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机顶盒产业链竞争现状分析及发展.doc
《数字机顶盒产业链竞争现状分析及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机顶盒产业链竞争现状分析及发展.doc(1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数字机顶盒产业链竞争现状分析及发展预测 目 录前 言1一、机顶盒定义及分类1第一章 机顶盒的宏观经营环境3一、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现状3(一)数字电视产业链构成3(二)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规划4(三)数字电视产业四大平台的发展现状4二、中国数字电视政策分析及趋势解读5三、数字电视产业聚焦-机顶盒6四、宏观经营环境分析7(一)利好环境7(二)利坏环境7第二章 数字机顶盒行业发展概述9一、数字机顶盒市场竞争主体9二、市场发展的驱动因素10三、数字机顶盒市场发展概况11(一)发展历程11(二)2004年数字机顶盒市场总量11(三)发展特征12(四)产品生命周期12第三章 数字机顶盒技术经济分析
2、13一、机顶盒核心技术结构及其发展趋势13(一)数字机顶盒硬件系统13(二)数字机顶盒软件系统14(三)机顶盒核心技术发展趋势17二、数字机顶盒经济成本分析18第四章 2005年数字机顶盒市场竞争状况分析20一、2005年中国机顶盒市场发展特点20二、2005年数字机顶盒产品与技术发展特征21三、2006年数字机顶盒市场份额22(一)整体22(二)有线数字机顶盒22(三)其他类型数字机顶盒23四、主要竞争厂商的市场策略24(一)同洲公司24(二)九州公司24(三)创维公司25(四)长虹公司25(五)江苏银河26(六)天柏公司26五、竞争格局及走势26(一)整体竞争格局26(二)区域竞争格局30
3、(三)竞争格局走势30六、竞争力分析31第五章 机顶盒芯片市场竞争状况分析34一、市场上都有哪些主要的竞争对手34二、竞争主体的基本资料35(一)产品及主要的中国设计伙伴35(二)国内机顶盒生产商及其芯片解决方案35三、产品技术规划及发展趋势36(一)总体发展趋势36(二)几种主流数字图像压缩技术的比较和发展趋势37四、主要竞争厂商的市场策略39(一)意法半导体(ST)39(二)飞利浦(Philips)40(三)其他国外厂商40五、国内芯片企业与国外芯片公司的技术成熟情况比较41六、芯片性能与价格42七、竞争格局分析42(一)竞争格局42(二)演变趋势43第六章 CA系统市场竞争状况分析45一
4、、竞争主体45二、主要竞争厂商的基本资料46(一)竞争厂商产品一览表46(二)境外CA系统厂商与国内CA系统厂商同密状况47(三)CA系统厂商与机顶盒厂商的合作48三、运营商对CA系统的选用48(一)主要考察要素48(二)两级CA系统49(三)主副CA 系统50四、CA系统的价格体系50(一)智能卡及价格50(二)CA系统的移植及费用51(三)对运营商的收费分析51(四)机卡分离对CA价格体系的影响52五、主要竞争厂商的大致市场份额52(一)中国城市CA情况一览表(123个)53(二)覆盖城市/占比56(三)智能卡发卡量/占比58六、目前市场格局及主要竞争厂商的策略58(一)永新同方59(二)
5、天柏59(三)Irdeto60(四)NDS60(五)中视联61七、竞争格局趋势及发展态势分析61第七章 机卡分离与一体机63一、机卡分离63(一)国内机卡分离的初衷和原则63(二)国际上机卡分离发展概况64(三)国内机卡分离方案及其支撑企业64(四)三种方案的走向67二、数字电视一体机68(一)一体机的市场发展68(二)机卡分离的数字电视一体机69第八章 有线网络运营商的整体转换状况71一、有线网络运营商数字电视的整体发展策略71(一)运营商是否在进行整体转换71(二)整体转换中的机顶盒成本消化72(三)整体转换中的“一把手”策略73(四)整体转换中存在的问题73(五)整体转换大致步骤及时间安
6、排74二、运营商对机顶盒品牌的选用及购买模式74(一)购买方式74(二)合作方式75三、中国主要整体转换省份及城市情况一览表75(一)基本情况一览表75(二)有线网络基础75(三)整体转换前后的资费及节目政策对比77(四)数字电视大众数78(五)技术与设备选型79(六)整体转换中的机顶盒及价格80(七)整体转换资金来源与机顶盒成本消化81五、小结83第九章 IPTV及其它数字电视运营状况84一、IPTV84(一)相关政策及标准84(二)2005年运营现状86(三)现状分析89二、地面数字电视90(一)相关政策及标准90(二)2005年运营现状91(三)现状分析92三、卫星数字电视92(一)卫星
7、数字电视的技术发展92(二)国外卫星数字电视的业务发展92(三)我国卫星数字电视的发展进程及相关政策93(四)运营现状94(五)现状分析94第十章 数字机顶盒未来三年市场发展预测96一、数字电视及运营商发展预测/探讨96二、机顶盒未来(三年)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97(一)推动/阻碍力量97(二)影响力估算100三、机顶盒的发展阶段及替代品研究101(一)发展阶段101(二)竞争产品和替代品的影响101四、机顶盒的技术经济发展趋势103(一)功能变化趋势103(二)成本变化趋势103(三)销售渠道变化趋势103(四)服务变化趋势104五、市场容量发展预测104(一)预测方法104(二)市场增长
8、速度及增量预测104(三)区域发展特征预测106六、投资前景106七、投资风险及规避107(一)各项不确定风险107(二)风险规避措施107附 件109一、中国数字电视发展历程概要109二、国外主要国家数字电视的发展状况113三、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一览表114(一)领导批示及讲话114(二)国家部委机关推进数字电视的政策文件115(三)广电总局推进数字电视的政策文件117四、CA系统厂商与机顶盒厂商的合作120(一)永新同方120(二)中视联121五、深圳市有线电视有关情况的变化121六、产业链主要企业网址汇编(EXCEL)122 前 言机顶盒市场充满机遇。产业相关厂商和投资商都针对机顶盒表现出
9、了的极大期望,并已做好充分准备,争取在这个即将以爆发式发展的产业中赢得市场先机。机顶盒市场也蕴含风险。利润空间不断降低,机顶盒产业是否商机无限?机顶盒市场何时能够真正启动?等等问题也都在困扰产业内相关厂商和投资者。为帮助数字电视业内厂商和潜在进入者,精准地把握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格兰研究推出2005年度国内数字电视机顶盒及产业链现状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透视中国机顶盒产业的各个技术环节和市场环节,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充分的论述,从多个角度揭示中国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结构与市场特点,阐述机顶盒厂商现状和竞争格局,描述运营商和机顶盒厂商的合作关系,预测未来数字电视及机顶盒市场潜力;CA的市场格局决定了机顶
10、盒的市场格局,报告中详尽地分析了中国目前的CA系统的报价体系、相关市场份额及市场竞争格局走势;报告中对芯片厂商的市场竞争状况也作了比较详细地分析,介绍了芯片厂商和不同机顶盒厂家的合作关系。在分析市场竞争格局时,格兰研究对主力厂商市场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为了使业内人士更好地掌握目前机顶盒及产业链现状,报告对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IPTV的发展及趋势也作了探讨分析。在运营层面,报告通过对整体转换中技术与设备选型,资金来源等资料,对整体转换作了重点分析。在深入分析机顶盒及产业链现状的基础上,报告对 2006-2008年中国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做出预测,并对厂商在机顶盒市场上
11、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及可能的风险规避(改为风险管理技术)措施做出审慎分析。 报告写作目的是为芯片厂商、CA厂商、中间件供应商、机顶盒生产厂商、数字电视运营商、设备商、投资商等了解STB市场、开展合作、投资、产品开发等提供决策支持。名 词 释 意一、机顶盒定义及分类定义: 是一种将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变换设备,它对经过数字化压缩的图像和声音信号进行解码还原,产生模拟的视频和音频,通过终端显示器给观众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是一种能够让大众在现有模拟电视机(含数字高清电视机)上观看数字电视节目和收听数字广播,甚至享受Internet接入等信息服务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中,乃
12、至在全数字电视时代,数字机顶盒始终是您客厅中必备的数字娱乐终端和多媒体信息终端。通过数字机顶盒,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节目内容,而且改变了收看电视的传统方式。 随着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功能将更进一步完善:任您随心所欲的点播节目,通过USB接口和数码相机连接,挂接硬盘实现节目录制、编辑,配合浏览器实现网上冲浪、以及网络游戏等,充分享受数字电视时代带来的种种乐趣。机顶盒分类1: 来源于广电总局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实施意见机顶盒分为标准清晰度(SD)和高清晰度(HD)两种级别,每种级别按照业务和功能划分为基本型、增强型、高级型三种类型。机顶盒及其附带遥控器的功能
13、应符合广电总局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基本型机顶盒能满足免费数字电视业务和付费电视业务的基本功能,具备授权数字电视节目的接收、简体中文显示和GB2312字库、基本EPG、软件升级、加密信息提示等。增强型机顶盒是在基本型机顶盒功能的基础上,能满足按次付费业务、数据广播业务、广播式视频点播和本地交互业务的功能,具备集成中间件、GB13000字库等。高级型机顶盒是在增强型机顶盒功能的基础上,能满足视频点播业务、上网浏览业务、电子邮件收发业务、互动游戏及IP电话业务的功能,具备开放式的中间件系统、复杂的EPG、回传信道、支持Internet接入、存储硬盘等。高清晰度电视机顶盒是上述三种类型的横向扩展,可以
14、兼容接收标清和高清信号,可做上下变换,输出标清和高清信号。机顶盒分类2: 有线数字机顶盒:位于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大众端,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作为传输平台,完成条件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的解压缩和支持实施多种业务功能的软、硬件平台。 地面数字机顶盒:数字地面机顶盒的功能与数字卫星机顶盒类似,所不同的只是传输介质由卫星信道变成了地面广播信道。 卫星数字机顶盒:又称为综合业务接收机,用来接收数字卫星广播节目,电视机作为大众终端。 IP机顶盒:采用以太网接入,是音频输出至电视,可将通过网络传输过来的MPEG文件转换成模拟视音频输出致电视。第一章 机顶盒的宏观经营环境宏观经营环境持续为机顶盒产品创造新机会和产生新
15、威胁,持续的监测和适应环境对机顶盒产品的命运至关重要。机顶盒是现阶段用户终端实现收看数字电视的必备设备,其市场发展同整个数字电视的发展忧戚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把机顶盒产品放入整个数字电视产业链中,研究其宏观经营环境。机顶盒都有哪些宏观发展环境?怎样理解这些宏观发展环境对机顶盒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一、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现状在目前机顶盒产品诸多的营销环境要素中,政策是其最重要的影响要素。因此我们首先来分析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现状。(一)数字电视产业链构成数字电视产业链示意图参考广电总局王效杰司长” 全力我国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讲话:生产集成传输分配接收频道节目信息游戏商务短信.节目
16、内容卫星光缆微波有线地面卫星IP网络固定移动正如广电总局王效杰司长所言,数字电视为广电行业带来了播出内容、节目形态、服务方式、接收方式、盈利模式的巨大变化。这种巨大变化蕴含着诸多发展机会,此时把握市场商机,加大市场投入和渠道建设,往往能获取一定的成效。机顶盒在整个数字电视产业链中的位置:机顶盒是实现数字电视固定接收的必备设备,短时间内不会被马上替代,因此机顶盒在整个数字电视产业链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二)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到了主管单位国家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也获得了国家信息产业部的重视,两个不同的体系都在摸索发展数字电视的模式。1、广电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对国内数字
17、电视发展的规划: 数字电视发展由有线接入,2003-2006年大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完善四大平台,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新体系;2006年开展数字电视卫星直播业务,预计在2006年6、7月份将发射第一颗直播卫星;2008年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并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用高清晰度电视来为世界传送奥运会的节目;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播出,全面实现数字电视的全国覆盖。 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将分四阶段在从东到西的三个区域进行。第一阶段大致到2005年底,直辖市、东部地区级以上城市、中部省会城市和地区级城市,以及西部省会城市向数字化过渡;第二阶段到2008年,地市级城市和西部少数城市普及数字化;第三阶段到2010年
18、,数字化扩展到东部县以上和中部大部分县以上的城市;第四阶段到201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数字化并力争完成数字化的整体过渡。2、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是家电厂商、电信运营商等的主管单位。其认为,数字电视是三大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之一,数字电视将是未来彩电业及相关产业的一个方向,数字电视的发展有利于彩电行业进行自主性调整,因此信息产业部从一开始就关注数字电视整机制造及关键配套件的产业化,目前正在加快相关政策和标准研究。从产业链的发展讲,信息产业部将根据20世纪90年代初彩电配套的成功经验,构造完整的数字电视配套产业链。从长远来看,数字电视作为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在上层建筑方面势必会做出调整,统筹管理
19、其发展。(三)数字电视产业四大平台的发展现状中国数字电视仍处于初级阶段,落后于当初制订的时间表。1、节目平台节目平台分为中央节目平台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节目平台两级。中央节目平台由中央播出机构建立,组织集成播出中央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中央付费广播电视节目、数字电影节目、获准向全国传输的省级付费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其它广播影视新业务等,面向全国范围播出。省级节目平台由省级播出机构建立,集成播出本省数字广播电视节目、付费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其它广播影视新业务等,面向本省范围播出。广电总局目前在节目政策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努力。到2005年底广电总局总共批准131套数字付费节目,付费电视113套,付费广播18
20、套,已开播付费电视95套,付费广播13套,2005年底付费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39万户,比2004年增长275,付费数字电视收入达到3.16亿元,比2004年增长85。批准中央电视台等五个面向全国的数字付费节目集成运营机构等。然而,大众呼声最高的HBO、凤凰台,以及成人频道、博彩频道等仍然没有政策松动,节目政策仍有待再调整。节目内容是大众认同数字电视最关键的因素,也是目前数字电视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各地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数字电视或与有线电视网的节目内容雷同,或并无高质量的节目,总体对大众缺乏吸引力,数字电视的优势体现不出来。2、传输平台传输平台分国家干线网和省级干线网两级。由中央和省级网络
21、公司建立。承担节目平台的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传输任务,可以采取由国家干线网联合各省级干线网的联运方式将中央节目平台的节目传送到全国各地。3、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分别由直辖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中心)、拥有一定规模和用户数量的有线电视分配网的省和地(市)网络公司(中心)建立。集成中央和省节目平台地数字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本地节目,经过本地加密后送入有线电视分配网,授权用户在接收端通过数字机顶盒接收。区域性和自发性是有线网络发展的典型特征,广电总局同各地广电系统属于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资产上没有所有权,导致广电总局的很多政策和指令最终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相关指导性政策整体落实缓慢。4、监管平台
22、监管平台由一个中央监管中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管分中心以及设在服务平台的监管前端和信息采集终端组成。可以看出,监管平台分中央监管中心和省级监管分中心两级,由广电总局监测中心负责在全国有线电视监测网地基础上建立。省级监管分中心负责监管辖区内有线数字电视运行情况,统计数据上报中央监管中心。中央监管中心由监测中心负责维护运行,省级监管分中心由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维护运行。二、中国数字电视政策分析及趋势解读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阵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舆论工具,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广播、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4
23、.48%和95.81%。广电总局在推进数字电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借助数字电视这一发展机遇,构建一个新的赢利体系。从根本上转变模拟时代的业务经营方式。实现广播电视从大众电视到个性化服务的转变,从内容传输商到内容运营商的转变,从付费频道到内容经营的转变,并持续开发各类数字业务。广电总局提出发展数字电视的步骤是先有线、后直播卫星、再地面无线的“三步走”战略,即2003年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开展数字卫星直播业务,开始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试验;2008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从近期看,上层建筑暂时不会有大的变动,数字电视的发展将继续主要归属广电总局管理,广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 机顶盒 产业链 竞争 现状 分析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3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