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doc
《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s课程代码: F0101140 学 时 数 :64 学 分 数: 4课程类型: 学科拓展课程等适用学科专业: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先修课程: 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执 笔 者: 李晓峰 编写日期:2013-11-18 审 核 人: 一、课程简介通信原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讲授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主要技术与分析方法,说明典型实际系统与应用。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模拟传输、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模拟信号数字化与PCM、信号空间与最佳传输理论、现代数字传输技术等。
2、本课程讨论典型系统并包含实验与仿真学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素质的提升。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s is a core course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ntroducing the basic theories, main technologies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basic knowledge, analog transmiss
3、ion, digital baseband transmission, digital passband transmission, digitization of analog signals and PCM, signal space and optimum transmission theory, modern digital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and etc. Through typical systems and simulations in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use theories , a
4、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ir innovative quality.二、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本课程讲授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主要技术与分析方法,说明典型实际系统与应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相关基础知识,具备常规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理论知识、初步分析能力与基础设计技能,养成一定的工程与系统分析素质,并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内容有更好的认识。This course is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
5、d their typical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grasp the basic knowledge, preliminary analytical and design skills of conventional analog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develop engineering and system analysis qualities.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旨在通过实验与仿真增进学生领悟所学内容,进而培养学生
6、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与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素质提升。The course emphasiz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tudents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will have an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develop the capabilities to use theory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s,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mprove innovative q
7、uality. (二)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指标点基本教学点(环节)毕业要求2(指标点2.5)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因素l 结合常规AM无线广播系统,阐述实际应用中如何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l 结合非相干与相干接收系统特点,阐述技术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成本与其他条件的问题;l 结合MSK恒包络特性与非线性功放,阐述实际应用中如何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毕业要求3(指标点3.4)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课程的全部基本教学内容与知识点毕业要求5(指标点5.1)了解信息与通信技术基本发展,关注与分析经典创新案例要求学生关注与了解通信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进展及其背景,体会技术的创
8、新与发展过程毕业要求7(指标点7.1)了解与通信技术相关的职业和行业方法、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学生学习无线电频谱管理,明白通信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中需要遵循一些技术管理与规定毕业要求9(指标点9.2)在基础知识上具备扩展学习的能力,具有技术知识与课程内容的自学经历l 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2FSK等小节建议授课中作为自学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l 第7章第13节内容安排自学,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程考核将涉及上述部分的基本内容。三、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第1章 绪论(4学时)本章讲授通信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入门知识。使学生对通信的研究方向、应用环境、基本模型及系
9、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讲解中应注意学生的知识背景,由浅入深,为学生引入专业与系统知识。主要学习内容有:掌握:基本术语、模拟与数字消息、信息概念及其度量、信道模型与噪声问题。理解: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特点、框图及基本指标、无线电波传播,山农公式与信道容量。了解:典型通信系统、常见消息、常用信道、频带其他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关注与了解通信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进展及其背景,体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过程;要求学生学习无线电频谱管理,明白通信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中需要遵循一些技术管理与规定。第2章 基础知识(4学时)本章节复习、梳理与扩充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与后续教学设计,灵活处理各内容的具体安
10、排。主要内容有:掌握:信号的基本参数、频谱与功率谱、带宽、高斯白噪声、信号无失真传输条件,带通信号的基本特点、带通信号的复包络表示与带通噪声的同相与正交分量。复习:信号的频谱、随机信号的基本特征与性质、信号与线性系统,高斯信号、带通信号。其他教学要求:结合AWGN信道与各型白噪声模型等案例,引导学生利用简单数学模型描述物理问题;结合瑞利与莱斯分布等案例,说明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现象的方法。第3章 模拟传输(8-10学时)本章讲授传统的模拟通信理论与调制/解调技术。讲授时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关联,充实实例,帮助初学者体会实际环境与工程背景,理解理论与技术思想。主要内容有:掌握:常规幅度调制(AM)、
11、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SC)及单边带调制(SSB)的信号特点、频带与带宽、解调方法、基本参数;AM、DSB和SSB系统的噪声性能指标及其相干解调系统的分析方法。模拟角度调制中调相(PM)和调频(FM)的基本概念、信号特征、带宽计算、调制指数;频分复用(FDM)技术。理解:非相干解调的门限效应;典型系统的性能与应用特点、系统对比、典型系统(如立体声FM)、PM和FM的频谱特性(正弦调制下)、PM和FM的接收方法与噪性能指标。了解:残留边带调制(VSB),AM非相干解调的性能分析方法、PM与FM性能分析方法、预加重/去加重问题;典型应用系统。其他教学要求:结合常规AM无线广播系统,阐述实际应
12、用中如何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结合各种抗噪声性能分析,阐述运用数学知识定量分析通信过程,改进与优化系统的思想。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10-12学时 )本章讲授数字通信的基带传输方法。讲授时应注重数字消息序列与传输波形联系与区别,数字信号的特点、理论与实际的关联。主要内容有:掌握:二元与多元信号的波形形成、比特率与Baud率计算、基本波形形式、功率谱与带宽计算;二元信号接收方法、噪声中误码分析方法、匹配滤波器原理与最佳接收性能;码间串扰问题及Nyquist准则、最大频带利用率、升余弦滤波器及其无ISI设计;基本线路码型。理解:眼图、误码曲线、多元信号的接收方法与格雷编码、数字均衡的原理与迫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 通信 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4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