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
《软交换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交换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软交换概述1.1 什么是软交换软交换(soft switch),有时又称为呼叫服务器((call server),呼叫代理(call agent) 或媒体网关控制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已越来越不满足于现有GSM网络以窄带方式提供的单一语音服务,提供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移动多媒体服务的需求日益剧增。下一代网络泛指一个以IP为中心,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融合全新的网络。3G不是现有移动网和IP网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单项节点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而是整个网络框架的变革,是一种整体方案。软交换Soft Switch正是构建在以IP为中心,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
2、方案。基于软交换技术和IP技术构建出分层开放的体系架构全新的网络平台,在3G中占有极为重要位置。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 Manager、Call Server),实现PBX功能(IP 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
3、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 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已完成并颁布了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YDC003-2001),明确规范了软交换在网络中的位置,功能要求、业务要求、操作维护和网管要求、协议和接口要求,计费要求和性能指标,并规定了与IP电话及智能网的互通要求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固网如此,移动软交换设备技术要求和设备规范的送审稿也于近日完成,主要针对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移动性
4、管理和鉴权等方面特征进行了相应的扩展。不难看出,在分组交换日益普遍的情况下,软交换技术无论在固网还是移动网络的发展和融合当中,作为网络的核心技术,发挥着重要的粘合作用。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这就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 of 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1.2 软交换的结构异构网络并存是目
5、前网络的现状,多种异构网络融合则是大势所趋。随着IP网的迅速发展,软交换将以IP网为骨干,在各种网络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以一种统一的方式灵活地提供业务。软交换控制器(Soft switch)是软交换体系中的控制核心,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网络能够提供的业务,并向业务支撑环境提供底层网络能力的访问接口。应用服务器则是软交换体系中业务支撑环境的主体,也是业务提供、开发和管理的核心。软交换网络体系如图1-1所示。 图1-1 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软交换网络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业务平面、控制平面、传输平面和接
6、入平面。 接入平面 提供各种网络和设备接入到核心骨干网的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信令网关、媒体网关、接入网关等多种接入设备。 传输平面 负责提供各种信令和媒体流传输的通道,网络的核心传输网将是IP分组网络。控制平面 主要提供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协议处理等能力,并为业务平面提供访问底层各种网络资源的开放接口。该平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软交换设备。 应用平面 利用底层的各种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业务。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策略/管理服务器(Policy Server)、AAA服务器(Authority Authentication and Accountin
7、g Server)等。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实体是应用服务器,它是软交换网络体系中业务的执行环境。1.3 软交换的特点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的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的实体。传统的 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则是与业务无关的,因而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基本呼叫控制。软交换本身可提供现有电话网中的一些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软交换的灵活性使其可以与智能网的业务控制点(SCP)结合,提供各种智能业务。软交换通过引入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 可以为第三方提供应用平台,既可增加服务种类,又可加快服务应用的速度。1.4 软交换的功能1.媒体网
8、关接入功能可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如PSTN(公众交换电话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网关,IP(Internet 协议)中继媒体网关,ATM(异步传递模式)网关,用户媒体网关、数据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等。媒体网关可完成H.248协议功能,可直接与H.323终端和SIP(会议起始协议)客户端终端连接,提供相应业务。2.呼叫控制功能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的控制功能,如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和资源控制等。3.业务提供功能可提供PSTN/ISDN交换机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并可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所提供的业务。4.互连互通功能软交换具有支持各种协议的特点
9、,可同时支持H.323协议及SIP协议。H.323协议是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制订的标准,该协议采用了ISDN的设计思想,使用Q.931协议完成呼叫的建立,释放,具有电信网可管理和可集中的特征,该标准使用较广泛,较成熟。SIP协议是IETF(Internet 工程任务组)制订的标准,具有简单,可扩展以及和现有Internet应用紧密的特点。以上两种标准均可完成呼叫建立,释放,补充业务及能力交换等功能。此外,软交换在技术上尚支持持多种信令协议(如 H.248,H.323,SIP,SCTP,ISUP+,INAP+,RADIUS,SNMP等)接口、实现PSTN和IP/ATM网间的信令和不同网
10、关的互操作。第2章 软交换技术要点2.1 媒体网关媒体网关(MGW),一个连接不同类型网络的单元,执行全异网络例如PSTN之间的转换;基于IP或ATM的数据网络;2.5G和3G无线电接入网络或 PBX。媒体网关使多媒体通信通过下一代网络通过多重传输协议例如ATM, IP和TDM。MGW其中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不同传输之间的转换和译码技术。媒体流功能例如回波消除,DTMF,和语音发送者也位于MGW中。媒体网关由一个媒体网关控制器(也叫做呼叫代理或软交换机)控制,它提供呼叫控制和信令功能。媒体网关和呼叫代理之间的通信依靠一些协议例如MGCP或Megaco或 H.248完成。话路系统主要包括用户集线器、
11、远端用户集线器(统称为数字用户级)、选组级(数字交换网络)和各种中继器等。其作用是构成通话回路。控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系统及其程序软件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存储各种程序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对话路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各设备发出指令。除以上设备之外,还有产生各种联络信号,辅助建立接续通路的信令设备以及其他附属设备等。2.1.1 媒体网关分类 从设备本身讲,媒体网关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因为媒体网关负责将各种用户或网络综合接入到核心网络,但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媒体网关设备都要支持所有的接入功能。媒体网关同样要遵循开放性原则,未来的NGN中的媒体网关都要受到软交换系统的统一控制。根据媒体网关设备在网络中的位
12、置,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类。(1)中继媒体网关:主要针对传统的PSTN/ISDN的中继媒体网关,负责PSTN/ISDN的C4或C5的汇接接入,将其接入到ATM或IP网络,主要实现VoATM或VoIP功能。(2)综合接入媒体网关:综合接入媒体网关负责各种用户或接入网的综合接入,如直接将PSTN/ISDN用户,Ethernet用户、ADSL用户或V5用户接入。这类综合接入媒体网关一般放置在靠近用户的端局,同时它还具有拨号Modem数据业务分流的功能。(3)小区或企业用媒体网关:从目前的情况看,放置在用户住宅小区或企业的媒体网关主要解决用户话音和数据(主要指Internet数据)的综合接入,未来可能还
13、会解决视频业务的接入。2.1.2 媒体网关接入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在软交换体系中位于接入层面中的位置。接入层面的功能是将用户连接至网络,它通过各种接入手段集中用户业务,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后传递至相应的目的地。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AG:Integrated Access Media Gateway)在接入层面中负责各种用户或接入网的综合接入,如直接将PSTN/ISDN用户、Ethernet用户、ADSL用户或V5用户接入。综合接入媒体网关一般放置在靠近用户的端局,同时还具有拨号Modem数据业务分流的功能。 本文主要介绍综合接入媒体网关设备(A
14、G)的技术要求。 二、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在网络中的位置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用于为各种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如:模拟用户接入、ISDN接入、V5接入、xDSL接入、LAN接入等,并至少接入到IP网或ATM网,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在网络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综合接入媒体网关提供媒体映射和代码转换功能,即终止用户接入电路,将媒体流分组化并在分组网上传输。图 2-1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在网络中的位置2.1.3 媒体网关与H.248/MEGACO协议MGCP是IETF较早定义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主要从功能的角度定义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行为,实现比较简单,没有H.248那样对包和属性的详细定义,事件交
15、互的机制也比较简单。事件交互由一个操作和一个响应组成,对属性参数没有过多的定义。困此,MGCP具有实现简单等特点,但其互通性和支持业务的能力受到限制。H.248/MEGACO因其功能灵活、支持业务能力强而受到重视,而且不断有新的附件补充其能力,是目前媒体网关和软交换之间的主流协议,目前国内通信标准推荐软交换和媒体网关之间应用H.248协议。H.248和MECIACO在协议文本上相同,只是在协议消息传输语法上有所区别,H.248采用ASN。1语法格式(ITU-T X。680 1997),MEGACO采用ABNF语法格式(RFC2234)下一代网络要取得成功,离不开各种媒体网关的综合业务接入能力和
16、在软交换系统控制下实现具体业务的能力,NGN技术以业务为核心展开,而业务关系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媒体网关设备只是这些业务链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讲,媒体网关与软交换系统的配合决定着下一代网络的网络体系架构。2.2 软交换的信令网关信令网关的英文名称:Signaling Gateway,一般缩写为SG。信令网关的主要功能是在No.7 信令网与IP 网之间中继信令消息。在3G 初期仅引入MGW内置的SG,实现以下的信令转接功能:1) 转接3G RNC与R4软交换机之间的RANAP 消息、和/或转接2G BSC与R4软交换机之间的BSSAP消息。2) 转接TDM MSC/GMSC与R4软交换
17、机之间的ISUP消息。在我公司的软交换汇接网上,已应用MGW的内置SG转接软交换机与 TDMMSC/GMSC之间的ISUP消息。2.2.1 SS7与IP互通的方式SS7与IP互通主要有两种方式,相应地SG分别作为信令转发点和信令代理点使用。 (1)窄带No.7信令网与基于IP的No.7信令网的互通:这种互通方式是把IP网中节点看作 No.7信令网的一个节点,分配No.7信令点编码,只是No.7信令链路层与窄带No.7信令链路层不同,采用的是基于IP的链路层。IP网中的节点具有MTP3的功能。此时的信令网关作为一个信令转发点(STP),其好处在于对于SG的组网方式比较简单,SG只作为一个链路层的
18、中继(无MTP3)或信令转接点(有MTP3),对SG在SS7侧和IP侧的路由寻址能力的要求都不高。但其缺点在于虽然组网方式简单,且降低了SG功能要求和复杂度,却是以增加IP网的信令节点的复杂度为代价的。(2)No.7信令与IP信令的互通:此种互通方式是在IP网中传送信令但不再采用No.7信令网的方式传递信令,而是在SG完成MTP3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由IP和它的适配层完成对高层信令的传递。在这种情况下,IP网中的节点不具有MTP3的功能,所以需要用到M3UA协议。在这种互通方式中,IP网中的信令节点可以分配独立的信令点码,也可以不必为每个IP网中的信令节点分配信令点编码,即可以用SG的信令点
19、编码来代表IP域中的所代理的信令节点,并由SG根据相关的路由关键词来完成对消息的选路。此时的信令网关作为一个信令代理。 上面两种互通方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IP网中的节点是否具有MTP3的功能,如果具有MTP3的功能,则此节点就可以看作是No.7信令网中的一个节点。虽然存在着两种互通方式,但都是通过SG来完成的。2.2.2 信令网关组网方式信令网关的组网是指某种类型的信令网关设备组网时从以下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和IP网节点组网时的适应性;应用这种信令网关组网后,网络的安全性,比如,是否具备网络级别的冗余备份;应用这种信令网关组网后,网络的可管理性;同时,信令网关的组网能力,不仅和信令网关的类型有关
20、系,还和信令网关与IP网节点配合时的配置有关,例如是否一个AS(应用服务器)独占一个信令点。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对比:使用代理方式时的信令网关组网能力;使用STP方式时的信令网关组网能力;AS独占信令点和非独占信令点方式的组网能力。2.2.3 信令点代理的组网应用使用代理方式的信令网关是信令网关中SIGRRAN协议栈适配层采用M3UA时的一种工作方式,信令网关与所连的IP网中的信令点使用相同的信令点,即IP中的信令点是信令网关的高层用户。这种情况下信令网关的组网能力如下:在和IP网节点组网时的适应性方面IP网节点不需要具备MTP3和其下层的窄带协议,能够和较多形式的软交换对接。在网络的能力方
21、面这种方式的信令网关通常只能为某个固定的信令点码的IP网节点服务,如果需要为多个IP网节点服务,需要信令网关支持多信令点功能;采用这种方式的信令网关,由于信令网关和IP网节点采用同一信令点码,因此不提供经另一信令网关转接到IP网节点的功能;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由于代理的特性,IP网的一个节点只能通过固定的信令网关和No.7信令网交互,不支持网络级的备份。在网络的可管理性方面由于信令网关和IP网节点使用同一个信令点,IP网的节点是信令网关节点的一个高层用户,因此从信令网关到IP目的地点通路的状态无法通过合适的 No.7信令消息反馈回No.7信令网。信令点代理的组网应用又分为电路相关的信令应用和电路
22、无关的信令应用。在该方式中,信令网关设备与IP网上的节点共享一个信令点码,共同提供完整的信令点的功能,如图1所示。IP网上的节点可以是软交换机,通常特指TUP/ISUP的呼叫控制部分,还可以是一个基于IP的数据库节点,通常为IP域的一个业务控制点(IP-SCP)。信令点代理组网方式SG从窄带No.7信令网或IP网接收到信令消息后,传递到MTP3或M3UA,然后SG根据DPC、NIF(节点互通功能)或IP地址、NIF完成信令消息的传递。在这种实现方式下,IP网中的节点,如TUP/ISUP的呼叫控制部分,或IP-SCP,与SG共享一个信令点码。而SG应能通过数据配置对某个DPC/OPC/SLS/C
23、IC取值组合来确定相应的TUP或ISUP消息,或对某个DPC/OPC/SLS/SSN来确定SCCP消息送到正确的MGC功能实体。其中对这些路由信息参量的识别是由NIF功能完成的。2.2.4 信令转接点的组网应用在信令网络采用STP方式工作时,信令网关要单独占用一个信令点码,信令网关就具备了消息转接的功能,这样从No.7信令网收到的信令消息可以被转发到多个IP网内的信令点,信令网关的STP方式可以使用两种协议,一种是M3UA协议的转接方式,一种是M2PA协议。使用M3UA协议的转接方式时,在和IP网节点组网的适应性方面IP网节点不需要具备MTP3和其下层的窄带协议。在网络的能力方面这种方式的信令
24、网关可以为多个不同信令点的IP网节点服务。尽管信令网关具备了消息转接的功能,但由于M3UA本身是一种适配协议,因此转接的消息只能是从信令网关到IP网节点的“一次转接”,消息必须在IP网节点落地,不可能实现M3UA层的“二次转接”(但是可以实现SCCP层的二次转发)。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这种方式的信令网关可以实现类似No.7信令网中STP设备的冗余备份方式,提供良好的网络安全性。在网络的可管理性方面由于信令网关和IP网节点使用不同的信令点,从No.7信令网的信令点或信令转接点到信令网关的链路是一条信令链路,从信令网关到IP网节点的SCTP偶联是另两个信令点间的链路,因此SCTP偶联、IP网节点的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软交换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 交换 通信 网络 中的 应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4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