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毕业设计(论文)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doc
《通信技术毕业设计(论文)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技术毕业设计(论文)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目 录摘 要.11 软交换技术的引入原因及定义.21.1 引入原因从PSTN网到IP网.21.2 软交换IP网与PSTN网的融合 .22 软交换的网络结构和协议体系结构.42.1 网络结构.4 2.2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5 3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7 3.1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7 3.2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优势.84 软交换的业务.104.1 语音业务.104.2 数据业务.104.3 软交换网可行的应用.115 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网和移动网中的应用.135.1 移动网与固定网中的软交换技术.135.2 网络融合的必然性.145.3 网络融合的发展思路.146 产品应
2、用增值业务交换平台.156.1 增值业务交换平台架构.156.2 增值业务交换平台特点.186.3 平台的组网能力.196.4 平台的资源提供能力.196.5 平台的业务提供能力及方式.207 结束语.21摘 要本设计探讨了软交换技术的定义、网络结构和协议体系,研究了它的特点和优势,论述了软交换能够提供的业务(包括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但软交换目前所提供的业务主要还是传统话音业务,主要用作PSTN交换机的代替),以及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网和移动网中的应用和产品开发,最后对它的发展前景作了总结。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对通信要求也不再仅仅是基本的
3、语音通信业务和简单的WWW浏览和收发E-mail,人们需要的是能够随时、随地、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要求电信运营商能够灵活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信业务,而基于由不同通信网络提供不同业务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用户“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只有构建一个“全业务网络”即能够同时承载和疏通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网络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通信业务的需求。由于电话网和数据网均存在一定的先天缺陷、无法通过简单地改造而成为一个“全业务网”,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在同一个网络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即通信业务的融合,产生了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关键词: 软交换 交换与呼叫控制分
4、离 分层模块化 网关 增值业务交换平台1 软交换技术的引入原因及定义1.1 引入原因从PSTN网到IP网 PSTN网是一个业务层与呼叫控制层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网络,基于电路交换的程控电话交换机虽然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语音及增值服务,但它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业务种类单一,而且当一项新的业务需要提供时,就需要对全网的交换机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单一网络提供单一服务的局面,它给用户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应用环境。以开放的市场、开放的应用为特点的IP业务应运而生,但产生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在开放的平台,提供的服务质量无法控制,而且很难收回投资。 如今在竞争
5、的电信市场环境下,运营商要生存,要收回投资,就要吸引更多的用户,而吸引用户的竞争手段,只有凭借价格优势和独特的业务。但是在传统的PSTN网络上提供与众不同、同时又受用户青睐的业务很难,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业务更难。所以目前大多数运营商只有通过降低价格,谋求生存,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运营商和服务商陷入了恶性的价格竞争。 我们看到了网络发展的轨迹:即从单一网络提供单一业务开始,走向开放平台上的开放的应用,再走向开放网络平台上网络与应用密切结合的开放业务。1.2 软交换IP网与PSTN网的融合 在传统电路交换网中,呼叫控制、业务提供以及交换矩阵均集中在一个交换系统中,而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控
6、制与传送/接入相分离,将呼叫控制功能从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含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SS7到IP),开放业务,控制、接入和交换间的协议,以便在网上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从而真正实现多厂家网络运营的环境和方便地在网上引入多种业务。其中更重要的是,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允许在交换机制中灵活引入新业务,而原来老式的4类、5类交换机仍可通过SS7链路保留。软交换示意如图1-1所示。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 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
7、呼叫与控制的核心。简单的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软交换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业务以及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 下一代网络上必须具有开放的电信业务平台。开放性体现在两点,一是业务可扩充性。传统的电信网络上,接入控制、媒体传输控制、呼叫处理、智能业务、应用业务和业务运营是靠不同的业务平台和协议完成的。下一代网络,它
8、们将在同一平台上垂直地集成。这样,电信业务就可以灵活地加以扩充;二是业务的交换性,电信业务是由模块组成,用户可以自由定义,任何业务可以通过增加模块的方式实现新的业务。这样可以产生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业务。将来的电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运营商通过增加新业务来吸引客户,软交换的特点恰能满足这种需求,所以软交换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软交换的网络结构和协议体系结构2.1 网络结构图2-1 软交换的网络结构软交换网络的特点:(1)开放的分布式网络结构采用软交换技术,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为独立网络部件,各部件按相应功能进行划分,独立发展。采用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技术,实
9、现开放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使业务独立于网络。通过开放式协议和接口,可灵活、快速地提供业务,个人用户可自己定义业务特征,而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和终端类型。(2)独立的网络控制层网络控制层即软交换,采用独立开放的计算机平台,将呼叫控制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和信令互通,使业务提供者可自由结合承载业务与控制协议,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从而可使第三方快速、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提供。(3)网络互通和网络设备网关化通过接入媒体网关、中继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等网关,可实现与PSTN、PLMN、IN、Internet等网络的互通,有效地继承原有网络的业务。(
10、4)多样化接入方式普通用户可通过智能分组话音终端、多媒体终端接入,通过接入媒体网关、综合接入设备(IAD)来满足用户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的共存需求。2.2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软交换的实现过程主要就是通过网关发出信令,控制话音/数据业务通路。网关提供IP/ATM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之间的连接,软交换确保呼叫或连接的信令信息(自动号码识别、记费信息等)在网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所以软交换要能够实现信令转换(即能实现用一种信令建立呼叫,用另一种信令结束呼叫),至少能够支持SS7、ISUP、SIP、H.323和MGCP等协议。软交换产品要尽可能与多种设备互操作,尤其是IP网关、网络接入服务器、综合接
11、入设备等,能支持4、5类交换机特性。 有关软交换的标准、协议是网络融合的关键。现在包括设备制造商、业务提供者在内的业界都在为标准制定工作而努力,希望把先进业务、语音应用引入到数据网中,并能和传统网络顺利融和。现在的标准工作主要涉及:互操作性;媒体控制协议(如MGCP、H.248),软交换机之间的通信(如SIP),扩展业务平台的协议和API;符合国际电话连接标准;安全标准;利用软交换传送高级业务等方面。相关的标准主要有H.323、MGCP、SIP等。 (1) H.323 1996年ITU通过H.323规范时,是作为H.320的修改版(H.320是ISDN和电路交换网上的会议电视的协议),用于LA
12、N上的会议电视。后来1998年又通过H.323的第二版,从而该规范也可用于IP网上的通信,目前第三版的工作正在进行。现在作为多媒体组网标准的H.323应用比较广泛,它是IP网关/终端在IP网上传送话音和多媒体业务所使用的核心协议,包括点到点、点到多点会议、呼叫控制、多媒体管理、带宽管理、LAN与其他网络的接口等。 H.323协议中关于长途呼叫建立时间等问题还有待解决。H.323没有关于NNI接口的定义,没有拥塞控制机制。这在专用网内实现计算机计算机的呼叫没有问题,但要提供全国性业务及PSTN-to-PSTN连接则必须依赖NNI接口。H.323是集中式对等结构,多个平台运行多个软件,硬软件升级不
13、容易。 (2)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 MGCP是SGCP(简单网关控制协议)和IPDC(Internet Protocol Device Control)的结合产物。1998年Level 3提出IPDC,同时Telcordia(原来的Bellcore)提出了SGCP,当IETF成立MeGaCo工作组后,两者合并为MGCP。当时人们希望把以软件为中心的呼叫处理功能和以硬件为中心的媒体流处理(media streaming)功能分离开,放置在软交换与媒体网关之间。那时H.323和SIP协议不能处理这两个分离实体之间的通信,所以就产生了MGCP。 MGCP侧重的是简单性和可靠性,MGCP协议
14、本身只限于处理媒体流控制,呼叫处理等智能工作卸载到软交换上,使媒体网关成为一个很简单的设备,简化了本地接入设备的设计,只负担必要的接入硬件和MGCP用户侧功能的成本,网管和互操作成本转移到网络上。MGCP是软交换、媒体网关、信令网关的关键协议,它使IP电话网可以接入PSTN,实现端到端电话业务。 (3)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主要是为Internet网上的多媒体会议电视服务的,用于建立Internet主机之间的会晤(session)。它以Internet协议(HTTP)为基础,遵循Internet的设计原则,所以很容易增加新业务,扩展协议,而不
15、会引起互操作问题。 SIP协议简单,是模块式,不受基础协议与结构的限制。它可用于端点或服务器上呼叫的建立,也可运行在媒体网关控制器、网关、数据库等其他设备之间。 SIP最近刚刚成为IETF的RFC。像H.323一样,SIP也没有NNI接口,但它也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国际软交换联盟(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和一些组织提倡SIP,认为它虽说没有H.323那样功能强大,但对运营者来说,比较容易实施,不少运营者和制造商从H.323转移到SIP,而Vocaltec等一些运营者还是采用了H.323。 3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3.1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
16、(1)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具有充分的优越性,真正向着“个人通信”的宏伟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软交换体系采用分层的体系架构,各层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互连。这使得每一层的功能在具体实现上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任一层的设备的升级改造不会影响到其他各层的正常工作。同时公用的网络平台为运营商使用第三方设备提供了可能性。(3)软交换体系支持多处理机系统,可以灵活配置以支持不同网络的特定需求。(4)软交换体系架构允许业务通过多种物理网关来实现,这就为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多样的解决方案。运营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现有的网络资源来选择不同类型
17、的网关,以达到最佳的利用率,保证及时的投资回报。(5)在软交换体系中,不但各组成部分在网络结构上是分布式的,而且在物理位置上也可以是分散的,软交换控制设备、各种网关以及应用服务器等设备完全可以放在不同的地方,从而节省相当的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输费用。另外,通过远程访问可以充分发挥应用服务器、策略管理等设备的集中管理能力,减少运营商的反复投资;从另一方面来说,未来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业务的竞争,软交换体系对新业务实现的简洁性和快速性,使得业务提供成本更低,减少了网络运营的长期投入成本。(6)软交换体系提供标准的全开放的应用平台,增加新业务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应用服务器升级,也可以采用第三方组件。这不但解决
18、了运营商是经营业务为主还是经营网络为主的问题,也为运营商寻找不同的业务突破点,取得竞争优势,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提供了途径。软交换体系允许业务提供商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增加容量或扩展新业务,真正支持业务由客户定制。(7)基于综合性的平台和开放的协议接口,软交换体系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更快的业务解决方式。显然,未来运营商的竞争将集中在业务方面,他们要努力保持客户的“附着力”,这样竞争将不仅集中在业务提供的种类上,更重要的是集中在业务提供的速度上。当客户的商务和生活被下一代网络的新兴业务影响成为习惯后,这些客户就会越来越依赖于业务提供商,而不愿意作大的改变。所以业务提供商如果能以最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个性化
19、的度身定做的业务,将抢先拥有最大客户群。由此可见,软交换体系对运营商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效益。(8)软交换体系采用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机制,实现了传统的静态网管到动态网管的飞跃。策略网管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系统,集中处理维护管理,有利于整个网络统一协调管理。策略管理实现对整个网络进行实时的、集中统一的话务负荷控制和业务质量控制,保证全网的安全。(9)软交换体系能够与现有的各种网络进行完好的互通互用,使得终端用户在使用业务的过程中可完全屏蔽网络变革所带来的影响。软交换体系可以通过不同网元的搭配,实现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因为应用层和控制层(软交换)都是集中统一的平台,避免了投资的重复性。 3.2 软交换技术
20、的主要优势(1)与电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成本低。 软交换采用开放式平台,易于接收革新应用,而且由于软交换利用的是普通计算机器件,其价格性能比每年提高6080,电路交换机的价格性能比每年提高大约20,所以与电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在成本方面有更大优势。而且很多设备制造商欢迎第三方开发者,在软交换平台上开发能够很容易、很迅速加入任何网络的新业务。 (2)软交换配置灵活,功能块可以分布在整个网络中,也可集中起来,适合不同需求。 网络可以选择不同的软交换配置模式:可以采用多个小型软交换机分布在网络边缘,或者是用一些较大的交换机分布在主要城市的网络中心,或者是更少的、更大的软交换机放于数据中心,与高速光纤
21、骨干网相连。一般来说,大型网络需要用多个软交换机管理不同的区域和范围,业务可从本地平台接入,而小型网络可能需要2个软交换机(其中一个作备份)就够了。 (3)软交换采用开放式标准接口,易于和不同网关、交换机、网络节点通信,兼容性、互操作性、互通性好。软交换支持开放式API,多数设备制造商会创造一个编程的环境,方便用户建立新业务,使用户独立于制造商以及他们支持的技术(ATM/IP/TDM)与协议(H.323/MGCP/SIP等)。 (4)对于那些采用电路交换机建网不合适、不经济的运营公司来说,软交换不失为一个好的建网策略。 除成本低外,业务提供者能够很容易地用软交换转移、处理那些对5类交换机来说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 技术 毕业设计 论文 交换 及其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4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