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数字集成电路自动测试仪研制和设计.doc
《毕业论文数字集成电路自动测试仪研制和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数字集成电路自动测试仪研制和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字集成电路自动测试仪研制和设计1. 绪论1.1 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在高校的教学实验环节中,需要大量地使用一些基本系列的集成芯片。目前,市场上存在一种可以对TTL、CMOS数字芯片进行检测的工程应用型测试仪,但是考虑到其价格较贵,较难满足学生人手一台。因此,从节约经费、提高利用率的角度出发,我们采用AT89S52单片机设计了集成芯片测试系统。1.2 该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集成电路测试是保证集成电路性能、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集成电路测试技术是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三大支撑技术之一。因此,集成电路测试仪(或测试系统,下同)作为一个测试门类受到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40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发展
2、到第四代,集成电路测试仪也从最初测试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测试中规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到了八十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仪进入全盛时期。 集成电路测试仪的发展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四个时代。 第一代始于1965年,测试对象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可测管脚数达16只。用导线连接、拨动开关、按钮插件、数字开关或二极管矩阵等方法,编制自动测试序列,仅仅测量IC外部管脚的直流参数。第二代始于1969年,此时计算机的发展已达到适用于控制测试仪的程度,测试对象扩展到中规模集成电路,可测管脚数24个,不但能测试IC的直流参数,还可用低速图形测试IC的逻辑功能。这是一个飞跃。 第三代始于1972年,这时的测量对
3、象扩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测管脚数达60个,最突出的进步是把功能测试图形速率提高到10MHz。从1975年开始,测试对象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I),可测管脚剧增到128个,功能测试图形速率提高到20MHz。不但能有效地测量CMOS电路,也能有效地测量TTL、ECL电路。此时作为独立发展的半导体自动测试设备,无论其软件、硬件都相当成熟。 1980年测试仪进入第四代,测量对象为VLSI,可测管脚数高达256个,功能测试图形速率高达100MHz,测试图形深度可达256K以上。测试仪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具备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连接能力,利用自动生成测试图形向量,
4、并加强了数字系统与模拟系统的融合。有些系统实现了与激光修调设备连机工作,对存储器、A/D、D/A等IC芯片进行修正。从1970年仙童(Fairchard)公司形成Sentry系列以来,继而形成系列的还有泰克(Tektronix)公司的3200系列,泰瑞达(Teradyne)公司的A380系列、A300系列、日木安藤电气(Ando Electron)的8000系列、爱德万(Aduantest)的T3100、T320、T3700系列以及美国Megatest公司的Q-11系列,都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在,测试仪的功能测试速率已达500MHz以上,可测管脚数多达1024个,定时精度55ps,测试仪的发展速
5、度是惊人的。我国在70年代初就开始了集成电路测试仪的研制工作,80年代后期国产集成电路测试仪的水平,特别是自行设计能力有较大提高,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系统的研究试验工作受到国家重视,初步形成一支科研、设计、制造的技术队伍。国内研究或制造集成电路测试仪的研究所与工厂主要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半导体所、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光华无线电仪器厂(767厂)、北京无线电仪器厂、北京科力公司等。1986年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ICT-2 LSI/VISI综合测试系统,功能测试速率10MHz/20MHz,通道数48(128),OTA(系统总定时精度)2ns。1987年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
6、研制成功BC3170存储器测试系统,功能测试速率20MHz,通道数32个。同期光华无线电仪器厂推出GH3123型集成电路自动测试仪,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BC3110X型集成电路测试仪研制成功。这两种采用CAT技术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测试系统,标志着国产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测试仪的技术水平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和走向实用阶段。继而北京科力公司研制和生产测试速率12.5MHz、64通道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测试系统。此后不久,光华无线电仪器厂又研制成功功能测试速率为10MHz的16M位RAM存储器测试仪,大规模测试系统获得长足的发展。1996年,由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国营光华无线电仪器厂、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
7、所联合研制成功3190数字集成电路大型测试系统,测试速率 40MHz,通道数64个,定时精度750ps,达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国产集成电路测试仪上了一个新台阶。 国产集成电路测试仪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国际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市场上各种型号国产测试仪,中小规模占80%,只有少数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大规模IC测试系统ICT-2、BC3170、3190类大系统,由于价格、可靠性、实用性等因素导致没有实用化。因此,大规模IC测试系统主要依靠进口解决国内的科研、生产与应用测试。 集成电路测试仪按测试门类可分为数字集成电路测试仪、存贮器测试仪、模拟与混合信号电路测试仪,在线测试系统和验证系统等。
8、由于这些测试仪的测试对象、测试方法以及测试内容都存在差异,因此各系统的结构、配置和技术性能差别较大。 目前有两种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一种是整板测试,称板级测试系统。另一种是对单个芯片测试,称芯片级测试系统。电路板的测试可分为带微处理器的电路板的测试和不带微处理器的电路板的测试,即CPU板和普通电路板的测试。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处理器在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们在提高电路板的集成度、增强电路板的功能的同时,也给电路板的测试和维修带来了困难。对于普通PCB的测试,常用的方法有功能测试、在线测试和组合测试。但是,随着SMD技术以及其它新的封装和制造技术在PCB中运用,使得电路板上
9、并非每一个电路节点都是可及的,因此,无法实现完全的在线测试;同时,由于器件日益复杂和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功能测试还是在线测试都出现了编程和测试图形产生困难的问题。目前,国内仪器、仪表公司和科研机构研制的电路板测试仪,其对微处理仪器的测试采用存储响应法,要求测试图形量大且难度大,故障诊断率不高。而市场上的先进的可准确检测应用微处理器的电路板的测试仪器都是国外仪器、仪表公司研制生产的,价格昂贵,一般在几万美元至几十万美元不等。电路板测试仪采用的测试技术除了在线测试、功能测试之外,近几年又出现了矢量测试技术、边界扫描技术和非矢量测试技术。因为带微处理器的电路板对外界来说主要是输出信号,直接从外界
10、注入激励比较困难,另外微处理器一旦发生故障,整个系统将无法运行,也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测试。所以采用通常的功能测试、在线测试都难以准确定位故障源。带微处理器电路板的大部分功能是通过微处理器的控制来实现的,因为目前大多数集成电路芯片和电路板很少考虑到边界扫描技术等可测性设计,所以采用板边界扫描测试方法也难以对其进行测试。在这种情况下,性能测试应运而生,即对内含LSI.VLSI等的总线结构电路板,采用仿真技术进行测试。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共出现了四种仿真测试方法,即处理器仿真测试、存储器仿真测试、总线周期仿真测试和存储器直接访问仿真测试(简称为DMA仿真测试)。到90年代又产生了一种新的通用总线
11、仿真测试方法。测试仪器也因测试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芯片级测试又分在线测试和离线测试。所谓在线测试对焊接 在电路板上的各芯片做逻辑测试和故障诊断;而离线测试是对脱离电路板的芯片进行测试和故障判断。随着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日趋广泛和国家对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支持,国内TTL系列、CMOS系列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非常普及,常用的有TTL系列、CMOS系列等。在调试或维修电路工作中经常需要对芯片进行测试、分析。但是,一般设计公司不会去考虑生产线设备的开发,而大多数家工厂没有系统研发能力,因而国内从事集成电路后到加工的企业所用的测试设备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设备
12、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集成电路生产的成本。目前,有一些测试数字集成电路的测试仪,测试仪体积较大,操作麻烦,测量准确性差,测量时间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集成电路的测试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在一批电路里电路是好是坏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如用简单办法,给电路加电源用万用表测,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这不仅对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故障诊断的速度慢,质量差。因为一块电路有好多脚,要按照真值表一拍一拍去测,是一件困难的事。对一般用户而言,只需对数字电路进行功能测试,也就是只要判别其逻辑功能是否符合真值表即可阁。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为芯片级数字集成电路逻辑功能测试系
13、统,采用功能验证测试法产生测试矢量,离线完成24脚以下TTL74154COMS4000/4500系列芯片测试。本测试系统即可实现脱机工作,适应野外作业,又可连机工作,享受PC机提供的强大功能和友好的人机界面。 本论文首先介绍测试原理和测试基本概念,接着提出测试生成算法,构造测试系统硬件电路,用功能验证测试法建立各芯片测试数据库,最后给出程序流程图和测试程序,实现脱机工作和连机工作。即一方面单片机系统独立工作,通过小键盘键入芯片型号,按测试运行键后,通过查表把固化在单片机ROM 中的部分芯片测试数据库调入内部RAM中,进行测试;另一方面根据芯片测试表在PC机上建立ACCESS数据库,在VB环境中
14、调用数据库,通过串行通信,把数据输入到单片机内部RAM,进行测试。其中,硬件电路包括:PC机和单片机测试平台。单片机测试平台包括:中心控制单元,电源和地自动控制单元,外设单元等。电源和地自动控制单元就是通过573通过三极管8550控制待测芯片Vcc和GND引脚与电源和地线之间的接通与断开,从而实现待测芯片Vcc和GND引脚的自动控制。而三极管导通与否,由AT89S52和573口的输出来控制。 2总体方案设计及工作过程 74系列的芯片较常见的就有好多,不同型号的数字集成芯片其逻辑功能不同、引脚排列不同、甚至哪些引脚作为输入,哪些引脚作为输出都不固定,也就是说,某个型号的集成芯片的其中一只引脚是输
15、入脚,而另一个型号的集成芯片的同一只引脚却可能是输出脚了。所以必须要有这样的接口电路:和集成芯片引脚连接的检测端口既可作为输入,又可作为输出。 单片机89C51的P1、P3端口是准双向I/O口:既可作为输入口,又可作为输出口;为检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检测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芯片的功能、引脚排列情况、以及各引脚的输入输出特性,向芯片的输入引脚发送输入信号,再由芯片的输出引脚接收输出(响应)信号,然后从输出信号的逻辑值与正确的结果是否相符来判断芯片的好坏。2.1 芯片检测原理2.1.1 芯片检测原理(1)首先检测待测芯片是否接触良好(见芯片引脚检测原理).(2)根据真值表,计算出芯片的输入输出的关系
16、,从单片机的ROM中取出真值表并输出到待测芯片的端口。再通过检测芯片的输出是不是和预期的一样,如果一致则进行显示芯片的具体型号,如果不一致则检测下一组真值表。例如:74LS02的真值表计算后如下unsigned char code ls02_l4=0xff ,0xb7,0x6f, 0x27;/芯片左边输入值unsigned char code ls02_r4=0xff ,0x6f, 0xb7, 0x27;/芯片右边输入值unsigned char code ls02_test_l4=0xdb,0x93,0x4b,0x27;/芯片左边输出值unsigned char code ls02_test
17、_r4=0xdb,0x4b,0x93,0x27;/芯片右边输出值从单片机中调出0xb7,0x6f输出到芯片座左右边。载检测输出结果是不是0x93,0x4b.依次检测所有该型号的真值表。其中只要有一个不正确就检测下一组真值表,全部正确则显示该真值表对应的型号等信息。2.1.2 芯片引脚检测原理 单片机首先扫描待测芯片引脚是否接触良好。过程如下:芯片引脚内部都有方向二极管保护如图所示。当CD4051选通后,芯片引脚就加上负电压,D1导通,电流经过GND-D1-芯片引脚内部电阻-CD4051(工作时相当于120欧姆的电阻)-R1-R2-5v电源,形成电流回路(见图纸I)。从原理图* 处取出电压与基准
18、电压(由R3产生,约-1.4v)相比较(比较器LM311)。得出OUT信号,单片机检测OUT信号,若是高电平则芯片接触良好,如果是低电平则引脚接触不良或者引脚损坏。依次下去直到全部引脚检测完毕。引脚检测的作用:(1) 可以判断芯片是否正确放入插座(2) 判断芯片的具体引脚个数(3) 初步判断芯片是否完好(D1是否完好)几点说明:(1) CD4051是8路模拟开关,由ABC控制芯片OUT引脚与X0X7的相连,INH是使能信号(2) LM311是OC门输出(开漏输出),输出必须接上拉电阻(3) 芯片引脚接触良好时引脚(图中已注明)电压约-1.29v,未插入芯片是测该店电压为-1.59v2.2 测试
19、仪的原理、结构和技术指标 2.2.1 测试仪工作原理和总体结构本设计方案要实现24脚以内的TTL系列、CMOS系列双列直插封装数字集成电路逻辑功能的自动测试。测试仪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集成电路器件的实际逻辑功能与存储器中的标准逻辑功能表相比较,两者一致证明被测器件是好的,不一致证明是坏的。图3-1为IC芯片测试系统硬件框图。测试仪由PC机、单片机测试平台及测试分析处理软件构成。单片机测试平台由单片机AT89S52、键盘、LCD显示等组成。AT89S52是一种电擦写低功耗、高性能的8位CMO0btS5系S微控制器,内含8ki闪烁存储器,与工业标准MC-1列全兼容。由于内含EPROM和RAM,不需外
20、接存储器。EPROM中存有根据集成电路的测试原理求出的各种集成电路芯片的最小测试集和标准测试结果。RAM作为数据存储和交换区。在电路中采用多支可编程拍接口芯片与测试座相连,原因在于在测试各种IC芯片时不尽相同,电路设计时的插座引脚一经接好就不能动。为了保证CPU输出的信息能更有效的传送到被侧IC芯片的输入端,还要保证CPU能有效的从被测IC芯片的输出端读入响应值,就希望不更改硬件的连接,而又能根据IC芯片的不而更改输入输出引脚的位置,这只有使用可编程接口芯片才能完成1 1151。在进行测试时,先将待测芯片插好并通过键盘输入被测芯片的型号,然后启动测试运行键。由监控测试程序分时分组送出被测芯片的
21、测试集,并对测试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之后通过LCD显示出来。好的芯片显示芯片具体型号及真值表等信息,坏的芯片显示检测不通过.在测试芯片时,流过被测芯片电源引脚VCC和接地引脚GND的电流较大,而Plo口不能输送和流入这样大的电流,所以不能作为芯片的供电电源和接地线。常用的数字IC芯片其VCC和GND引脚一般分别在芯片的左下角和右上角,但有些芯片并非如此,为了在测试不同芯片时,使测试插座能根据需要分别与电源和地线直接相连,可通过三极管控制引脚与电源或地线之间的接通与断开,而三极管导通与否,可用AT89S52和573锁存器的输出来控制,另外,测试仪不仅可以脱机工作,适应野外作业,而且可以与计算机连
22、机工作,通过串行通信,享受计算机提供的功能强大的用户操作界面和软件资源。连机运行时,可将PC机程序库中的测试矢量调入测试仪中,并将测试后的结果在PC机屏幕上显示。屏幕同时显示真值表全部内容和实测结果。也可以在PC机上对新增IC进行编程,并将数据存入程序库中。2.2.2 测试仪的技术指标 l.测试自动化,24脚测试插座固定,测试范围不受被测器件的输入、输出、电源和地的位置的限制。. 2.同型号大批量器件测试简捷方便,效率很高。 3能测试TTTL45, MOS/5000系列的门电路,计数器等器件。2.2.3 电路工作过程(1)待测芯片放入底座上,芯片底座24脚分别连接到3片CD4051共24脚上,
23、4051为8路模拟开关,8路输入信号,一路输出由使能信号及控制信号控制每一路的输出,使能信号由单片机通过573锁存器控制每一个模拟开关的工作,CD4051每一路的输出CMP分别输入到LM311比较器进行比较,比较后的信号LM311 OUT输入到单片机P1.1口,直到比较完成,确定待测芯片管脚数目,这样就对待测芯片进行供电。当知道待测芯片的管脚数目后,通过单片机写程序,由单片机P0口输入到573锁存器,再通过三极管8550的导通控制高电平的输出到芯片电源位置,待测芯片上电工作。(2)单片机输入真值表到待测芯片进行比较。单片机通过573锁存器输入到待测芯片,由P0口每输入到一573后,573暂时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数字集成电路 自动 测试仪 研制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3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