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基于89C52的热电偶测温系统LTC2053+ICL7109.doc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89C52的热电偶测温系统LTC2053+ICL710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论文)基于89C52的热电偶测温系统LTC2053+ICL7109.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89C52的热电偶测温系统摘要:本文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热电偶测温系统,介绍了热电偶的测温原理,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简单设计了硬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采用放大器LTC2053将热电偶的输出mv型号放大,再经过ICL7109转换器转换为12位的数字信号,输入给单片机,驱动数码管显示电路显示4位温度值。扩展部分有键盘电路和报警电路。软件部分设计了转换器和键盘及显示电路。关键字:热电偶;LTC2053放大器;ICL7109转换器;数码管1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用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多功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单片机在各种家用电子产品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把以单片
2、机为核心,开发出来的各种测量及控制系统作为家用电子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嵌入其中,使其更具智能化、拥有更多功能、便于人们操作和使用,更具时代感,这是家用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所在。有的家用电器领域要求增加显示、报警和自动诊断等功能。这就要求我们的生产具有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主要是由计算机的离线控制和在线控制来实现的,离线应用包括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控制系统总体的分析、设计、仿真及建模等工作;在线应用就是以计算机代替常规的模拟或数字控制电路使控制系统“软化”,使计算机位于其中,并成为控制系统、测试系统及信号处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类控制由于计算机要身处其中,因此对计算机有体积小、功耗低、价格廉以及
3、控制功能强有很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些要求,应当使用单片机。2热电偶测温原理2.1热电效应将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组成一闭合回路,如图1所示。图1 当闭合回路的两个接点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场中时,回路中将产生一个电势,该电势的方向和大小与导体的材料及两接点的温度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2.2接触电势A和B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接触时, 由于电子的扩散运动,A与B两导体的接触处产生了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势。接触电势的大小与导体材料、接点的温度有关,与导体的直径、长度及几何形状无关。 对于温度分别为t和t0的两接点,可得下列接触电势公式:(温度为t时的接触电势,温度为t0时的接触电势)eAB(T0)=U
4、At0 - UBt02.3温差电动势将某一导体两端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场t、t0中,在导体内部,热端自由电子具有较大的动能,向冷端移动,这样,导体两端便产生了电势,这个电势称为温差电势。导体A、B在两端温度分别为t和t0时形成的电势 eA(t,t0)=UAtUAt0eB(t,t0)=UBtU Bt02.4热电偶的电势将由A和B组成的热电偶的两接点分别放在t和t0中,热电耦的电势为: EAB(t,t0)=eAB(t)-eAB(t0)-eA(t,t0)- eB(t,t0)由于接触电势比温差电势大的多,可将温差电势忽略掉,则热电偶的电势为EAB(t,t0)= eAB(T)- eAB(T0) (AB的顺
5、序表示电势的方向;当改变脚注的顺序时,电势前面的符号(正、负号)也应随之改变)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组成热电偶的材料和两接点的温度有关,而与热电偶的形状尺寸无关,当热电偶两电极材料固定后,热电势便是两接点电势差。2.5热电偶的基本定律1. 均质导体定律如果热电偶中的两个热电极材料相同,无论接点的温度如何,热电势为零。 2.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中接入第三种导体,只要第三种导体的两接点温度相同,则热电偶的热电势不变。图2在热电偶中接入第三种导体C,设导体A与B接点处的温度为t,A与C、B与C两接点处的温度为t0,则回路中的热电势为:热电偶的这种性质可以方便地在回路
6、中直接接入各种类型的显示仪表或调节器,也可以将热电偶的两端不焊接而直接插入液态金属中或直接焊在金属表面测量。3. 标准电极定律如果两种导体分别与第三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已知,则由这两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也就已知。图3 如图所示,导体A、B分别与标准电极C组成热电偶,若它们所产生的热电势也就已知,即 那么,导体A与B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势为:4. 中间温度定律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分别为t 、t0时的热电势等于该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tn和tn、t0相应热电势的代数和;即中间温度定律为补偿导线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其等效示意图如图所示。图43冷端补偿与放大电路图6是热电偶放大电
7、路。电路中,LTC2053是仪用放大器,它为低功率仪器产品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例如,电池供电的热电偶放大电路等。由于采用了与开关电容的组合以及零漂移运算放大器的工艺,因此,LTC2053的输入偏移电压最大为10V,共模抑制比CMRR和电源抑制比PSRR达到116dB。最理想的工作电源采用低电压2.7V到11V的单电源或5V的双电源,另外,由于消耗电流非常低,典型值为85pA,因此,应用于电池供电的放大器非常理想。调节R1、RP1和R2可方便对电路增益进行编程。作为热电偶放大器必须满足一些特殊要求,通常采用的K型热电偶的灵敏度为40.6,而电路的输出一般要求为10mV,因此,要选用额定增益为2
8、46的精密放大器。另外,热电偶一般容易受到工业环境中电子噪声的影晌,因此,仪用放大器允许输入不同的电压有助于消除由于共模噪声引起的误差。为了避免出故障,采取的保护措施是不能让热电偶无意识地接触到瞬变电源或高电压,但保护措施不能兼顾到精度。LTC2053有满足这些要求的补偿特性,它在任何引脚上都可以承受10mA的故障电流,因此,在不损坏集成芯片的情况下,10k(R4和R5)保护电阻允许承受100V故障电压。本模块包括电压式温度传感器TMP35和K型热电偶。其中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热端和冷端的温度差而产生电势差。由于实际测量时,冷端的温度往往不是O,所以要对热电偶进行温度补偿。热电偶温度补偿公式
9、如下:E(t,0)=E(t,t0)+E(t0,0)其中,E(t0,0)是实际测量的电动势,t代表热端温度,t0代表冷端温度,0代表O。在现场温度测量中,由于热电偶冷端温度一般不为O,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着,因此测得的热电势为E(t,t0)。如果要测得真实的被测温度所对应的热电势E(t,0),就必须补偿冷端不是0所需的补偿电势 E(t0,0),而且,该补偿电势随冷端温度变化的特性必须与热电偶的热电特性相一致,这样才能获得最佳补偿效果。图5所示是一个温度补偿电路的原理图。图中,温度传感器TMP35很好的完成了温度补偿工作,TMP35输出的电压先经电阻分压,再经放大器放大,就是K型热电偶对应的E(t
10、0,O)。图5 温度补偿图6 放大电路电路中LTC1025对热电偶进行温度补偿,确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温度的测量精度,并要靠近热电偶的节点安装,以便对温度进行最佳的跟踪。LTC1025对不同的环境温度输出相应的电压,输出灵敏度为10mV,因此,0时输出电压为10mV,室温(25)时输出250mV。测量探头温度相应的电压是补偿电压和被放大的热电偶电压之和,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LTC2053的REF(5脚)输入端连接的所有这一切都要加上这两种电压。对于这种电路结构,考虑的仅是校正的电压必需能供出或吸收反馈电阻中电流。由于,LTC1025只供出电流,因此,可采用缓冲器LTC2050驱动REF,LTC20
11、50是一种零漂移的运算放大器。采用单电源的缺点是,对于有效的输出探头和放大器单元的温度都必须超过0。若需要对负温度进行调节的话,可采用简单的充电泵变换器,例如LTC1046构成负电源。在常规的线性电源应用中,只要所有热电偶都连接上LTC1025进行热跟踪,可以采用单个LTCl025和缓冲放大器去修正LTC2053热电偶放大器的不同通道。由于LTC2053工作于采样的输入信号,因此,感兴趣的频率一般低于几百Hz,这样,在反馈电路中增设0.1F电容C1就可以加速放大器的响应。接在热电偶输入网络的电容C2和C3有助于吸收射频干扰及抑制在热电偶探头出现的采样干扰。接在热电偶中的电阻R6R9提供高阻抗偏
12、置,这样在探头无电压降的情况下使其抗干扰性达到最大。短的热电偶使共模信号最小,探头节点可以接地。5.1V的稳压管VD1构成电源保护电路,即防止电源出现过电压以及6V电池的极性接反,R3是限流电阻。4 A/D转换电路ICL7109是美国Intersil公司生产的一种高精度、低噪声、低漂移、价格低廉的双积分式12位A/D转换器。由于目前逐次比较式的高速12位A/D转换器一般价格都很高,在要求速度不太高的场合,如用于称重,测压力等各种高精度测量系统时,可以采用廉价的双积分式高精度A/D转换器ICL7109。ICL7109最大的特点是其数据输出为12位二进制数,并配有较强的接口功能,能方便的与各种微处
13、理器相连。图7 ICL7109引脚图图8 ICL7109与单片机的接线图5最小系统电路图9 最小系统图6键盘电路与报警电路6.1矩阵式键盘按键的识别 当非编码键盘的按键较多时,若采用独立式键盘占用I/O口线太多,此时可采用矩阵式键盘,键盘上的键按行列构成矩阵,在行列的交点上都对应有一个键。行列方式是用m条I/O线组成行输入口,用n条I/O线组成列输出口,在行列线的每一个交点处,设置一个按键,组成一个mxn的矩阵,如图10所示,矩阵键盘所需的连线数为行数+列数,如44的16键矩阵键盘需要8条线与单片机相连,般键盘的按键越多,这种键盘占I/O口线少的优点就越明显,因此,在单片机应用系统较为常见。列
14、行图10矩阵式键盘识别按键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行扫描法, 二是线反转法。这里只说明一下第一种情况,行扫描法:先令列线Y0为低电平(0),其余3根列线Y1、Y2、Y3都为高电平,读行线状态。如果X0、X1、X2、X3都为高电平,则Y0这一列上没有键闭合,如果读出的行线状态不全为高电平,则为低电平的行线和Y0相交的键处于闭合状态;如果Y0这一列上没有键闭合,接着使列线Y1为低电平,其余列线为高电平。用同样的方法检查Y1这一列上有无键闭合,依次类推,最后使列线Y3为低电平,其余列线为高电平,检查Y3这一列有无键闭合。 为了防止双键或多键同时按下, 往往从第 0 行一直扫描到最后 1 行, 若只发现
15、1 个闭合键, 则为有效键, 否则全部作废。 找到闭合键后, 读入相应的键值, 再转至相应的键处理程序。6.2关于键盘的抖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当用手按下一个键时,如图11所示,往往按键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跳几下才稳定到闭合状态的情况;在释放一个键时,也回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就是抖动。抖动的持续时间随键盘材料和操作员而异,不过通常总是不大于10ms。很容易想到,抖动问题不解决就会引起对闭合键的识别。用软件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抖动问题,这就是通过延迟10ms来等待抖动消失,这之后,在读入键盘码。键按下前沿抖动后沿抖动闭合稳定图11键抖动信号波6.3键编码及键值(1) 用键盘连接的I/O线的二进
16、制组合表示键码。例如用4行、4列线构成的16个键的键盘,可使用一个8位I/O口线的高、低4位口线的二进制数的组合表示16个键的编码,如图所示。各键相应的键值为88H、84H、82H、81H、48H、44H、42H、41H、28H、24H、22H、21H、18H、14H、12H、11H。这种键值编码软件较为简单直观,但离散性大,不便安排散转程序的入口地址。(2) 顺序排列键编码。这种方法,键值的形成要根据I/O线的状态作相应处理。键码可按下式形成:键码=行首键码+列号6.4键盘扫描程序的设计:假定图中列2行1键被按下,则判定键位置的扫描过程如下:首先是判定有没有键被按下。先使P1口输出0EH(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设计 论文 基于 89 C52 热电偶 测温 系统 LTC2053 ICL710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0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