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典型建设方案建议 .doc
《TD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典型建设方案建议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典型建设方案建议 .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D-SCDMA室内分布分场景典型建设方案建议1 概述TD-SCDMA网络建设是中国移动近年的工作重点。集团公司提出了“根据市场发展需要调整建设思路,提升TD质量,保障良好的客户感知”的目标,将采取“加大室内覆盖力度”等手段来保证TD网络质量,TD室内分布的建设与优化是TD三期的重要工作。TD系统的特性增加了TD室分系统设计的复杂度,本课题的目的是在集团下发的 “3G(TD-SCDMA)网络三期工程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化分类场景的分析,阐述不同场景的设计要点、工程实施和验收要点,为TD室分的设计人员、厂家及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参考。2 TD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方案为实现分场景
2、模型化研究,对TD-SCDMA室内分布场景进行划分如下:编号场景类别备注1写字楼2居民小区3商业类建筑大型商场、IT卖场、咖啡吧等4医院5宾馆6校园区7交通枢纽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8会展中心、体育场馆9地铁10地下停车场2.1 写字楼2.1.1 场景描述该类型建筑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加玻璃幕墙, 通常楼层较高,由于该类型建筑功能为写字办公商用,所以平层内部建筑隔断较多,穿透损耗情况复杂,楼层间穿透损耗也较大。典型的平层房间布局为包括走廊+单/双边房间或大开间。高端用户比例相对较高,语音和数据业务需求均较高。根据写字楼场景的具体特点,对其进行二级分类如下:场景类别二级分类编号
3、二级分类名称写字楼1A 走廊+单双边房间(房间纵深4米以内)2B 走廊+单双边房间(房间纵深4米以上)3隔断式办公区(纤维板或石膏板隔断)4隔断式办公区(玻璃隔断)2.1.2 分布系统类型选择优先采用无源方案。TD-SCDMA视链路预算情况确定RRU数量及合路位置,需要建设BBU与RRU之间的主干光缆路由以及RRU之间的级联路由,RRU在竖井内与2G系统合路。2.1.3 天线选择及设置2.1.3.1 天线类型及安装建议1F大厅:对于1F大厅等与室外直接相连之处,应注意避免TD-SCDMA信号功率外泄,可选用全向天线安装在大厅靠内侧的边上进行覆盖,配之以较低的天线输出功率,或者选用定向小板状天线
4、安装在门厅处向大堂内部覆盖。电梯:对于电梯,可采用高增益、小方向角的定向板状天线或对数周期天线进行覆盖,建议每4层安装一副天线。观光电梯:观光电梯一般为180度玻璃隔断面向室外,低层的观光电梯一般无需专门覆盖,高层的观光电梯,只需在部分高楼层的电梯厅口布放全向吸顶天线即可。楼内大房间(比如会议室):平层楼内常出现像会议室这类大房间的覆盖场景,写字楼内部分楼层可能会有中小型会议室,对于这样的场景,一般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进房间进行覆盖。但是此类会议室场景也会出现木质天花吊顶,甚至是无天花的裸顶,对于这样的极特殊的场景,可以采用美化型壁灯式的定向小板状天线安装在会议室侧墙壁上进行覆盖,且能达到很好的覆
5、盖效果。另外,大房间类型场景也会是普通的办公区域,此时天线需要进房间覆盖,并根据房间面积大小进行天线布放,由于房间内办公区空旷无阻挡,天线间距离约为1520米。标准平层:标准平层内的天线一般安装在走廊内,采用全向吸顶天线。根据二级分类场景情况,分别描述如下:1、A 走廊+单双边房间(房间纵深4米以内)一般走廊+单双边房间类型场景的写字楼,房间纵深4米以内,混凝土外墙厚度不超过25CM的,天线安装在门外走廊基本可以解决房间内信号,天线布放间距在10米左右。2、B 走廊+单双边房间(房间纵深4米以上)对于房间纵深超过4米的情况,建议天线进房间实现覆盖,如果实际施工有难度,天线必须安装在靠近房间门口
6、的位置。如果天线进房间,可以采用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方式,定向天线应安装在靠近房间外缘的位置向内覆盖,全向天线的安装位置应在满足覆盖需求的基础上尽量远离窗边以控制泄漏。3、隔断式办公区(纤维板或石膏板隔断)对于纤维板或石膏板类型隔断的矩形办公场景,天线布放按照天线间距15米以内的原则,依靠天线对板材的信号穿透可以达到覆盖效果。4、隔断式办公区(玻璃隔断)对于玻璃隔断的办公场景,穿透损耗约在45dB,天线的布放可以按照间距15米来设计。极少数写字楼的玻璃隔断采用高档稀有金属镀膜玻璃,此类玻璃隔断的穿透损耗能达到3040dB,必须采用天线进房间覆盖的方式。建议室内全向吸顶天线的布放位置应外露,特别是
7、金属天花板,一般穿损较大,必须外露安装。如遇到特殊情况只能内置,则需要提高天线口输出功率来满足覆盖需求。对于结构复杂的物业点应通过模测确定天线安装位置和天线口输出功率。2.1.3.2 天线分布图注:图示(下同) 全向天线 定向板状天线图 21 二级场景1:A 走廊+单双边房间(房间纵深4米以内) 图 22 二级场景2:B 走廊+单双边房间(房间纵深4米以上)图 23二级场景3:隔断式办公区(纤维板或石膏板隔断)图 24二级场景4:隔断式办公区(玻璃隔断)图 25 特殊场景:楼内大房间(比如会议室)2.1.4 室内外协同覆盖的考虑2.1.4.1 切换区设置室内外切换区应设置在写字楼出入口处室外区
8、域,在分布系统设计中应通过场强进行控制,在后期网络优化时通过重选/切换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写字楼内部各小区间的切换区应设置在业务发生概率较低的区域,如楼梯间等。如设置多个小区,则高层小区与室外宏蜂窝小区间设置单向邻区关系以减少乒乓效应。电梯的小区划分可把电梯覆盖信号与低楼层划分为一个小区,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尽量设置在电梯厅处。2.1.4.2 泄漏控制应通过“多天线、小功率”的设计方式实现对泄漏电平的精确控制。对于天线进房间的情况,应通过方案设计控制信号外泄。定向天线应安装在靠近房间外缘的位置向内覆盖以控制泄漏,全向天线的安装位置应在满足覆盖需求的基础上尽量远离窗边以控制泄漏。2.1.5 信源选择及
9、容量配置2.1.5.1 容量分析此类场景语音及数据需求均较高,但需要考虑固定宽带及其他系统对业务的分流效应。根据容量需求分析,在网络建设初期,建议对2万平米以下的写字楼可考虑配置3个载波,其中1个R4载波、2个HSDPA载波。对于超过2万平米的写字楼,可考虑设置多个分区或利用A频段频点资源配置更多的载波。对于TD用户渗透率大的写字楼(如移动公司办公楼)应考虑配置更多的载波资源。以上容量分析谨供参考,各物业点容量配置应根据物业点信息进行核算。2.1.5.2 信源选择及功率设置宜选用BBU和单通道RRU。单通道RRU PCCPCH功率建议设置为32dBm。2.1.5.3 RRU覆盖能力分析1个单通
10、道12W RRU的PCCPCH功率输出32dBm的情况下,如果按照天线间距10米来考虑,大约能够带40面全向吸顶天线,每面吸顶天线覆盖直径10米的话,覆盖面积大约在4000平米左右。如果按照天线间距15米来换算,大约能够带3235面全向吸顶天线,每面吸顶天线覆盖直径15米,覆盖面积大约在48005300平米左右。RRU覆盖能力与分布系统结构、建筑结构、隔断材质、房间布局等因素密切相关,上述分析为根据一定样本数量统计的结果,谨供参考。2.1.5.4 小区设置小区的设置应结合容量需求、覆盖需求(RRU数量及设备能力)等因素统一考虑。可采用多小区配置,可充分利用楼层间的隔离保证小区间的隔离度。电梯覆
11、盖应与首层设置为同小区。2.1.5.5 频率规划室内外异频配置。本场景小区间隔离度较好,因此室内各小区间可以同频组网(主载频异频)。可使用AB频段,小区可根据容量需求采用O3(B)或O3(B)+ O3(A)配置。2.1.5.6 增强性功能配置根据小区配置,每小区开启2或4载频的HSDPA功能。本场景下一般楼层间隔离较好因此可尽量使用空分复用功能,为便于空分复用功能的启用,单小区应设置2个或以上的RRU。2.1.6 特别注意事项1、 本场景一般固定电话及固定宽带配置较为完备,在容量配置上应充分考虑实际的容量需求;2、 天线安装应考虑天花板对信号的屏蔽,金属天花板场景天线必须采用外露式安装。2.2
12、 居民小区2.2.1 场景描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新兴的大型居民区越来越多。居民区具有以下特点:1) 居民区人口比较密集,通信时间也相对集中。2) 室内用户对通信的需求较大。3) 建筑密集,排列比较规则,无线信号容易受遮挡。4) 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居民区内一般无法建设宏蜂窝基站。5) 无线网络覆盖比较困难,容易出现覆盖盲区或盲点。根据居民小区场景的具体特点,对其进行二级分类如下:场景类别二级分类编号二级分类名称居民小区1高层(小高层)小区 (8层以上(小高层为811层),有电梯)2多层小区 (57层,无电梯)3别墅区和低矮住宅区(4层以下)居民小区室内覆盖方式除宏蜂窝覆盖外,分布系统覆
13、盖方式包括室内分布系统和小区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方式主要完成电梯及电梯候梯区、地下停车场、小区室内公共走道、室内部分区域等的覆盖。多层小区,别墅区和低矮住宅区一般都没有电梯,不具备安装室内分布系统条件或施工难度很大。小区分布系统方式主要完成小区室外部分、主要马路、室内住户靠窗边等区域的覆盖。在楼高为7层以下的楼层采用地面灯杆安装方式即可实现较好的覆盖效果;在楼高为7层以上的楼层在建筑物外立面及楼顶安装天线,工程实施难度也相对较高。高层(小高层)小区一般采取室内分布系统和小区分布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覆盖;多层小区,别墅区和低矮住宅区尽量通过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在工程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小区分
14、布系统方式进行覆盖。2.2.2 分布系统类型选择优先采用无源方案。TD-SCDMA视链路预算情况确定RRU数量及合路位置,需要建设BBU与RRU之间的主干光缆路由以及RRU之间的级联路由。小区分布系统需结合小区内管井及管线的设计情况考虑光缆的路由设计。2.2.3 天线选择及设置2.2.3.1 天线类型及安装建议 对于小区的覆盖优先考虑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对于室内分布系统不能达到覆盖要求的要结合小区分布系统进行覆盖。 首选天线能入户安装,对于不能入户安装的,采用全向吸顶天线天线安装在走廊内房间门口处,由于户门的损耗较大,因此此方案一般不能很好的完成室内信号覆盖。可根据业主要求采用壁灯等类型美化天线
15、。对于室内分布系统不能满足覆盖要求的,可采取小区分布系统进行补充覆盖,小区分布方案具体要求如下:1、高层(小高层)小区的7层以下楼层、多层小区、别墅区和低矮住宅区建议采用灯杆式美化天线等安装在小区内楼宇间的室外进行覆盖。天线入口功率控制在15dBm左右,覆盖半径在25米以内。在满足电磁辐射安全及业主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草坪灯等安装位置较低的美化天线。对于小区内楼宇间不具备安装美化天线的,采取在外立面安装定向天线,对对面楼层进行覆盖的方式,或采用射灯式或广告牌式美化天线。天线入口功率控制在22dBm左右,覆盖半径在40米以内。2、高层(小高层)小区的8层以上楼层可以采用在外立面安装定向天线,对
16、对面楼层进行覆盖的方式,或采用射灯式或广告牌式美化天线,安装在低层的楼顶上覆盖对面的高层。天线入口功率控制在22dBm左右,覆盖半径在40米以内。此覆盖方式一般只能改善窗边的覆盖效果,不能根本解决高层小区室内面积较大户型的信号覆盖,要结合室内分布系统/室外宏蜂窝系统进行补充覆盖。天线设置应注意与居民区环境相协调。2.2.3.2 天线分布图图 26天线入户方式布点图图 27走廊布放天线方式布点图图 287F以下覆盖方式布点图图 297F以上覆盖方式布点图2.2.4 室内外协同覆盖的考虑2.2.4.1 切换区设置如果居民小区中进行了分区,多个小区信号不要对同一楼宇重叠覆盖,减少楼宇内乒乓效应,居民
17、小区内多个小区重叠区控制在小区内空旷活动区域,通过合理天线点位设计设置合理的切换区大小。居民小区内小区与室外小区间切换控制在居民小区出入口,严格控制居民小区内信号的外泄,减少对居民小区外小区的影响。室内小区信号很难覆盖高层楼宇靠窗口区域,因此应适当增加室内小区与室外小区之间的邻区关系。电梯的小区划分可把电梯覆盖信号与低楼层划分为一个小区,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尽量设置在电梯厅处。2.2.4.2 泄漏控制室内分布系统方案应通过“多天线、小功率”的设计方式实现对泄漏电平的精确控制。小区分布系统方案应尽量借助楼体本身阻挡,并结合定向天线的方向角、下倾角调整控制小区信号的泄漏。2.2.5 信源选择及容量配置
18、2.2.5.1 容量分析此类场景语音及数据需求均较高,但需要考虑固定宽带及其他系统对业务的分流效应。同时本场景业务的时间效应较为明显,工作时间业务需求低,非工作时间业务需求高。根据容量需求分析,在网络建设初期,建议对覆盖面积为3万平米以下的居民小区(可考虑配置3个载波,其中1个R4载波、2个HSDPA载波。对于超过3万平米的居民小区楼宇,可考虑设置多个分区或利用A频段频点资源配置更多的载波。以上容量分析谨供参考,各物业点容量配置应根据物业点信息进行核算。2.2.5.2 信源选择及功率设置宜选用BBU和单通道RRU。单通道RRU PCCPCH功率建议设置为32dBm。2.2.5.3 RRU覆盖能
19、力分析对于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单通道RRU覆盖能力需根据工程限制条件确定。对于小区分布系统覆盖,单通道RRU PCCPCH功率设置为32dBm时大概可接6面地面全向天线或4面定向天线,覆盖大概1万平方米室内区域。上述分析为根据一定样本数量统计的结果,谨供参考。2.2.5.4 小区设置小区的设置应结合容量需求、覆盖需求(RRU数量及设备能力)等因素统一考虑。一般均配置多小区,对于室内分布系统可充分利用楼层间的隔离保证小区间的隔离度;对于小区分布系统,应充分利用楼宇之间的遮挡保证小区间的隔离度。电梯覆盖应与首层设置为同小区。2.2.5.5 频率规划居民小区的频率规划应综合考虑宏蜂窝、小区分布系统和室
20、内分布系统的需求,进行统一规划。室内分布系统和小区分布系统应与宏蜂窝系统异频配置。室内分布系统的各小区间可采用同频配置,小区分布系统的各小区间建议采取异频配置,当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分布系统解决方案时,可以采用楼内外同小区方式。可使用AB频段,小区可根据容量需求采用O3(B)或O3(B)+ O3(A)配置。2.2.5.6 增强性功能配置根据小区配置,每小区开启2或4载频的HSDPA功能。室内分布系统一般楼层间隔离较好因此可尽量使用空分复用功能,为便于空分复用功能的启用,单小区应设置2个或以上的RRU。小区分布系统建议不开启空分复用功能。2.2.6 特别注意事项1、优先采取室内分布系统进行信号覆
21、盖;室内分布覆盖中优先考虑天线入户;2、由于居民区的规模、建筑高度、楼间距、建筑材料和墙厚度等差别很大,因此居民区的小区分布设计之前必须进行模测;3、小区分布的天线口功率应根据模测结果和国家相关部门对电磁辐射的限值要求确定;4、小区分布系统设计前期要对小区走线管道进行仔细查勘,确保走线管道里有足够的走线空间;5、对于天线和设备箱的伪装要与小区环境相协调一致。2.3 商业类建筑2.3.1 场景描述根据商业类建筑场景的具体特点,对其进行二级分类如下:场景类别二级分类编号二级分类名称商业类建筑1大型商场2IT卖场3咖啡厅1) 大型商场建筑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层较高,同层内建筑隔断较少,内部空间较
22、空旷,楼层间穿透损耗较大。语音业务需求较高,数据业务需求不高。2) IT卖场建筑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层较高,同层内建筑隔断较多,隔断多以木板为主,楼层间穿透损耗较大。语音和数据业务需求均较高。3) 咖啡厅建筑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加玻璃幕墙, 楼层较高,同层内建筑隔断较少,楼层间穿透损耗较大。高端用户比例高,语音和数据业务需求均较高。2.3.2 分布系统类型选择优先采用无源方案。TD-SCDMA视链路预算情况确定RRU数量及合路位置,需要建设BBU与RRU之间的主干光缆路由以及RRU之间的级联路由,RRU在竖井内与2G系统合路。2.3.3 天线选择及设置2.3.3.1 天线类型及安装建议1
23、、 大型商场、IT卖场对于平层内空旷区域的覆盖可采用全向吸顶天线,天线入口功率控制在6-10dBm,覆盖半径在15m以内。对于隔断较多的区域,天线入口功率控制在6-10dBm,覆盖半径在10m以内。对于狭长的空旷区域,可以选用定向天线进行覆盖,天线入口功率控制在6-10dBm,覆盖半径在35m以内。在地下室等空旷区域可采用定向或全向天线进行覆盖。天线的入口功率控制在6-10dBm之间,定向天线的覆盖半径在35m左右,全向吸顶天线的覆盖半径在15m左右。2、 咖啡厅对于大厅空旷区域的覆盖,可采用全向吸顶天线,天线入口功率控制在6-10dBm,覆盖半径在15m以内;对于咖啡厅隔断较多的包房区域的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D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典型建设方案建议 TD 室内 分布 系统 场景 典型 建设 方案 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4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