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191623微波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doc
《895191623微波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95191623微波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的意义及培养目标: 由于近年来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全球定位系统、雷达及无线接入系统的发展,新型半导体器件的研制使得高速数字系统和高频模拟系统不断扩张,达到微波频段。微波放大器作为上述系统的前端部分,已经在这些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现在对这些通信系统的要求是通信距离越来越远,接受的灵敏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相应的对微波放大器的基本要求是:(1)频带宽,相位线性好。由于微波晶体管从直流到微波的宽频带范围内都具有放大能力,因此易于实现宽带化。它的带宽主要受匹配网络的限制;(2)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通常微波晶体管放大器都是二端口传输型放大器,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比其它类型的
2、放大器要好;(3)噪声低,低噪声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可以做的很低,优于行波放大器和隧道二级管放大器的噪声系数;(4)动态范围大,微波晶体管放大器功率增益1分贝压缩点达毫瓦量级,因此动态范围大;(5)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易于实现标准化和集成化。 通过本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同时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设计(论文)所需收集的原始数据与资料:相关资料: 1)微波放大器原理。 2)微波器件使用手册。 3)EDA技术。 4)MATLAB仿真技术。 5)非线性电子线路。 6)阅读2000-2007年国内
3、外期刊相关论文不少于15篇。 课题的主要任务(需附有技术指标分析): 本放大器是完善DAMB(数字音频媒体广播)系统的室内接入而设计的。由于DAMB接受的是卫星信号,需要把该信号从天线上接下来放大,然后再将放大的信号送给室内发射天线,这样就可以不受高大建筑物的阻挡而实现室内接受。 任务要求: 1、频率范围:1452-1492MHz; 2、增益:G=46dB; 3、噪声系数:Nf-2.5; 4、输入功率:-80dBm; 5、输出功率:-34dBm。 设计(论文)进度安排及完成的相关任务(以教学周为单位):周 次设计(论文)任务及要求13学生根据课题的要求联系实习,并进行调研和收集资料。4完成开题
4、报告59学习必要的软硬件知识,进行毕业设计10毕业设计中期检查1112完善设计方案,完成预期的设计目标。1316整理设计结果,撰写毕业论文 学生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 日期: 教研室主任: 日期: 摘 要本文对微波放大器的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通信的发展对微波放大器的要求,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发展,微波放大器设计的发展。随后分别分析了微波频段的传输线;电阻、电容、电感在微波频段下的特性;微波放大器的设计原理,包括稳定性分析、噪声系数圆、放大器的功率关系和等功率圆;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微波放大器。本文的工作主要体现在数字音频媒体广播接收系统中1.472GHz的三级微波放大器的设计和实现。详细讨
5、论了用Smith圆图进行电路匹配,并用MATLAB软件进行Smith圆图上等噪声系数圆,等功率圆的绘制。分析了射频扼流圈使用对微波放大器的影响。随后讨论了在实际制作微波放大器时,放大器的接地问题,在PCB上的元器件的布局和元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最后,文中给出了1.472GHz三级放大器的测试系统和测试结果。关键词:微波放大器,Smith圆图,射频扼流圈,噪声系数圆Microwave Amplifier Design And Research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cess of microwave amplifier design and re
6、search. First, the background, history of microwave transistor amplifier and design technology of microwave amplifier are introduced, along with theory and related knowledge of technology.The authors main research work is focused on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ree stages microwave amplifier, wor
7、king on 1.472GHz, used in Digital audio media broadcast.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amplifier, the author applies the Smith Chart to design match network, and utilizes the MATLAB to plot noise circle and gain circle on the Smith Chart. Then, impact of RF choke on microwave amplifier, good device groun
8、ded and device layout and electrical join are analyzed in detail.Finally, the test system and measurement data of three stages amplifier are provided.KEY WORDS: Microwave Amplifier, Smith Chart, RF Choke, Noise Circle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 研制背景和意义11.1 通信的发展对微波放大器的要求11.2 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发展11.3 微波放大器设计的发展21.4 本文的
9、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22 微波放大器的设计原理42.1 单级放大器的详细模型42.2 放大器的特性指标42.3 微波频段的传输线和元件52.3.1 传输线与波的传播52.3.2 微带线72.3.3 高频电阻高频电容高频电感92.3.4 微波场效应晶体管112.3.5 FET的S参量132.4 微波放大器的设计原理162.4.1 用Smith圆图进行匹配网络的设计162.4.2 放大器稳定性判定202.4.3 噪声系数圆212.4.4 放大器的功率增益分析223 微波放大器的具体实现243.1 设计任务要求及流程图243.2 器件选择及实现方案243.3 设计步骤283.4 放大器电路实际制作需要
10、考虑的其他因素323.4.1 微带线的弯曲323.4.2 射频扼流圈的应用343.4.3 偏置电路的分析和实施364 设计结果及测量数据385 结束语42致谢43参考文献44附录451 研制背景和意义1.1 通信的发展对微波放大器的要求由于近年来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全球定位系统、雷达及无线接入系统的发展,新型半导体器件的研制使得高速数字系统和高频模拟系统不断扩张,达到微波频段。微波放大器作为上述系统的前端部分,己经在这些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现在对这些通信系统的要求是通信距离越来越远,接收的灵敏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相应的对微波放大器的基本要求是: (a) 频带宽,相位线性好。由于微波晶
11、体管从直流到微波的宽频带范围内都具有放大能力,因此易于实现宽带化。它的带宽主要受到匹配网络的限制。(b) 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通常微波晶体管放大器都是二端口传输型放大器,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比其它类型的放大器更好。(c) 噪声低,低噪声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可以作的很低,优于行波放大器和隧道二极管放大器的噪声系数。(d) 动态范围大,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功率增益1分贝压缩点达毫瓦量级,因此动态范围大。(e) 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易于实现标准化和集成化。1.2 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发展微波放大器通常是随着放大器件的生产和工艺技术的改进而发展的。微波晶体管放大器也是如此。它随着微波晶体管的生产和工
12、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40年代末期,世界上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问世,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省电等优点,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迅速发展成为固体电子器件的一个重要分支。到60年代中期,由于平面外延工艺的发展,双极晶体管的工作频率跨进了微波频段,出现了微波双极晶体管(BJT)及其相应的放大器。早在1952年,W.肖克莱就提出了场效应晶体管(FET),但由于当时工艺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种管子还未发展成为实用固体器件。直到60年代中期,随着半导体材料和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FET不但很快成为实用的固体器件,而且紧跟在双极晶体管之后迅速进入了微波频段,出现了微波FET及其相应的放大器。微波双极晶体管和微波FET并驾
13、齐驱,使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发展日新月异。60年代中期,微波晶体管放大器出现后,由于其频带宽,稳定性好,省电,简单等特点,且其噪声性能也不差,因而很快取代了相应频段的隧道二极管放大器。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和噪声性能的改善,到了60年代晚期,微波晶体管放大器开始取代了L和S波段的低噪声行波管放大器。1974年第一个C波段的微波晶体管放大器代替了低噪声行波管放大器投入了军事系统的应用。现在由于技术的成熟再加上微波FET可以达到的工作频率比微波双极晶体管可能达到更高的工作频率,并且前者的噪声系数也比后者低很多,因而在4GHz的频率上几乎都采用场效应管。尤其近几年,随着半导体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性能
14、优越,价格便宜的微波器件从分立元件到MMIC,这些都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很多选择。再加上近几年无线通信的迅猛发展使得这些器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3 微波放大器设计的发展微波晶体管的内部结构和管壳封装会形成许多寄生参量。由于这些寄生参量的影响,以及双极晶体管的基区和场效应管的沟道分布特性,使他们在微波频率上不便于再用低频电流电压的概念及相应的网络参量(例如,z,y 和h参量等等)来分析。因为这些参量的测量己变的很困难,以致无法测量,这时用波的概念和相应的网络参量来分析较为有利。1965年KKurokawa提出功率波和散射参量(或简称S参量)。1967年Bodway用他们来系统地分析微波晶体放大器。
15、微波晶体管尺寸很小,在微波频率上其输入和输出阻抗较低,因此,无论在结构方面,还是在阻抗匹配方面,它都适合于与微带电路等配合应用。在微波晶体管设计思想发展的同时,微波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微波电路较难进行微调,在技术性能要求比较严格的放大器中,噪声系数,工作频带,增益平坦度,输入输出驻波比等许多指标不仅要求苛刻,而且各指标互有矛盾,只能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支持。微波电路CAD技术源于60年代末,大都在美国高等学院进行研究。从70年代中期己有商品软件投放市场,这就是早期的COMPACT微波无源和有源电路设计软件。同时国外各大公司的研究机构也自行开发自己使用的程
16、序。进入80年代后,不少微波CAD软件公司相继成立,微波电路设计软件的功能不断增强,作为完整的CAD工具己经成熟,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微波电路设计软件有Microwave office,安杰伦公司的ADS2002,ansoft公司的serenade等。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与研制微波波段,射频系统用的微波放大器。作者的主要工作体现在数字音频媒体广播(DAMB)接收系统中的1.472GHz的三级放大器的设计和实现.图1是该放大器的组成框图。图中第一级放大器件是晶体管,第二级和第三级放大器件是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图1-1 1.472GHz放大器的组成框图该系统接收
17、信号的中心频率为1.472GHz,带宽为40MHz。第一级选用FET放大器,其中输入匹配网络为微带电感和集总电容元件构成,用微带电感和磁珠代替偏置电路里的射频扼流圈。第二级和第三级选用覆盖工作频率范围的微波MMIC代替FET,在第二级和第三级中间使用三阶滤波器,以限制带宽,符合系统要求。现代的微波,射频系统常使用如ADS2002, Microwave office等仿真软件来设计,这些软件价格非常昂贵,使用非常复杂。使得大家接触这些软件的机会很少,因此在设计和制作这个放大器时,使用的是MATLAB和面向Windows的Smith圆图等常用的微波,射频软件。引导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紧密的结合。第二
18、章针对微波放大器的设计原理进行了讨论。微波放大器的设计原理是基于微波网络,Smith圆图,传输线,在Smith圆图上的等噪声系数圆,等功率增益圆,等驻波比圆,以及微波频率下电路元件的特性及选择。第三章对放大器的具体实现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描述。涉及到具体的设计任务,指标要求,流程图,晶体管的选择,电路的稳定性,噪声系数,匹配网络的设计,微带弯曲,器件接地设计,射频扼流圈的设计,偏置网络,PCB的布局,布线等。还包括最后的测试数据及分析等等。第四章是测试系统和测试数据及分析,最后是总结等。2 微波放大器的设计原理本章建立了单级微波放大器的模型,给出微波放大器特性指标,分析了微波放大器的所用的元器件的
19、高频特性,微波晶体管的二端口网络结构,及微波放大器设计的原理和过程。2.1 单级放大器的详细模型在设计放大器之前先要建立放大器的模型,图2-1是中心频率为1.472GHz的一级放大器的模型,包括直流偏置网络和匹配网络。图2-1 单级放大器的模型图微波放大器与常规的低频电路的设计方法完全不同,它需要考虑一些特殊的因素。尤其是入射电压波和入射电流波都必须与有源器件良好的匹配,以便降低电压驻波比,避免寄生振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性分析通常被作为射频放大器设计工作的第一个步骤。稳定性分析以及增益圆,噪声系数圆都是放大器电路设计所必须的基本要素,然后根据这些要素才能设计出符合增益,增益平坦度,输出功
20、率,带宽和偏置条件等要求的放大器。2.2 放大器的特性指标一个放大器用下列关键参数来描述它的特性(1)增益平坦度(以dB表示)(2)工作频率及带宽(单位:Hz)(3)输出功率(单位:dBm)(4)直流输入功率(单位:V和A)(5)输入,输出反射系数(VSWR)(6)噪声系数(以dB表示)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参数,如交调失真,谐波,反馈,以及热效应。这些参数的选择是否合理也都会严重影响放大器的性能。2.3 微波频段的传输线和元件当波长可与分立的电路元件的几何尺寸相比拟时,电压和电流不再保持空间不变,必须把他们看作是传输的波。因为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都没有考虑到这些空间变化, 因此必须采用传输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95191623 微波 放大器 设计 实现 毕业设计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3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