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市场部TDSCDMA培训课程.doc
《中国移动市场部TDSCDMA培训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市场部TDSCDMA培训课程.doc(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市场部TD培训课程(Ver3.0版)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市场部2009年2月目 录第一章 TD基础技术、产业链与终端介绍9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91.1什么是3G91.2 3G技术和标准的组成101.3 TD-SCDMA简介111.4 CDMA2000简介121.5 WCDMA简介122.TD-SCDMA132.1 TD-SCDMA的TDD双工模式可更好支持非对称业务132.2 TD-SCDMA系统的频率规划142.3 TD-SCDMA的多址方式142.4 TD-SCDMA系统中的智能天线技术142.5 TD-SCDMA系统中的联合检测技术152.6 TD-SCDMA无线资源管
2、理162.7 TD-SCDMA系统中的动态信道分配(DCA)及其特点162.8 TD-SCDMA系统中的接力切换技术172.9 TD-SCDMA系统的同步技术172.10上行同步信道(UpPCH)灵活配置技术172.11 TD-SCDMA 系统的N频点技术183.TD-HSDPA184.TD-HSUPA185.TD-LTE196.TD-SCDMA系统优势分析217.三种和TD相关的技术237.1 CMMB237.2 TD-MBMS257.3 Femto技术268.TD-SCDMA产业链状况279.网络建设状况2910.终端情况3110.1 TD-SCDMA终端主要功能与特点3110.1.1 终
3、端分类3110.1.2 终端之间对比考虑的因素3210.2 TD终端产品情况3210.3 TD终端业务能力情况3410.4 TD终端基本结构3410.4.1 整体架构3510.4.2基带芯片3610.4.3电源管理单元3710.4.4射频芯片3710.5 TD终端芯片及解决方案3910.5.1联芯科技解决方案3910.5.2T3G解决方案4410.5.3展讯解决方案4610.5.4重邮解决方案47第二章 TD-SCDMA特色业务介绍501.业务分类501.1客服人员业务分类方法501.2 TD业务的分类502TD-SCDMA特色业务512.1随e行512.2可视电话522.3可视电话补充业务5
4、42.3.1可视电话前转业务542.3.2可视电话显示业务552.3.3可视电话闭锁业务552.4视频留言562.5视频会议602.6多媒体彩铃672.7视频共享692.8视频IVVR7332G业务743.1语音增值业务743.1.1VPMN743.1.2彩铃743.1.312580综合信息服务门户753.1.4手机对讲763.2数据业务773.2.1无线音乐773.2.2手机报773.2.3流媒体业务783.2.4飞信793.2.5手机电视803.2.6手机地图813.2.7手机导航823.2.8手机证券833.2.9手机邮箱843.2.10号簿管家853.3集团应用情况863.3.1集团业
5、务发展总体情况863.3.2行业应用873.3.3移动信息化类应用933.3.4互联网类应用963.3.5基础通信类应用98第三章 TD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开展情况1011.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目的和意义1011.1 目的1011.2 意义1012.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情况1022.1 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第一阶段1022.1.1社会化业务测试1022.1.2试商用开展情况1042.1.3客户发展情况1082.2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第二阶段1082.2.1第二阶段重点工作安排1082.2.2客户发展情况109第四章 公司TD总体发展策略1101.当前TD的现状1102.我公司TD总体
6、发展策略1122.1总体思路1122.2双网融合的意义1122.3双网融合目标1122.4双网融合的原则1122.5双网融合对TD-SCDMA市场开发的作用1132.6双网融合的现状1133.产品及促销策略1133.1 个人客户产品1143.2 数据卡产品1153.3 家庭市场产品1153.4 行业应用1163.5 企业信息机1173.6 产品与资费策略总结、分析1184.终端策略1184.1 终端近期策略1184.2 终端产品、定制策略1194.3 终端价格策略1194.4 终端厂商策略1194.5 终端用户策略1194.6 终端销售渠道与合作伙伴策略1205.宣传策略1205.1 TD-S
7、CDMA业务与用户品牌宣传策略1205.2 3G品牌注解1216.服务策略1226.1服务整体目标1226.2服务资源配置1226.3客户管理要求1236.4调整服务模式与流程123第五章 渠道和服务的运营管理1251.竞争对手发展思路相关分析1251.1中国电信业务发展思路1251.2中国联通业务发展思路1262.中国移动业务发展思路1262.1产品1262.2产品价格1292.3产品传播和相关口径1302.3.1TD传播推广工作1302.3.22G和TD-SCDMA的用户推荐口径1312.3.3典型问题解释口径1313.渠道与服务1333.1渠道定位1333.2渠道服务1333.3TD体验
8、厅的功能1343.4网站1353.510086短信营业厅1363.6WAP掌上营业厅1363.7自助终端1373.810086客户服务热线的相关准备1374.TD的客户服务工作1374.1业务受理流程1374.2用户投诉处理1384.3近阶段城市3G商业运营客户服务相关工作1414.4近阶段城市2/3G融合运营客户服务相关工作1444.5终端售后服务1444.6客户服务过程中注意事项强调146第一章 TD基础技术、产业链与终端介绍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的技术发展和商用进程是近年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3G技术标准有
9、三种,分别是TD-SCDMA、WCDMA和CDMA2000。其中TD-SCDMA属于时分双工(TDD)模式,是由中国提出的3G技术标准;而WCDMA和CDMA2000属于频分双工(FDD)模式,WCDMA技术标准由欧洲和日本提出,CDMA2000技术标准由美国提出。1.1什么是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在1985年首先提出的,当时被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即FPLMTS(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随着时间的推移,IMT-2000的要求和目标愈加清晰,由于FPLMTS这个名称含义不准确,发音
10、拗口,1996年ITU正式将其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意即工作在2000MHz频段,预期在2000年左右商用的系统。IMT-2000最主要的目标和特征为:(1) 全球统一频段、统一制式,全球无缝漫游;(2) 高频谱效率;(3)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即室内环境支持2Mbps、步行/室外到室内支持384kbps、车速环境支持144kbps等。1.2 3G技术和标准的组成在1999年11月的ITU-RTG8/1会议上,通过了IMT-2000的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包括CDMA和TDMA两大类共五种技术,并在2000年5月的ITU-R全会上正式通过,标志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格局最终确定。目
11、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3G技术标准有三种,它们分别是TD-SCDMA、WCDMA和CDMA2000。其中TD-SCDMA属于时分双工(TDD)模式,是由中国提出的3G技术标准;而WCDMA和CDMA2000属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国际上,TD-SCDMA、WCDMA和CDMA2000的具体标准化工作主要是由两个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伙伴组织3GPP、3GPP2负责的。其中TD-SCDMA、WCDMA由3GPP负责具体标准化工作,而CDMA2000由3GPP2负责具体标准化工作。在我国,由信息产业部领导的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CWTS)以及后来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积极参与ITU及
12、3GPP、3GPP2等组织的标准化活动,推动TD-SCDMA标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1.3 TD-SCDMA简介TD-SCDMA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开创了中国参与国际电信标准化的先河。TD-SCDMA标准的提出,是中国通信业技术创新的典范,也是中国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中文含义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D-SCDMA从2001年3月开始,正式写入3GPP的Release 4版本。目前TD-SCDMA已有Release 4、
13、Release 5、Release 6、Release 7等版本。TD-SCDMA采用不需成对频率的TDD双工模式以及FDMA/TDMA/CDMA相结合的多址接入方式,使用1.28Mcps的低码片速率,扩频带宽为1.6MHz,同时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等先进技术。基于Release 4版本,TD-SCDMA可在1.6MHz的带宽内,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TD-SCDMA在Release 5版本引入了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下行数据接入)技术,在1.6MHz带宽上上下行2:4时隙配
14、比下理论峰值速率可达到1.6Mbps。TD-SCDMA在Release 6版本引入了MBMS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在1.6MHz带宽上载波最高业务承载能力为384kbps,最低业务承载能力为16kbps;可提供单频道最高速率为384kbps,最低速率可小于8kbps。TD-SCDMA在Release 7版本引入了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上行数据接入)技术,在1.6MHz带宽上上下行2:4时隙配比下理论峰值速率可达到1.1Mbps。在3GPP开展的LTE(Long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中,TD-SCDMA长期
15、演进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也在同步进行。1.4 CDMA2000简介CDMA2000是由IS-95A/B标准演进而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由3GPP2负责具体标准化工作。目前CDMA2000有由3GPP2制定的Release 0、A、B、C和D五个支持CDMA2000 1X及其增强型技术的版本,以及由EIA/TIA发布的支持CDMA2000 1X EV-DO的IS-856和IS-856A标准。DMA2000 1x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1.2288Mcps,载波带宽为1.25MHz。CDMA2000 1x EV-DO(也称为HRPD)技术,
16、主要对数据业务进行了增强,不支持语音,在下行1.2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2.4Mbps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DO Rel 0版本已经在韩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商用,目前正在向DO Rel A版本发展,该版本在1.2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3.1Mbps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在DO Rel A的基础上,采用多载波捆绑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数据速率,形成了DO Rel B标准,也称为空中接口演进(AIE)Phase 1,该标准已经发布。截止到2008年第1季度,全球Cdma2000商用网络数为258个,用户数为4.4亿。(数据来源:http:/www.cdg.org/)1.5 WCDMA简介WCDMA是
17、一种由3GPP具体制定的,基于GSM MAP核心网,以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WCDMA有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Release 6等版本。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cps,载波带宽为5MHz。基于Release 99/ Release 4版本,可在5MHz的带宽内,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在Release 5版本引入了下行链路增强技术,即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
18、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在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14.4Mbps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在Release 6版本引入了上行链路增强技术,即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在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约6Mbps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目前国际上基于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的WCDMA系统已先后进入商用。除了上述标准版本之外,3GPP从2004年即开始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研究,基于OFDM、MIMO等技术,试图发展无线接入技术向“高数据速率、低延迟和优化分组
19、数据应用”方向演进。目前在3GPP组织内正在进行LTE的标准化工作。截止到2008年第2季度,全球WCDMA商用网络数为182个,用户数为2.8亿。(数据来源:http:/www.umts-forum.org/)2. TD-SCDMATD-SCDMA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时分双工、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N频点、上行同步信道(UpPCH)灵活配置等技术,其中各关键技术的分类如下:属于TD-SCDMA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类的技术包括: 智能天线技术 联合检测技术 上行同步技术 上行同步信道灵活配置技术属于TD-SCDMA系统网络关键技术类的技术包括: 接力切换
20、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技术属于TD-SCDMA系统级关键技术类的技术包括: 时分双工技术 多址技术 N频点技术各项关键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分析如下:2.1 TD-SCDMA的TDD双工模式可更好支持非对称业务FDD频分双工模式,接收和发送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即载波)上,在频率上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在TDD时分双工模式中,接收和发送是在同一频率信道的不同时隙,在时间上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TD-SCDMA系统采用TDD时分双工模式。TD-SCDMA系统每载波仅需1.6MHz的带宽。TD-SCDMA系统采用TDD技术,不需要成对的频率,频率使用更加灵活。同时,TD-SCDMA系统可以灵活地调整上
21、下行时隙分配比例,更好地支持不对称数据业务。2.2 TD-SCDMA系统的频率规划2002年,信息产业部确定了我国的3G频率规划,其中为TDD规划了共155MHz频率资源,包括1880至1920MHz、2010至2025MHz这55MHz为主要工作频段,2300至2400MHz这100MHz为补充工作频段。目前中国移动获准在现网中使用的频率是2010-2025MHz频段,共计9个载波。2.3 TD-SCDMA的多址方式在频率上,TD-SCDMA系统以1.6MHz为基本间隔,划分成许多载波。在时间上,TD-SCDMA系统以10ms为一帧,每一帧又进一步分成2个各5ms长的子帧,两个子帧的结构相同
22、。在一个子帧内,分成3个特殊时隙(DwPTS、GP、UpPTS)和7个常规时隙(TS0,TS1,TS6)。TS0时隙为下行时隙,用于基站发送广播等公共控制信道。TS1TS6这6个时隙用于承载诸如话音等各种业务,在业务建立时系统可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时隙上。在同一时隙内,又可进一步采用码分,即为不同用户(或信道)分配不同的扩频码的方式来区分用户(或信道)。2.4 TD-SCDMA系统中的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在硬件上是一个天线阵列,通过调节各天线阵元的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加权因子,然后相加,产生一个输出信号。其原理是使一组天线和对应的收发信机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和激励,利用波的干涉原理产生强方向性的辐
23、射方向图。TD-SCDMA系统由于采用TDD双工方式,可以利用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即基站对上行信道估计的信道参数可以用于智能天线的下行波束成型,这样,相对于FDD模式,TD-SCDMA系统比较容易实现智能天线技术。如果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在基带进行处理,使得辐射方向图的主瓣自适应地指向用户来波方向,就能达到提高信号的载干比、降低发射功率、提高系统覆盖范围的目的。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提高了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提高了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降低了系统的干扰;增加了系统的容量;改进了小区的覆盖采用智能天线,可实现下行业务信号的高增益定向发射,使得在相同的基站功放输出功率下终端接收有用信号功率增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移动 市场部 TDSCDMA 培训 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3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