC机之间采用RS232标准接口进行数据和命令的串行通信。本文不仅从总体上对系统进行了整体规划,还以其中一个实例详细介绍了PC机字模的提取、字模数据的发送、单片机串行接收数据、液晶显示屏的显示等部分的软硬件设计及实现过程。本系统的设计优点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较高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使用和参考价值。关键词:液晶显示器89C51串行通信单片机目 录摘要.I1.概述.11.1 设计目的和
8、意义.22. 方案设计.32.1字模数据的储.32.2通信电路.43.硬件电路.53.1 89C51系统.53.2复位和晶振电路模块.73.3 LCD1602 简介.84.系统软件设计.134.1系统框图.134.2 参考程序.145. 仿真结果和分析.165.1 Proteus仿真实验.17总结.18参考文献.19致谢.201 概述 本实验系统分为单片机最小系统板和液晶显示屏两部分。单片机最小系统负责接收个人计算机所编辑的文本及内容,通过RS232串行接口通信完成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而个人计算机(即PC机),主要完成显示内容的编辑、字符码的查找、字符数据的发送等工作。基于Windo
9、ws操作系统下的文本编辑软件有很多种,例如:记事本、MicorsoftWord、写字板等,我们可以采用任何一种编辑软件将要显示的内容(包括汉字、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等)编辑成一个文本文件,然后通过已经编写好的应用程序在特定的字库中依次搜索到文本文件中的内容,并且取出该字符的字模数据,此项工作称为字模数据的提取;字模数据文件的生成也就是将取出的字模按顺序存放到一个十六进制文件中;字符数据建立好之后将其存放在PC机的硬盘上,等到需要的时候通过串行通信软件将字符数据文件发送给液晶显示系统模块。 LCD显示屏包括主控制模块和LCD液晶显示模块。主控制模块负责接收单片机发送过来的字模数据文件,并且协调各
10、个LCD液晶显示模块工作,主控制器模块的核心是T6963C控制器,为了存储字模数据还在主控制器模块中扩展了一片8K存储器芯片6264;LCD液晶显示模块由两片行驱动器T6A40和三片列驱动器T6A39进行驱动,该模块一边接收主控制模块的数据,一边将数据送LCD液晶显示屏显示,为了方便系统的扩展,各模块之间采用串行口接收数据,并且接到系统串行总线上。 本系统主要是实现单片机与液晶显示模块之间的接口技术,可以采用间接控制方式完成。将液晶显示模块接口与单片机系统板中的某个并行I/O接口连接,计算机通过对该I/O接口的操作间接的实现对模块的控制。1.1 设计目的和意义课程设计是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
11、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单片机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更多的完成软硬结合的动手实践方案,解决目前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动手能力的现象.熟悉掌握1602液晶,和12862液晶的原理,并会编程实现在液晶上显示出自己的基本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液晶显示器并不陌生。液晶显示模块已作为很多电子产品的通过器件,如在计算器、万用表、电子表及很多家用电子产品中都可以看到,显示的主要是数字、专用符号和图形。在单片机的人机交流界面中,一般的输出方式有以下几种:发光管、LED数码管、液晶显示器。发光管和LED数码管比较常用,软硬件都比较简单。在单片机系统中应用晶液显示器作为输出器件有以下几个优
12、点:(1)显示质量高由于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点在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恒定发光,而不像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新亮点。因此,液晶显示器画质高且不会闪烁。(2)数字式接口液晶显示器都是数字式的,和单片机系统的接口更加简单可靠,操作更加方便。(3)体积小、重量轻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在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显示器要轻得多。(4)功耗低相对而言,液晶显示器的功耗主要消耗在其内部的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其它显示器要少得多。2 方案设计 此LCD液晶显示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是要实现LCD的显示控制。应该先从显示方式的确定入手,
13、接下来设计相应显示方式的电路,要实现显示内容的实时更新,就必须考虑字模数据的存储及通信电路的设计。下面从这两个方面逐个论证不同的方案。2.1字模数据的存储 由于89C51单片机内部程序存储器(ROM)只有4K空间,本设计采用1616点阵显示一个汉字,每一行需要两个字节数据,一个汉字占16232字节,汉字一共有6000多个,不可能将庞大的汉字字库存入在单片机内部,即使将预先要显示的内容存入ROM中,也不便于实时控制,所以只有考虑扩展外部数据存储器。 方案一:采用标准字库,制作一个专用硬字库。这种方法仿效中文DOS的办法,将一个标准的汉字库装入ROM存储器,再根据汉字的机内码在字库中寻址,找到对应
14、的字模,提取后送到显示器显示。因为采用了和PC机相同的编码(机内码),软件的开发和维护非常简单,基本上与写PC机软件差不多。而对单片机系统自身的要求则相对高多了,1616点阵的字库需要256K字节,但是一般8位单片机的寻址能力只有64K字节,要进行存储器扩充,除增加很大一部分硬件成本外,还因为要进行存储器分页管理、地址切换,显示速度明显受影响。方案二:利用Windows自带的字库(即使用软字库)。通过软件编程直接在字库中找到需要显示字符的区位码并读出其字符码,存于一个文本文件中,待所有显示内容的字符码查询完毕后,将存放所有字符码的文本文件通过串行通信发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接收到的数据存放在外部
15、扩展的数据存储器中,数据接收完毕后,单片机就从存储器中依次读出每一个字符的字符码并送到LCD显示屏显示。该方案与方案一相比,虽然通信过程占整个显示周期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是硬件电路设计简单,成本较低,减少了单片机查询硬件字库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单片机动态扫描的速度,字符显示的稳定度较高。从设计成本、显示内容的稳定性、硬件电路设计的简易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第二种方案明显优于第一方案,所以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字模的问题。2.2通信电路方案一: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指一个数据的所有位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式,一位一位地通过串行输入/输出口进行传送。由于串行通信是数据的逐位顺序传送,在进行串行通信时,只需一根传输线
16、,其传送的数据位多且通信距离长。串行通信方式如 : 图2.1串行通信方式 图2.2并行通信式 方案二:并行通信采用并行传送方式在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接口叫并行接口。主要特点:一是同时并行传送的二进位数就是数据宽度;二是在计算机与外设间采用应答式的联络信号来协调双方的数据操作。传送的数据位1-128位,一般为8位。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也通常采用8位并行I/O接口进行短距离的通信。其传输距离近,传送方式单一,每次传送一个字或一个字节。并行通信方式如图2-2:计算机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采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接口电路与软件编程简单等特点,所以本系统选用方案一
17、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见后面的硬件电路设计。3 硬件电路3.1 89C51系统(1)89C51 单片机的概述该系列单片机是采用高性能的静态80C51设计由先进CMOS工艺制造并带有非易失性Flash 程序存储器全部支持12时钟和6时钟操作P89C51X2和P89C52X2/54X2/58X2分别包含128字节和256字节RAM32条 I/O口线3个16位定时/计数器6输入4优先级嵌套中断结构1个串行I/O 口可用于多机通信I/O扩展或全双工UART以及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此外由于器件采用了静态设计可提供很宽的操作频率范围频率可降至0可实现两个由软件选择的节电模式空闲模式和掉电模式空闲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设计 论文 基于 89 C51 液晶显示 系统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