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多用户MIMO传输策略比较.doc
《毕业论文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多用户MIMO传输策略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多用户MIMO传输策略比较.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多用户 传输策略比较摘要:多天线处理技术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配置多根天线可以有效的改善系统容量,目前存在多种下行多用户多天线传输方案,如ZCZF-DPC,BD和ZFBF,从复杂和系统性能角度考虑,对多用户MIMO传输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析了不同发射方案的和速率和功率分配,通过仿真,验证和比较了不同方案的和速率性能、多用户分集特性及可支持的最优用户数特性。关键词:MIMO;预处理;和速率;多用户分集;第一章 绪论最近十年来,因特网和移动通信飞速发展,在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中已经部分地引入了无线因特网和多媒体业务。而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即
2、所谓的Beyond3G或4G)中,人们对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然而频谱资源总是有限的,要支持高速率就要开发具有极高频谱利用率的无线通信技术。最近的研究表明,多进多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无线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实验室的研究证明,采用MIMO技术在室内传播环境下的频谱效率可以达到20-40bit/s/HZ;而使用传统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蜂窝中的频谱效率仅为1-5bit/s/HZ,在点到点的固定微波系统中也只有10-12/s/HZ。MIMO技术作为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手段得到人们越来越多
3、的关注,已经被认为是新一代无线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MIMO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而传统的通信系统是单进单出(SISO)系统,基于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的多进单出(MISO)方式和单进多出(SIMO)方式也是MIMO的一部分。它并不是一门新技术,早在1908年马可尼就提出用MIMO方式来抵抗无线信道的衰落。贝尔实验室的E.Telatar和G.J.Foschini别独立地在他们各自的论文中论证了理论上的MIMO信道的香农容量。他们指出,使用信道矩阵描述副发射天线和副接收天线系统的无线信道,如果信道矩阵的元素间具有理想的独立衰落,系统容量将会随发射方和接收方天线数中最小
4、一方的天线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这可以在基础上成倍地增加系统容量。同时,还开发了用于系统的实际发射接收算法,这就是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算法。后来另外一个突破性的方案,即空时编码的思想由实验室提出,它可以提高和系统的分集增益。这些信号处理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因而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蜂窝系统中,在基站端可以很容易配置多天线 来获得增益,然而很多情况下,受天线尺寸和造价的影响,移动台的天线数小于基站。因此不能从多发射天线获得足够的容量增益。如:采用时分多址,基站一次只能一次服务一个用户,受到每个用户接收天线数量的限制,总的系统容量不会随着天线数量的增
5、加而线性增加。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同时服务多个用户,称为多用户MIMO或空分多址SDMA方式。一种实现方法就是使用脏纸编码DPC方案,DPC能够获得高容量,但是其很高的计算复杂度,给目前的实现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了多用户MIMO传输方案,分析了不同发射方案的和速率和功率分配,并通过仿真验证比较了不同方案的和速率性能、多用户分集特性及最优用户书特性。第二章移动通信的发展2.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最大的通信手段2.1移动通信持续高速增长移动通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商用,到2004年底仅20多年的时间,全球移动用户已经超过15亿。全球每年平均增加2亿移动通信用户。2002年全球的移动用户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用
6、户,成为人类第一大通信手段。由于移动通信的个性化和移动性的特点,使其迅速向个人普及。西欧国家的移动通信平均普及率已经超过80%,我国的台湾和香港的移动用户普及率都已经超过100%。我国的移动通信在1987年投入商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来,每年新增用户6000万。截止到2004年11月底,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达到3.3亿,普及率达到24.8%。今年平均每月新增用户仍保持550万。2003年10月我国的移动用户超过固定用户,成为第一大通信手段。2004年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进展进程明显加快,截止到2004年11月,WCDMA的商用网络已经达到43个,用户数达到133
7、0万,cdma2000 1X的商用网络已经达到67个,用户达到1.22亿,cdma2000 1xEV-DO的用户也已经达到1040多万。而且3G技术的成熟和逐渐规模商用,3G设备的性价比也在大幅度提高,以WCDMA为例,系统设备单位容量的性价比已经与GSM/GPRS相当甚至更高。移动通信除话音业务以外的新业务发展也开始明显加快,日本和韩国的运营商数据业务所占整个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20%,欧洲也已经超过15%。我国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新业务的收入比例已经分别达到16%和8%。中国联通的cdma2000 1X数据卡业务发展迅速,用户已经超过700万。所以,从全球和和国内移动通信的发展整体形势来看,用
8、户持续高速增长,新业务发展速度加快,而且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1.2移动通信向宽带化方向发展 移动通信从80年代初期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商用开始,基本上每10年商用一代新的技术,每15-20年的时间退出一代技术。目前全球范围内模拟移动通信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占据移动通信市场98%以上的为第二代移动通信(2G)和二代半(2.5G)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则已经步入规模商用阶段,在今后10年将是3G和2G长期并存发展的时期。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频谱效率越来越高,支持的速率也越来越高。从目前2G/2.5G的几十kbps,增加到3G初期的几百kbps,再到3G增强型的几Mbps,
9、然后在3G进一步增强型的几十到上百Mbps,再到超3G(B3G)的上百Mbps-1Gbps。2.2宽带无线接入需求增加,新技术不断涌现近十几年来,蜂窝移动通信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可谓一只独秀。从90年中期进入大发展时期的蜂窝移动通信似乎使得其他无线通信手段变得黯然失色,无线寻呼迅速退出,卫星、微波都逐渐减少,固定无线接入也没有形成气候,集群仍然局限在很小甚至是更小的应用空间里。但随着宽带业务的迅速发展,移动化和宽带化已经成为整个通信和网络技术领域的两大技术发展趋势。宽带接入为手段的互联网业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全球的宽带用户已经超过1亿。宽带接入也是我国业务量增长最快,收入增长最快的领域。截
10、止到2004年11月,我国的宽带接入用户已经达到2286万。移动与宽带的结合恰恰又是代表着两个发展最快,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和业务趋势。如前所述,移动通信技术已经从2G向提供越来越高数据速率的3G、3G增强型和未来的B3G演进,也就是向着宽带化方向发展。而从固定宽带接入技术向着移动化方向发展则是另外一个分支。采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则是在宽带基础上增加移动性的主要方式。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特别是WLAN/IEEE 802.11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宽带无线技术开始凸现其便利性和发展优势。WLAN(Wi-Fi)/802.11b发展迅速,截止到2004年9月全球的WLAN热点已经超过4.5万,
11、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而且还在稳步增长。但由于WLAN技术的覆盖非常有限,一般只在一些热点地区覆盖,所以难以形成大范围覆盖,移动性有限。而且支持的速率也有限。因此2004年初面向提供更高速率、更大覆盖和带有移动性的WiMAX/802.16无线城域网技术WMAN技术在全球被广泛关注,更进一步地引发了这些技术与3G和超3G技术发展的争论。第二章MIMO技术技术实质上是为系统提供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目前针对信道所进行的研究也主要围绕这两个方面。空间复用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容量,而空间分集则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信道误码率。2.1空间复用技术空间复用就是在接收端和发射端使用多副天线?充分
12、利用空间传播中的多径分量,在同一频带上使用多个数据通道(子信道)发射信号,从而使得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这种信道容量的增加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带宽,也不需要消耗额外的发射功率,因此是提高信道和系统容量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空间复用的实现:首先将需要传送的信号经过串并转换转换成几个平行的信号流?并且在同一频带上使用各自的天线同时传送,由于多径传播?每一副发射天线针对接收端产生一个不同的空间信号,接收方利用信号不同来区分各自的数据流。实现空间复用必须要求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的间距大于相关距离,这样才能保证收发端各个子信道是独立衰落的不相关信道。实现空间复用的接收端的解码算法有迫零算法()、最小
13、均方误差算法()、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算法和最大似然算法()。迫零算法是一种线性接收方法,可以很好地分离同频信号,但是需要有较高的信噪比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另一种线性接收算法是最小均方误码算法,该算法可以使由于噪声和同频信号相互干扰造成的错误最小,尽管它降低了信号分离的质量,但具有较好的抗噪性能。最大似然算法接收性能最好,但是计算复杂性高。是一种可以实现空间复用增益的算法。年提出对角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算法,但是由于算法的复杂度太大,很难实际应用。年由和提出算法。算法不是对所有的发送信号一起解码,而是首先对最强的信号解码,然后在接收到的信号中减去这个最强的信号,再对剩余信号中的最强
14、信号解码,再减去这个信号,这样依次进行,直到所有的信号都被译出。算法是算法复杂度和译码性能综合考虑下一种最优的译码算法。2.1.1发送分集和接收分集空间分集技术可以分为接收分集和发射分集两类,通常可以认为系统是接收分集,系统是发射分集。无线信号在复杂的无线信道中传播产生衰落,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其衰落特性不同。如果两个位置间距大于天线之间的相关距离(通常相隔十个信号波长以上),就认为两处的信号完全不相关,这样就可以实现信号空间分集接收。空间分集一般用两副或者多副大于相关距离的天线同时接收信号,然后在基带处理中将多路信号合并。在系统中的接收分集技术可以分成最大比率合并()、等增益合并()和选择分集合
15、并()三种类型。在最大比率合并的接收中,每一副天线的输出用一个复数加权,然后相加;等增益合并接收使各副天线的输出信号保持同相,然后相加。选择分集合并接收中,简单地选择众多信号中的一个质量最好的天线的信号,并使用该信号作为接收到的信号。由于最大比率合并之后信号的信噪比等于合并之前各支路的信噪比之和,因此是最佳的合并方式。发射分集就是将分集的负担从终端转移到基站端,然而采用发射分集的主要问题是在发射端不知道衰落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因此,必须采用信道编码以保证各信道具有良好的性能,具体是采用空时编码。空时码()是信道编码设计和多发射天线的结合,由实验室的等人提出。空时码在将数据分成个数据子流在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无线通信 系统 中的 下行 多用户 MIMO 传输 策略 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3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