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测控网络通讯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doc
《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测控网络通讯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测控网络通讯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测控08级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测控网络通讯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姓 名: 学 号: 310804040325专业班级: 测 控08-3班指导教师: 河南理工大学2011.12 目录测控网络通讯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2设计任务书31、测控网络技术41.1测控网络概述41.1.1 测控网络在企业网络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41.2 测控网络技术基础41.3. 测控网络的节点51.3.1 测控网络的拓扑51.3.2开放系统的互联参考模型72、人机交互接口技术92.1 键盘接口技术92.1.1、按键的确认102.2.2、按键防抖技术103 LED显示接口技术123.1 LED数码管显示器133.1.
2、1 LED 显示器工作原理133.1.2LED显示器显示方式154硬件设计164.1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远距离互通信:164.2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175、软件实现17设计小结23参考文献24测控网络通讯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摘要:针对我国小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以RS-485 总线方式的测控网络,给出了测控网络的网络结构。实现PC 机与多测控节点之间的通信。并通过电路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 关键词:测控网络;通讯系统; RS-485;人机交互接口 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测控网络通信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设计目标 实现测控系统的人机交互接口的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实现测控节点的
3、互通信以及节点与上位机PC通信的硬件电路以及软件设计。设计内容1、 实现两个按键输入;2、 实现4位LED显示输出;3、 采用RS485协议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远距离互通信;4、 实现单片机与PC的串口通信协议转换与通信;5、用按键控制通信进程、利用LED显示通信数据。设计要求1、 的检测与去抖动电路及C语言软件编程;2、 LED数码管的接口电路设计及C语言软件编程;3、 通信协议转换元件的选择与电路设计;4、 通信过程的C语言编程;5、 51单片机系统的时钟与复位部分元器件选择与设计;6、 按键调度通信过程的程序设计;7、 通信数据的LED显示;8、 书中完整给出方案原理、元器件选择与计算、电
4、路原理图和程序描述 1、测控网络技术 近年来发展形成的企业网络系统,是在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基础上将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子系统,通过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工艺理论和计算机网络有机地集成起来,以获得适应于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和高质量的智能制造系统。其基本内涵是用网络集成的观点组织生产经营,即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处理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 测控网络是企业组织生产活动的网络,是构成企业网络的基础。1.1测控网络概述1.1.1 测控网络在企业网络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企业网络系统的层次结构 企业网络系统的层次结构如图所示。 (1)网络连接层次 按连接形式
5、,一般将企业的网络系统划分为3层:它以底层测控网(Infranet)为基础,中间为企业的内部网(Intranet),并通过它伸向外部世界的互联网(Internet),形成Internet-Intranet-Infranet的网络结构。 (2)网络的功能层次 按照功能,一般又将企业的网络系统划分为:企业资源规划层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制造执行层MES(Manufacturing Excurtion System)以及现场控制层FCS(Field Control System)3层。 1.2 测控网络技术基础 测控网络以具有通信能力的传感器、执行器等为
6、网络节点,并将其连接成开放式、数字化,实现多节点通信,完成测量控制任务的网络系统。由于有多个设备共享环路,故需由某种访问控制方式来确定每个站何时能向环上插入本节点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它们一般采用分布控制,每个节点都应有存取逻辑和收发控制逻辑。测控网络不同于普通数据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必须满足对测控的实时性要求,对某些变量的数据准确定时刷新。这种对动作时间有实时要求的系统称为实时系统。实时系统的运须解决的问题。 测控网络肩负的特殊任务和工作环境,使它具有许多不同于普通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测控网络的数据传输量相对较小,传输速率相对较低。多为短帧传送,但它要求通信传输的实时性强,可靠性高。 网络的拓扑结
7、构、传输介质的种类与特性、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信号传输方式、网络与系统管理等,都是影响测控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 1.3. 测控网络的节点 测控网络的节点是具有计算与通信能力的测量控制设备。它们可能具有嵌入式CPU,但功能比较单一,其计算或其他能力也许远不及普通PC机,也没有键盘、显示等人机交互接口,甚至不带有CPU、单片机,只带有简单的通信接口。具有通信能力的以下设备都可以成为测控网络的节点成员: l(1)限位开关、感应开关等各类开关 l(2)条形码阅读器 l(3)光电传感器 l(4)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各种传感器、变送器 l(5)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l(6)PID等数字控制器 l(7)
8、各种数据采集装置 l(8)作为监视操作设备的监控计算机、工作站及其外设 l(9)各种调节阀 l(10)电机控制设备 l(11)变频器 l(12)机器人 l(13)作为测控网络连接设备的中继器、网桥、网关等 1.3.1 测控网络的拓扑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节点的互连形式。测控网络中常见的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测控网络中常见的拓扑结构 1环形拓扑 环形拓扑如图(a)所示。通过网络节点的点对点链路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的环路。信号在环路上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单向传输,直到信号传输到目的地为止。每个设备只与逻辑或空间上跟它相连的设备链接。每个设备中都有一个中继器,中继器接收前一个节点发来的数据,然后按
9、原来的速度一位一位地从另一条链路发送出去。 环形拓扑的网络连接设备只是简单的中继器,而节点需提供拆包和存取控制逻辑。环形网络的中继器之间可使用高速链路(如光纤),因此环形拓扑网络与其他拓扑网络相比,可提供更大的吞吐量,适用于工业环境。在环形拓扑网络中,增加或删除一个设备只需改变两根连线。 信号只能单向传输是环形拓扑的一个缺陷。另外,在环路中一个设备的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因而在一些重要的应用场合需要采用双环。2星形拓扑 星形拓扑如图(b)所示。每个节点通过点对点连接到中央节点,任何两节点之间通信都通过中央节点进行。一个节点要传送数据时,首先向中央节点发出请求,要求与目的站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后
10、,该节点才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这种拓扑采用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所有通信均由中央节点控制,中央节点必须建立和维持许多并行数据通路,因此中央节点的结构显得非常复杂,而每个节点的通信处理负担很小,只需满足点对点的链路连接要求,结构简单。 星形拓扑便于实现数据通信量的综合处理,每个终端节点只承担较小的通信处理量,常用于终端密集的地方。在星形拓扑连接中,一条线路受损,不会影响其他线路的正常工作。 3总线拓扑 总线拓扑如图(c)所示。由一条主干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各网络节点通过分支与总线相连。总线上一个节点发送数据,所有其他节点都能接收。由于所有节点共享一条传输链路,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节点发信息,因此,需要
11、用某种介质存取访问控制方式来确定总线的下一个占有者,也就是下一个可以向总线发送报文的节点。经过地址识别,把报文送到目的节点。总线拓扑上可以发送广播报文,使多个节点能同时接收。报文也可以在总线上分组发送。 总线拓扑是工业数据通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拓扑形式,易于安装,比星形、树形和环状拓扑更节约电缆。在总线两端连接的器件称为终端阻抗匹配器或称为终结器,主要是与总线进行阻抗匹配,吸收传送到终端的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反射干扰。 总线的负载量是有限度的,这是由通信介质本身的物理性能所决定的。因此,在总线型网络中,总线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制,一条总线也只能连接一定数量的节点。 4树形拓扑 树形拓扑如图
12、(d)所示。是一种总线型分级结构,和星形网络比较,其线路总长度较短,故成本较低,但结构较星形网络复杂。在树形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不产生回路,每条通路都支持双向传输。两个节点之间的通路,有时需要经过中间主节点才能连通。一般来说,除叶子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树形网络的主要优点是扩充方便、灵活,成本低,易推广。此外,天然的分级结构使得这种网络比较适用于分主次或分等级的层次型管理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把几个不同拓扑结构的子网组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型拓扑的更大网络。 1.3.2开放系统的互联参考模型 为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之间的互联操作与故据交换,
1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97于1978年建立了“开放系统互联”分技术委员会,起草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建议草案,并于1983年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ISO7498,1986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形成了为实现开放系统互联所建立的分层模型,简称OSI参考模型。这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的一个共同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了共同的参考。“开放”并不是指对特定系统实现具体的互联技术或手段,而是对标准的认同。一个系统是开放系统,是指它可以与世界上任一遵守相同标准的其他系统互联通信。 OSI参考模型是在
14、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互联技术。它促进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OSI参考模型提供了概念性和功能性结构,将开放系统的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各层的协议细节由各层独立进行。这样一旦引入新技术或提出新的业务要求,就可以把因功能扩充、变更所带来的影响限制在直接有关的层内,而不必改动全部协议。OSI参考模型分层的原则是将相似的功能集中在同一层内,功能差别较大时分层处理,每层只对相邻的下层定义接口。 OSI参考模型把开放系统的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从连接物理介质的层次开始,分别赋予1,2,7层的顺序编号,相应地称之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OSI参考模型如图
15、所示。 通常,把第l3层功能称为低层功能(LLF),即通信传送功能,这是网络与终端设备都需具备的功能;把第47层功能称为高层功能(HLF),即通信处理功能,通常需由终端设备提供。 本课程设计中采用RS-485数据序列:通信中需要传辅时数据内存为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数据序列的长度不可超过16个字节。当上位机向下位机执行读操作时,帧格式中没有数据序列及其校验和。而是从下位机读取数据序列。校验和:校验和1是对地址号、帧长和命令字段三个重要字段的累加和校验和。累加和校验方法针对数据块而不是单个字节,发送方对数据块中的数据简单求和。产生一个单字节校验字符(校验和)附加到数据块结尾,接收方对数据进行求
16、和后于校验字符相比较就可以知道是否出错。本系统采用标准异步通信投式,该通信模式的数据格式如图所示。每帧数据由10位组成即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简单接口通信信道(1)单I/O接口信道:主从微机间只用一片I/O接口芯片 特点:主机与各从机的关系如同计算机系统中CPU与外围设备的关系一样,主机通过对I/O接口的控制与操作就可以实现主机与各从机间的数据交换,可以采用中断方式或查询方式。 (2)双I/O接口信道:主从微机间使用两片I/O接口芯片 特点:芯片使用数量多,但是提供的硬件环境好,界面清晰,接线规范,不必重新构造联络握手信号。 简单接口通信协议内容包括:(1)传输控制:简单接口通信
17、一般利用握手联络信号(硬件方式)来实现流量控制,每传送一个字节握手一次,发方只有在确认上一个字节被收妥后才进行下一个字节的传送。 (2)通信方式:信道是通信双方共同的资源,可能出现双方都要使用的情况。简单接口通信常采用主从方式来解决信道分配问题:多台微机中一台设定为主机,其余为从机。主机有I/O信道的控制权,从机只有在主机许可下才能发送数据。(3)寻址:多微机系统和各微机间的通信信道构成一个通信网络,微机相互间的通信存在寻址问题,要根据其拓扑结构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寻址问题。(4)差错控制:通信双方及线路处在恶劣环境时,存在一定的误码率,需设置差错控制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简单接口通信常在高层
18、应用软件进行差错控制。(5)高层协议:在简单接口通信中,I/O信道建立了端点与端点之间的联系。为了进行正常通信,在建立端点与端点联系的基础上,还要建立两个端点间进程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称为进程同步。发送方通过发送唤醒命令,把对方的接收程序段唤醒以实现进程同步。进程之间的连接以及相关的协议统称为高层协议。 2、人机交互接口技术人机交互接口,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建立联系、交换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这些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有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等。人机接口是计算机同人机交互设备之间实现信息传输的控制电路。接口中要分别传送数据信息、命令信息和状态信息。数据信息、命令信息和状态信息都通过数据总线来传送
19、。大多数计算机都把外设的状态信息视为输入数据,而把命令信息看成输出数据,并在接口中分设各自相应的寄存器,赋以不同的端口地址,各种信息分时地使用数据总线传送到各自的寄存器中去。2.1 键盘接口技术 键盘是微机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输入设备,是人机对话的纽带。只有通过键盘,操作人员才能输入数据和对系统状态进行干预。分类 从结构形式上分为:非编码键盘通过软件识别按键;)编码键盘(通过硬件识别按键)从功能上分:功能键,用于功能转换;数字键,用于数据输入.2.1.1、按键的确认 每一个按键就是一个开关量输入装置。键的闭合与否,取决于机械弹性开关的通断状态,反应在电压上就是呈现出高电平或低电平。检测电平状态
20、,可确定键是否按下。2.2.2、按键防抖技术键盘,作为向系统操作人员的干预指令的接口,以其特定的按键序列代表着各种确定的操作命令,所以,准确无误的辨认每个键的动作和其所处的状态,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 多数键盘的按键多使用机械式弹性开关,一个电信号通过机械触点的断开,闭合过程完成高低电平的切换。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合及断开的瞬间必然伴随着一连串的抖动,其波形如图所示:抖动过程的长短是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一般是1020ms。为了使CPU对一次按键动作只确认一次,必须消除抖动的影响,可以从硬件及软件两个方面着手:1、硬件防抖技术通过硬件电路消除按键过程中的抖动的影响是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控 专业 综合 课程设计 网络通讯 系统 人机交互 接口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4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