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技术要求——物理信道与调制.doc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技术要求——物理信道与调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技术要求——物理信道与调制.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X XX XX 印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技术要求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调制TD-LTE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u Interface Technical Requirement Part 2: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YDB XXXXXXXX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目 次目 次I前 言II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4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43.1 术语和定义43.2 缩略语44 概述54.1 PDCP架构54.2 业务64.3 功能74.
2、4 可传数据75 PDCP过程75.1 PDCP数据传输过程75.2 重建过程105.3 PDCP状态上报115.4 PDCP丢弃115.5 头压缩与解压缩115.6 加密和解密135.7 完整性保护及确认135.8 未知的,意外的以及错误的协议数据的处理136 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及参数136.1 协议数据单元136.2 格式146.3 参数157 变量,常量及定时器187.1 状态变量187.2 定时器187.3 常量18参考文献19 前 言YDB XXXX-XXXX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技术要求分为九个部分: 第1部分:物理层概述; 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调制 第3部分:
3、物理层复用和信道编码 第4部分:物理层过程 第5部分:物理层测量 第6部分:MAC协议 第7部分:RLC协议 第8部分:PDCP协议 第9部分:RRC协议本部分是第2部分。与3GPP TS 36.211-890的技术内容一致。YDB XXXX-XXXX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技术要求是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系列技术报告之一,该系列技术报告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a) YDB XXXX-XXXX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部分总体技术要求b) YDB XXXX-XXXX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技术要求 第1部分:物理层概述; 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
4、调制 第3部分:物理层复用和信道编码 第4部分:物理层过程 第5部分:物理层测量 第6部分:MAC协议 第7部分:RLC协议 第8部分:PDCP协议 第9部分:RRC协议c) YDB XXXX-XXXX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X2接口技术要求 第1部分:概述; 第2部分:层1 第3部分:信令传输 第4部分:应用协议 第5部分:数据传输d) YDB XXXX-XXXX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S12接口技术要求 第1部分:概述; 第2部分:层1 第3部分:信令传输 第4部分:应用协议 第5部分:数据传输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资料性附录。为适应信息通信业发展对通信标准文件的需要,
5、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安排下,对于技术尚在发展中,又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性文件引导其发展的领域,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组织制定“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推荐有关方面参考采用。有关对本技术报告的建议和意见,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反映。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广州新邮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天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重邮信科股
6、份有限公司、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技术要求 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调制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的各物理信道。本部分适用于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由频域索引号和时
7、域索引号组成的资源单元资源单元的值(对于天线端口)支持循环延迟分集的矩阵PRACH密度值载波频率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频率资源索引上行链路传输中的可调度带宽,以子载波的形式表示上行链路传输中的可调度带宽,以资源块的形式表示物理信道上传输的编码比特数(对于码字)物理信道上传输的调制符号数(对于码字)物理信道上每层传输的调制符号数物理信道上每根天线上传输的调制符号数(对于码字)一个常数,当时为2048 ,时为4096 一个时隙中第个OFDM符号的下行链路循环前缀长度PUCCH格式1/1a/1b和格式2/2a/2b在一个物理资源块中混合传输时格式1/1a/1b可用的循环移位数可用于PUCCH格式2/2a/
8、2b 传输的物理资源块数用于PUSCH跳频的偏移,以资源块的形式表示(由高层设置)物理层小区标识MBSFN区域标识下行链路带宽配置最小的下行链路带宽配置最大的下行链路带宽配置上行链路带宽配置最小的上行链路带宽配置最大的上行链路带宽配置一个下行时隙中包含的OFDM符号数一个下行时隙中包含的SC-FDMA符号数频域上的资源块大小,以子载波的形式表示 一个无线帧中上下行转换点的个数PUCCH中每个时隙的参考符号数UE侧上下行无线帧之间的定时偏移,以为单位表示 固定定时提前偏移, 以为单位表示PUCCH formats 1/1a/1b的资源索引PUCCH formats 2/2a/2b的资源索引一个子
9、帧中存在的PDCCHs 数目物理资源块号分配给PRACH的第一个物理资源块PRACH中可用的第一个物理资源块 虚拟资源块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系统帧号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号小区专用天线端口数天线端口号码字号在相同的前导格式和PRACH密度中的PRACH版本索引Qm调制方式::2 代表QPSK, 4 代表 16QAM 以及 6 代表 64QAM 传输一个时隙中第个OFDM符号上第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时域连续基带信号指示PRACH在无线帧出现的时机指示PRACH在一个无线帧内在半帧出现的时机在半帧内PRACH起始时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号无线帧持续时间基本的时间单位时隙持续时间下行链路中用于空间复用的预编码矩阵
10、PRACH的幅度比例因子PUCCH的幅度比例因子PUSCH的幅度比例因子探测参考信号的幅度比例因子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传输层数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SCHPhys
11、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HARQ指示信道PMCH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物理多播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4 帧结构在本规范中,除非特别说明,各种域的时域大小均为时间单位的倍数。该时间单位定义为秒。
12、下行和上行都以无线帧结构传输,一个无线帧的长度为。帧结构类型2应用于TDD。4.1 帧结构类型2帧结构类型2适用于TDD模式。每个无线帧长,由两个长为的半帧组成。每个半帧由五个长为的子帧组成。支持的上下行配置见表4.2-2,对一个无线帧中的每个子帧,“D”表示专用于下行传输的子帧,“U” 表示专用于上行传输的子帧,“S”表示用于DwPTS, GP 和 UpPTS这三个域的特殊子帧,DwPTS和UpPTS的长度见表4.2-1,它们的长度服从DwPTS, GP 和 UpPTS总长度为。每个子帧由2个时隙和表示,每个时隙长为。LTE TDD支持5ms和10ms的上下行切换周期。如果下行到上行转换点周
13、期为5ms,特殊子帧会存在于两个半帧中;如果下行到上行转换点周期10ms,特殊子帧只存在于第一个半帧中。子帧0和子帧5以及DwPTS总是用于下行传输。UpPTS和紧跟于特殊子帧后的子帧专用于上行传输。图4.2-1: 帧结构类型2(5 ms 转换周期)表 4.2-1: 特殊子帧配置 (DwPTS/GP/UpPTS长度)特殊子帧配置常规循环前缀,下行常规循环前缀,上行DwPTSUpPTSDwPTSUpPTS常规循环前缀,上行 扩展循环前缀,上行常规循环前缀,上行 扩展循环前缀,上行01234567-8-表 4.2-2: UL/DL 配置上行-下行配置下行-上行转换点周期 子帧号0123456789
14、05 msDSUUUDSUUU15 msDSUUDDSUUD25 msDSUDDDSUDD310 msDSUUUDDDDD410 msDSUUDDDDDD510 msDSUDDDDDDD65 msDSUUUDSUUD5 上行链路5.1 概述上行传输的最小资源单位是资源单元,其定义见5.2.2节。5.1.1 物理信道上行物理信道对应于一组资源单元的集合,用于承载源自高层的信息。同时它是36.212和36.211规范的接口。本规范定义了如下的上行信道:-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5.1.2 物理信号上行物理信号是指物理层使用的但是
15、不承载任何来自高层信息的信号。本规范定义了如下的上行物理信号:- 参考信号5.2 时隙结构和物理资源5.2.1 资源格一个时隙中的传输信号可以用一个资源格表示,这个资源格由个子载波和个SC-FDMA符号组成,资源格如图5.2.1-1所示。的值由小区中配置的上行传输带宽决定,同时满足其中,且,分别是目前版本的规范中支持的最小和最大上行链路带宽。允许设置的值见参考文献7。一个时隙中SC-FDMA符号数取决于高层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其值见表5.2.3-1。图5.2.1-1: 上行资源格5.2.2 资源单元资源格中的每个单元称为资源单元,并在时隙中每个资源单元都有唯一的序号对定义,其中和分别是频域和时
16、域索引。资源单元对应一个复数值,其中、。一个时隙中物理信道或物理信号中不用于发送的资源单元的值应置为0。5.2.3 资源块时域中连续的个SC-FDMA符号和频域中连续的个子载波定义为一个物理资源块,其中和在表5.2.3-1中给出。因此上行链路中的一个物理资源块由个资源单元组成,对应时域的1个时隙和频域的180kHz。表5.2.3-1: 资源块参数配置常规循环前缀127扩展循环前缀126一个时隙中资源单元在频域的物理资源块编号为:5.3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行物理共享信道基带信号处理步骤如下:加扰对被加扰的比特进行调制,生成复值符号传输预编码,生成复值符号将复值符号映射到资源单元为每个天线端口生成
17、复值时域SC-FDMA信号图5.3-1:上行物理信道处理流程5.3.1 加扰比特块,其中为PUSCH在一个子帧传输的比特数,需要在调制之前由一个UE指定的扰码序列加扰,生成加扰之后的比特块,扰码规则如下令 i = 0while i Mbitif / ACK/NAK 或秩指示占位符比特elseif / ACK/NAK or或秩指示重复占位符比特 Else/ 数据或信道质量编码比特,秩指示编码比特或 ACK/NAK编码比特end ifend if i = i + 1end while其中x和y是在参考文献3的5.2.2.6节中定义的标记符;扰码序列在7.2节定义,在每一子帧的开始时以初始值初始化,
18、其中为用于PUSCH传输的RNTI如文献4第8节所描述。5.3.2 调制扰码比特块根据7.1节进行调制,得到的复值符号块。表5.3.2-1给出了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的调制方案。表 5.3.2-1: 上行调制方案物理信道调制方案PUSCHQPSK,16QAM,64QAM5.3.3 传输预编码复值符号块被分为个子集,每一个子集对应一个SC-FDMA符号。传输预编码如下式:得到一个复值符号块。变量,其中表示PUSCH带宽内的资源块数,应满足:其中为一组非负整数值。5.3.4 映射到物理资源为满足4中5.1.1.1节中规定的发射功率要求,复值符号块应该乘以一个幅值因子,然后从开始依次映射到分配给PUSC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DLTE 数字 蜂窝 移动 通信网 Uu 接口 技术 要求 物理 信道 调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3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