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ppt.ppt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ppt.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内涵)广义:所有HR计划的总称=战略规划+战术计划(实施计划)狭义:对企业HR的需求进行预测;对企业HR的供给进行预测;采取措施达到企业HR供需平衡,3,2.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按照规划的期限划分:长期规划(T 5年)短期计划(T 1年)中期计划(两者之间:1年T5年),人力资源规划,4,3.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外延)(1)战略规划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对组织机构的设计(3)制度规划制度体系建设、制度化管理(4)人员规划对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规划(5)费用计划对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的规划 歪门邪道记忆法:第一,提取关键字:如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第二,谐音:战组制人费 赞助治人肺,人力资源规划,具体内容,5,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6,人力资源规划,一、基本原则,7,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原则实事求是、客观真实(2)系统性原则分类整理、系统完整(3)针对性原则有的放矢、目的明确(4)及时性原则迅速采集、及时处理(5)适用性原则需求不同、类型不同(6)经济性原则节约成本、提高效用记法:精细是极准针,二、信息的采集,8,1.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1)调研准备阶段 初步情况分析(假设主题)非正式调研(寻找问题)确定调研目标(确定重点)(2)正式调研阶段 确定信息来源(原始资料、二手资
3、料)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简练易懂、便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调查),二、信息的采集,9,2.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1)档案记录法决策机构的效果(接情报到研究);决策效率(接情报到决策);决策效果(决策收益);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递效率。(2)调查研究法 询问法(当面、电话、会议、邮寄、问卷)观察法(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现场直播 录制重播,(查),问:,看:,三、信息的处理,10,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 1.定义:对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进行 的过程。(1)筛选;(2)统计;(3)分析。2.包括:(1)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 可靠性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经济学分析(SWOT)(2)调研
4、报告的撰写(原则:真实、完整、客观、适用)注意:资料来源;统计方法;对象情况;信息分类(3)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传输、存储、检索),1、2、3,第二节企业劳动定额管理,11,人力资源规划,一、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12,劳动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几个要点:1.不能脱离具体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2.对象是劳动者的劳动量(脑力和体力的支出量);3.根据生产工作过程的性质和特点,可采取多种计量方法;4.在生产或工作进行之前预先制定的;5.限定的是有效的劳动,不是无效的劳动。,二、劳动定额的种类,
5、13,(一)按表现形式划分,1.时间定额(工时定额)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如:2工时/件;3工时/千克 2.产量定额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规定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量的限额。如:30件/工日;5千克/工时 3.看管定额1个或1组操作者在同一时间内照管机器设备的台数或工作岗位数所规定的限额。如:4台/人;10人/生产线,14,(一)按表现形式划分,4.服务定额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服务人员在制度时间内提供某种服务所规定的限额。如:1名房客服务员打扫房间:10间/天 5.工作定额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对各类人员完成技术性、管理性、公务性劳动所规定的限额。6.人员定
6、额即企业定员、劳动定员,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对各类岗位人员的配置所规定的限额。7.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如销售定额,二、劳动定额的种类,15,(二)按实施范围划分,1.统一定额在部门、本地区或本行业范围内实施的定额。2.企业定额在本企业范围内实施的定额。3.一次性定额只使用一次的定额。(这种定额很容易受条件的影响,所以在确定的条件下做出的定额往往只能使用一次),二、劳动定额的种类,16,1.现行定额在日常生产和管理总具体实行的劳动定额。(正在使用的)用途:衡量工人的生产成绩,核算和平衡企业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计算计件工资和奖金,核算产品成本等。2.
7、计划定额在计划期内预计要实行的定额。用途:制定生产、劳动、成本计划及计算产品价格。3.设计定额设计部门对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来的定额。用途:初步设计工厂的规模,组织专业化协作,核算各种设备、占地面积及劳动力的需要量。4.不变定额又称固定定额,将某个现行定额固定下来一段时期内保持不变。用途:制定产品的不变价格,核算工业产值,下达技术经济指标,衡量各时期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以便进行对比分析。,(三)按用途划分,二、劳动定额的种类,17,(四)按其他方式划分,1.按编制的综合程度划分:时间定额、产量定额。2.按制定方法划分:经验估工定额、统计定额、技术定额、类推比较定额。3.按水平的高低划分
8、:先进定额、平均先进(先进合理)等额、落后定额 4.按反映的生产工艺特点划分:电子、仪器、仪表业劳动定额;机械制造业劳动定额;建筑安装业劳动定额 5.按制定、审批、发布的程序、工时消耗等划分。,二、劳动定额的种类,三、劳动定额的内容,18,(一)劳动定额的制定快、准、全(二)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评价和衡量贯彻实施的标准:1.劳动定额面的大小;2.是否按劳动定额组织企业的生产经验管理;3.是否按劳动定额对工人的劳动量进行了考核,做到“日清月结”;4.企业为了推行新定额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三)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四)劳动定额的修订,四、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换算,19,(一)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工
9、时定额(T)和产量定额(Q)两者互为倒数,即:T=1/Q 或者 Q=1/T,(二)班产量定额和单件工时定额,班产量定额(QB)和单件工时定额(TA)两者成反比例,即:QB=480/TA TA=480/QB,20,(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变化规律,当产量定额提高时,工时定额降低,并且变化程度不同。设:工时定额(T)降低率为X,相应产量定额(Q)提高率为Y。则:Q(1+Y)=1/T(1-X)代 Q=1/T 入上式可得:X=Y/(1+Y)和 Y=X/(1-X)当X=Y时,两者均为0,意味着没有变化。所以只要有变化程度就不同。从Y=X/(1-X)可以得出:lim Y=X 100%注意:1.工时定额与
10、产量定额成反方向变化,但工时定额的降低程度与产量定额的提高程度成正方向变化。(P54:图1-14)2.工时定额与产量定额的转换目的:(1)比较工人的实际成果或劳动效率;(2)便于核算企业劳动能力;(3)合理控制劳动定额水平。,四、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换算,21,(一)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数量、性质、使用情况)(二)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不能月初松月底紧)(三)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规程是否合理、工人是否遵守)(四)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的配备、分工协作情况;工人等级与工作物等级的配合情况)(五)与工作地有关的因素(布置、光线、通讯、温度)(六)与各种规章
11、制度及其他有关的因素1.作息换班制度(一班、二班、三班?轮流日夜班?出勤情况?)2.劳动纪律的情况(停工做私事?不遵守劳动纪律?)3.工资及奖励制度推行效果、工人的生产情绪4.设备的修理制度(有无预修制度?是否合理?应否改进?)5.车间的平面布置及工作地分布情况要力求合理(运输路线最短),一、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七、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22,(一)快时间上的要求:制定劳动定额要迅速及时(二)准质量上的要求:制定劳动定额要先进合理(三)全范围上的要求:制定劳动定额要完整齐全,二、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1技术依据。包括:生产条件;对工作地的供应服务和组织的状况;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经验和技能。2经济
12、依据。包括:劳动者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工作负荷程度;整个生产周期和产品总劳动量。3心理生理依据。包括:劳动环境和生产条件对操作者的影响;工作时间的长度和休息时间的比重;劳动分工和协作的状况。,【能力要求】一、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P191、经验估工法。优点简便易行,工作量小,能满足定额制定“快”和“全”的要求。缺点易受估工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的局限,出现定额 偏高、偏底的现象,制定的劳动定额准确性较差,定额水平不易平衡。,2、统计分析法(将过去的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考虑今后条件变化)3、类推比较法做法:(1)把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同的零件或工序进行分组排列,在各组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并根据直
13、径、长度、精度、重量等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按照工序制定出典型定额标准。(2)根据典型定额来类推比较,制定同类型相似零件的工序定额。,优点:简便易行,工作量小,便于保持定额水平的平衡,也有利于提高定额的准确性。缺点:需要制定一套典型定额标准,工作量比较大。4、技术定额法步骤:1、分解工序 2、分析设备状况 3、分析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4、现场观察和分析计算,九、统计定额的制定,27,(一)简单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少时),1.平均先进值(将平均值和先进值进行综合)2.先进平均值(求所有先进值的平均数),(二)加权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多时),思路:1.求出所有数据的平均数(一次平均数);2.根据
14、一次平均数确定先进值的范围;3.在上面的基础上求出二次平均数。,两个基础概念:,1.“量”权数(表现为数量)2.“质”权数(表现为比重),28,(一)简单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少时),1.平均先进值的计算(将平均值和先进值进行综合)例子: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实际耗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分/件)。求:该零件工序实耗工时的平均先进值。第1种计算方法:(1)求出一次平均数;(2)求 和最先进值的平均数,得到。=(11+13+14+12+10+9)/6=11.5(工分/件)=(11.5+9)/2=10.25(工分/件),-X,-X,-X,-X,-X,九
15、、统计定额的制定,29,(一)简单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少时),1.平均先进值的计算(将平均值和先进值进行综合)例子: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实际耗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分/件)。求:该零件工序实耗工时的平均先进值。第2种计算方法:(1)求出一次平均数;(2)求 和所有先进值的平均数,得到。=(11+13+14+12+10+9)/6=11.5(工分/件)=(11.5+11+10+9)/4=10.38(工分/件),-X,-X,-X,-X,-X,九、统计定额的制定,30,(一)简单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少时),1.平均先进值的计算(将平均值和先进值进行
16、综合)例子: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实际耗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分/件)。求:该零件工序实耗工时的平均先进值。第3种计算方法:(1)求出一次平均数;(2)求 和2个最先进和1个最落后值的平均数,得到。=(11+13+14+12+10+9)/6=11.5(工分/件)=(11.5+10+9+14)/4=11.13(工分/件),-X,-X,-X,-X,-X,九、统计定额的制定,1.平均先进值的计算(将平均值和先进值进行综合)例子: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实际耗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分/件)。求:该零件工序实耗
17、工时的平均先进值。第4种计算方法:(1)先剔除最先进值和最落后值,再求出一次平均数;(2)求 和所有先进值的平均数,得到。=(11+13+12+10)/4=11.5(工分/件)与前巧合=(11.5+11+10)/3=10.83(工分/件),31,(一)简单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少时),-X,-X,-X,-X,-X,九、统计定额的制定,32,(一)简单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少时),2.先进平均值的计算(求所有先进值的平均数)例子: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实际耗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分/件)。求:该零件工序实耗工时的先进平均值。计算方法:(1)求出一次
18、平均数,比较后确定先进值范围;(2)求所有先进值的平均数,得到。(没有 的参与)=(11+13+12+10)/4=11.5(工分/件)=(11+10+9)/3=10(工分/件),-X,-X,-X,-X,-X,九、统计定额的制定,33,(二)加权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多时),1.平均先进日产量的计算 例子:某车间100名工人日产量统计资料如下:,九、统计定额的制定,(1)平均日产量=4470/100=44.7(件)(2)平均先进日产量():所在组和最先进组的平均数=(4528+752)/(28+2)=47(件)这里的“28”和“2”就是“权数”,34,1.平均先进日产量的计算(第1种方法的思路)
19、,-X,-X,-X,-X,九、统计定额的制定,(1)平均日产量=4470/100=44.7(件)(2)先进平均日产量():所有先进组的平均数=(5523+6511+752)/(23+11+2)=59.2(件)这里的“23”、“11”和“2”也是“权数”,35,2.先进平均日产量的计算(第1种方法:粗略些),-X,-X,-X,九、统计定额的制定,(1)平均日产量=4470/100=44.7(件)(2)先进平均日产量():所在组中的先进值和所有先进组的平均数。重点:找出 所在组中的先进值的总量关键:找出 所在组中的先进值的数量,36,2.先进平均日产量的计算(第2种方法:精细些),-X,-X,-X
20、,-X,-X,九、统计定额的制定,.求 所在组中的先进值的数量,即:所在组先进部分的工人人数(以下数据都是 所在组的数据)上限-先进部分的工人人数=总人数 上限-下限=28(50-44.7)/(50-40)=14.84(人),37,2.先进平均日产量的计算(第2种方法:精细些),-X,-X,-X,-X,九、统计定额的制定,.求 所在组中的先进值的均值:(以下数据都是 所在组的数据)+上限先进值的均值=(44.7+50)/2=47.35 2 所在组中的先进值的总量=先进部分的工人人数先进值的均值=47.35 14.84=702.67,38,2.先进平均日产量的计算(第2种方法:精细些),-X,-
21、X,-X,-X,先进值均值,九、统计定额的制定,先进平均日产量=所在组中的先进值和所有先进组的先进值的平均值=(47.35 14.84+55 23+65 11+75 2)/(14.84+23+11+2)=2832.67/50.84=55.72(件)这里的“14.84”、“23”、“11”和“2”还是“权数”,39,2.先进平均日产量的计算(第2种方法:精细些),-X,-X,所在组中的先进值和所有先进组的先进值(所有数据见下表),九、统计定额的制定,例子:某家用电器厂安排具有高级、中级和初级三类工人分别完成电器盒的下料工作,他们的比重分别是:10%、60%和30%,平均实耗工时分别为:4.2、5
22、.36、6.4(从每类工人的实耗工时中求平均数得来)求:总平均实耗工时。总平均实耗工时()=4.2 10%+5.36 60%+6.4 30%=5.56前面的 14.84、11和2是“量”的权数,具体表现为一定的数量;这里的10%、60%和30%是“质”的权数,具体表现为一定的比重。,40,3.“质”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法,-X,九、统计定额的制定,某企业上个季度的工时定额下降20个百分点,那么相应的产量定额提高率为()。A15 B.20 C.25 D30【解析】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它们在数值上互成倒数关系。工时定额越低,产量定额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则当企业上季度的工时
23、定额Q下降20个百分点时,相应的产量定额T=1Q=10.8=1.25,所以提高率为:125100=25。答案:C,工时消耗分类、代号和定额构成,工时消耗: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时间耗费按性质和特点分:定额时间:工作班内为完成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消耗。非定额时间:工作时间内,无效劳动和损失的时间。,定额时间: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时间耗费,1.作业时间:直接用于生产,基本(机动、机手并动、手动):铸造、车削 辅助时间:进刀、退刀2.作业宽放时间:组织管理(机床试车)、工艺装备(更换刀具)、间接工时消耗P273.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休息、喝水、上厕所4.准备与结束时间:熟悉图样、领料、交回图样、
24、卸下夹具,非定额时间:无效劳动和损失的时间。,1.停工时间:非个人造成的(待料、停电);个人造成的(迟到、早退)2.非生产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内做了本职以外的工作 非个人造成的:抽调员工做本职以外的工作 个人造成的:缺乏经验多余动作。3.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休息、喝水、上厕所4.准备与结束时间:熟悉图样、领料、交回图样、卸下夹具,第三节工作岗位调查,45,人力资源规划,一、工作岗位研究概述,46,(一)工作岗位研究的概念,工作岗位研究以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多种科学方法;经过 等环节;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设计岗位评价岗位分类,一、工作岗位研究概述,47,(二)工
25、作岗位研究的特点,1.对象性以工作岗位为研究对象2.系统性完整的体系 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设计、岗位评价、岗位分类3.综合性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管理学、劳动心理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4.应用性实用性很强5.科学性有针对、完整系统、可操作等,48,(三)工作岗位研究的相关概念,岗位,名称,职位,职务生产管理部主任,责任(义务),职责1.分析生产情况;2.制定作业计划;,权力,职权1.知晓生产相关的数据;2.到生产部门考察;,细化,权限,国家行政机关,1.岗位属性概念,一、工作岗位研究概述,49,(三)工作岗位研究的相关概念,1组相似的任务,2.岗位相关概念,任务,是1类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3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