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IC 半導體產業發展之研究.doc
《我國IC 半導體產業發展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國IC 半導體產業發展之研究.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國IC半導體產業發展之研究何培基 樊飛雄企業管理系副教授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摘 要】我國產業結構歷經勞力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到朝向知識密集產業之發展趨勢,期能創造更高的價值,以維持我國經濟發展。鑒於我國科技產業二十多年發展,已建立雄厚基礎,成為全球科技產業重要一環,尤其是資訊電子產業。然面對全球產業結構變遷加速、競爭加劇,為確保我國競爭優勢、強化既有優點,並持續積極創新升級,朝向知識產業發展,以創造更高的價值,是我國產業結構必然的發展趨勢。基於我國科技產業已在國際產業的分工鏈上,取得製造的先進地位,未來將持續以科技製造優勢發展我國成為科技研發中心及知識產業重鎮。但因我國國內市場
2、小,相較美日歐大廠資源與能力更是有限,然台灣半導體業因新竹科學園區所形成的群聚效應,並造就IC設計業的蓬勃發展,建立起世界級的競爭優勢,國內廠商掌握時機,並集中資源在資訊產品,得以成為美日歐資訊大廠的策略夥伴。但隨著成本逐漸下降並已面臨極限,故已到了重新思索將資源有效應用以利價值創造之時機。關鍵字:高科技產業、產業聚落、半導體、IC代工、IC設計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C Semiconductor IndustryPei-Chih Ho Fei-Hsiung Fan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
3、ministrationM.A. student,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Abstract】To suppor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our industry structure has evolved from the labor intensive, investment intensive, technology intensive to the knowledge intensive industry. More than 2 decade development in
4、Tech industry, it has provided us a firm foundation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lobal technology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communication IC industry. However, facing the increasing change of structure in the global industry, the intensity of competiotion in the market place, in order to s
5、ecure our competitive position, enhance existing positive features, and continue aggressive development program, it is an essential development trend for the industry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to take in the knowledge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create higher add-in value. Since our technology industry h
6、as been on the cooperative chai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y, in order to gain the advanced manufacture position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tinuously utilize our advanced position in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to develop our country to be a high tech R&D center and knowledge industry base.In spite
7、of the small domestic market and the limitation of manufacture resource and capacity when compared to those large manufactures in U.S., Japan, and Europe,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Taiwan gains strategic alliance with the large manufactures in U.S. Japan, Europe with the cluster effect at the Sh
8、in-Chi high tech industry park, which enabl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C design industry and establishes the world class competitive position, and the seizing of the right opportunities by our manufactures and focus resource in IT products. But, following the gradually decreasing production costs whi
9、ch almost reach the bottom line, it is the time to re-think how to efficiently use existing resource to gain the opportunity to create value.key word: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Industry Cluster, Semiconductor, Foundry, Fabless一、研究動機與目的科技產業是二十一世紀強化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更是驅動整體產業發展的原動力,而產業技術能力為其決勝關鍵所在,亦是產業永續發展之源泉,
10、因為台灣地狹人稠,且缺乏天然資源,工業發展所需原料、能源全需要由國外進口,復因島內市場有限,為因應現今時代的需要,彌補傳統勞力密集產業的外移及協助產業升級,積極鼓勵開發技術密集產業,亟需以發展高附加價值、技術密集出口導向的產業為主,改善產業結構、創造產業競爭優勢,積極推動以促成產業永續發展、加速建設成為科技島、提升國家競爭力。有鑑於此政府相關部門自七十年代開始即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至今這些高科技產品的產值,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大宗,造就台灣成為世界少數發展高科技產業成功的典範。也使得台灣成為全球第四大積體電路產地,與第三大資訊產品生產國。由於科技不斷進步的特性,使得高科技產業的變動相當迅速且
11、多元,而範圍與特性也多有不同,以科技為本的公司能保持成功,端賴他們不斷創造新世代產品,及研發相關衍生產品的能力,因此高科技產業者,以持續拉大與競爭對手的技術與市場差距,其中之關鍵在於有效的研發能力與創新策略。面對全球高科技產業千變萬化的產業環境,錯綜複雜的技術發展以及迅速成長的的市場機會,如何掌握市場動向並運用本身的策略資源和競爭優勢,在這競爭激烈的態勢中,爭得一席之地或是鞏固營運領域,透過本研究建立一套IC 產業的發展架構為主要目的,並探討下列內容;1、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優勢,與IC半導體產業發展。2、產業聚落與IC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互動關係。3、我IC半導體產業對於研發之探討。二、文獻探討(一
12、)高科技產業高科技產業最普遍的定義,就是生產資本及技術密集度較高之產業。依據Sherman(1982)之定義,高科技產業應符合三項條件:(1)投注相當比例資金於新技術之研究發展,(2)擁有較高比例的技術人力,(3)以產品產銷創新或發明新產品為主。ShanklinRyans(1984)則提出高科技產業具有三種不同的特徵,首先是具有穩固的科學基礎,其次是技術汰換率相當高,新技術替換舊技術在高科技產業中,可說是一種常見必然的現象,最後是市場導向的新技術應用,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新技術,都必須能滿足以及創造市場的需求。楊丁元、陳慧玲(1996)主張高科技產業是,技術不斷且快速進步之產業。我國經濟部對高科技
13、產業的定義是採用OECD的定義,以列舉方式定義高科技產業,包括醫藥產品、辦公室儀器與電腦、電子儀器、通訊設備、太空科技產品和科學器械。目前國內較為國人熟知且具代表性的是,以聯電、台積電為首的積體電路工業,也就是俗稱的IC半導體產業或電腦周邊產業。(二)IC半導體 IC半導體(Semiconductor)產業是電子工業的重要上游產業。台灣IC半導體產業的成功,至少包含以下幾個因素:政府的介入、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政府設立工研院電子所的成功、技術移轉與技術擴散的成功、科學園區的設立、制度環境的輔助、充分利用台灣的核心能力等,是在這許多因素下共同交互影響的結果。台灣早期決定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發展積體電
14、路技術,受到本國環境與國際環境的影響。就本國環境因素而言,當時行政當局便決定以電子業轉型為台灣跨向技術升級的重要策略;就國際環境而言,美國在世界IC半導體市場佔有率節節下降,因此開始將略為過時的技術移轉出去;進而促使台灣具有垂直分工的半導體產業結構和完整的價值鏈體系,廠商的群聚將使得人才和技術充分擴散交流,並在制度環境的配合下,由新竹科學園區的成功經驗,發展出另一個IC半導體產業生態。台灣半導體產業近年來快速的發展,其年產值已達全球第四大國,在專業分工的體系下,各企業專注於自己的核心能力,使其產品更為精良,由於分工細膩,企業間的合作也更為重要,於是策略聯盟成為半導體產業最為需要的策略之一。19
15、99 年我國 IC 產業的成長率如表2-1: 表2-1 1999年我國IC產業的成長項目1998199999/98成長率產值合計2,8344,23549.4%IC設計業46974258.2%IC製造業小計1,6942,64956.4%代工業9381,40449.7%IC封裝業小計54065922.0%國資封裝業42054930.7%IC測試業13118541.2%產品產值1,2251,98762.2%單位:新台幣億元資料來源:工研院電子所 ITIS 計畫。比較1999年全球晶圓代工廠商前十大排名,從營收方面來看,專業晶圓代工創始公司台積電仍居龍頭地位,佔有率近三成。聯電、特許也穩居第二、三名。
16、與較之1998年,前五名中唯一變動的是IBM與TI對調,如表2-2:表2-2 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商排名(19981999)1999排名1998排名公司名稱1998營收1999營收營收成長率1998-1999(%)市場佔有率1999 (%)11TSMC1,5222,26348.730.122UMC1,1301,78457.923.833Chartered Semiconductor45070857.39.445Texas Instruments24040066.75.354IBM Microelectronics380300-21.14.068ANAM Semiconductor1102941
17、67.33.9710Seiko Epson10016464.02.287Sharp179150-16.22.0912Sanyo7914178.51.91033WSMC41202976.91.6Total Top 10 for 19994,1946,32450.884.3Other Companies1,1471,1823.115.7Total Market5,3417,50640.5100.0單位:百萬美元資料來源:Dataquest, 2000/07;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計畫整理, 2000/11 我國晶圓代工產值及其全球佔有率,在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時,不可諱言的,我國多數的IC產業是以製
18、造能力取勝,尤其是包括IC在內的資訊電子相關產品上,更是明顯。藉由具彈性且應變迅速的製造能力、成本與控管經驗,以及具備相當水平的作業與工程人員,使得我國在資訊電子領域上有著相當顯眼的成績。未來之成長率來看,基本上代工市場之成長應會高於全球IC市場約十個百分點,潛力十分看好,尤其是我國在代工領域耕耘已久,其經驗、成本優勢、工程師平均素質等,均高於其他競爭國家,因此,在專業分工日漸成為潮流,專業代工市場成長速度高之情況下,國內業者在此一領域當有豐碩之收穫,如表2-3所示:表2-3我國IC代工產值及其全球佔有率(19941999)199419951996199719981999我國IC代工產值879
19、14762036290427974343全球佔有率(%)21.628.235.744.951.664.6單位:百萬美元資料來源: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計畫, 2000/07(三)產業聚落高科技產業是一個具備全球生產分工體系的產業,以全球商品鏈的架構來分析,該產業可分為零件供應網絡、生產網絡及行銷網絡,而生產網絡是台灣主要的利基位置,因為台灣大部分都以專業代工為業務型態,因此台灣廠商在全球商品鏈中是扮演主要生產者的角色,因此廠商在科學園區設廠投資,形成一個資訊產業聚落。楊丁元與陳慧玲(1996)將產業生態比擬自然界生態,認為企業的個體有如生物生態中之生命體,人及其擁有之知識與技術為產業生態中之種
20、子,經由企業主動或被動的衍生、成長形成企業體,同質者稱之為產業(Industry),異質者則具有共生、競爭或寄生的依存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產業上、中、下游。並以產業生態內涵與產業生態基本要素分析觀察產業生態,認為產業生態的基本要素為:企業、人、技術與資本,為激發產業成長的原動力;產業生態的內涵為:產業的上、中、下游體系、附加價值鏈、商品化經驗與企業密集度。 產業生態的形成與自然界生態的形成有其基本上的差別,自然界生態的形成為隨機的,其演化是不受時間限制;而產業生態的形成,人是主要的控制者,成功分別取決於實力、機運和適應力。因此環境可說是影響產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產業的發展受到政府產業政策
21、的影響,而產業政策內的研究發展、技術移轉、人才培訓與延攬、投資環境則為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國家型計畫如能夠考量與商業化結合及短期的效果,對產業的發展有立即性幫助,開放與健全的技術移轉機制,可提高學研單位研發成果擴散至產業,健全的資本市場所提供的資金,可強化產業研發活動的競爭力,產業租稅優惠的擴大,對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源從事研發工作有幫助,能夠讓產、學、研互動更密切與周邊體系健全之園區,更易產生產業聚落(Industry Cluster)效應。依據哈佛大學麥克波特教授(Michael E. Porter;1985)的研究,認為企業的經營包括產品、生產、行銷、運輸與相關支援等活動的價值鏈,價值鏈
22、將公司分解成九種策略性的相關部門,每一個階段活動對最後產品都會產生貢獻,以作為了解在特定事業與產業的成本結構,此九種價值活動包括五項主要活動與四項支援性活動,如圖2-1。台灣高科技產業在這一種兼具大學、研發單位及產業間的脈絡或連結(connective)的商業模式,而此脈絡或連結的商業模式兼具技術專利、產業聚落、財務、法令及策略意義,建構有系統的產業之策略聯盟商業模式,導引提升競爭優勢。所以有科學園區之設立,係由政府主導,在工研院等技術研究及過去既有產業發展的基礎下,配合政府投入公共資源、租稅減免及相關輔助措施,以引進高科技術,培植人才、培育高科技產業基礎。園區區位的選擇、產業發展環境的資源條
23、件及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規劃為其創始條件考量。產業發展之績效,除產業本身營運之外,更應考量政府投入、產出,質性目標達成,總體經濟貢獻的關聯乘數效益。而形象、地位、科技人力網及科技文化的形成,更是不可忽視。公司的基礎結構 人力資源管理科技發展採 購廠內後勤作業生產作業廠外後勤作業行銷與銷售服務邊際利潤支 援 性 活 動主 要 的 活 動圖2-1 一般性價值鏈模型資料來源:Michael E. Porter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麥克波特教授(Michael E. Porter1996)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指出:產業聚落(Industry Cluster)有助於發展出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國IC 半導體產業發展之研究 IC 半導體產業發展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4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