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探讨.doc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探讨.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探讨专 业: 通信工程 摘 要 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信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电信市场的逐步全面开放,光纤通信的发展又一次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本文旨在对光纤通信领域的主要发展热点作一简述与展望。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通过对光纤基本构成:光纤、光源、光检测器特点的介绍,表明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是离不开光器件的发展的,全文围绕光纤通信的容量和速率以及实际应用的几个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世界较前沿的通信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光纤通信几个发展趋势进行的学习以及实际工作的了解,发现传统的通信网络无论
2、从业务量设计、容量安排、组网方式,以及交换方式上来讲都已无法适应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各大公司都在设计未来网络的蓝图,诸如可持续发展的网络、一体化网和新的公用网等等,其基本思路都是相同的,即具有统一的通信协议和巨大的传输容量,能以最经济的成本,灵活可靠持续地支持一切已有和将有的业务和信号。 关键词:DWDM MSTP TMN SDH/SONET 智能 ASON FTTHABSTRACT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s a major revolu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 history
3、. In recent years, advances i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full liberalization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 gradually,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flourish once again presents a new situation, this article seeks to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f
4、or a major development focus Description and Prospe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optical fiber through the basic components: fiber, light source, light detect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roductio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
5、chnology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devices, and text around the capacity and speed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everal trend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world a more cutting-edg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briefly. Optical fib
6、er communications by learning a few trends and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found that the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sign in terms of traffic, capacity arrangements, networking mode, and the way in terms of exchange have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se new trends major companies in t
7、he design of a blueprint for future networks, such 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tworks, integrated network and the new public network, etc. The basic idea is the same, that is a unified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huge transmission capacity, can the most economical cost, flexible and reliable suppo
8、rt for all existing and ongoing business and signals to others.Keywords: DWDM MSTP TMN SDH/SONET ASON FTTH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 言1第1章 概 述21.1 光纤通信发展史21.2 光纤通信的基本构成2第2章 光纤通信向大容量、宽带化、超长距离发展32.1 大容量、宽带化的发展32.2 DWDM的发展52.3 超长距离光纤通信的发展6第3章 多种业务接入MSTP73.1 MSTP的应用73.2 MSTP的发展9第4章 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104.1 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104.2
9、 TMN11第5章 网络保护机制和传输体制125.1 网络保护机制125.2 SDH/SONET体制146.1 智能化光网络166.2 全光网络的发展18第7章 光纤到家庭FTTH的发展197.1 FTTH197.2 FTTH的发展20总结21致 谢22参考文献23前 言电信世界正逐步形成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局面,电信和数据通信融合为信息通信的时代已经成为现实,新的有竞争力的公司以更低的价格引入新的服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政府条例的不断放宽,信息产业正在迅速的全球化。今天,有效的信息传输已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因特网的应用和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发生了根本变化,动态波长和快速波长提供需求是光
10、网络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这种转变的继续,目前采用波长路由方式承载突发的因特网业务将存在电路交换网络同样的种种缺陷。未来电信级光网络仍然是基于电路的假设驱动了以前的研究。光网络的规模在迅速扩展,光传送网的角色从原来的大容量带宽传送转变为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连接。第1章 概 述1.1 光纤通信发展史80年代一项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是光纤通信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性产业。用光纤敷设的总长度可以表明其发展的程度。据估计,截止2001年底,全世界敷设的光纤总长度就达3.81亿英里。1955年,英国科学家卡帕尼,发明了玻璃光导纤维。1960年被称为光纤之父的华人高锟等人首先提出了用低吸收的光纤做光通信。1970年,美
11、国的柯林公司做出了每公里20分贝的低损耗光纤,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室温连续运转的半导体激光器,这奠定了光纤通信的基础。七八年以后,美国在芝加哥市首先开辟了第一条光纤通信线路。再过10年左右,1.55微米波长的光纤损耗率低到0.2个分贝每公里,这样低的损耗就可以传输很远。在同年,英国的南安普敦大学,发明了掺铒光纤放大器。1989年美国首次进行了波分复用的光通信实验,是四个频道的,四个通道。1998年,美国实现了密集波分复用的长途光通信,它的传输速率达到每秒一个太比特,从此,我们就进入了这样一个高速的时代,太比特的时代。 中国光通信的历史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首先铺设了一条1.8公里的数字光通信
12、线路。20世纪80年代投资的武汉邮电研究院,研制光纤的器件和光纤本身,现在也成为光纤器件的一个最大的研究单位。1995年到1998年,上海交大完成了九五项目,四个节点的全光城域网、实验网。20世纪90年代起,全国各地都普遍铺设和使用单路的光纤通信线路,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敷设光纤总长度已超过350万公里。 2000年底中国网通公司建成了3400公里的波分复用的光纤通信网;2001年完成了863项目,中国高速示范网;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一个项目,中国高速互联研究实验网。现在,我们国内有很多的公司可以批量生产光纤通信的系统和器件。1.2 光纤通信的基本构成1.2.1光纤 光纤由纤
13、芯、包层与涂层三大部分组成。光纤按模式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对于公用通信网的骨干网,包括市内骨干网、接入网的光纤线路,需要使用单模光纤;专用的局域网和其它短距离光纤线路使用多模光纤。光纤的工作波长有短波长和长波长,短波长是0.85m,长波长则是1.31m和1.55m两种。光纤的损耗在1.31m为0.35dB/km,在1.55m为0.20dB/km。波长1.31m光纤的色散为零,而波长1.55m光纤有最低损耗却有不小的色散(Chromaticdispersion,简写dispersion),对长距离、高速率脉冲信号传输有限制。经重新设计的光纤,使零色散波长从1.31m移位至1.55m,这样的单
14、模光纤就称为色散移位光纤,简写DSF(dispersionshiftedfiber)。为了充分发展WDM/DWDM系统,应用波长1.55m存在小量的色散恰恰足够抵消FWM(四波混频)的影响,称为非零色散光纤,简写NZDF(non-zerodispersionfiber)。1.2.2光源 光源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光子器件。光纤通信对光源器件的要求工作寿命长(光源器件寿命的终结是指其发光功率降低到初始值的一半或者其阈值电流增大到其初始值的二倍以上)、体积小、重量轻。常见的光源器件有激光二极管(LD)和发光二极管(LED)两种。O.5m短波长光源常采用GaAlA/ GaAs双异质结构,而长波长1.
15、31.55m则采用InGaAsPlnp隐理式异质结构。而WDM系统须利用长波长光源器件,它不仅要求激光管的发射波长高度稳定,保证器件与波导之间实现最佳耦合,插入损耗小,同时要求能把多路激光管和必要的附属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使得多路光载波信号能够在一根光纤中加以传输。近年来研制的多波长光源器件主要是把多路激光管排成阵列,连同一个导形耦合器,利用硅的“平面光路”平台技术制成混合集成光组件,其结构趋于采用光纤光栅的外腔激光管结构。1.2.3光检测器 光检测器件通过光/电转换将信号通信信息从光波中分离检测出来。光检测器件的要求灵敏度高、响应度高、噪声低、工作电压低、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常见的光检测器
16、有PN光电二极管、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第2章 光纤通信向大容量、宽带化、超长距离发展2.1 大容量、宽带化的发展在世界网络带宽保持了50%-100%的年增长速率的同时,中国的干线业务量和带宽需求的实际年增长率均超过了200%。根据美国跨大西洋Internet干线流量统计,中国近几年国内干线数据业务量年增长260%。国际Internet带宽能力年增长245%,五年累增大约100倍。传统的光纤通信发展始终在按照电信号的时分复用(TDM)方式进行,每当传输速率提高4倍,传输每个比特的成本大约下降30%40%,因而高比特率系统的经济效益大致按指数规律增长。单路波长的传输速率受限
17、于集成电路材料的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还受限于传输媒质的色散和极化模色散;最后受限于系统的性能价格比。Lucent朗讯科技公司宣布实现了单信道160Gbit/s的传输速率,而目前商用系统从45Mbs增加到10Gbs,可以携带12万条话路,其速率在20年时间里提高了2000倍,比同期的微电子技术的集成度增长速度还要快得多。高速系统的出现增加了业务传输容量,而且也为各种各样的新业务,特别是宽带业务和多媒体业务提供了实现的可能。目前,10Gbit/s系统已大批量装备网络,40Gbit/s系统已经商品化进入实用阶段。从网络应用看,带10Gbit/s接口的路由器已经大量应用,带40Gbit/s接口的路由器
18、也已经进入大量应用阶段,为了提高核心网的效率和功能,核心网的单波长速率向40Gbit/s发展是合乎逻辑的。总的看,采用40Gbit/s传输的主要优势有:(1)更有效地使用传输频带,频谱效率较高; (2)如果40Gbit/s的成本降到10Gbit/s实际成本的2.5倍以下时,就达到了合理应用点,就有条件实现规模商用,降低传输成本; (3)由于只用一个网元代替了四个网元,减少了OAM的成本、复杂性以及备件的数量;(4)提高了核心网的效率和功能。从实际应用看,对于40Gbit/s传输系统,必须用外调制器;能具备足够输出电压驱动外调制器的驱动集成电路还不够成熟;沿用多年的NRZ调制方式能否有效可靠地工
19、作于40Gbit/s还没有把握,必须转向性能更好的普通归零(RZ)码乃至调制效率更高的其他调制方式,例如载频抑制的RZ(CS-RZ)码,差分相移键控RZ(DPSK-RZ)码,啁啾的RZ(CRZ)码,超级CRZ(SuperCRZ)码,双二进制码(D-RZ),伪线性RZ码,光孤子(Soliton)调制方式等。从历史经验看,只有成本降到2.5倍以内才有可能获得规模应用。近年来,能够普遍应用的基于单波道的最高传输容量一直停留在SDH 10Gb/s。40Gb/s的应用需求仍然存在,但它在节点技术、网络应用和系统的性能价格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另外,由于存在具有部分可替代性的解决方案(
20、如DWDM),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影响了40Gb/sSDH系统大范围走向商用的步伐。对于短距离传输,无须色散补偿、光放大器和外调制器,40Gbit/s系统具有最低的单位比特成本,上述问题不是障碍。40Gbit/s的应用已经由短距离互联应用开始,包括端局内路由器、交换机和传输设备间的互联,乃至扩展至城域网范围和短距离长途应用。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新业务不断涌现,特别是IP业务的迅猛崛起,导致全球信息量呈级数增长,通信业务由传统单一的电话业务转向高速IP数据和多媒体为代表的宽带业务,对通信网络的带宽和容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纤存在巨大的频带资源和优异的传输性能,是实现高速、大容量传输的最理想
21、的传输媒质,进一步扩容传输系统、降低每比特传输成本的唯一出路就是转向使用光的复用技术。 2.2 DWDM的发展光通信系统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如果按照信号的复用方式来进行分类可分为频分复用系统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系统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系统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空分复用系统SDM-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传统的光纤传输一般在一个波长信道上进行,如果忽略激光器的线宽和啁啾效应,则对应1550nm处的高
22、斯脉冲,即使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使信号速率达100Gbit/s,其所用带宽也仅为光纤带宽的一小部分,考虑到EDFA技术可以在1550nm的光纤低损耗窗口约35nm宽度的窗口提供增益,为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光学分光元件分离波长,利用了一根光纤同时传输多个不同波长的光载波的特点,把光纤可能应用的波长范围划分成若干个波段,每个波段作一个独立的通道传输一种预定波长的光信号,光波分复用的实质是在光纤上进行光频分复用OFDM,从而使光纤的传输容量大幅度增加。为了区分以前在1310nm和1550nms所进行波长复用传输,将这项技术称为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近来波分复用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光传
23、输速率已在向每秒太比特的数量级进军。密集波分复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是利用单模光纤的带宽以及低损耗的特性采用多个波长作为载波,允许各载波信道在光纤内同时传输与通用的单信道系统相比密集,ITU-T G.692建议DWDM 系统的绝对参考频率为193.1THz,对应的波长为1552.52nm。不同波长的频率间隔应为100GHz的整数倍,对应波长间隔约为0.8nm的整数倍。DWDM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系统的通信容量,充分利用了光纤的带宽,而且它具有扩容简单和性能可靠等诸多优点,特别是它可以直接接入多种业务更使得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光明
24、。1999年Nortel北电公司在Telecom99上宣布总容量6.4Tbit/s的最高记录。但这两个记录刚刚宣布不久,在11月份的新发明展示会上,Lucent宣布实现了DWDM16Tbit/s的传输实验记录。而近几年来波分复用系统技术发展十分迅猛,目前1.6Tbit/s的波分复用WDM系统已经开始大量商用,2001年日本NEC和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分别在100km距离上实现了总容量为10.9Tbit/s(27340Gbit/s)和总容量为10.2Tbit/s(25640Gbit/s)的传输容量记录,北电又宣布将在2001年提供能在一根光纤上传输64TbS的DWDM商用系统。此系统最初将可以从4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纤通信 发展趋势 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3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