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大题整理 必看 eg周世宗改革有哪些措施.doc
《考研历史学大题整理 必看 eg周世宗改革有哪些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历史学大题整理 必看 eg周世宗改革有哪些措施.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周世宗改革有哪些措施? (1)在经济上,均定赋税,下令招垦荒田,组织人民修治黄河与运河,限制佛教发展,打击寺院经济势力,废寺院,僧尼还俗;(2)在军事上,申明军纪,整编禁军;(3)在政治上,改善吏治,赏罚较严明。2简述明初加强君主集权统治的措施。 (1)废行省,设三司,改革地方机构;(2)废丞相,以六部治国,加强皇权;(3)废大都督府,设五军都督府,制定卫所制度,加强对军队控制;(4)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加强对百官的监察;(5)设置锦衣卫和东西厂,加强特务统治;(6)杀戮功臣,提高皇权。通过以上措施,明太祖提高了皇权,促成了明代集权政治的建立。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为明初社会经济的发展、统一多民
2、族国家的巩固,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但是,因为明朝时我国封建社会已到晚期,专制主义的强化,必然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也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其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3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原因:北宋中期“积贫积弱”,“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北宋王朝的统治,必须“富国强兵”,变法改革。内容:主要有10个方面: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意义:王安石主持变法从1069年开始至1085年宋神宗死,新法被废止。这场变法在“富国强兵”方面收到了某些效果,如因为推行青
3、苗法、免役法等收到了大批钱粮;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了1万多处水利工程,溉田36万余顷;军事上曾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取得熙河之役的胜利等等。4如何评价成吉思汗。(1)成吉思汗统一了长期分裂混战的蒙古各部,使蒙古族摆脱了被压迫的地位,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他的业绩为元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蒙古汗国把诸多民族统一在一个政权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蒙古汗国打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成吉思汗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2)他发动的大规模的西征具有侵略性质。蒙古汗国对外发动的长期战争给各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都应予否定。(3)总而言之,成
4、吉思汗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有功有过,功大于过。7、宋(辽、西夏、金)元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为了防止握有重兵的武将叛乱,危及自己的统治,与赵普商量,决定削夺大将的兵权。961年初秋的一天,宋太祖召集石守信等大将宴饮,在酒席上用劝导的方式,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了诸大将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杯酒释兵权”。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的政治改革。北宋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政府开支浩大,财政十分困难;同时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为了摆脱面临的危机,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
5、法。新法推行几十年,使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政府收入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变法最后遭到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忽必烈(1215-1294年)即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在开平继承蒙古汗位。1264年,迁都大都(今北京)。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他在位期间,任用汉族官僚,注意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重视农业,设置司农司,劝课农桑,还设置河渠司,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但他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使元代社会矛盾一直都很尖锐。澶渊之盟1004年
6、辽圣宗、萧太后率兵二十万大举南侵。北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人的促使下亲临前线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军士气大振;而辽初战不利,统帅萧挞览阵亡,又有后顾之忧,于是宋辽双方议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河沟为界。澶渊之盟的缔结,是宋辽双方力量均势下的产物,此后双方停止战争,和平往来100年之久,宋辽边境得以安定,双方生产都有恢复和发展。宋夏和议宋仁宗时期,北宋与西夏不断发生战争,长期的交战给双方都带来很大损失,于是在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订立庆历和议。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宋方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开放双方边境贸易等。从次
7、,宋夏间战争减少,维持对峙局面。靖康之变宋代钦宗靖康年间金灭北宋的事件。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南下,渡过黄河,直抵北宋东京开封城。宋钦宗派使者赴金营求和。金军提出:宋须交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牛马骡各1万头匹、驼1000头、杂色缎100万匹、绢帛100万匹;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三镇(称三镇 ,即包括其所属州县);尊金帝为伯父;以宋亲王、宰相作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金军攻城,宋守军多次击退金军。但宋钦宗仍继续与金议和,答应了金赔款和割地的要求。金撤军北归。同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侵。闰十一月初,东京城破。宋钦宗亲赴金营,献上降表。从十二月起,金军大肆搜刮宋廷的
8、府库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次年四月,金军俘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掠去。北宋灭亡。岳飞(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佃农出身。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1130年,金军在江南人民的反击下,被迫北撤,他率军攻击金军后队,收复了许多失地。1140年,他在郾城大败金军兀术部的主力,乘胜直抵开封附近的朱仙镇。金军被迫准备从开封撤走。南宋统治阶级一心求和,在这关键的时候,却迫岳飞班师。后来,秦桧诬陷岳飞,将他逮捕入狱,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杀害。三司 官名合称。东汉、唐代、辽代指太尉、司空、司
9、徒三公。官署合称。唐朝为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合称,凡有重大案件,由三司长官共同审理,称三司理事。又为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合称。明改称三法司,而将各地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三司。清初曾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转盐运使司合称。官署名。唐末、五代时以重臣一人专判其事,称三司使。北宋三官署合而为一,称三司。掌邦国财用大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威权颇重,四方贡赋一归三司,朝廷不预;设三司使为长官,号计相。八字军南宋初年的抗金武装。金军进入黄河流域的时候,山西、河北一带人民纷纷组织义军,进行抗金活动。王彦领导的“八字军”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这支义军脸上都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
10、字,故称“八字军”。他们团结太行山一带的义军,互相声援,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二府三司制宋代中央行政体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指“盐铁度支”和“户部”。中书门下是宰相机构,掌握人事权、副署权、监督权、谏诤权等。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关,文官充任。三司总管国家财政事务。互不统属,宰相权力制衡更戍法 更戍法,北宋兵役制度,又称出戍法,北宋前期禁军。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除殿前司捧日、天武外,侍卫司龙卫、神卫以下,平时轮流出戍,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更戍军冠以驻泊、屯驻、就粮等名目。通常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
11、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造成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易于控制。此法虽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宋神宗时,罢废更戍法。三司 官名合称。东汉、唐代、辽代指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官署合称。唐朝为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合称,凡有重大案件,由三司长官共同审理,称三司理事。又为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合称。明改称三法司,而将各地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三司。清初曾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转盐运使司合称。官署名。唐末、五代时以重臣一人专判其事,称三司使。北宋三官署合而为一,称三司。掌邦国财用大计,通管盐铁、度
12、支、户部,威权颇重,四方贡赋一归三司,朝廷不预;设三司使为长官,号计相。宋代理学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北宋时期的石介、胡瑗、孙复被称为理学三先生,但实际的开创者为北宋五子,即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宋代理学的这两派对后来影响较大,王阳明为明代理学代表,他基本上承续了陆九渊一派思想,对后代影响巨大。朱熹(1130-1200年)两宋时期,封建统治阶级以儒学为核心,吸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把儒家思想改造和发展成为理学,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理学又叫道学。朱熹是南宋最大的理
13、学家,在建立我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他是一个集大成的人物。他主张“天理”是永存的,把维护封建统治的“三纲五常”说成是“天理”的体现。他的“理学”长期为封建统治者所提倡和宣扬,成为封建社会后期正统的统治思想。周敦颐宋代理学的创始人(1017-1073),道州(今湖南道县)濂溪人,初步建立一套探讨宇宙本源、万物生成、人性伦常等问题的理论体系,依据道家学院,周易等著太极图说,以“太极”为宇宙本源。太极动、静产生阴阳,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生成五行,五行(五气)推移变化形成宇宙万物。二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洛阳人。周敦颐的弟子,有二程全书,“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
14、自彖体贴出来”。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提出有系统的理气说,人性论,格物致知识等。陆九渊(1139-1192),江西金溪人。以儒为主,吸收佛教禅宗宗,强调内心觉悟,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为“心学”派。著名论断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象山全集二二)。曾与朱熹在鹅湖辩论天理、心理,称“鹅湖之会”。四等人制 四等人制,元朝实行的民族等级制度。元朝建立后,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列为第一等级。其次根据所征服地区民族的时序,又依次分为色目人、汉人、南人三个等级。色目意为各色名目,泛指西北各族、西域及欧洲来华的各族人。汉人指原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女真、契丹、渤海等族及南宋灭亡前归附的云南、四川的汉族人。
15、南人指原南宋治下的人民,包括江浙、江西、湖广行省与河南江北行省南部各族。四等人的政治待遇有所区别,在任职、科举、刑律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待遇。斡脱钱即商人放的高利贷。元朝将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组织称为“斡脱”,即商队伙伴之意,他们放高利贷称“斡脱”。斡脱钱当年本利相等,以后本利合并生息,在元朝很普通。政府为了管理,至元五年设斡脱所,后扩大为斡脱总管府,私办成为官办,后来凡用官本从事高利贷及其它商业活动的,皆称为斡脱,已不限于中亚商人的范围了。元代不抑商,但“官办”增多,同样限制了商业经济的自由发展。驱口金国奴隶的称谓。又称驱奴、驱。初时仅称战俘奴隶为驱口,以后则成为奴隶通称。驱口属贱民
16、,为主人私产,主人可奴役和买卖。婚配须经主人允许。金世宗大定末年,始禁止买卖驱口。金制规定,猛安、谋克的驱口放免为良者,止隶本部为正户;没入官的良人,隶宫籍监为监户;没入官的驱口,隶太府监为官户。官户、监户、奴婢(驱奴)户,均为金户籍中的奴隶户。据金史食货志统计,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在京都的宗室将军司,有户一百七十,正口九百八十二,占有驱口二万七千八百零八,平均每户占有驱奴一百六十人。这说明金中期女真贵族仍占有大量驱口。元时也有驱口的称谓。宣政院元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西藏)地区军事民政的中央机构。至元初年(约1264年)设立,原名总制院。至元25年(1288年)改名宣政院。宣政院设
17、院使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吐蕃喇嘛教主八思巴被任命为国师,兼宣政院的第一任长官。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凡重大军事,由宣政院会同枢密院议处。元代崇信喇嘛教,所以权力很大。行省制度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称都省。腹内地区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和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在诸路重要都会设立了10个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简称行省。最高长官一般称平章政事。行省长官统一掌握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是我国制改区划和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官署名。行中书(尚书)省简称。金以地方有征伐之役,设行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非定制。元世祖建国
18、后,始置中书省。中统、至元间,于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因事设官,所以中书省长官领其事,用行某省事系衔。后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秩正一品,掌统管内军政要务。先后设立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等十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丞相或设或不设,无丞相则以平章统理。十行省之外,因军政所需,又增设若干临时性行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武宗至大二年(1309),曾两度改称行尚书省。明初沿置,秩从一品,各设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下设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及都事、检校、照磨、管勾、理问、知事等。洪武九年(1376)罢,改为承宣布政
19、使司,但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简称省。清初增至十八行省,后又增至二十二行省。现今省制大致渊源于此。明清靖难之役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各王拥有卫甲士3000人至1.9万人不等,北边各王握有兵权,势力更大。惠帝即位后,为了解除诸王“尾大不掉”所带来的威胁,采用齐泰、黄子澄之策,先后废削了周、齐、湘、代、岷等内地诸王。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于北平(今北京),以讨伐齐、黄为名,号称“靖难”。建文四年(1402年),燕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惠帝死于宫中,(一说逃亡)。燕王即位,是为成祖,历时四年(13991402年)的内战结束。鱼鳞图册简称图册。南宋以后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绘制的土地薄册。南宋行经界
20、法,有些地区按保甲绘制地形图,标出各户占有田地名称、顷亩、四至以及公共池塘、沼泽、山丘等,存于官府备查。因图上所绘田亩,依次排列,呈鱼鳞状,故名。元代官府为征收田赋,亦将田土按形状绘制成图,分地区装订成册。江浙、福建等地普遍编造。明洪武十三年(1380),因江南富民诡寄田产,逃避赋役,故派遣国子生吕震等往两浙府县各乡丈地,清理郡县田赋图籍。随税粮多寡规定粮区,每区设大粮长四人,使集里甲耆民,丈量田亩并绘制鱼鳞图,其法与南宋时接近而略详,有总图、分图,且依县、州、府分别回击成册,浙江布政司首先编造成功,遂推广各地。后历时稍久,图册所记已与实际情况有所不符,故自明中叶至清常加修订。清咸丰年间损坏很
21、多,至同治五年(1866)苏南地区还曾重造。是为官府摊派赋税的重要依据。鱼鳞图册:为征派赋役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以所绘田亩状如鱼鳞而得名。明代鱼鳞图册登记的项目,已是相当完备的土地登记册。它的编制,使赋役的征收具备了确实根据,多少防止了产去税存或有产无税的弊端,使政府税收有了保证,耕地及税额也有所增长。但明代中叶后,鱼鳞图册与实际逐渐不相符合,而流为具文。赋税黄册洪武十四年,明朝政府在洪武三年制定的户帖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户籍调查,在各地编制了赋役黄册。二十四年准奏攒造赋役黄册格式。黄册以户为主,详细登录各户人丁、事产及其变动的情况,每隔十年要重新编造一次三司洪武九年(1376年),为削弱丞
22、相和行中书省权力,废行中书省,在全国设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云南、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民政和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刑法;都指挥使司管军队。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则单设都指挥使司等机构,实行军政和民政合一的统治。票拟与批红是明代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程序。明宣德年间,内阁开始有了票拟权,即内阁先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然后进呈皇帝裁决。皇帝用红笔在奏章和票拟上批答,称为批红。对票拟内容不同意时,皇帝可以加以改动或发还内阁令其拟,称为“改票”。批红权后多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
23、土木堡之变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英宗被俘事件。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明末三案东林党在朝期间,发生了著名的三案,一是廷击案,常洛立为太子,居东宫时,郑贵妃与其兄支使苏州无赖张差持木棍闯入东宫,企图打死常洛,被太监拦住,二是红丸案,神宗万历死后,常洛立为皇帝(光宗),但在位一月即因患痢疾卧床,郑贵妃反而指使太监进泻药,病更重;鸿胪寺丞李可灼又进“红丸”,光宗食二丸而死。三是移宫案,光宗死后,郑贵妃等人将太子由校移至乾清宫,不居东宫,以图擅权,另立他人,东林党人要求将太子移至东宫。当太子由校继位后(熹宗),因此三案就大力压抑郑贵
24、妃一派,重用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占据了中央的几乎全部要职。东林党东林党是万历年间形成的。直接的原因是“争国本”问题,万历帝欲立宠妃郑贵妃之子常洵为太子,许多大臣要求立长子常洛(皇后无子,常洛也是妃子所生,故吏部郎中顾宪成主张“无嫡立长”)惹怒万历帝,罢官回故乡无锡,在东林书院聚众讲学。一批在政治争斗中失败的官僚士大夫也集于此,渐渐形成一个宗派,称为“东林党”,其真正的产生原因,在于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同时也是土地集中最高的地区,大地主大商人阶层受到官僚地主的压迫,与当政的官僚产生对立、敌对,实质是封建制、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新生产方式的对立。东林党人多是在野的官僚士大夫,其对立面是执政的以万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历史学大题整理 必看 eg周世宗改革有哪些措施 考研 历史学 整理 eg 周世宗 改革 哪些 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5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