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技术体制.doc
《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技术体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技术体制.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施-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QB-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IP专用承载网技术体制Title英文黑体四号版本号:.黑体小四 技术体制是基础网络组织所遵循的纲领性文件。这种基础性网络通常具有较完整的国际规范和完备的体系,对我公司影响较大,如GSM网络、CMNet、GPRS网络等,是多种业务的基础;技术体制力图对网络建设、维护和业务开放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给出一个全面的规定;总体技术要求是在基础网络之上业务实现所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技术要求往往针对一个或一类具体业务,力图对业务系统建设、维护和业务开放所涉及的技术问题给出一个全面的规定。这2类技术文件应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全面性总体技术要求(
2、技术体制)对业务、网络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得技术问题的涵盖应该尽量全面,以便指导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2、系统性总体技术要求(技术体制)在对实现方案的描述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切忌自相矛盾。3、概括性总体技术要求(技术体制)对某方面技术问题的描述不宜过细,应重点突出,点到为止,力图使读者形成整体概念。4、权威性总体技术要求(技术体制)是集团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最重要文件,应该观点明确,只给出结论,所有论述过程不应体现在正文中,可以根据情况在附件或编制说明中体现;在用辞上注意规范的强制性,不应使用建议性的语气。5、可操作性总体技术要求(技术体制)是指导实际网络建设和业务开展的文件,因此要具有可操
3、作性,应描述对相关所有其他系统的影响,并注意在表达方式上尽量易于理解、便于使用。中国移动集团内部,用于指导集团公司和省公司进行网络实施、业务开展。在业务需求的基础之上完成,业务规范、设备规范、接口规范、测试规范是总体技术要求在相关方面的细化和深入。从系统的角度对该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主要解决网络组织、地址号码、计费网管、漫游互通等问题。该文件的描述以设备之间的关系为主,具体设备、接口的描述应在相关设备和接口规范中体现,在该规范中尽量引用。 “斜体字”:斜体字部分是说明性文字,在实际使用时可以省略; “;”:以分号开头表示其后的文字为注释。 “”:尖括号表示括号中内容为必选。 “”:方括号表示括号
4、中内容为可选。 “|”:竖线表示由其分隔的几个元素为任选其中一个或多个。 正文中图和表的编号统一为“X-Y”形式,A为所在章的编号,B按照1、2、3、依次编号; 图的题注以“图X-Y XXXX”的形式写于图的下方; 表的题注以“表A-B XXXX”的形式写于表的上方; 正文中索引图或表时,使用“见图X-Y”或“见表X-Y”,不使用“见上图”或“见下表”形式; 附录以A、B、C等英文大写字母编号; 每个附录中的图和表格按“X-Y-Z”的形式编号,X为附录的编号,按照A,B,C进行编号;Y为所在章的编号;Z为图、表的编号,按照1、2、3、依次编号; 附件以中文数字“一、二、三”顺序编号。前 言本总
5、体技术要求(技术体制)对网络组织|业务实现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内容提出全面要求,是网络组织|业务实现所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技术文件。;该文件的定义,当为网络技术体制时,选择“网络组织”,当为业务总体技术要求时,选择“业务实现”本总体技术要求(技术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附件1是提示性|标准性附件附件2是提示性|标准性附件附件3是提示性|标准性附件;明确附件的性质本总体技术要求(技术体制)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管理。本总体技术要求(技术体制)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具体技术细节由中国移动研发中心负责解释。本总体技术要求(技术体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本总体技术要
6、求(技术体制)主要起草人:起草人1姓名、起草人2姓名、目 录1 范围72 引用标准73相关术语与缩略语解释74业务84.1网络业务定位85系统结构和组网原则85.1 系统结构85.1.1 系统结构图95.1.2 各网元功能描述95.1.3 各接口功能描述95.2 网络结构95.2.1组网原则95.2.2网络结构105.2.3路由策略115.2.4 MPLS VPN技术126 传输层要求137 承载业务接入137.1业务承载和接入总体原则137.2业务承载方式137.3业务接入方式157.4 业务流程168 码号178.1 IP地址178.2 自治域号码的分配178.3 VPN相关的RT、RD1
7、79 无线网络配置及规划原则(只在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规范中存在)1810 设备要求1810.1 新增设备的要求1810.2 对原有设备的改造2211 接口要求2211.1 新增接口的要求2211.2 对原有接口的改造2212 质量指标2312.1 IP专网采用的服务质量相关技术2312.2网络服务质量指标体系2312.3 网络服务质量要求2413 认证授权2514 计费结算2514.1 计费2514.2 结算2515 客户管理和服务2516 网络管理2516.1 网管系统结构2516.2 网管功能要求2616.2.1配置管理2616.2.2故障管理2616.2.3性能管理2716.2.4计费
8、管理2816.2.5 安全管理2816.2.6数据采集2816.2.6.1数据采集内容2916.2.6.2数据采集方式2916.2.6.3采集要求2916.3 网管接口要求2917 网络安全30附录A 端到端消息流程32附录B 编制历史32 1 范围本总体技术要求(技术体制)对本总体技术要求(技术体制)所作用的技术范畴提出规定,原则上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部使用,用于在为集团公司和省公司提供技术依据;适用于网络环境。方面1.1 = 业务开展|招标选型|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网络环境1.1=GSM网络|GPRS网络|3G网络|未来移动通信网络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
9、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 发布号 2 发布号 3 发布号 ;序号为从1开始的顺序数字编号,按照企标/国标/行标/国际标准的顺序排列3相关术语与缩略语解释 ;中文术语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英文术语按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缩略语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英文缩略语按字母顺序排列4业务;对于体制,应该描述宏观、整体的业务开放原则和业务开放的范围;对于具体的业务系统,应该描述该业务的定义和特性。;为了方便理解,可以考虑对业务进行分类描述。;该部分要与业务规范保持一致,具体业务要求参见业务规范。4.1网络业务定位IP专
10、网是中国移动下一代能够同时支持语音、视频、数据、企业互联等多种业务的核心承载平台。IP专网以创建中国移动的品牌形象,形成可赢利的运营模式,提升中国移动的企业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为主要目的。当前IP专网主要承载的业务包括:汇接软交换/17951 IP电话跨省高端用户的MPLS VPN部分GPRS核心网远期IP专网还将承载的业务主要有:3G电路域IMS系统信令网3G分组核心网本地软交换省内高端用户的MPLS VPN全部GPRS核心网这些业务可以归纳为电路域的IP化承载、分组域的承载、MPLS VPN、IMS承载。5系统结构和组网原则5.1 系统结构;对该网络或业务系统中必备的各元素之间的逻辑连结关系进
11、行描述,这种描述是通用的技术角度的描述,目的是体现各元素的作用以及相互间关系;因中国网络和管理现状造成的具体网元的部署原则不在该部分描述范围之内。5.1.1 系统结构图5.1.2 各网元功能描述5.1.2.1 网元15.1.2.1 网元25.1.2.1 网元35.1.3 各接口功能描述5.1.3.1接口1 5.1.3.2接口25.1.3.3接口3 5.2 网络结构;从中国移动的网络和管理现状出发对网络部署原则进行规定,对于有多种技术方式可选的情况下,应明确技术选择。;应考虑近期和远期的建设方案,必要时提供近期到远期方案的过渡方案。;对具有国际漫游需要的网络或业务系统要考虑国际互联/漫游的解决方
12、案。5.2.1组网原则IP专网的组网应遵循如下原则:n 单一自治域原则,IP专网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自治域;n 层次化原则,分为核心、汇聚、接入三个层次;n 扁平化原则,在网络建设初期,核心/汇聚层可合并。在核心/汇聚/接入重合的地区,核心/汇聚可合并;n 冗余性原则,网络具备两个平面,为关键业务提供冗余保护,关键连接具备冗余链路;n 负载分担原则,两个平面之间形成负载分担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5.2.2网络结构网络内部组织结构如图5-1所示:A平面B平面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目标结构分为3层,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在核心节点所在的城市,可省略汇聚层,接入设备直接连接核心设备,在汇聚节
13、点所在的城市,必须设置独立的接入设备。在网络建设初期,仅设置和核心层和接入层,在网络扩展后,原接入层位置建设汇聚层,并新建接入层。网络初期结构如图所示:A平面B平面接入层核心层接入层核心/汇聚节点组成的网络骨干应分为两个物理平面,称为A、B平面。两个平面按照业务|流量进行负载分担,如按照业务进行负载分担,A平面用于承载实时业务,B平面用于承载非实时业务,B平面作为A平面备份。如按照流量进行负载分担,A/B平面互相作为备份。5.2.2.1核心节点核心节点在A、B平面成对设置。在平面内部,核心节点之间应采用全连接方式,链路层协议一般采用PoS。在平面之间,成对的两个节点应相互连接,链路层协议可采用
14、GE|10GE|PoS|更高速率接口。如果IP专网与外部网络进行连接,应选择少数节点作为出口,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时核心节点应增加专用的出口设备,它完成外部交互路由、进行策略控制和收集计费信息等功能。如果网络设置专用RR,它位于核心节点。核心节点位于中心城市,数目不超过10个。核心节点应采用大容量路由器。5.2.2.2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在A、B平面成对设置。在平面内部,汇聚节点同核心节点之间采用星型|双星型方式连接,链路层协议一般采用PoS,汇聚节点之间一般不设置直接链路。在平面之间,成对的两个节点应相互连接,链路层协议可采用GE|10GE|PoS|更高速率接口。汇聚节点一般位于省会城市,部分
15、业务量大的省份,可设置多个节点。汇聚节点应采用大容量路由器。5.2.2.3接入节点接入节点由1到多个接入设备组成,它们分别接入不同的业务|用户。每个接入设备应双归接入到汇聚层节点的A、B平面(对核心节点所在位置,是接入到核心层)。链路层协议采用PoS,如果同核心/汇聚层在同一城市,也可采用GE|10GE方式连接。接入节点一般位于地市,业务量大的地市,可设置多个节点。业务量小的地方,可多个地市设置一个节点。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接入节点应采用特性丰富、适应性好、可软件升级的业务路由器。5.2.3路由策略IP专网采用IP动态路由协议进行选路。IP专网作为一个独立的路由自治系统,内部不划分子自治系统、
16、私有自治系统和IGP路由域。5.2.3.1路由协议IGP路由协议采用IS-IS,IGP路由表引入重要的业务系统路由。在与其它运营商互通时,EGP路由协议采用BGP4,各边界路由器之间运行IBGP。外部路由不允许引入IGP。开展MPLS VPN时,PE/RR之间运行MP-BGP。采用路由反射器技术克服IBGP全连接问题,RR一般情况下设置在核心节点。在BGP路由表、Peer数目较大时,可考虑设置专用RR。5.2.3.2 IGP 选路设计当采用按业务负载分担的网络组织方式,即B平面作为A平面备份时,Metric设计遵循如下原则:l 对于A平面,不同层次的节点之间故障时,利用平面间的备份;l 对于A
17、平面,核心层节点之间故障时,利用平面间的备份;l 对于B平面,不同层次的节点之间故障时,利用平面内的备份;l 对于B平面,核心层节点之间故障时,利用平面内的备份;l A/B平面同一对节点间链路同时故障时,B平面为A平面做备份;l 接入节点-接入节点间的最短路径通过B平面,目的是让LDP建立的LSP承载VPN流量;l 接入节点采用策略路由,将不同业务分流到不同平面。当采用按流量负载分担的组织方式时,Metric设计遵循如下原则:l 两个平面Metric值保持完全一致;l 不同层次的节点之间故障时,利用平面间的备份;l 核心层节点之间故障时,利用平面间的备份;l A/B平面同一对节点间链路同时故障
18、时,利用平面内备份l 接入节点支持IGP等价路径和基于流的负载分担。5.2.3.3 BGP选路设计当IP专网与其它运营商连接,有多个出口时,应进行BGP路由选择。一般情况下遵循如下原则:l 从距离目的地最近的边界路由器出口;l 从距离目的地最远的边界路由器入口。5.2.4 MPLS VPN技术MPLS在B平面部署。其中,接入设备作为LER,核心/汇聚设备作为LSR。采用LDP作为标签分配协议,工作在DU(下游自主)标签分配+有序的标签分发+自由的标签保持方式下。 在B平面部署MPLS VPN,即用于提供大客户VPN互联,也作为不同业务的隔离手段。这时接入设备作为PE|UPE ,汇聚设备早为P|
19、SPE,核心设备作为P设备。目前采用BGP/MPLS VPN方式,PE-CE的链路类型包括FE、GE、E1、E3、cPOS、ATM等。PE-CE路由协议支持静态路由、BGP和RIP协议等。若用户站点路由简单,或变化频率很小,应采用静态路由的方式。若用户站点路由复杂,并且变化频繁,可采用动态路由的方式。优先选择BGP协议设置VPN路由反射器,在PE-RR间运行MP-BGP。路由反射器设置在核心节点,初期与核心路由器合设,当负载较大时,与核心路由器分离。在网络规模扩大时,可采用HoPE技术对MPLS VPN网络进行扩展。在VPN跨域时,可采用VRF-to-VRF、EBGP、Multihop-EBG
20、P等方式。具体描述参见中国移动MPLS VPN技术规范在MPLS L2 VPN成熟后,可采用Kompella方式的L2 VPN。6 传输层要求7 承载业务接入中国移动IP专网作为中国移动下一代能够同时支撑语音、视频、数据企业互连等多种业务的核心承载平台,支持各种业务的接入和承载。本章主要描述了中国移动IP专网所承载的业务类型及其接入中国移动IP专网的方式。7.1业务承载和接入总体原则中国移动IP专网近期主要承载中国移动汇接软交换业务,包括17951 IP电话和GSM省间长话中继,作为部分GPRS核心网承载GPRS数据业务,并同时为高端集团用户提供跨省的MPLS VPN业务。后续中国移动IP专网
21、还将承载更多的新业务,并将更多的现有业务切换到IP专网上承载,包括:本地软交换业务,3G分组核心网,3G电路域IP化业务,信令网IP化业务,全部GPRS核心网,IMS业务以及省内高端用户的MPLS VPN业务。IP专网应准循语音与数据相分离的原则,尽量避免数据业务对于实时业务的冲击和影响。业务接入IP专网后,应在专网接入路由器(AR)处进行策略分流,其中语音业务,包括NGN业务和3G电路域业务等,转入A平面进行承载;而数据业务,包括3G数据域业务、VPN业务等,则由B平面进行承载。7.2业务承载方式对于语音业务,包括NGN业务、3G电路域业务以及信令网IP承载业务,应在接入IP专网后,在AR路
22、由器上利用弱策略路由,将其引入专网核心网A平面进行承载。如果A平面相关链路出现故障,则通过快速重路由和IGP的路由收敛技术,使受到影响的流量导入B平面承载,避免对A平面其他业务流量产生冲击。对于分组业务,包括3G分组域业务、GPRS核心网业务等,应在接入IP专网后,在AR路由器上将其导入MPLS VPN,并利用Metric设置,在专网核心网B平面构建MPLS LSP域进行承载。如果B平面链路出现故障,则利用MPLS快速重路由和路由备份机制,在B平面内部迂回,实现数据转发的快速恢复。对于高端集团用户的MPLS VPN业务,与分组域业务的处理方式相同。上述几种业务的承载方式如下图所示:图1 IP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移动 IP 专用 承载 技术 体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4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