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通信用户驻地网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建设标准 报批稿 1107.doc
《江苏通信用户驻地网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建设标准 报批稿 110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通信用户驻地网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建设标准 报批稿 1107.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DGJXX-201X DGJXX-201X 通信用户驻地网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技术标准(报批稿)Technical Standard of Communications User 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 Indoor Radio Signal Coverage System201X-X-X 发布 201X-X-X实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审定 发布前 言为了进一步规范江苏省通信用户驻地网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的建设,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提高通信建设水平,节约建设资金和空间资源占用,满足各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网用户使用需求,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
2、设厅关于印发2013 年度江苏省工程建设和标准设计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苏建科2013586号),依照国家及江苏省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江苏省通信用户驻地网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建设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标准。本标准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编制而成。本技术标准共9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性能、无线综合分布系统建设方案、机房建设、管线设计、分布系统建设、验收。本标准黑体字标志的第3.0.2和3.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301 号,邮政编码:2100
3、03)负责其他条文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287号银城广场辅楼4楼,邮政编码:210036)。主编单位: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起草人: 苏少林、朱新煜、耿力扬、陆凤祖、邵彪宁、丁玮、戴源、黄毅、李新目 录前 言1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系统性能55、无线综合分布系统建设方案66、机房建设76.1 机房设计76.2 供电86.3 接地86.4 消防与抗震87、管线设计98、分布系统建设118.1 天线118.2 线缆118.3 器件128.4 标签设置139、验收149
4、.1 一般规定149.2 机房验收149.3 系统性能验收14附录A(规范性附录)15附录B(中英文对照表)16附录C(合路系统建设POI方案)17附录D(合路系统建设光纤分布系统方案)18条文说明191、总则1.0.1为了促进江苏省公用移动通信发展,推进公用移动通信技术进步,合理共享站址资源,节约综合成本,保证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特制订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通信用户驻地网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以下简称:室内无线覆盖系统)工程的安装设计,改、扩建工程在合理利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可参照本标准执行。1.0.3本标准是对室内无线覆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验收做出的基本要求,有关单位应遵照执
5、行。1.0.4室内无线覆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本标准与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准。2、术语2.0.1驻地网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 Indoor Radio Signal Coverage System)建筑物内由无线电信号的发射、接收及传输等设施组成的系统,是无线电传输网络基站的室内设置形式,简称室内无线覆盖系统。2.0.2合路系统 (Combiner System)将多个移动通信系统发射和接收器在相互隔离情况下的发射输出/功率合并,
6、馈入分布系统,实现多种信号综合覆盖的系统。2.0.3天馈系统 (Antenna and Feeder System)由有源器件或无源器件、馈线和天线等组成,实现功率分配/合路、传输和信号覆盖功能。2.0.4无线电干扰 (Radio Interference)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些电磁能量通过直接耦合或间接耦合方式进入接收系统或信道,导致有用接收信号质量下降,信息误差或丢失、甚至阻断通信的现象。2.0.5杂散干扰 (Spurious Emission Interference)必要带宽之外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其发射电平可以降低而不致影响相应信息的传递;杂散发射含谐波发射、寄生发射、互调产物及
7、变频产物,但带外发射除外。当这种干扰信号电平超过被干扰系统的接收灵敏度一定比例时,会导致其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下降,从而导致被干扰系统QoS指标下降。2.0.6阻塞干扰 (Blocking Interference)阻塞干扰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线性阻塞和饱和阻塞。任何接收机都有一定的接收动态范围,在接收功率超过接收动态允许的最大功率电平时,会导致接收机饱和阻塞。饱和阻塞是由于进入接收机的干扰信号幅度过强,使链路中的有源器件饱和进入非线性区所引起的。线性阻塞与互调干扰类似,当干扰强信号进入接收机后,与其他信号一起作用于接收机链路上,产生的非线性信号,将对接收机信噪比严重恶化。2.0.7互调干扰 (I
8、ntermodulation Interference)当有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加到非线性器件上时,非线性变换将产生许多组合频率信号,其中一部分可能落到接收机带内,成为对有用信号的干扰,则为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产生于器件的非线性失真,非线性器件的输出频谱会包含比输入频谱更多的分量。3、基本规定3.0.1室内无线覆盖系统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所:1 建筑物、构筑物内的信号盲区或者弱区。2 移动通信话务量高的大型场所。3 通信网络频繁切换的场所。4 其他需要覆盖的场所。3.0.2建筑面积超过20000m2的公共建筑,政府办公大楼和轨道交通设施应建设室内无线覆盖系统。3.0.3室内无线覆盖系统应和建筑物同步设
9、计和建设,应满足多家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的要求,应预留和提供室内无线覆盖系统所需的机房、管道位置以及所需的供电电源(含防雷接地)等。3.0.4室内无线覆盖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 系统设置应遵循资源集约化设计、按需覆盖、技术合理、经济节约的原则。2 应遵循“共建共享、多网合一”的原则进行建设。3 应满足各自的网络指标要求,并保证各通信制式间互不干扰。4 建设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覆盖区域面积、覆盖效果、设备成本、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在最优的组合方案下,选择性价比高的方案。5 应充分考虑当前网络及未来发展的需要。4、系统性能4.0.1室内无线覆盖系统的合路频率范围应涵盖8002690MH
10、z。4.0.2室内无线覆盖系统的接入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无线通信系统的接入需求:GSM900、GSM1800、CDMA800、CDMA2000、WCDMA、TD-SCDMA、TD-LTE、LTE FDD、WLAN等。4.0.3室内无线覆盖系统的具体指标要求参见不同制式系统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和验收规范。4.0.4室内无线覆盖系统覆盖区内的90位置,99的时间、在20s内移动台均可接入网络。同一移动网内的本地呼叫接通率90;同一移动网内的国内长途呼叫接通率85;两个或多个移动网间呼叫,或移动与固定网间呼叫接通率80。4.0.5室内无线覆盖系统区内应保持良好的通话质量,无线信号覆盖系统掉话率应5%。
11、4.0.6室内无线覆盖系统覆盖区域与室外基站覆盖区域之间应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4.0.7在WLAN建设中,后进场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宜统筹考虑对已有系统的干扰,以不干扰原有系统为原则进行频点规划,当干扰不可避免时,应通过协商解决。4.0.8室内无线信号覆盖区内最大辐射场强应满足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的限值,同时满足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中的一级安全标准规定。4.0.9室内无线覆盖系统中的无源器件等还应考虑未来5年内可能商用的新通信系统的接入频段需求。5、无线综合分布系统建设方案5.0.1室内无线覆盖系统建设方式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多系统合路平台(POI)和光纤分布
12、系统。5.0.2采用多系统合路平台进行室内无线覆盖系统建设宜支持双收双发功能,系统上下行可以采用收发合缆和收发分缆两种建设方式。5.0.3分布系统采用光纤分布系统建设时,可以包含,但不限于采用数字光纤分布系统和模拟光纤分布系统两种方式建设。5.0.4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WLAN信源及分布系统建设方式,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WLAN信源及分布系统采取共建共享方式建设和WLAN信源采取独立建设。6、机房建设6.1 机房设计6.1.1室内无线覆盖系统机房应按电信专用机房要求设置,应符合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T 5003)的要求。6.1.2机房宜设在建筑物的底层、设备层、顶层,当条件限制
13、时,应采取防潮、防水、排水等措施。6.1.3机房应设在室内覆盖区域的中心,机房至天线的最远距离不应超过200m,超过200m应增设分机房。6.1.4垂直上升管井及弱电桥架汇聚区宜靠近机房。6.1.5建筑物室外应提供卫星导航系统天线安装位置,卫星导航系统天线安装位置宜选择在楼顶部开阔处,安装位置要求面南方向120o倒锥空间范围内无阻挡,应与机房保持路由畅通。6.1.6机房净高不宜小于2.6m,宜不高于3m。6.1.7机房面积应根据各系统设备布置操作、维护等要求确定,宜预留发展空间,重点保障蓄电池扩容空间需求,机房面积宜满足如下要求: 1 医院、商务写字楼、购物中心、宾馆酒店、政府机关等楼宇类建筑
14、,建筑面积在1000050000m2间应提供一个室分中心机房,50000m2以上宜提供不少于两个室分中心机房,每个机房实际使用面积宜不少于20m2。2 交通枢纽、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大型场所,若存在多个独立建筑体,每个超过20000m2的建筑体应提供一个室分中心机房,每个机房实际使用面积宜不少于20m2。3 高校可视功能区域划分,如教学区、宿舍区等,每个区域应提供不少于一个室分中心机房,每个机房实际使用面积宜不少于20m2。4 当业主的弱电或监控机房空间、供电容量及传输管道资源足够时,室分机房可与业主机房共用。6.1.8应根据各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设备的安装、维护需求,合理分配机房空间。各电信业
15、务经营者的通信设备机房空间应互相独立,中间设置公共走道,并给各使用方留出足够的维护空间。6.1.9机房应设可远程监测的专用空调,并预留室外机的安装位置。6.2 供电6.2.1机房电源设计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 5040)的规定。6.2.2机房电源的电能质量应符合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等规范的规定,并符合机房配置设备的技术要求。6.2.3机房供电电源宜由建筑物总配电室(间)直接引来,宜采用直供电方式,并按电信业务经营者分设用电计量装置,机房空调电源单独设置用电计量装置。交流引入容量建议参照表6.2.3规定,或根据实际需求对交流引入容量进行调整。表6.
16、2.3 机房交流引入容量机房面积(m2)容量(kW)203015(远端机房)15(远端机房)6.3 接地6.3.1机房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统一接地网应符合相关行业规范要求。6.3.2防雷接地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和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5098)等相关行业规范要求。6.4 消防与抗震6.4.1室内无线覆盖系统耐火等级和防火要求应符合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YD 5002)等相关规范的要求。6.4.2机房建筑抗震设计的烈度要求须不低于当地基本设计烈度,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机房设备的安装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7、管线设计7.0.1穿越单体建筑物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通信用户驻地网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建设标准 报批稿 1107 江苏 通信 用户 驻地 室内 无线 信号 覆盖 系统 建设 标准 报批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4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