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风险管理讲义.doc(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篇 基础理论第一章 风险管理基础知识第一节 风险管理的起源及发展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风险,风险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几千年前人类就认识到了风险的存在,但一直到18世纪,“风险”一词才被提出来研究,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风险管理的思想开始萌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1932年,美国几家大公司成立纽约保险经纪协会,定期讨论有关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学科的兴起。二战以后,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间竞争加剧,面临的风险日益凸显,进行风险管理的要求与日俱增。1963年和196
2、4年,美国先后出版了 企业的风险管理和 风险管理与保险等专著,正式拉开了风险管理学系统研究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初期,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从欧美发达国家传入亚洲,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虽然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势头很猛。特别是2006年6月,我国发布了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的新阶段。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实践看,目前,安全风险管理已被广泛应用于铁路、石油、电力、核工业、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其中,在铁路安全管理实务上,承认运输活动具有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关运输安全法制化的规则,以强
3、制运输主体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主流做法。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报告已经被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作为法定营运审查文件。也就是说,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是包括铁路在内的交通运输业的营运条件,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及各种交通运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机械时代:注重设备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机械方面的故障得到高度关注、改善作业环境。人的因素时代:在人的失误理论下,关注人为失误原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设计中确定人机控制理论,制定人机控制界面;科学管理加上经验管理。组织管理时代:关注整个组织的建设和组织的有效性;关注安全隐患,将风险评价、风险分析和控制
4、作为安全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关注系统的各个部分的相互配合和联系;安全文化建设成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安全风险管理在其他行业的应用情况。进入21世纪,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我国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力等行业安全管理的主要模式。从航空系统看,2007年开始建设航空安全管理管理体系(SMS),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持续检查为手段,以信息化管理、安全评估为工具,引导企业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其主要管理方法有3种:被动式方法: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和时间做出反应。主动式方法:通过分析组织的活动主动地识别安全风险。预防方法:在系统常规实时运转时获得系统性能以识别潜在的、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其主要管理手段和措施有5个方面
5、:坚持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原则,“谁主管、谁负责”,事故调查“四不放过”,科学的安全检查,规划化的管理。运用法制手段,健全法律法规,实施运行许可证制度,强化舆论监督,加强人员管理,健全企业内部审核机制,坚持“向上级负责、向职工负责、向自己负责”的原则。运用系统管理方法,做到“四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三群”(群策、群力、群防)。运用经济管理手段,实行经济处罚、风险抵押。运用文化手段,开展标志建设、全员教育。从电力系统看,2007 年国家电网公司开始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将原有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整合到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体系中,建立分层次、分专业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形成上下衔接并逐级负责、
6、专业配合并各负其责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其主要做法是:加强教育培训,针对辨识出的危险因素制定预控措施,与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相结合,编制危险源辨识手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全员风险分析和辨识的意识与能力。突出预防为主,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先分析和评估,辨识作业环境、作业方法、设备本身等存在的危险因素。实施过程控制,按照PDCA循环管理模式,建立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注重加强过程监督和纠偏,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预控措施说明与提醒,作业后及时对作业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补充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基础数据库及作业现场危险源辨识手册、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等,促进安全风险防范和
7、控制的持续改进。第二节 风险管理的内涵一、风险管理的涵义及分类所谓风险管理,就是指为了降低风险可能导致的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所进行的风险因子识别、危险源分析、隐患判别、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相应风险对策与措施的全过程。从宏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存在于系统中的人、物和环境,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系统。而从微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就是指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和事故。见下图-1:流程图-11. 安全风险的基本属性是现实存在性、因子相关性、可认知性、非期望性。核心目标是实现“两减少一改变一消除”,即: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变环境不安全条件;消除各层级的管理缺陷(见关联图-2
8、)。管理对象宏观的主要是人、物、环境;微观的主要是危险因子(理论可替代实际可转换)、危险源(理论可减少实际可控制)、隐患(理论可消除实际可消除)、事故(理论可减少实际可减少);具体为人的行为、实质的物体、内部外部的环境。见关联图-3。理论可减少实际可减少理论可替代实际可转换理论可消除实际可消除事故理论可减少实际可减少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关联图-2关联图-32. 风险的分类:动态风险由于人类需求的改变、制度的改进和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环境的变迁导致的风险。静态风险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或由于人的行为失误导致的风险。-动态安全风险动态风险包括设备的磨合,技术的更新,环境的适应等所导致的风险。所以
9、在新系统起运的初期更加难以控制,故障率更多。决策时必须评价能否保证系统初始失效期的安全运行。-静态安全风险静态安全风险主要指作业安全风险,作业安全风险是企业安全的基本要素要积极推行作业安全风险预控,以人为本,以提高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和能力为根本,以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辨识和控制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分专业地推行作业安全风险预控,控制作业违章、误操作、人身伤害等安全风险,保障作业全过程安全。二、风险管理的体系:安全风险组织体系、安全风险责任体系、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安全风险保障体系、安全风险应急处置。三、风险管理特点:脆弱性。实现人的安全和健康是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作为保护目标的人脆弱性增大。耦合性。
10、系统要素关系更加紧密,风险因子的耦合作用增强,次生风险增大。复杂性。面对很多新系统,需要复杂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能动性。人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决定因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四、风险判别指标有:风险率、风险程度、个人风险、社会风险、事故次数、伤害人数、伤害概率、财产损失等。其中风险程度(即风险等级)分为若干级别,如极显著的、显著的、轻微的、不显著的;风险级别:、。 五、风险控制体系模型 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的递进表达形式:A风险因子+ B风险因子=危险源危险源+超出设定安全界限的状态或行为=隐患隐患+内部失控(外部激励)=事故第三节 风险管理术语定义风险因子-
11、风险因子是指以一定的状态、形式存在的物或物质。风险因子自身具有中性的属性,但从事故的不期望角度而言,它又表现为风险性。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对不期望的、能导致事故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和控制。危险源-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隐患、事故的根源或状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而言,危险源具有理论上可以减少,但实际上只能加以控制的特性。从防范事故的角度而言,危险源表现为风险性。危险源是否变成隐患,进而引发事故,往往取决于人们的行为。其中危害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事故、涉笔故障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隐患-隐患是指超出了人们设定的安全界限的
12、状态或行为,如超标、 “两违”现象等,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隐患能否导致事故,主要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和状态。由于人们设定界限的不同,隐患既可能被划定为隐患,也可能被划定为危险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隐患是完全可以被消除的。事故-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事故是指系统的发展、变化违背人们的意愿,发生了人们不期望的后果。如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或偶发事件。事故是由一种危险因素或几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这些危险因素是事故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事故具有理论上可以减少,实际上也是可以减少的特性。风险值-结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表示的风险量值。其中:后果是事件造成的影响或
13、结果。可能性是概率或频率的定性或定量描述。风险等级-基于风险水平划分的风险级别。脆弱性-自身存在着易受伤害和损失的因素,在事故或灾害来临时表现的抗灾能力和恢复能力的适应程度和敏感性。其中:承受能力是对风险的承受和抵抗能力。控制能力是主管避免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潜在损失的能力。风险识别-就是对系统中尚未发生的、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连续的识别和归类。也可以简单地说就是发现、确认、描述风险的过程。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全过程。风险控制-是对不能接受的伤害和损失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以达到消除、降低危害的目的。第四节 风险管理的思路及方法生产活动涉及设备、生产环境
14、、作业及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以如何有效地控制生产活动的相关风险为设计主线,形成了风险控制流程图。根据流程图,风险管理体系对安全生产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一套安全生产管理新模式,为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提供了新方法,主要有如下特点:1. 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强调事前分析与控制。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管理要求都针对特定要素的风险而设计,识别管理与现场所需做的工作,指明管理方向与要求,控制损失。在实际工作中,从基准风险评估、基于问题风险评估和持续风险评估入手,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与持续性,用管理标准控制管理及流程风险,用作业指导书控制作业风险。2.
15、 以计划、执行、检查、纠正PDCA闭环管理为原则(见关联图-4),强调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体系在内容编排上就以PDCA闭环管理原则进行布局,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好计划、执行、检查、纠正各个环节工作,PDCA闭环管理是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的四个步骤,也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所有工作的要求。P控制行动风险点排查隐患判别风险评价可接受风险?严重性可能性持续管理改善管理检查纠正YesNoACD关联图-43. 以系统化、规范化为管理思想,强调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体系的管理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且环环相扣,从横向与纵向形成一系列链条式的闭环控制。比如危害的辨识和评估、控制措施
16、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检查和回顾是一个纵向的闭环,而通过事件的分析找出体系中与事件发生原因相关的管理要素并进行持续改善是横向的闭环。体系规范化就是要求单位针对各项工作制定工作标准,实施流程管理,规范管理与现场作业工作。4. 以持续改进为目标,不断提高铁路安全生产的绩效。安全生产问题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实现整体绩效改进的过程。体系从要素本身就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回顾和改进,并定期开展审核,以系统地发现和改进问题,实现持续改进。PDCA循环是实现持续改进的方法。5. 以先进管理体系为基础,突出安全生产特色,实现了管理创新。体系在充分借
17、鉴了国内外先进管理体系内容与管理理念和方法基础上,密切结合铁路实际,突出了设备、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显示出专业化水平,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领导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风险管理作为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强组织。加强对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厘清、落实安全管理中的各级组织、部门的职责、作用、权限,切实保障安全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三是督导推进。各专业部门是指导落实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
18、,要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作用,督导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三、努力提高素质能力。安全管理是人员、设备、环境的系统管理控制。安全风险控制的主体是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效取决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领导的态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带头学习风险管理理论和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加强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决策、监控等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必须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风险管理人才队
19、伍。三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普及。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干部职工普及安全风险管理知识,抓好应急情况下的安全处置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四、搞好安全风险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新时期铁路安全工作的创新。要以创新的精神,以现有安全管理体系框架为基础,构建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职能、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内控系统等主要内容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形成规范完备的安全生产制度。健全和完善作业规程和行为准则,落实安全责任制,实施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严格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升安全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减少制度性缺陷,避免管理性违章。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体系。根
20、据安全风险程度、生产作业过程存在的危险等级,建立和完善以安全自查自纠为主的安全监控、反馈、自我调整机制,采取量化考核、定期考核评价等措施,规范安全风险管理运作。三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专业、精细的实时监控、动态评估和预警响应。完善安全信息数据库,提高数据查询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共享。第二章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对风险管理的出发点、目标、运用范围等侧重点不同,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在铁路系统全面推行安全风险
21、管理,就是要结合铁路安全工作实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驾驭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和消除风险,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重点是要抓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要素。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是基础,风险控制是核心。第一节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内容及重点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解决铁路安全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提升全员、全过程安全控制能
22、力的有效途径。一、核心内容:即事前预防、过程控制、事后处置。见附图-5。(一)事前预防一是加强风险意识教育,理解和掌握其内涵、目标。二是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和逐级负责制。三是落实行车设备修程修制、检测监测,提高设备质量。四是以五支队伍为重点,抓好教育培训和岗位管理。五是全面规范规章制度管理。(二)过程控制一是以创建标准化处室、调度所、站段、车间、班组、岗位为载体,落实安全管理规范化和职工作业标准化。二是以客车安全、高铁安全等九个方面为重点,强化单岗自控、多岗互控、人机联控和关键作业环节干部盯岗监控,强化对安全风险重点的监控管理。(三)事后处置一是要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完善各类非正常情况下的安全措施
23、,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二是建立健全安全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处置、解决问题。三是要强化应急演练。经常性的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联合应急处置安全风险的能力。四是强化应急处置。对发生的非正常情况,按既定预案,果断正确快速地进行应急处置,将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核心内容图-5二、 重点及分类:高铁安全、客车安全、工程质量、营业线施工、重大自然灾害后果、货物装载加固和危险货物运输、站车防火防爆、行车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道口和路外安全等9个方面为安全风险控制重点。按照设备质量、职工作业、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分类。1. 设备质量类安全风险:设备是指有可能造成铁路交通事故的所有设
24、备。 各单位要根据设备特性和修程修制的要求,认真查阅设备维修档案、检修记录、检测数据、事故案例、设备故障案例以及各种分析(会)资料,全面排查设备设计、制造、定期检修、日常维修和日常使用等环节可能导致事故的关键控制项点和安全风险点。2. 职工作业类安全风险:对照国家法律法规、铁道部规章规程、路局制度措施,全面分析所有工种一次作业过程(如对照作业指导书),按照可能造成的人身、设备、行车等方面的不良安全后果,排查关键作业环节及安全风险点。3. 安全环境类风险: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类的安全风险包括:可能对铁路设备设施、列车运行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可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环
25、境类安全风险包括:大风、大雾、雨雪、冰冻、极高(低)温等恶劣天气,以及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危岩落石、鸟害、危树等。4. 安全管理类安全风险:一是管理人员指挥不当和组织不当造成不良安全后果的行为;二是制定检查下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第二节 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的联系与区别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铁路积累和形成了许多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基础。联系方面主要体现在:管理目标方面。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都坚持安全发展,着力于实现铁路安全持续稳定,两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管理理念方面。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都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
26、主、综合治理”,强调树立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风险意识,牢固树立“三个共识”。管理内容方面。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都是强化超前防范、风险控制,抓好过程控制和安全风险应急处置,着力于构建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管理和保障机制。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模式方面。传统安全管理侧重问题分析,通过事后倒查原因和教训、制定和落实补强措施,达到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的目的。而安全风险管理则更强调问题的超前防范,即通过严密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把风险控制在逐步弱化和防范风险演变成事实、事故,进一步前移了控制关口。安全管理对象方面。传统安全管理主要是事故和隐患管理,是比较典型的
27、事后管理,带有一定的被动性;而安全风险管理则更加强调对问题项点(安全风险点)的管理,把管理关口移到了事发之前,通过主动控制风险,防止风险发展成为隐患乃至事故。因此,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主动性均优于传统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特点方面。传统安全管理虽然也强调超前管理,标本兼治,但主要采取的仍然是经验型管理,安全工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各级干部和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而安全风险管理则更加重视安全隐患问题的辨识,分级管理,预警预控,管理方法更为科学、有效。传统安全管理注重各级干部的安全包保、监督检查和考核,通过督促干部这一少数群体认真履行职责,达到强化现场作业控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的目的;而
28、安全风险管理则更加强调安全的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在对安全风险的控制上,不仅管理岗位有明确的职责,每一个作业岗位更有直接控制安全风险的责任。显然,在凝聚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合力方面,安全风险管理显然更加具有优势。传统安全管理比较重视责任追究,注重对人的处理和对事故教训的吸取,而安全风险管理则更加强调责任在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风险防范和事后的风险危害的控制上。因此,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既不能与现有安全管理相割裂,更不能脱离现有安全管理另起炉灶,必须把风险管理建立在现有安全管理基础上,引入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掌控,优化工作思路,促进现有安全管理更加理性和科学。具体见关联图-6。关联图-6第二篇 管理指导
29、第一章 组织及目标责任体系全局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高铁和客车安全为重点,以防范一般C类和D类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和高风险环节、关键岗位实施有效控制为目标,加快建设符合铁路特点和我局实际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进一步强化运输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持续增强全局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大力消除和降低安全风险,努力实现全局长周期的安全稳定。2012年,初步建立职责明确、程序清晰、实用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2013年,经过深入实践,基本建成机制健全、科学高效、管理规范、覆盖全面的铁路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实现安全风险全面受控、安全基础全面加强、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确保铁路安全生产稳定有序。路局成立安全风险控制体
30、系建设和运用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组长:局长、党委书记;副组长:路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其中主管安全工作副局长负责日常工作);组员:各专业部门、局办(党办)、总工室、安监室、人事处、劳卫处、企管处等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路局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和运用管理办法,履行安全风险管理决策、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等职责,研究部署全局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并制定重大安全风险问题解决措施。各级机构管理责任分工:图-1第二章 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第一节 安全风险分级分类一、级安全风险及管理制度二、系统及属性分类按系统划分为:车务、客运、货运、机务、供电、工务、电务
31、、车辆、建设、治安综合治理等安全风险。按安全生产的特点划分为:安全管理、设备质量、现场作业、行车组织、职工素质、安全环境、防火防爆、恶劣天气和其它等类别。按存在的状态划分为:固定安全风险和动态安全风险。其中,固定安全风险是指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中界定的所有事故,我局防范的重点固定安全风险是一般C类事故(25项)和D类事故(21项);动态安全风险是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或特定性,可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如恶劣天气、单机在自动闭塞区段停车等。第二节 各级安全风险排查范围及对象各专业部门、各单位应结合实际对本系统、本单位安全风险的类别进行细分(不完全统计)。见附表-1。路局确定的安
32、全风险排查范围及对象:防范一般C类(计25项)、D类(计21项)铁路交通事故控制项点及119条客车安全控制措施。 工务系统防范事故类别范围及对象(武工综函20121号):按照事故类别共计8项10个对象。一般C类事故:C3自轮运转设备火灾。C13列车刮碰施工作业机具、路材路料等。(撞施工作业机具;路材路料和道口相撞)。C24超范围施工作业。一般D类事故:D2调车脱轨(站场设备质量问题,道岔、曲线是重点);D3挤道岔(站场设备质量问题,道岔、曲线是重点);D9施工作业耽误列车(施工组织问题);D10违反劳动、作业纪律耽误列车(作业人员、机具下道不及时影响行车的问题);D21设备故障延时超过2小时(
33、断轨和绝缘顶死造成红光带的问题)。按照风险源分为五大类28项。高铁安全风险源重点:一是线路安全环境,主要是上跨桥防异物坠落、路外安全环境、机具材料管理;二是设备质量,重点是伤损设备管理,对道岔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刚件裂纹伤损,及时处理;三是防灾系统管理及应急处置,做好雨、雪、风等突发天气以及设备故障等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客车径路风险源重点是:加强客车径路道岔几何尺寸、连接零件、伤损设备控制,还有日常养护作业控制。道口风险源重点是:农忙、节假日和恶劣天气,对重点道口安排人员加岗,还有作业人员“两纪一化”和保安设备状态良好。施工风险源重点是:恶劣天气、夜间施工,施工前三位一体防护设置及点前准备范围控
34、制,施工中人身安全,施工后的机具材料清理、列车放行条件及线路巡养制度落实。自轮运转设备风险源是:自轮运转设备转场运行安全,包括各作业装置的捆绑,各种车型的编挂顺序,运行过程的监控及落实干部跟班制度;调车作业的安全,进路及信号的确认,严防冒进、超速和溜逸问题的发生。 各级防控的事故项目 表-1序号系统防控对象合计备注事故项目及条数(项)防控重点一般C类事故一般D类事故1路局所有列出的25项所有列出21项119条客车防控措施。165未含特定情况2运输3客运与客运系统相关的一般C类、D类铁路交通事故、119条客车安全控制措施。客运设备设施、防火防爆、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乘降组织、行包运输、环境治理、
35、违章违纪、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一是全面排查整治职工“两纪”。依据客运201238号文件4货运C2列车脱轨、C3列车火灾、C4列车爆炸、C16列车运行中刮坏行车设备设施、C17列车运行中装载货物、加固材料、超限或坠落。计5项。D10耽误列车运行、D3挤道岔、D4调车脱轨。计3项。8依据货运20124号文件5机务除C17、C18、C20 、C23的其他所有一般C类事故。计21。除D6错办或未办行车凭证发车或耽误列车、D9施工检修清扫设备耽误列车、D11-D13类、D18行包邮件装卸作业耽误列车的其他所有一般D类事故。计16项37未含特定情况6供电1项,C16列车运行中刮坏行车设备设施。1项,D9施
36、工检修清扫设备耽误列车。2依据机务2011228号文件7工务3项5项分为五大类28项。36防控重点见附件合计第三章 制度及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扎实做好安全风险的排查、分析、评估、控制等工作,分路局、专业系统、基层单位三个层次,分别形成完整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三个层次分别制定和完善以下涉及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的6项制度:1安全信息管理制度。路局层面:负责全局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和管理,专职人员分系统分类别根据路局整体要求实行定期更新;重点信息依据程序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专业部门:负责本系统的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日常管理,实时更新;全面掌握本系统各单位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
37、信息,规范安全风险源的逐级上报。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日常管理,实时更新;全面掌握本单位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规范安全风险源的逐级上报,加强统计汇总和综合分析工作。2安全风险点排查制度。路局层面:负责全局安全重大隐患的风险管控,重点加强对高风险点(如高铁、客车等)、大型施工、重大自然灾害天气等易于发生事故的区域、地段、线路、单位、项目,以及安全风险失控处于路局预警的薄弱系统或单位加大风险排查。专业部门:负责对本系统的重大隐患实施风险排查,重点加强对铁道部确定的9项内容、路局确定的四个类别的项点以及历年事故或设备故障集中期等固定风险点组织排查,加强对易于失
38、控的动态(阶段性、季节性等)安全风险、易于发生事故的结合部、安全管理薄弱单位实施排查。各专业部门要充分利用周统计分析制度,分系统、分层次全面梳理防范一般C类、D类事故的控制项点,分设备质量、职工作业、安全环境、安全管理,查清所有安全风险点。基层单位:负责对安全管理的薄弱车间(站)、关键作业,易于失控的关键时段、岗位,以及上级预警的重点作业项目、不良环境等动静态安全风险实施排查。各单位要在定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照作业过程分为正常和非正常全面准确查清各类安全风险源。3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路局层面:负责对重大问题和全局普遍性的突出性安全风险问题的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研究解决,并加强指导和督促
39、检查。重点加强对风险责任和风险控制措施在专业部门和站段两个层面的落实检查;对符合预警条件的系统、站段和行车设备,及时下达安全预警通知书,组织力量进行重点帮促、加强指导、督促问题整改。专业部门:以落实安全管理规范化和职工作业标准化为重点,以安全预警、对规对标、联合帮促等为手段,强化安全风险问题整改销号,重点加强对风险责任和风险控制措施在站段管理和现场作业两个层面的落实检查;对符合预警条件的站段和行车设备,及时下达安全预警通知书,组织力量进行重点帮促、加强指导、督促问题整改,实现对安全管理和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基层单位:负责针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按照设备质量标准和职工作业标准,分系统、分层次制定
40、预防措施、控制方案和整改计划。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简洁、适用、可操作性强、经济高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风险,对本单位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和突出性问题向路局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意见。重点加强对风险责任和风险控制措施在干部管理和现场作业两个层面的落实检查;对符合预警条件的车间、班组和行车设备,及时下达安全预警通知书,组织力量进行重点帮促、加强指导、督促问题整改。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风险源要逐一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并形成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对已排查出的但短期内无法整改的安全风险,应制定和落实周密的过渡防范措施;对已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点,经检查还存在问题的,应改进完善控制
41、措施。对结合部的安全风险,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协调,共同协商制定控制措施。4安全风险分析制度。路局层面:路局通过日、周交班会、每旬和月度安全电话会、月度安全分析会、季度安委会、半年和年度安全工作会等方式,开展全局性安全风险分析。专业部门:专业部门每月对系统安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对安全薄弱单位和环节进行重点剖析,要充分运用“一查一整三追踪” 检查方法,定期对安全问题和防范一般C类、D类事故控制项点即安全风险点的控制、落实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按照“向下追踪问题发生的现象,向上追踪管理上的原因”的原则,不断完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内容,实现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动态优化、实时更新。基层单位:定期或不
42、定期地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梳理,按照“向下追踪问题发生的现象,向上追踪管理上的原因”的原则,分析每一个安全风险点所包含的危险因素、存在问题和原因,特别要突出高风险环节和高风险岗位风险分析,明确每个岗位、每项流程、每个环节、每个生产场所等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风险分析,车间班组要围绕设备质量维护、生产作业过程,开展作业前安全风分析工作,有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5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路局层面:将安全风险评估评价内容纳入 “月考核、季评价、半年评估、年度安全优质站段评比”工作之中,全面规范路局安全评估检查办法。对运输站段、运输辅助单位、非运输企业、工程建设单位等四种类型,分别制定安全
43、风险评估检查标准,将人事、监察、工会等部门吸收到评估检查工作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认真开展评价考核,进一步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效能。根据重新修订的路局安全事故(设备故障)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加大对安全工作失职失责行为的问责力度。专业部门:以专业部门为主导,对运输站段、运输辅助单位、非运输企业、工程建设单位等四种类型,分别制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既要评估风险发生的频次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又要评估分析既有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和降低风险程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增减安全风险点、完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为消除安全风险提供可靠依据。基层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以安全风险管理为基础的综合安全检查
44、评估体系,以强化安全基础为重点,以规范管理、强化设备质量和严格作业标准为内容,以创建安全优质段为载体,持续开展“三标”建设,不断提升站段安全管理水平。6安全风险控制检查考核制度。路局层面:路局通过月度安全质量专项奖励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季度标准化专业安全管理评价考核、半年开行动态检查列车、半年安全评估等形式,对各单位安全风险控制进行检查考核。加强对安全风控制情况的抽查,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专业部门:采取平推检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与责任包保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加强检查考核。将安全风险管控纳入既有安全考核办法进行严格考核,要制定安全风险控制点的检查
45、监控措施,明确部门领导及专业干部检查安全风险点的量化任务,认真执行下现场检查量化要求。基层单位:采取多种方式对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加强检查考核,要制定安全风险控制点的检查监控措施,督促各级干部认真落实事故源点控制措施,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和关键时段,以及机控“盲区”的检查把关,实现对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第四章 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强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强化全局干部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是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前提。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形式,经常性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记“三点共识”,正确理解和熟悉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目标任务和涉及本岗位的安全风险
46、、控制措施,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务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为指导,以落实安全管理规范化和职工作业标准化为重点,大力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切实把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各岗位,实现对现场作业和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各专业部门以创建标准化处室,调度所以创建标准化调度所,运输主要单位以创建标准化站段、标准化车间、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为载体,全面开展设备达标、岗位达标
47、建设;建设系统要以创建标准化施工队、标准化工地、标准化项目为载体,全面开展作业达标、质量达标建设。要完善每个层面的建设标准、考核要求和实施办法,使每个层面的创建有标准、有考核、有实效,尤其把车间(施工队和项目)、班组(工地)、岗位三个层面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实现基层安全管理达标、生产安全可控的有效载体。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2012年路局1号文件的规定,按时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纳入季度安委会、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各部门、单位在召开的季度安委会、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上,要将本系统、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成效作为重要分析议题,认真分析安全风险排查、评价、控制和考核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制定整改和补强措施,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充分运用既有的安全预警和“一查一整三追踪”等有效方法。要根据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完善既有的安全预警制度,以控制和防范动态安全风险为重点,建立分类、分级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各类安全风险预警条件的设定、响应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明确责任。对于符合安全预警条件的对象,立即实施预警并采取后续帮促、督导等措施,及时消除和减低安全风险。指导原则:1.坚持结合实际,有效融合的原则。2.坚持分层推进、上下结合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