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技术体制.doc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技术体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技术体制.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4-02-04实施2004-02-04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C-001-2004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技术体制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CMNetMNetcmentCMCHCHinamoble CMNetCMNet版本号:1.0.0 前 言本标准旨在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选择、网络结构、业务提供等各方面技术相关的问题进行规范,是网络规划、建设、维护和业务开展的主要技术依据。本标准的附件A是标准性附件,附件B是提示性附件。本标准由中移技200439号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移动
2、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孙少陵、段晓东、李连源、周琳琅、刘鸿、黄宇红、喻伟本标准的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 目 录前 言11总则12引用标准23符号和缩略语44网络结构64.1组网原则64.1.1骨干网64.1.2省网84.1.3城域网94.2路由协议94.3路由策略94.3.1骨干网路由策略94.3.2省网路由策略104.3.3城域网内路由策略104.3.4省网和骨干网之间路由策略104.3.5网间及国际路由策略104.3.6路由下放策略104.4网络互联114.4.1国际互联114.4.2国内网间互联115传送层要求125.1传送网技
3、术要求125.2网络同步要求125.3网络恢复保护125.4路由器与传输网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要求135.4.1接口速率135.4.2互操作性136业务接入方式146.1普通拨号接入146.2专线接入146.3IP电话业务网接入156.4GPRS核心网接入166.5WLAN接入176.6WAP接入176.7短消息接入186.8其它数据业务平台的接入197编号方案,地址分配与域名系统207.1编号方案207.1.1接入号码207.1.2注册用户与持卡用户拨号上网的用户帐号207.1.3GPRS APN编号207.1.4自治域号码的分配207.2地址分配207.3域名系统227.3.1域名系统组成2
4、27.3.2域名服务器227.3.3域名服务器设置的主要因素227.3.4域名解析方式238业务249接入认证279.1接入认证的协议279.2认证体系结构279.3不同类型用户的身份认证289.3.1主叫号码用户的身份认证289.3.2注册用户与持卡用户的身份认证289.3.3WLAN用户的身份认证309.3.4VPDN接入用户的身份认证319.3.5GPRS接入用户的身份认证3110计费与结算3310.1计费结算体系结构3310.2计费3410.2.1主叫号码用户的计费3410.2.2注册用户与持卡用户的计费3510.2.3WLAN接入用户的计费3510.2.4VPDN接入用户的计费361
5、0.2.5GPRS接入用户的计费3710.2.6专线接入用户的计费3710.2.7设备的计费功能和性能要求3710.3结算3711网管要求3811.1网管体系结构3811.1.1两级结构3811.1.2网管接口3911.2网管接口要求3911.2.1网管接口协议3911.2.2网管接口信息模型4011.2.3网管接口功能4011.3网管功能要求4011.3.1故障管理4011.3.2计费管理4011.3.3配置管理4111.3.4性能管理4111.3.5安全管理4112安全要求4212.1安全技术框架4212.2动态安全系统4512.2.1防护系统4612.2.2检测与评估系统4812.2.3
6、响应系统4812.3物理平台安全4913服务质量要求5013.1网络服务质量指标体系5013.2网络服务质量要求5013.3用户接入服务质量要求5113.4计费系统服务质量要求5113.5网络业务服务质量要求5113.5.1信息检索服务质量要求5113.5.2IP电话服务质量要求5113.6IP网提供服务质量的主要方法5214主要设备的功能及指标要求5314.1路由器5314.1.1全国骨干和省网节点路由器5314.1.2城域网路由器5314.2交换机5414.3接入服务器5414.3.1功能要求5414.3.2性能要求55附件A 省内私有自治域号码的分配清单59附录B 编制历史591 总则(
7、1)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是面向社会各党政机关团体、企业集团、各行业单位和各阶层公众的经营性互联网络,是中国全国性Internet骨干网络之一,是全球Internet的一部分。(2) 基于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的原则,中国移动互联网采用的主导传送技术是IP over WDM、IP over SDH,并兼顾现有各种传送技术。(3) 基于业务量需求、网络可扩展性和可运营可管理的原则,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总体结构为“三级多层”结构,并根据实际业务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逐步发展。(4) 中国移动互联网与国际、国内其它互联网提供商(ISP)的网络互联互通。(5) 本体制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网络规划、建设、维护和
8、业务开展的主要技术依据,其主导思想是采用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总体技术要求。(6) 本体制包括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结构、传送层要求、业务接入方式、编号方案及地址分配与域名系统、业务、接入认证、计费与结算、网管要求、安全要求、服务质量要求、主要设备的功能及指标要求几个方面的内容。2 引用标准宽带城域数据网技术体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光传送网技术体制中国移动路由器测试规范(全国骨干路由器分册)中国移动路由器测试规范(省网路由器分册)中国移动路由器测试规范(城域核心路由器分册)中国移动路由器测试规范(城域汇聚路由器分册)中国移动三层交换机测试规范(城域核心交换机分册)中国移动三层交换
9、机测试规范(城域汇聚交换机分册)中国移动二层交换机测试规范中国移动WAP网关总体技术要求中国移动IP电话技术体制中国移动GPRS技术体制中国移动WLAN总体技术要求梦网短信业务技术方案梦网短信业务信令流程规范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总体技术要求中国移动公有IP地址管理办法(修订)中国移动私有IP地址管理办法(暂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中国移动WLAN用户接入流程技术规范(WEB)中国移动WLAN用户接入流程技术规范(EAP-MD5)中国移动WLAN用户接入流程技术规范(SIM)中国移动VPDN总体技术要求中国移动增值数据业务总体技术要求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技术规范中国移动业
10、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业务规范中国移动CMNet骨干网网管系统技术规范中国移动CMNet省网网管系统技术规范中国移动IP网络管理技术规范接口技术要求YD/T 872-1996 数据通信网开放系统互连(OSI)的管理框架YD/T 1045-2000 网络接入服务器(NAS)技术规范RFC2865 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 (RADIUS) RFC2866 RADIUS Accounting RFC2867 RADIUS Accounting Modifications for Tunnel Protocol Support RFC2
11、868 RADIUS Attributes for Tunnel Protocol Support3 符号和缩略语AC Access Controller 接入控制器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AS Authentication Server认证服务器AP Access Point接入点BGBorder Gateway 边界网关BOSSBusiness and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业务运营支撑系统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无类别域间路由CSD Circuit Switched Data service
12、 电路交换数据业务CHAPChallenge 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质疑握手协议CMPP China Mobile Peer to Peer 中国移动点对点协议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DSMP Data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iffServ Differentiated Service 差分业务模型EAP 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可扩展认证协议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GSM(Global M
13、obile System) 全球移动系统GSM CSDGSM Circuit Switch DataGSM电路交换数据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关口GPRS支持节点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MSCGateway MSC入口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关口MSC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nternet组管理协议InteServ Integreted Service 综合业务模型IS-IS Inter
14、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 中间系统(路由协议)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业务提供者ISMG Internet Short Message Gateway 互联网短消息网关IDC Internet Data Center 互联网信息中心IPSec IP Security Protocol IP安全协议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er 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LANLoc
15、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L2TP Layer Two Tunneling Protocol 二层隧道协议LSP Location Service Platform 位置服务平台LMDS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本地多点分布系统MMS 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多媒体消息业务MMSC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Center 多媒体短断消息服务中心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MD5Message-Digest algori
16、thm 5信息-摘要算法5NASNetwork Access Server网络接入服务器POS Packet Over SDH POS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众交换电话网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TA Over The Air空中接口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RADIUS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用户拨号服务远程认证PAP Pa
17、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密码认证协议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序列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业务S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短消息业务中心SIM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用户认证模块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时分复用VPDN Virtual Private Dial Network 拨号虚拟专网VLS
18、M 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s 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OIP Voice over IP IP电话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VPDNVirtual Private Dialup Network 虚拟专用拨号网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波分复用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4 网络结构4.1 组网原则中国移动互联网为三级多层结构,如图4-1所示。三级即骨干网级、省网级和城域网级。根据功能的不同,每级划分为多个层次。骨干网分为核心骨干层、汇接骨干层和
19、一般骨干层;省网分为省网汇接层和接入层;城域网分为城域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图4-1 中国移动互联网网络结构图4.1.1 骨干网骨干网在每省原则上设置2个骨干节点,对于业务量较小的省份可以暂不设置第二节点。第一节点设置在省会城市,第二节点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当省内业务相对比较大且集中在省会城市周围区域时,CMNet骨干网省内第二骨干节点设置在省会城市的不同通信枢纽楼。(2) 当省内业务量较大且不集中在省会城市周围区域时,CMNet骨干网省内第二骨干节点设置在省内业务量较大的另外一个城市。(3) 省内骨干节点地址应考虑传输、机房、电源等各种条件,同时也应考虑省内的维护、支持力量来综合
20、考虑,应保证故障发生时快速响应、及时排障处理。1核心骨干层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各设置一节点作为核心骨干节点,构成核心骨干层,其作用是汇聚和疏通出网的业务量,3个核心骨干节点之间两两相连。2汇接骨干层为了节省链路资源,在骨干节点中选择若干个业务量比较集中的节点作为汇接骨干节点,构成汇接骨干层。根据业务需求和传输条件设置汇接骨干节点之间以及汇接骨干节点和核心骨干节点之间的链路,构成不完全网状网结构。任意2个汇接骨干节点之间原则上不超过2跳。3一般骨干层骨干节点中除核心骨干节点和汇接骨干节点之外的节点为一般骨干节点,构成一般骨干层。其作用是汇接各省网出省的业务量,并根据其流向转发到相应的骨干节点。
21、对于有两个出口节点的省份,原则上第一节点与核心骨干节点相连,第二节点与汇接骨干节点相连(如图4-2所示)。对于3个核心骨干节点所在的省份,第二节点与汇接骨干节点相连(如图4-3所示)。对于汇接骨干节点所在省份,第二节点与核心骨干节点相连(如图4-4所示)。对于只有第一节点的省份,该节点应同时与核心骨干节点和汇接骨干节点相连。所有节点之间连接应考虑传输条件就近接入。图4-2 一般省份出口点连接图图4-3 核心节点所在省出口点连接图图4-4 汇接节点所在省出口点连接图4.1.2 省网省网分为省网汇接层和接入层。1省网汇接层每省在本省骨干节点所在地同址设置省网汇接节点,组成省网汇接层,主要作用是汇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移动 互联网 CMNET 技术 体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4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