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TDSCDMA窄带双极化智能天线设备规范V1.0.0.doc
《中国移动TDSCDMA窄带双极化智能天线设备规范V1.0.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TDSCDMA窄带双极化智能天线设备规范V1.0.0.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A-012-2008中国移动TD-SCDMA窄带双极化智能天线设备规范TD-SCDMA Smart Antenna Array Device Specification (For Narrowband Dual Polarization Smart Antenna)版本号: V1.0.02009-1-21实施2009-1-21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目 录1范围2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4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的结构、原理44.1双极化智能天线的结构44.2双极化智能天线的原理44.3双极化智能天线支持的频段55电气性能要求56天线校准网络要求77机
2、械性能指标要求87.1双极化智能天线端口设计要求87.2双极化智能天线外部尺寸87.3双极化智能天线结构要求88环境指标要求及适应性要求98.1工作环境条件98.2环境适用性要求99可靠性要求9附录A双极化智能天线应用场景建议9附录B双极化智能天线各指标影响性比较10B.1.各指标分类与对网络性能的影响10B.2.指标对网络性能的影响11附录C双极化智能天线后续发展思路12C.1.双极化智能天线与MIMO技术的结合方案12C.2.MIMO+双极化智能天线在LTE中的发展13附录D电性能和环境测试测试要求17D.1.电性能要求17D.1.1.增益测量17D.1.2.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
3、波束宽度、前后比、副瓣电平的测量18D.1.3.天线电下倾角测量20D.1.4.驻波比测量21D.1.5.隔离度测量22D.1.6.校准电路参数测量23D.1.7.功率容限测量23D.2.环境测试要求24附录E各类天线安装指导要求26附录F检测、标志、包装、运输、贮存26F.1.检验规则26F.1.1.型式检验26F.1.2.出厂检验26F.2.标志、包装、运输、贮存27F.2.1.标志27F.2.2.包装27F.2.3.运输27F.2.4.贮存28前言本标准旨在明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设备的技术要求,并为相关设备的集中采购和TD-SCDMA网络建设提供技术
4、参考。本标准主要包括天线电气性能、校准网络、机械性能、环境指标、可靠性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本标准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QB-A-004-2008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 HSDPA分册V2.0.02QB-A-005-2008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 HSUPA分册V1.0.03QB-A-006-2008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 MBMS分册V1.0.04QB-A-007-2008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 R4基本功分册V2.0.05QB-A-008-2008中国移动TD
5、-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 传输功能分册V2.0.06QB-A-009-2008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 分布式基站Ir接口分册V1.0.07QB-A-010-2008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 硬件分册V2.0.08QB-A-011-2008中国移动TD-SCDMA宽频双极化智能天线设备规范V1.0.09QB-A-012-2008中国移动TD-SCDMA窄带双极化智能天线设备规范V1.0.010QB-A-013-2008中国移动TD-SCDMA智能天线设备规范V2.0.0本标准的附录D、E、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移技200
6、928号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欣、丁海煜、苏健。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常用术语、定义、分类、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环境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工作频段为18801920MHz 和20102025MHz的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本规范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制定移动通信天线产品标准,在选型及工程验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最低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7、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中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中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
8、分: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碰撞GB/T 2423.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Ed:自由跌落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T 2423.2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N:温度变化GB/T 2423.2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GB/T 2423.3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R:水试验方法GB 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 15842-1995 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Q
9、/ZX 23.011.1-2004 通讯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要求总则Q/ZX 23.011.5-2004 通讯设备电磁兼容试验要求Q/ZX 23.018.1-2001 可靠性试验要求总则IEC 68-2-18 (and QP310-1)ETSI 300 019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E);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test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ETSI EN 301 489-1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
10、pectrum Matters (ERM);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standard for radio equipment and services; Part 1: Comm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ETSI EN 301 489-8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Standard for Radio Equipment and servicesETS
11、I ETS 300 019-1-2 设备工程; 对于通信设备的环境条件和环境测试; 第 1-2 部分:环境条件的分类; 运送BS EN 55022 信息技术设备-无线干扰特性-限制和测量方法YD/T 828.22-1996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中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2部分:地面无线接入系统的测量 第2节:天线YD/T 1059-2004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技术条件YD/T 1701.1-2007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智能天线 第一部分 天线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GB/T 9410 确立的以及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全向智能天线阵(Omni
12、-directional smart antenna array)在360任意方位上均可进行波束扫描的天线阵列。3.2 定向智能天线阵 (Directional smart antenna array)在特定方向内的方位上可进行波束扫描的天线阵列。3.3单元波束 (Element beam)天线阵列中任意辐射单元在其它所有端口都接匹配负载时所形成的方向图。3.4广播波束 (Broadcast beam)天线阵列施加特定的幅度和相位激励所形成的扇区覆盖方向图。3.5业务波束 (Service beam)天线阵列施加特定的幅度和相位激励所形成的,在工作角域内具有任意波束指向扫描,并且具有高增益窄波
13、束的方向图。3.6 隔离度 (Isolation)多端口天线一个辐射端口上的入射功率与该入射功率在其它辐射端口上得到的功率之比。本规范中增加以下定义。3.7 双极化智能天线 (Dual polarization smart antenna)特指采用双极化辐射单元,组成定向或全向阵列,可以在360度(全向双极化智能天线)或特定方向内(定向双极化智能天线)进行波束扫描的天线阵列。4 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的结构、原理4.1 双极化智能天线的结构双极化智能天线是在常规单极化直线智能天线的基础上,用一组双极化辐射单元代替原有单极化辐射单元,并且阵列数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以达到在保持端口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减
14、小天线宽度的目的。双极化智能天线在工程上通常采用45度辐射单元的排列方式,如图1所示。通过这种方式组成的双极化天线线阵,其中为同极化辐射单元数目,根据目前理论研究、仿真和测试表明,优先选择。图1 4列45度双极化直线阵排列示意图4.2 双极化智能天线的原理 双极化智能天线由两组具有相互正交极化方向的的辐射单元组成,每组辐射单元应满足相同的阵列特征。在理想环境中(例如微波暗室、室外极空旷场地、卫星传输无线环境等),对于接收和发送天线都是单极化的情况,只有当来波极化方向与接收天线极化方向一致时,接收的能量才能达到最大;当来波极化方向与接收天线极化方向不一致时,在接受过程中会产生极化损失;当来波极化
15、方向与接收天线极化方向正交时,接收天线就完全接收不到来波的能量或接收到的能量极低(取决于天线的极化鉴别率)。然而,电磁波在无线信道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地表及障碍物的反射、折射、损耗,会产生极化的偏转。在无线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发射天线发射的垂直极化波,在接收端有可能偏转为水平极化波,如果接收天线仍为单一的垂直极化方式,就有可能接收不到发射天线的信号或接收信号微弱。由于双极化智能天线采取45度两种极化方式,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因环境复杂引起的极化偏转等不利因素。同时,由于不同极化方向信道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双极化智能天线能够产生极化分集的效果。对于双极化智能天线而言,采用特定的智能天线赋形算法(
16、例如EBB算法),完全可以同时利用个通道,进行联合赋形,实现与常规单极化智能天线相同的波束形成和跟踪功能。4.3 双极化智能天线支持的频段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可支持1880MHz1920MHz和2010MHz2025MHz双频段。在此频段下,双极化智能天线的阵列间距为。5 电气性能要求以定向4列45双极化智能天线为例,电气指标要求如表1所示:表1 定向4列45双极化智能天线电气指标要求参数(单位)指标备注通用参数工作频段(MHz)1880-1920/2010-2025基于目前技术现状,要求支持A、B两个频段;预设电下倾角()0/3/6/9本规范基于固定下倾角度天线;远端电调天线指标将
17、另行约定;电下倾角精度()1校准与电路参数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dB)-262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dB)0.7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差()5校准端口及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1.5同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dB)0下倾206下倾28异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度(dB)0下倾256下倾30辐射参数单元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1880MHz-1920MHz 90%以上频点满足100 10,全部频点满足100 152010MHz-2025MHz90%以上频点满足90 10,全部频点满足90 15单元波束增益(dBi)14.5交叉极化比(轴向)(dB)15交叉极化比(60
18、)(dB)10前后比(dB)23广播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655(1)测试时,45度极化方向采用同一套网络权值;(2)各项广播波束指标,均为针对某一种极化方向;广播波束增益(dBi)14.5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1015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7交叉极化比(轴向)(dB)20交叉极化比(60)(dB)10前后比(dB)30上旁瓣抑制(dB)-16下部第一零点填充(dB)-18业务波束0指向波束增益(dBi)20.5(1)测试时,45度极化方向采用同一套网络权值;(2)各项业务波束指标,都是针对某一种极化方向;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27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19、1260指向波束增益(dBi)166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326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50交叉极化比(轴向)(dB)220前后比(dB)336 天线校准网络要求双极化智能天线的校准网络和指标,完全等价于常规单极化智能天线。其结构如图2所示,校准网络的电气指标见表1相关部分。图2 双极化智能天线校准网络结构示意图7 机械性能指标要求7.1 双极化智能天线端口设计要求8单元双极化智能天线的端口标识如图3所示,其中端口1/2/3/4是一组极化阵列,端口5/6/7/8是另外一组极化阵列。端口1/5、2/6、3/7、4/8分别对应天线内部相同位置,不同极化方向的2组辐射单元。端
20、口采用2层排列;所有端口(含校正口)之间的最小间距(端口中心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42mm。对于具有其它单元数目的双极化智能天线的端口设计方法,可以以此类推。图3 双极化8天线智能天线外部接口定义示意图7.2 双极化智能天线外部尺寸 天线长度不大于1400mm,宽度介于300mm320mm之间; 天线迎风面积小于0.45m*m;7.3 双极化智能天线结构要求 天线结构要牢固可靠,便于安装、使用和运输。 天线前后面板的组合安装必须保证优良的密封、防水、防冰性能。选择天线材料时,应考虑防电化学腐蚀,具体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 天线的支架和调节臂等安装组件必须保证优良的防锈、防腐蚀性。设计应便于接口防水
21、。 抱杆直径:50mm114mm 定向天线机械夹具调整范围:水平360、俯仰-5+10(也就是能上仰5度,下仰10度);机械调整角度指示精度0.5; 端口接头形式:7/16”DIN Female,N型Female。8 环境指标要求及适应性要求8.1 工作环境条件工作环境条件为: 环境温度:-40+60,极限温度:-55+75; 相对湿度:898; 大气压:70 kPa106 kPa; 工作风速:110km/h; 极限风速:200km/h; 防护等级:防水、防尘等级满足IP55/IP68(或根据使用地区具体情况改进); 摄冰厚度:10mm不被破坏; 其他环境要求:防盐雾、潮湿能力;防护大气中二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移动 TDSCDMA 窄带 极化 智能 天线 设备 规范 V1 0.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3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