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 四川省西充县鸣龙信用社 严昭强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贷业务的发展必须适应新形式、新要求。通过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现状的探讨,并进行现状成因的深度剖析,提出了改进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措施。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组成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山区的主要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担负着向农民、农业、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在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支持农民增产增收的主渠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是获取利
2、润的主要途径,贷款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事关村信用社经营得失和生存发展。因此,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层在任何时候都要将信贷管理放在首要位置,才能不断增强对良好投资机会的把握能力,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自身获得较好发展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履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正因如此,农村信用社系统从上到下一直把加强信贷管理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并围绕这项工作不间断地制定出各种制度、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在制度约束机制作用下,农村信用社整体信贷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信贷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可是,也有一些信用社原有信贷风险不但没有化解,新的信贷风险却在不断发生,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问题呢?就此,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这项工作的
3、经验和相关调查,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一、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一)信贷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虽然近几年以来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信贷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行业内部也出台了相关管理规定和规范性条款,规范了信贷管理行为,但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的信贷管理制度和信贷管理模式尚需进一步健全。如:未确立以“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为中心的贷款营销制度。农村信用社经营理念还墨守成规,抱着坐等客户上门、甚至抱着农户借款是有求于信用社的思想,进行贷前调查不深入,不认真发现风险点,好多信贷人员还是凭经验、感觉来发放贷款。看重与商业银行在城里展开争夺,争客户、争市场,反而丧失了自身的优势。须知,农村信
4、用社的根在农村市场,“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是其明智的选择,贷款是其资产的主要形式,也是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一旦农村金融市场有了足够的竞争,农村信用社将失信于“三农、县域经济”,并将丧失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较淡薄,不计成本的粗放经营方式依然存在。贷款发放一把手说了算的领导模式虽然已不复存在,但信贷人员潜意识里还是要以某领导“表态”才行,并且未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制度,很容易造成贷款发放额度、期限随意性,任意超规模放贷、超资本金放贷、超权限放贷。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存在权责上的不对称性,由于“长官意识”的潜规则作用,信贷员客观公正的调查受到各方
5、面的制约,在贷款的决策上只有申报推荐权利,而一旦贷款发生信贷风险,信贷员就成为了承担信贷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信贷员的积极能动性;长期重放轻管的思想定势,使信贷业务发生后,信用社便失去了对资金的直接控制,在与客户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严厉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贷款质量的全程管理和风险防范、杜绝乱放贷款行为是极其有效的,可目前信用社对贷款责任认定追究落实情况不够好,既没有按期对增量贷款的风险情况进行内部通报,也没有对相关责任人员预警提示;对违规放贷的责任人员没有比照条例采取进一步的从重的惩罚措施,反而导致部分信贷人员有恃无恐,违规放贷我行我素,信贷监督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信
6、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村信用社经历了农业银行、人民银行、银监局的代为管理阶段,导致进人渠道不一,70年代和80年代基本是世袭制的内部职工子女依靠关系进入信用社,90年代进入的是未经正规业务培训的短期合同工,经过全日制的高等院校人才进入信用社的占比太少,而且均在联社管理部门。目前大多数信贷人员边工作边学习,零星学过一些信贷管理方面的知识,没有真正系统地学过金融、相关法律知识、信贷管理、企业会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客观上存在学识水平上的先天不足,使得基层信用社职工信贷风险管理防范意识较差,缺乏综合性管理人员,这样就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
7、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经不起金钱或其它方面的诱惑,置国家信贷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于不顾,以贷谋私,“吃、拿、卡、要”,不见好处不办事,严重影响信用社的整体形象和声誉,挫伤社农感情,发放关系人情贷款、跨区贷款、冒名贷款、垒大户贷款、超权限贷款、私贷公用贷款、自批自用贷款、先斩后奏贷款等等。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经验代替制度,缺乏贷款全程控制理念, 忽略对贷款事前的调查、事中的控制、事后的应急处理。个别社主任放松管理,对贷款把关不严,放任自流,集体审批流于形式,明知是违规贷款,还审批发放。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
8、职”,工作闲散,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部分社贷款风险管理流于形式。(三)先进技术服务:严重滞后受多次体制改革反复更迭和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科技建设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与商业银行相比之下更显落后。在信贷管理的科技软件开发上几乎空白,风险管理的科技服务支撑建设议题才刚提上议事日程。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防范缺少必要的科技支持,精确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受到影响。由于现有业务系统在程序上的不完善,与公安部门和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没有完全对接,如存在借款人信息不准确不全面、借款人关联信息不存在等情况,增加了信贷人
9、员调查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信贷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如对夫妻双方一方已有借款和不良记录的情况不了解,容易造成存在一户多借贷、交叉借款、跨区域借款等违规借款的出现,致使多头借款、一户多社交叉借款现象仍然存在。信贷管理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环节薄弱,难以实现信贷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与维护,强化对业务处理流程的刚性控制。难以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对称性和充分性。这就让信贷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风险。(四)信贷操作流程:不够科学严谨。在放发贷款的整个环节中,操作不够规范。调查岗、审查岗、审批岗、检查岗没有很好地尽到自己的职责。在受理贷款时,个别调查岗不顾规定,没有认真审查借款人主体资格就
10、受理贷款申请;在调查过程中,没能认真坚持实地原则、多人原则、多方原则、多次原则等,调查报告信息收集不全、不准确,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该了解的不了解,该分析的不分析。有些信贷人员在进行授信调查时经常犯先入为主的毛病,带着某种假定,或领导意图,把它作为结论看待,结果授信调查就成了印证或取证的过程,必然片面、不客观,甚至用人情代替制度,刻意提高贷款授信额度。审查岗收到客户部门移交的相关调查资料,在审查贷户资格时,不坚持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业政策及相关信贷制度,不严格执行基本条件和限制性条件要求,在审查申请贷款材料时,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存在,有些审贷委员会成员不敢或者不愿提出异
11、议,不认真审查借款人主体资格、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担保情况、资信状况、借款用途等是否合规、合法,人为忽略材料的完整性、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甚至帮助贷户弄虚作假,而使其顺利过关,结果使信贷集体审批变成了个人审批。更有甚者,经办人在未落实审批文件确定的贷前条件情况下,就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与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或者在贷户未落实用款条件的情况下,经办人就同意贷户办理借款结算手续。检查岗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忽视对借款人贷后经营情况变化的跟踪了解,没有对贷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缺乏对经营风险的深刻剖析。有部分信用社把贷款发放出去之后就不管了,一直到贷款到期才去催收,不能及时发现借款
12、人的各种风险,致使信用社对贷户经营活动、贷款用途及资金运用等情况不得而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金的回收,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二、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一)严格执行信贷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1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准确市场定位。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民自己的银行,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系统总结并掌握了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不但能及时把握“三农”脉博,适时提供信贷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且还能够运用信贷杠杆作用,正确引导农业由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过渡,从而保证信贷资金的正常运转,实现支持“三农”的目的。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建立
13、与“三农”的密切关系,树立靠支农求发展、靠支农增效益、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降风险的思想,鼎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切实降低和分散资产风险。2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和授权授信制度。对每笔贷款都必须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时严格审查、贷后跟踪检查,要准确、及时地揭示每笔贷款的风险,并形成书面风险提示。同时要本着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对借款人、保证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合法性、手续完整性进行审查,并要重视客户各种佐证材料的搜集,做到尽职调查,全面掌握客户的资产真实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确保贷款对象准确、贷款金额适度。不能任意突破授权授信额度。对某一部门、某一行业应根
14、据自身资金的宽松情况、客户资信、风险状况明确授信,任何人不得随意突破。还要将风险评估具体落实到一个独立于信贷部门的职能部门,利用另一部门来制约信贷权力过于集中,并实行定期的、全程的风险评估监测,客观、科学对贷款风险作出量化评估,达到一定风险水平的贷款,就提示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化解,转移风险。3建立主责任人制度,严格责任界定。主责任人制,即第一责任人制,是适应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需要,在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针对有决策权人在决策各环节中的作用及行为而承担相应责任的管理制度。主责任人制的建立,是对信贷决策各环节有决策权人管理责任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规范信贷决策行为,有利于克
15、服多年来信贷业务逐级报批而由一人承担责任或名为集体承担责任而实际无人承担责任的弊端。通过建立主责任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责任人严格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为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负责,共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负责,共同为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负责,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信用社集体权限内办理的信贷业务,信贷调查人员为调查主责任人,主办会计为审查人承担审查主责任、主任为审批决策人承担决策责任、管理该户的信贷人员承担贷后管理责任。经审贷小组审议通过的信贷业务,审贷小组成员共同为真实性和合规合法性负责,如发生信贷风险损失则各自承担相应责任。该责任不受本人调离岗位的影响, 坚决执行信贷责任“终身制
16、”。 4强化制度制约,严格责任追究。冷静分析多年来信贷管理不规范和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信贷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原因,那就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或追究不严,使部分信贷人员心存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养成了一边纠正一边违章,或只查违章不认真纠正的不良习惯,可以说已经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为了确保信贷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尽快改变信贷人员的惰性思维,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各环节有关人员的责任,规范主责任人的行为。加强内部稽核监督检查,强化对客户的贷后监管,及时发现信贷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好风险提示并录入相应信贷管理系统,全面掌握
17、客户的风险状况。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序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重点社、重点人员存在的重点问题,重点进行检查,严格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始终对信贷违规现象形成高压态势。通过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使信贷人员逐步养成按制度办理贷款的良好工作习惯,转变重放轻管的工作作风。5、确保信贷管理的正面奖惩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效执行。建立较全面的信贷管理系统,做到每天提醒信贷人员应做好哪些户,哪些户应该催收,哪些户应做贷后检查,哪些户应做风险提示等,做到“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应该适当提高信贷人员薪酬,有系统保障真实、全面反映和统计信贷人员的业绩,根据相应业绩
18、取得相应报酬,应当形成高业绩获得高报酬,无业绩只能得基本保障工资或调离信贷岗位的激励机制。(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信贷资产运行真正意义上的“零风险”是不存在的,但从管理角度出发,降低最大风险度,却是能做到的。因此,管好信贷资产要从源头抓起,坚持“人是第一要素”的信贷管理经营理念,只有管好人才能从根本上管好信贷资产,因为人是物质创造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唯一管好信贷资产基础的基础,是信贷管理实施长效管理的最好保障。科学、合理选拔干部和员工,是做好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员工管理办法,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和淘汰员工,评定员工级别,确定不同级别员工的业务经办权和待遇。通过规范的干
19、部选拔机制,以“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方式选择优秀人员担任管理者,同时淘汰不称职者,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的员工和管理者队伍。教育是提高员工和管理者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金融机构要吸取信贷风险案件的教训,提前着手,防范于未然,把加强对员工和管理者的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信贷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为防范信贷风险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要经常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各项信贷规章制度,深入开展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要进行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教育,从而提高信贷人员素质,使信贷人员端正思想,自觉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廉洁奉公、尽职尽责,增
20、强信贷人员自觉防腐抗变的能力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加大对员工和管理者的奖惩力度。加大对工作优秀人员奖励力度,提高其级别、工资和奖金。员工要与经营业绩挂钩。如对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时,要与收贷收息、不良贷款清收、业务拓展、存款、中间业务等指标挂钩,以其完成的业绩兑现绩效工资,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通过科学设置评定信贷人员等级、建立科学的信贷考核目标体系和信贷考核的激励机制,让信贷人员的工作实绩得到高额回报和实现个人价值,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激励客户经理的工作热情。同时,对违规放贷的责任人员实行严厉的追究制度。一旦不合规的贷款行为被发现,以往通常采取的做法有:
21、通报批评、在岗清收、调离原岗,给予的较重处分是离岗清收或免职,以上述方式处理当事人,与他给国家与单位造成的巨大损失之间远远不成正比,这也就不足以在信贷人员内心深处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使之不能彻底打消不正当念头。所以联社领导要充分给职能部门授权,职能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办法,信贷部门要严格执行贷款发放的终身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贷款“四包”(即包放、包管、包收、包效益)内容,加大检查频率,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坚决重处,决不姑息迁就,对违规违纪人员、不作为人员加大处罚力度,对涉及违法的要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以此保证制度的严肃性。(三)推进信贷管理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管理,当
22、务之急是加快信贷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虽然管理体制和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但它不是万能的,需要一个刚性化的铁面无私的科技手段来支持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保证行为的合规和合法。所以,在建立、健全各项信贷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建立电子的管理系统。要研究建立全省统一的信贷业务电子化处理系统,实现信贷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与维护,并及时进行调查更新相关资料,强化对业务处理流程的控制。通过电子化建设,把管理制度转化为电子语言,使其刚性约束每一个人的行动。在电子流程下,将有效地控制违规行为,确保制度的执行。所以各级联社应优先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加快基层社电子化建设进程,做好人员培训,提升基层社管理水平,稳
23、步推进信贷管理电子化建设。上级主管部门也应牵头组织开发和推广,或研究论证现有已开发的信贷管理系统,或考察评估引进国内外银行同业先进的信贷管理系统。探索建立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要大力构建学习平台,建立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对称性和充分性。建立信贷管理工作重点联系制度,加强与联系社之间的对话,将联系社作为试验的基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信贷管理网页,积极开展了“信用乡镇”和“信用村、户”的评定工作。对评定出的信用户、信用村,按照贷款利率定价制度,给予了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配套等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健全了农户经济档案,建档面100%,并及时了解、更新相关情况,使之成为全省信贷管理人员
24、学习交流的平台。为确保信息系统的真实、可靠及实用性,应确保系统内一个真实的身份证号码(或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只能拥有唯一的一个客户号,信贷人员必须真实全面录入客户信息,并为此信息的客观性进行维护和负责,对不认真维护客户信息及有意造成同一个客户在系统内产生多个客户号的信贷人员进行严肃查处,确保能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客户动态信息及关联信息,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完整、真实、灵敏的信息数据与统计分析系统,能实现 “信贷管理规范化、数据采集实时化、客户信息全面化、客户服务自动化、领导决策科学化、风险预警自动化。”能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提高信贷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切实防范风
25、险,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竞争能力。在受理每笔贷款前,先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或本行业联网的计算机中进行查询,防止多头贷款和垒大户贷款,对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实行信贷制裁。通过信贷电子管理系统和信贷信息化建设,能高度、密切关注业务情况。对发现的正面情况,积极树为典型,进行推广,要求大家学习。对发现的负面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惩罚、制止和修正不合理行为,并要求大家引以为戒,以保证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降低信贷风险的产生。(四)强化信贷管理,规范信贷操作流程。由于农村信用社网点多,一些信用社信贷人员很少,力量薄弱,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个信贷员常常要管几百户甚至上千户农户贷款,人力、精力都很难跟上。这就要求信
26、贷人员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必须依靠精细化的操作流程,利用好科技信息的优势,融入到科技信息社会中,从门柜中解放出来,深入到村社中及时了解掌握信息,才能真正实现千家万户的科学化信贷风险动态管理。严格贷款操作规程,特别是对每笔贷款从申请调查审查审批发放贷后检查收回等每个环节的相关操作流程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细化各个环节的责任,全程监控每笔贷款的风险点。对每笔贷款都要坚持调查人,审查人,决策人等岗位进行审签制度,即由包片信贷人员签注调查意见后,经过审查人审查及审批人员审批后发放,杜绝人情、关系等贷款。严格把好审、贷、查三权分离关。要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精细化管理。在操作规程上必须借鉴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
27、,结合自身实际,凡新发放的贷款,不论金额大小均不得单人操作。通过审、贷、查环节方能发放,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违者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在农户提供相关的必备资料后,信贷人员在接受贷款受理时,调查人要尽职调查该农户的基本情况、相关背景、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信誉状况、贷款用途等各方面的详细信息与资料,并把相关调查记录汇报给审查人。上级在对贷款审查中,不仅要听取下面的汇报,还要进一步认真审查借款人实际控制人的道德品质、管理能力、行业经验、实际资产等状况,审查借款人的借款原因和用途、现金流量、还款能力和经营者个人信用情况,审查保证人的保证能力、抵(质)押物价值、抵(质)押率及变现能力,通
28、过严格审查后再交与决策人审批。然后信贷人员按照严格步骤发放贷款,及时登记贷款台账,及时录入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就是贷后的全程监控。在这一操作流程中,问题最大的是,对放出后的贷款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有的信贷员放贷后长时间都不闻不问,不检查也不监督,习惯于坐等贷款户前来还款付息;还有的信贷员明知贷款到期快收不回来了,却没有通过法律手段加紧催收,白白错过了诉讼期限,给信贷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因此,要借信贷上线改革的东风,全面加强信贷风险的监管,经常及时跟踪放出贷款的事后检查,做到一笔贷款,从发放之日起,连续监控,按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动态管理原则(实际现在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都在实行贷款十二级风险动态管理,
29、农村信用社应根据情况逐步跟上),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变化情况将其划分到适当的档次,必要时停止向同一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一旦发现风险苗头,立即发出预警信号,抓好风险管理监督防范,努力控制贷款的“不作为”风险。总之,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信用社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具体操作层,都应从中有所启发,让信贷管理更精一些,更细一些。只有把工作做精、做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经营效益才能得到保证。只要我们以农信社发展为己任、立足实际、开拓创新、真抓落实、敢为人先、集思广益、创造性开展工作,我们农信社的信贷管理就一定会不断加强,信贷质量持续提升,我们农信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参考文献:1赵志刚 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与风险处理,金融经济,2006(10)2田 莅 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问题探讨,农村经济,2007(11) 3李洪国 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探讨,中国金融网,2007(07)4刘 群 浅谈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吉林农村商业银行网,2008(03)5 张俊平 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思考,科技与经济,2010(02)6 朱光成 试析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金融论点,2008(1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