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hdl语言数字时钟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vhdl语言数字时钟设计说明书.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设计要求1二、设计原理及框图11、设计原理12、结构框图1三、 设计过程21、模块化设计22、顶层文件生成3四、仿真调试过程41、各模块时序仿真图42、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五、设计体会及收获5一、设计要求1、稳定的显示时、分、秒。2、当电路发生走时误差时,要求电路有校时功能。3、电路有整点报时功能。报时声响为四低一高,最后一响高音正好为整点。二、设计原理及框图1、设计原理系统框图由六个模块组成,分别为:秒、分、时计数模块,整点报时模块,LED动态显示扫描模块,调时控制模块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基准脉冲输入信号同时加到秒、分、时、分隔符的脉冲输入端,采用并行计数的方式,秒的进位接到分的使能端
2、上,秒的使能借到分隔符的使能上,分得接到时的使能端上,完成秒、分、时和分隔符的循环计数。整点报时是根据分的A、B输出同时为0时,整点报时模块输出高电平控制报时。LED显示扫描模块根据输入的扫描信号CKDSP轮流选通秒、分、时、分隔符的8位八段数码管,LED显示译码器完成计数器输出的BCD的译码。显示模块2、结构框图调时控制模 块整点报时模 块数字时钟分计时模块时计时模块秒计时模块三、 设计过程1、模块化设计(1)秒计时模块秒计时模块由一个60位计数器为主体构成,其输入输出端口组成为:Clk:计时时钟信号Reset:异步清零信号Setmin:分钟设置信号Enmin:使能输出信号Daout6:0:
3、BCD码输出(2)分计时模块分计时模块由一个60位计数器为主体构成,其输入输出端口组成为:Clk、clk1:计时时钟信号Reset:异步清零信号Sethour:小时设置信号Enmin:使能输出信号Daout6:0:BCD码输出(3)时计时模块时计时模块由24位计数器为主体构成,其输入输出端口组成为:Clk:计时时钟信号Reset:异步清零信号Daout6:0:BCD码输出(4)显示模块系统时间输出由六个七段数码管显示。显示的数据是各计时模块给出的BCD码。(5)调时控制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调节时、分显示,用于“对表”。(6)整点报时模块在时钟整点的时候产生扬声器驱动信号。由时钟计时模块中分钟的进
4、行信号进行控制。当contr_en 为高电平时,将输入信号clk 送到输出端speak 用于驱动扬声器,同时在clk 的控制下,输出端lamp2.0进行循环移位。输出控制模块有扬声器控制器子模块组成。2、顶层文件生成前面已经完成了电子时钟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下面把这些组成部分组装起来,形成完整的总体设计。该电子时钟的命名为clock,其外部端口如右图所示。 各个输入/ 输出端口的作用如下: (1) clk 为外部时钟信号,其频率为1Hz,reset 为异步清零信号. (2) sethour 和setmin分别为调时调分脉冲输入信号 ,当en_set为高电平时,每来一个sethour 脉冲
5、或setmin脉冲,时、分输出将分别加1; (3) second6.0为秒的个位和十位BCD 码输出,min60为分钟的个位和十位BCD 码输出,hour6.0为小时的个位和十位BCD 码输出,它们最终中用来驱动七段数码管,lamp2.0为花样显示输出信号,speak 为整点报时扬声器驱动信号 四、仿真调试过程1、各模块时序仿真图(1)秒计数器仿真图(2)分计数器仿真图(3)时计数器仿真图(4)整点报时仿真图(5)调时调分仿真图(6)LED显示译码仿真图2、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由于距离学习EDA技术课程的时间较长,遗忘了部分课程内容,对仿真软件不熟悉造成多次仿真失败。就此问题我认真复习了
6、所学的EDA相关课程,按照课本上介绍的步骤重新进行了仿真,问题得以解决。(2)因为仿真过程中对各部分时序波形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波形不清楚,给仿真过程带来了较大的麻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网上一些比较成熟的论文,确定了仿真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五、设计体会及收获本次课程设计我做出的数字时钟能够正确的进行整点报时,显示时间,但是对于调时调分功能不能正确显示。经过努力,简易电子时钟的设计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在整个设计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对学过的知识遗忘太多。在本次的课程设计中,我发现了很多问题,同时做起来也很难不顺手,看着简单的电路,要动手把它设计出来实非易事,主要原因对相关应用软件的不熟悉,这就要求
7、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注意复习的重要性,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加深记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电路联系起来,这不论对我们以后的学习还是就业,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和帮助。我相信,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力争把这门课学好学精。同时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巩固了我们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通过这次的程序设计,使我们对数字系统结构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对数据库软件技术,语言等系列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使用技术开发页面的能力也有了提高,也使我们把理论与实践从正真意义上结合了起来,考验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还有组织材料的能力。
8、通过此次实践,我们从中可以找出自己知识的不足与欠缺,以便我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得以改进与提高。经过本次设计使我们对大学四年期间所学习到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实践,这将对我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附 录1、秒计数单元代码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second ISPORT(clk,reset,setmin:IN STD_LOGIC;enmin:OUT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9、END entity second;ARCHITECTURE fun OF second ISSIGNAL count: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SIGNAL enmin_1,enmin_2:STD_LOGIC;BEGINdaout=count;enmin_2=(setmin and clk);enmin=(enmin_1 or enmin_2);process(clk,reset,setmin)beginif(reset=0) then count=0000000;els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count(3 downto 0
10、)=1001)thenif(count16#60#)thenif(count=1011001)thenenmin_1=1;count=0000000;elsecount=count+7;end if;elsecount=0000000;end if;elsif(count16#60#)thencount=count+1;enmin_1=0 after 100 ns;else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fun ;2、分计数单元代码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
11、.all;ENTITY minute ISPORT(clk,clk1,reset,sethour:IN STD_LOGIC;enhour:OUT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END entity minute;ARCHITECTURE fun OF minute ISSIGNAL count: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SIGNAL enhour_1,enhour_2:STD_LOGIC;BEGINdaout=count;enhour_2=(sethour and clk1);enhour=(e
12、nhour_1 or enhour_2);process(clk,reset,sethour)beginif(reset=0)thencount=0000000;els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count(3 downto 0)=1001)thenif(count16#60#)thenif(count=1011001)thenenhour_1=1;count=0000000;ELSEcount=count+7;end if;elsecount=0000000;end if;elsif(count16#60#)thencount=count+1;enhour_1=
13、0after 100 ns;elsecount=0000000;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fun;3、时计数单元代码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hour ISPORT(clk,reset:IN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END entity hour;ARCHITECTURE fun OF hour ISSIGNAL count:STD_LOGIC_VECTO
14、R(5 downto 0);BEGINdaout=count;process(clk,reset)beginif(reset=0)thencount=000000;els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 (count(3 downto 0)=1001)thenif(count=16#23#)thencount=count+7;elsecount=000000;end if;elsif(count16#23#)thencount=count+1;elsecount=000000;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fun;4、显示单元代码LIBRA
15、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deled ISPORT(num: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led: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end deled;ARCHITECTURE fun OF deled ISBEGINled=1111110when num=0000else0110000when num=0001else1101101when num=0010else1111001when num=0011
16、else0110011when num=0100else1011011when num=0101else1011111when num=0110else1110000when num=0111else1111111when num=1000else1111011when num=1001else1110111when num=1010else0011111when num=1011else1001110when num=1100else0111101when num=1101else1001111when num=1110else1000111when num=1111;END fun;5、调
17、时控制单元代码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ENTITY seltime ISPORT(clk1,reset:IN STD_LOGIC;sec,min:IN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hour:in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dp:OUT std_LOGIC;sel:out std_
18、logic_vector(2 downto 0);END seltime;ARCHITECTURE fun OF seltime ISSIGNAL count: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BEGINsel=count;process(clk1,reset)beginif(reset=0)thencount=101)thencount=000;elsecountdaout=sec(3 downto 0);dpdaout(3)=0;daout(2 downto 0)=sec(6 downto 4);dpdaout=min(3 downto 0);dpdaout(3)=
19、0;daout(2 downto 0)=min(6 downto 4);dpdaout=hour(3 downto 0);dpdaout(3 downto 2)=00;daout(1 downto 0)=hour(5 downto 4);dp=0;end case;end process;end fun;6、整点报时单元代码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alert ISPORT(clk:IN STD_LOGIC;dain:IN STD_LOGIC_VECTOR (6
20、 DOWNTO 0);speak:OUT STD_LOGIC;lamp:OUT STD_LOGIC_VECTOR (2 DOWNTO 0);END alert;ARCHITECTURE fun OF alert ISsignal coun:std_logic_vector (1 downto 0);signal count1:std_logic_vector (1 downto 0);BEGINspeaker:process(clk)beginspeak=10)thencount1=00;elsecount1=count1+1;end if;end if;end if;end process
21、speaker;lamper:process(clk)beginif(rising_edge(clk)thenif(coun=10)thenif(coun=00)thenlamp=001;elsif(coun=01)thenlamp=010;elsif(coun=10)thenlamp=100;end if;coun=coun+1;elsecoun=00;end if;end if;end process lamper;END fun;7、顶层代码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clock_top isport(clk,reset
22、,setmin,sethour,clkdsp:in std_logic;speaker:out std_logic;lamp: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sel: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a,b,c,d,e,f,g,dpout:out std_logic);end clock_top;architecture a of clock_top isCOMPONENT secondPORT(clk,reset,setmin:IN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23、);enmin: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COMPONENT minutePORT(clk,clk1,reset,sethour:IN STD_LOGIC;enhour:OUT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END COMPONENT;COMPONENT hourPORT(clk,reset:IN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END COMPONENT;COMPONENT alertPORT(clk:IN STD_LOGIC;
24、dain:in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lamp: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speak: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COMPONENT seltimePORT(clk1,reset:IN STD_LOGIC;sec,min:in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hour:in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dp:out std_logic;daout: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sel:OUT STD
25、_LOGIC_vector(2 downto 0);END COMPONENT;COMPONENT deledPORT(num: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led: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END COMPONENT;signal enmin_re,enhour_re:std_logic;signal second_daout,minute_daout: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signal hour_daout: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signal s
26、eltime_daout: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signal ledout: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begina=ledout(6);b=ledout(5);c=ledout(4);d=ledout(3);e=ledout(2);f=ledout(1);greset,clk=clk,setmin=setmin,enmin=enmin_re,daout=second_daout);u2:minute port map(clk=enmin_re,clk1=clk,reset=reset,sethour=sethour,enhou
27、r=enhour_re,daout=minute_daout);u3:hour port map(clk=enhour_re,reset=reset,daout=hour_daout);u4:alert port map(clk=clk,dain=minute_daout,speak=speaker,lamp=lamp);u5:seltime port map(clk1=clkdsp,reset=reset,sec=second_daout,min=minute_daout,hour=hour_daout,daout=seltime_daout,dp=dpout,sel=sel);u6:del
28、ed port map(num =seltime_daout,led=ledout);end a;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资料。它既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进行研究的适当表述,还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基本训练环节之一,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1、论文结构及要求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几部分。1.
29、1 题目论文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不应超过25字,原则上不得使用标点符号,不设副标题。1.2 摘要与关键词1.2.1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两种文字给出,中文在前。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或结论,文字要精炼,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一般应在300字左右。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1.2.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1.3 目录
30、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1.4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1.4.1 绪论绪论一般作为论文的首篇。绪论应说明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管类论文的绪论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毕业设计(论文)绪论部分字数不多于全部论文字数的1/4。1.4.2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要求参照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第五章。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
31、小结”。1.4.3 结论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 000字。1.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论文的取材来源和广博程度。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对理工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应在15篇以上,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对文科类、管理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020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8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32、。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但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各种标准、规范和手册可作为参考文献。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1.6 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1.7 附录如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译文及外文文献复印件、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2、论文书写规定2.1 论文正文字
33、数理工类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0 000字。文管类 论文正文字数12 00020 000字。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少于7 000字。外语类 论文正文字数8 00010 000个外文单词。艺术类 论文正文字数3 0005 000字。2.2 论文书写本科生毕业论文用B5纸计算机排版、编辑与双面打印输出。论文版面设置为:毕业论文B5纸、纵向、为横排、不分栏,上下页边距分别为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对称页边距、左侧装订并装订线为0cm、奇偶页不同、无网格。论文正文满页为29行,每行33个字,字号为小四号宋体,每页版面字数为957个,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页眉。页眉应居中置
34、于页面上部。单数页眉的文字为“章及标题”;双数页眉的文字为“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页眉的文字用五号宋体,页眉文字下面为2条横线(两条横线的长度与版芯尺寸相同,线粗0.5磅)。页眉、页脚边距分别为1.8cm和1.7cm。页码。页码用小五号字,居中标于页面底部。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2.3 摘要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在语法、用词和书写上应正确无误,摘要页勿需写出论文题目。中、外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装订时放置正文前,并且中文在前,外文在后。2.4 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中、外文
35、摘要;正文章、节题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正文章、节题目(理工类要求编写到第3级标题,即.。文科、管理类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写到23级标题。)2.5 论文正文2.5.1 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2.5.2 层次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格式见表1和表2。表1 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层次名称示 例说 明章第1章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数字节1.1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1字,下面阐述内容另起一段条1.1.1
36、 款1.1.1.1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1字,下面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1字接排项 (1) 题序空2字书写,以下内容接排,有标题者,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1字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表2 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章节条款项一、 (一) 1. (1)居中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空2字书写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2.6 参考文献正文中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经济、管理
37、类论文引用文献,若引用的是原话,要加引号,一般写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号或逗号,而不用引号。在参考文献之外,若有注释的话,建议采用夹注,即紧接文句,用圆括号标明。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应按文中引用先后次序规定如下:著作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翻译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译者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学术刊物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学术会议文献序号作者文章
38、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出版地学校(或研究单位)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前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
39、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1。2.7 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文管类专业技术术语
40、应为常见、常用的名词。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2.8 计量单位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GB310031021993,见附录2),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非物理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 000kg”。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45分”,不能写成“8h45min”。计量单
41、位符号一律用正体。2.9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按照GB310031021986及GB71591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2.10 数字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参照附录3)。2.11 公式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若分母部分为乘积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a/b)cosx。2.12 插表表格不加左、右边线。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见附录4)。表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4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