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汇编.doc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汇编.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汇编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常温下,将盛有KNO3饱和溶液的试管插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B试管内溶液总质量不变C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D试管内水的质量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盛有KNO3饱和溶液的试管插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A选项的分析,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则试管内溶液总质量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盛有KNO
2、3饱和溶液的试管插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盛有KNO3饱和溶液的试管插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温度改变后溶液组成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C时,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得到100g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3、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答案】D【解析】【详解】A、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但并没有指出它们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A项错误;B、t2C时,的溶解度为50g,也就是100g水最多能溶解的质量为50g。所以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得,只能溶解25gA,故得到75g饱和溶液故,B项错误;C、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和B的溶解度下降,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下降,且降温后仍是饱和的,此时的溶解度小于B,所以溶液A的质量分数小于B,C的溶解度增大,降温后溶质的质量仍是t2时溶
4、质的质量,所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三者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C项错误;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故D项正确。3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40时,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C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40时,
5、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将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故C错误,符合题意;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解度增大,所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4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答案】B【解析】【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30时三种物质只有丙的溶解度小于10g,即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0g,则1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g,所以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有剩余固体的是丙,即试管1,故B正确;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
7、,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故选B。【点睛】硝酸铵溶液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影响其他物质的溶解度。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乙的溶解
8、度小于甲的溶解度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C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乙50gD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答案】B【解析】【详解】A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因此没有说明温度,溶解度也就没有意义,错误;B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正确;C项,由于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 g,即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乙,错误;D项,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错误。故选B。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甲、
9、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甲多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D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答案】D【解析】【详解】A、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析出的晶体质量不仅与溶质的溶解受温度影响有关,还与被降温饱和溶液的质量有关,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的相同,则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无法判断其中溶质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C、将甲的饱和溶液从
10、t2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但选项中没指明溶液是否饱和,进而无法判断是否析出晶体,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乙的溶解的受温度影响不大,则提纯乙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选项正确,故选D。7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 X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时仍是饱和溶液B分别将 t1时 X、Y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相同温度时,X 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Y 的溶解度DY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B
1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从t1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X、Y溶解度相等,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分别将t1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减少,错误。故选B。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6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乙物质,溶液质量可能仍为60gCt2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
12、可能比乙大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B【解析】【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t1时,6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乙物质,全部溶解,故溶液质量是70g,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明显,故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若不是饱和则有可能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
13、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t时,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变小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能继续溶解硝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的影响,由于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
14、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特征与转化、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概念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点所对应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溶液恰好
15、是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会随温度升降而左右平行移动,温度升高向右平移,温度降低向左平移,直到移动到曲线上形成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随温度变化的移动会受曲线的影响,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向右平移,温度降低时沿曲线下移;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下行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沿曲线下移,温度降低时向左平移。A、t2时,a是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b点在曲线下方,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B、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点沿曲线下移,表现为析出晶体;b点平行向左移,t1时恰好移至曲线上,即刚好饱和没有晶体析出,该项判断错误;C、从ab即温度不变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
16、结晶后再升温实现先将a降温到t1,析出晶体后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过滤,滤出晶体后升温,点会平行向右移动,温度至t2到达b点,因此从ab的转化方法正确;D、从ba即温度不变把不饱和溶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M至饱和即可,转化方法正确,故选B。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11如图是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时,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B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C将40是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D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由题
17、中信息知,A. 40时,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是5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3.33%.故A错误。B. 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少。故B错误。C. 将40是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解度减少,有固体析出。故C正确。D. 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解度减少,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2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80B20时,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C升温可使 C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将 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20时,A 析出固体最多【答案】B【解析】【详
18、解】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0g,此选项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此选项正确;.C、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可使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D、将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此选项错误。故选B。13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是硝酸钾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D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和为饱和溶液【答案
19、】C【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2可知,t2时,烧杯中100g的水将60g的M物质完全溶解,而t2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60g,故可以确定M物质是硝酸铵,故A正确;B、溶液是100g的水中溶解了60g的硝酸钾,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故B正确;C、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比小,不一定比大,故C错误;D、溶液经升温蒸发后变为溶液,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溶液中刚好是100g的水和60g的硝酸钾,故溶液刚好是饱和溶液,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故溶液也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C。14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溶解度 综合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3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