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路道路可研报告.doc
《三合路道路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合路道路可研报告.doc(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概述1.1. 任务依据及项目背景1.1.1. 任务依据2009年1月中国深圳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XX分公司受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对三合路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本次所设计的三合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道级,标准路幅宽30米,道路全长1024.755米。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如下:1、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我院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2、本区域路网交通规划;3、业主提供的1:500带状地形图。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5、三合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已由巴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达市发改2007528号)。1.1.2. 项目背景1.1.2.1. 区
2、域社会背景巴中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位于巴中、XX、西安、武汉四大都市交汇的中间地带,巴中将成为服务腹地承接辐射的重要承接点,具有广阔的区域市场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巴中市城市历史悠久,从东汉和帝建制起,历经县、州、府等建制,中心地位十分突出,距今已有1900余年历史。行政区划虽有改移分合,但治址承袭至今。因“地处四达之地”而得名,历史上便是川东北的物资集散地。l999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消达川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2000年前城市虽然也试图通过规划引导推动城市空间向外围拓展,但由于当时城市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缺少相关项目的拉动和政策的支持,城市空间的拓展步履艰难,造成城市建
3、设发展始终跳不出旧城区及南外这个有限的空间,同时,城镇化带来的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便加剧了城市空间由多密走向高而密的格局。2000年以后,伴随着达成铁路作用的发挥及达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巴中城市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客观上形成了城市空间向外围拓展的强烈需求,巴中市行政中心的适时西迁,终于突破旧城空间的束缚,引导并带动了西外组团的整体发展,使城市真正步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轨道。2005年后由于天然气能源的重大发现及其开发,城市在空间上继续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道路,跨越翠屏山、火峰山,在大尖子山以南发展,形成了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园区,进而也为形成综合承载力更强的大城市空间格局奠定了良好的
4、基础。目前,西外组团用地开发趋于饱和。根据巴中城市发展变化的情况,大致分为l990年前、19901995年、l9952000年、20002005年、2005年至今等五个阶段。近几年来,伴随着巴中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交通问题也日益成为城市扩容,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条件。巴中现有的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基本上是从中、小城市发展过来的,设施配置规模、标准都偏低,更与建设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要建设人口超百万的特大中心城市,巴中城市将承担更多的区域发展功能,并且将对秦巴地区乃至更大区域产生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为此,随着城市的空间拓展,应同步对现有的部分设施进
5、行扩容和改造,如道路等级的控制、市政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等设施的新建与扩容。同时,还要按特大城市标准逐步强化城市各项功能建设,如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型专业市场、会展中心、市级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功能设施。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城市交通,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已成为巴中政府关注的焦点。为此市委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新建、改建了很多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为巴中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容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开发力度。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大力发展道路交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1.1.2.2.
6、 建设背景(1)培育成渝经济区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重新审视四川省城镇体系发展。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巴中市和XX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加快西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培育成渝经济区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同年,川渝两地政府签署了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明确要求加强区域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川渝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四川省开始重新审视省域城镇体系发展,明确要重点打造巴中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等“四大城市群”,加快建立以巴中超特大城市为核心,区域特大城市为骨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巴中市作为成渝城镇群“两
7、圈多极,三轴一带”空间战略中成渝北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川东北城镇群中双中心之一,将分担XX、巴中部分功能,吸引人口聚集,壮大城市规模,大力发展。(2)四川省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薄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是四川省建设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举措。巴中市作为四川省东北部交通枢纽和天然气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祖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是四川省重点建设地区之一,
8、交通通达性和资源产业优势郁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挖掘。(3)巴中市明确跨越发展定位,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围绕“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即建设秦巴地区交通枢纽,建设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秦巴地区冶金建材基地、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进一步推进资源转化利用,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以巴中城市南部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和普光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支持中石油、中石化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做大做强下游产品的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把巴中建设成为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在中共中央对川渝两地发展的以上重要战略部署
9、的指示下,巴中市人民政府正全面贯彻落实城乡统筹,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力发展了众多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航空、水运、公路、城市基础设施等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巴中的城市建设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大步往前迈进,面对着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城市道路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一大批市政道路工程相继竣工通车,为巴中市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目前,巴中的主要干道网络已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道路路网中的次干道及支路工程最为道路路网的补充,其设计建设的意义也已突显出来,它们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路网,为城市的建设提供必备的条件。本次所研究的三合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上建设日程上来的。1.2.
10、研究范围本次可研报告对三合路范围的建设必要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进行全面充分的研究、论证,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n 分析建设区域内国民经济现状与远期发展规划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需求;n 进行交通量调查,分析区域交通现状,预测影响区内远景交通量,以及工程建成后的诱增交通量;n 对建设条件和施工方案进行研究论证,进行重要交叉口渠划分析,拟定建设规模和相应技术标准;n 进行投资估算及建设计划的研究;n 依据交通量预测和工程造价,提出建设工期,资金筹措及国民经济效益分析分析论证。1.3. 研究的主要结论1.3.1. 建设理由当前巴中市面临着发展地方交通建设事业的空前良好的局面。道路
11、交通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从国家高速公路到地方县际高等级公路建设,都加快了实施的进程。良好的外部条件创造了交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在机遇面前,巴中必须结合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道路交通事业。就现状的巴中城区内部交通系统而言,其交通骨架路网已基本形成,其中主要干路有金龙大道、东西干道、朝阳路、通川路、凤凰路、机场路、通达西路、华蜀北路、华蜀南路、白塔路、来凤路、大西街、荷叶街、二马路、翠屏路、滨河路、柴市街、万达路、汉兴街、仙鹤路等,建成区道路基本呈方格网式布局。巴中市人民政府在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发展壮大经济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不遗余力地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此,已
12、将巴中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目标定位为以高速路、快速、主干路为骨架,以密集主次干道和支路为基础,大力发展快速公共交通、使城市道路路网与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安全方便、高效快捷、经济舒适、清洁环保的城市交通体系。本次研究的三合路定位为城市次干道,它们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巴中市内的交通路网系统,也是城市道路路网系统的必要补充,将为加快新城区经济的建设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也为交通运输提供更便捷的通达方式。它们的建设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作用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三合路的建成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系统,为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奠定基础,使城市交通更加方便快捷。第二,三合
13、路的建成必将促进沿线地带土地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它的建设对于西外片区马房坝组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道路建设有利于转变土地性质,整合闲散的城市土地资源,发挥城市土地级差地租效益,有利于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实现城市美化。第四,城市道路的建设促进招商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保证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1.3.2. 交通量分析结果根据未来各时期预测车流量OD分布和三合路分配OD车流量的权重,可以预测各特征年该道路各路段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见下表表1-1:表1-1 交通量预测值 辆/日 年限交通量年限交通量201071712021184
14、3220117544202221074201279342023240342013839520242679620148998202529804201596222026331422016104812027366322017115362028404542018128972029444172019144632020162501.3.3. 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1.3.3.1. 道路方案设计标准本道路工程位于巴中市西外片区马房坝组团内,道路为东西走向,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道级,道路起于西侧的规划道路,而止于东侧的现有金龙大道,道路全长1024.755米。本道路工程为双向4车道的城市次干道,标准路幅宽30米,设
15、计车速40公里/小时4(人行道)+3(绿化带)+8(车行道)+8(车行道)+3(绿化带)+4(人行道)道路技术标准为:A、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B、设计荷载:城B级C、停车视距:40米D、道路最大纵坡:3.55%E、道路最小纵坡:0.3%F、最小竖曲线:R=1200米1.3.4. 建设工期本道路工程线形较简单,施工区域紧邻市区,施工条件较便利,且工程难度不大,故结合建设单位的意见,考虑的本项目的设计建设计划如下:2009年11月底之前完成本项目的施工图设计。2009年12月底完成本项目的施工招标并开工建设。2010年12月底竣工通车。1.3.5. 估算及资金筹措(1) 工程数量统计表1-
16、2 方案工程数量表一道路工程m10251沥青砼路面12cmm2204392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5cmm2208483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m2212654预制C25混凝土彩色路面砖m282005C30路缘石m21006C25路边石m21007绿化带m262008植树圈套4109标志标线m102510挖方m317336411填方m350650二排水工程m50081雨水工程m26902污水工程m2318三综合管沟工程m1210四电照工程m1025(2)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工程内容包括四川省巴中市三合路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综合管沟工程、给水工程、燃气工程及电照工程。本工程
17、投资估算总价为5642.39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建安工程费为2801.9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2422.44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2125.14万元),基本预备费为417.95万元。本工程建设资金由四川省巴中市财政配套解决。表1-3 道路投资估算总表序号工程费用及名称概算价值(万元)占总投资比例()备注一建筑安装工程费2801.9949.7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422.4442.9包括征地拆迁费三基本预备费417.957.4四项目总投资5642.39100.001.3.6. 经济评价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见表:表1-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评价指标ENPV(万元)EBCREIRREN(年)指标值14
18、19.521.6213.78%13.42上表各项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均高于基准指标,说明本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极佳,抗风险能力较强,本项目是可行的;同时项目的各项评价指标均较高,说明该项目现阶段可行性较高,能够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故建议尽快实施。1.3.7. 结论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的三合路从技术、经济、环保等各方面均是可行的,它们的建设也是巴中城市化建设势在必行的,建议实施该项目。1.4. 问题及建议(1)本项目作为巴中市西外片区马房坝组团的一条次干道,为使该项目规划设计合理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直接印象影响到项目实施后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议主管部门尽快组织规划并协同相关单
19、位进行研讨、协调,以便加快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2)建议本项目的主管部门,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及单位对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并对报告中路线的走向及位置、技术标准、建设规模、提出倾向性的意见或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进一步探讨本项目建设的实时性、必要性、可行性。(3)建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进行相关配套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及搞好项目所在区域的城市景观;(4)建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步进行本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5)鉴于现阶段尚未进行施工设计,对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占用的施工用地具体位置还未确定,尤其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大区域的征地、拆迁工作,为了减少本项目的建设对其他单位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0、也为了安定团结,希望建设单位进一步与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接触、协商,作到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处理好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等问题;(6)由于本项目紧邻城区,与金龙大道相连,交通较为繁忙,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交通组织工作;(7)本项目应在2009年8月开工,争取在2010年8月完成,这样可尽快为周边地块的建设提供基本条件,满足城市交通需要,尽早产生效益;(8)为确保工程质量,该项目建设时,应严格执行监理制度。第二章 社会经济现状及交通运输分析评价2.1. 巴中社会经济状况巴中市位于四川省的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处北纬30。38_32。21,东经10638-108。32
21、7之间。北接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南邻广安市,东连XX市万州区、涪陵区,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西至巴中420公里,南到XX220公里,北距西安460公里,是川渝陕三省(市)之交汇地。其南北长225公里,东西宽l80 公里,幅员面积16591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29。目前境内有襄渝、达万、达成铁路横贯东西、南北,达渝、达陕高速公路以及“318”国道、212”国道与多条省道穿越,空运直抵巴中、广州等城市。巴中在历史上就是秦巴地区的一个工商业城市。解放前就已开设有煤矿、铁厂、机械厂、苎麻纺织厂、食品厂及往来于XX及秦巴地区的商旅。解放后,国家在巴中发展了许多“五小”工业。襄渝铁路、成达铁路、多条公
22、路的修建,三线国防科技工业的落户,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巴中经济社会步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冶金、能源、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医药等X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冶金、能源作为优势产业的格局基本形成。而大型天然气田的发现和开发,把巴中的经济发展带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天然气化工成为新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巴中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在现代工业、农业、交通、通信、商业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国民经济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510.4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970元。“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为l6.33,高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14.08)。全
2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06.6亿元,年增长率为28.43,大大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总额的增长速度(22.91),巴中产业结构比值为32.0:39.1:28.9,呈现为“二、一、三”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示巴中市已经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形态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形态。巴中市现状工业以冶金(90.7亿元)煤炭(40.6亿元)食品饮料(24.33亿元)机电(15.5亿元)建材(13.58亿元)为主,分别占比例为:37.6、l8.5、10.1、6.4,6.1,占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7,其中冶金、煤炭占了56.1。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51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5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合 路道 路可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3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