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雷达的发射和接收机制分析.doc
《毕业设计(论文)雷达的发射和接收机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雷达的发射和接收机制分析.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学科分类号: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雷达的发射和接收机制分析学生姓名: 学号 系 部: 通信与控制工程系 专业年级: 通信工程2008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学院教务处制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 年 月 日雷达的发射和接受机制分析摘 要:在当代,雷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从事雷达研究和开发的人也越来越多。本论文对雷达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便于帮助大家了解掌握雷达的基本信息。本文第一章介绍了雷达的发展趋势和当代的应用。第二章简单地分析了雷达的结构和原理,介绍了多普勒原理在雷达工作中的应用。接下来的三章分析了雷达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雷达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这三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组成。雷达的工作过程:发射机产生并发射特定的电磁波信号,天线将信号进行处理发射到空中。一部分信号被天线接收,然后送回接收机。接收机对信号进行处理,最后从其中取出有用的信号并记录。关键字:雷达;发射机;接收机Analysis of radars emotion and accept
3、ance principle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radar is widely used.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engaged in radar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thesis, I will introduce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radar, so it is easy to help you to know the basic radar information.In the first chapter I describe the t
4、rend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radar. In the second chapter I simple analysis radars composition and introduce the use of Dopplers principle in the radar. In next three parts, I will show you the radars structure and their function. Radar is mainly composed by three parts. They are transmitter, anten
5、na and receiver. There are the work processes of radar. Transmitter generates and emits specific electromagnetic signal. The antenna sends this signal to the sky. Part of the signal received by the antenna, and then sent back to the receiver. After the receiver working on the signal,we can take out
6、what useful for us and record it. Keywords:Radar; the transmitter; receiver 目 录第1章 绪 论11.1课题背景11.2雷达的发展历史1第2章 雷达32.1雷达的基本原理32.2雷达的基本结构42.3雷达的种类5第3章 雷达发射机制分析73.1 雷达发射机的基本任务和组成73.1.1单级振荡式发射机73.1.2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73.2固态发射机93.2.1固态高功率放大器模块103.2.2固态发射机的应用103.3脉冲调制器113.4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113.4.1工作频率或波段113.4.2输出功率123.4
7、.3 总效率133.4.4信号形式(调制形式)133.4.5 信号的稳定度或频谱纯度13第4章 雷达接收机制分析144.1雷达接收机144.1.1 雷达接收机的任务和组成144.2接收机工作的考虑因素164.2.1噪声和动态范围考虑164.2.2带宽考虑184.3接收机前端194.3.1混频器的寄生反应214.3.2放大和混频器的特性224.4本振234.4.1接收机滤波254.4.2相参振荡器和定时器的不稳定性274.4.3雷达整机的不稳定性274.5增益控制放大器284.6滤波304.7雷达接收机的主要质量指标33第5章 天线345.1天线的作用和分类345.2 基本原理和参量34第6章
8、总结37致 谢38参考文献39第1章 绪 论1.1课题背景自1922年雷达诞生至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化,都在促使着雷达的迅速发展。雷达的技术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和抗恶劣环境的生存能力等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雷达在综合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雷达作为一种有源传感器,逐渐与不同传感器如激光、红外和声学等信息融合,增强了探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有必要仔细研究雷达发展的历史,分析雷达系统的特点,总结雷达发展的普遍规律,展望雷达系统发展的方向。1.2雷达的发展历史20世纪初,欧美的一些科学家发现了物体能发射电磁波的现象,开始了雷达的研究。192
9、2年,意大利马可尼发表关于无线电波能检测物体的论文。1925年,美国研制出能测量电离层高度的脉冲调制雷达。3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探测飞机的脉冲调制雷达。1936年,美国研制出作用距离达40公里、分辨力为457米的探测飞机的脉冲雷达。1938年,英国应用了能观测敌方飞机的早期报警雷达链作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战争的推动,雷达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频率方面的发展最为明显。大战初期,大功率三、四极电子管在德国的研制成功,把频率从几十兆赫提高到500兆赫以上,使雷达的搜索和引导飞机的精度得到提高。1939年,英国在地面和飞机上装备了工作在3000兆赫的功率磁控管的微波雷达,使盟军
10、在空中作战和空海作战方面处于优势。大战后期,美国进一步把磁控管的频率提高到10吉赫,使机载雷达小型化、测量精度提高。40年代后期出现的动目标显示技术,使得雷达能够在云雨等杂波背景中发现目标;50年代出现的高速喷气式飞机已较广泛地采用了动目标显示、单脉冲测角和跟踪以及脉冲压缩技术等。60年代出现了以相控阵雷达技术为主的作战机器如低空突防飞机和中、远程导弹以及军用卫星等。70年代固态相控阵雷达和脉冲多普勒雷达问世。在中国,雷达技术是在50年代初才开始发展起来。现在,中国已经研制成防空用的二坐标和三坐标警戒引导雷达、地空导弹制导雷达、远程导弹初始段靶场测量雷达和再入段靶场测量与回收雷达。远洋轮船的导
11、航和防撞雷达、飞机场的航行管制雷达以及气象雷达等均已生产和应用。中国研制成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能获得大面积清晰的测绘地图。中国研制的新一代雷达都已采用计算机或微处理器,并应用了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数字式信息处理技术,频率已扩展至毫米波段。第2章 雷达2.1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是用于检测和定位反射物体的一种电磁系统。它的工作是将能量辐射出去并接收由物体或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通过与发射信号的比较,可以对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即径向速度)和目标的定位等重要数据进行测量。1.雷达的基本原理发射机产生电磁信号(如正弦波短脉冲),由天线辐射到空中,发射的信号一部分被目标拦截并向许多方向再辐射。其中向后
12、再辐射的信号被雷达天线采集,并送到接收机。在接收机中,该信号被处理后能够帮助工作者检测目标的存在并且确定其位置。通过测量雷达信号到目标并从目标返回雷达的时间,得到目标的距离。目标的角度位置可以根据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为最大时,雷达天线所致的窄波束宽度方向获得。如果目标是运动的,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的频率会漂移。该频率漂移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成正比。多普勒效应被广泛应用于雷达中,作为将所要的运动目标从自然环境反射回来的固定“杂波”回波中分离开来的基础。雷达还能提供被观察目标的特征信息。2.1 雷达工作示意图2.2雷达的基本结构雷达可分为连续波雷达和脉冲雷达两大类。1. 连续波雷达连续波雷达是发射连
13、续波的信号的雷达,是雷达最简单的形式之一。它的信号是单一频率的或多频率的,或者频率是经过调制的。非调制连续波雷达能对相当距离范围内的具有任何速度的目标进行测速。它容易获得运动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即径向速度)。非调制连续波雷达的发射信号(单一载频)通过发射天线辐射到空间。如果目标以径向速度相对于雷达运动,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会使载频产生多普勒频移=。式中为雷达波长,的正、负号由目标运动方向决定。反射信号由天线接收后与基准信号()进行频率抓拍、放大,最后由指示器指示出多普勒信号。非调制连续波雷达的特点是:发射频谱很窄,能减少无线电干扰,因而信号处理简单,不存在速度模糊,但它不能测距。图2.
14、2 非调制连续波雷达连续波雷达的主要缺点有:无法直接测知目标距离,且通过调频得到的目标距离不及脉冲雷达的精确;不能精确识别目标,容易与其他目标混乱;大多数连续波雷达的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必须分开,并要求有一定的隔离度。2.脉冲雷达脉冲雷达(如图2.3)在各种雷达中占据主要地位。它主要由脉冲调制器、大功率射频振荡器和电源组成。脉冲调制器的功能是提供脉冲信号;大功率射频振荡器的作用是对脉冲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电源是分别给脉冲调制器和大功率射频振荡器提供电流。脉冲雷达的优点是测距精确,且绝大多数脉冲雷达用于接收和发射的都是同一副天线。雷达发射的脉冲信号可以是单一载频的矩形脉冲,也可以是编码或调频形式的脉
15、冲调制信号。这种信号可以增大信号带宽,并在接收机中经匹配滤波器输出很窄的脉冲,从而提高雷达的测距精度和距离分辨力。此外,雷达发射的相邻脉冲之间的相位有两种:不相干(随机)的信号和规律的相干信号。相干信号的频谱纯度高,能得到好的动目标显示性能。图2.3单机振荡式脉冲雷达各种雷达的用途和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形式是一致的,包括发射机、收发开关、天线、接收机、显示器和定时器等部分。 2.3雷达的种类雷达的种类多样根据不同性质分类如下:雷达按用途可分为军用雷达和民用雷达。如火控雷达和天气雷达。雷达按安装位置可分为地面雷达、机载雷达、天基雷达和舰载雷达。雷达按信号波形可分为连续波雷达、脉冲波雷达、脉冲压缩
16、雷达,其中脉冲雷达又可以分为高重复频率雷达、中重复频率雷达、低重复频率雷达。雷达按体制和原理可分为单基地雷达、双基地雷达,主动雷达、被动雷达,单脉冲雷达,合成孔径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第3章 雷达发射机制分析雷达的发射过程包括产生信号和发射信号。发射机产生特定频率的信号并将这种信号传送到天线,天线再将它发送出去。而雷达产生的信号的好坏将对目标的检测产生重要的影响。3.1 雷达发射机的基本任务和组成雷达是利用物体反射电磁波的特性来发现目标并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和速度等参数的。因此, 雷达工作时要求发射一种特定的大功率无线电信号。发射机在雷达中就是起这一作用的。它为雷达提供一个载波受到调制的
17、大功率射频信号, 经天线和收发开关由天线辐射出去。经典的雷达发射机由单机振荡式发射机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两种类型。3.1.1单级振荡式发射机图 3.1 单级振荡式发射机如图3.1所示的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由定时器、脉冲调制器、大功率射频振荡器组成。定时器提供以为间隔的脉冲触发信号,脉冲调制器在触发脉冲信号激励下经由大功率射频振荡器产生脉宽为的大功率射频脉冲信号。单级式振荡器的特点有:简单,廉价,高效,难以产生复杂调制,频率稳定性差。3.1.2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先产生小功率的振荡,再分多级进行调制和放大。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的结构如图(3.2)所示: 图3.2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定时器:给三个
18、脉冲调制器提供不同时间,不同宽度的触发脉冲信号。固体微波源:是高稳定度的振荡器,在脉冲调制下形成输出脉冲。中间放大器:在微波源脉冲到达后很短时间处于放大状态,在微波脉冲结束后退出放大状态,受脉冲控制。 输出功率放大器:产生大功率的脉冲射频信号。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具有调制准确,能够适应多种复杂调制,系统复杂,昂贵,效率低的特点。它的优点有:1.具有很高的频率稳定度在雷达整机要求有很高的频率稳定度的情况下,必须采用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因为在单级振荡式发射机中,信号的载频直接由大功率振荡器决定。由于振荡管的预热漂移、温度漂移、负载变化引起的频率拖曳效应、电子频移、调谐游移以及校准误差等原因,单级振荡式发
19、射机难于达到高的频率精度和稳定度。在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中,如前所述,载频的精度和稳定度在低电平级决定,较易采取各种稳频措施。例如恒温、防震、稳压以及采用晶体滤波、注入稳频及锁相稳频等措施, 所以能够得到很高的频率稳定度。2.发射相位相参信号 在要求发射相位相参信号的雷达系统(例如脉冲多普勒雷达等)中,必须采用主振放大式发射机。所谓相位相参信号,是指两个信号的相位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对于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由于脉冲调制器直接控制振荡器的工作,每个射频脉冲的起始射频相位是由振荡器的噪声决定的,因而相继脉冲的射频相位是随机的。或者说,这种受脉冲调制的振荡器输出的射频信号相位是不相参的。所以,有时把单级
20、振荡式发射机称为非相参发射机。在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中,连续波信号由主控振荡器提供,射频脉冲是射频功率放大器在脉冲调制器的控制下形成的。因此,相继射频脉冲之间就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主控振荡器有良好的频率稳定度和射频放大器有足够的相位稳定度是发射信号良好的相位相参性的重要条件。为此,常把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称为相参发射机。如果雷达系统的发射信号、本振电压、相参振荡电压和定时器的触发脉冲均由同一基准信号提供,那么所有这些信号之间均保持相位相参性,通常把这种系统称为全相参系统。 3.能产生复杂波形图 3.3 能产生复杂波形的主振放大式发射机3.2固态发射机固态发射机通常由几十个甚至几千个固态发射模块组成。应
21、用先进的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和优化设计的微波网络技术,可将多个微波功率器件、低噪声接收器等组合成固态发射模块或固态收发模块。3.2.1固态高功率放大器模块1.大功率微波晶体管大功率微波晶体管的迅速发展,对固态发射模块的性能和应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S波段以下,通常采用硅双极晶体管。在S波段以上则较多采用砷化镓场效应管(GaAs FET)。 2.固态高功率放大器模块 应用先进的集成电路工艺和微波网络技术,将多个大功率晶体管的输出功率并行组合,即可制成固态高功率放大器模块。输出功率并行组合的主要要求是高功率和高效率。3.2.2固态发射机的应用 1.在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固态模块在相控阵雷达
22、中的应用已受到重视。相控阵天线中的每个辐射元由单个的固态收发模块组成。相控阵天线利用电扫描方式,使每个固态模块辐射的能量在空间合成为所需要的高功率输出,从而避免了采用微波网络合成功率所引起的损耗。2.在全固态化高可靠性雷达中的应用在L波段高可靠全固态化发射机中应用的例子中,假设这个固态发射机的输出峰值功率为8kW、平均功率为1.25kW。它的主要特点是: (1) 功率放大级采用64个固态放大集成组件组成,每个集成组件峰值功率为150W、增益为20dB、带宽为200MHz、效率为33%。 (2) 采用高性能的18功率分配器和81的功率合成器,保证级间有良好的匹配和高的功率传输效率。 (3) 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雷达 发射 接收 机制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4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