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非现场审计解决方案.doc
《信用社(银行)非现场审计解决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非现场审计解决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用社(银行)非现场审计解决方案远程计算机辅助审计平台是针对当前农村信用社业务处理电子化环境,吸收当前国内金融审计先进成果,借鉴国内外计算机辅助审计与审计信息管理及作业控制的最新理念,实现集审计分析与审计管理一体化的综合应用系统。系统实现了数据迁移、审计项目管理、计算机辅助审计分析与远程监测、审计信息管理等功能,在推动农村信用社审计信息化管理、实现远程审计监督、规范业务流程、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开展案件综合治理,构建风险防控体系等诸多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为农村信用社构建以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为依托的非现场审计体系,开展远程、即时审计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系统支撑。尤其是在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针
2、对农村信用社业务数据特征,制定了多种数据挖掘方案,形成了一整套涵盖负债业务、资产业务、风险控制等各个业务领域的审计思路。该系统由八个子系统构成。开发背景信息化浪潮不断推动审计业务在审计监督、审计管理、审计分析以及审计风险预测方面的系统研究与开发。国家审计署牵头进行的“金审工程”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和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历史条件下正式拉开审计信息化进程帷幕。而农村信用社所具有的金融行业特殊性与业务复杂性使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形成审计监督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一、内部审计监督手段相对落后(一)审计监督手段仍旧停留在传统手工审计的层面,账册与凭证的查证仍然以手工为主,但综合业务系统上线以后,系统输出的
3、凭证和账簿让审计人员无法保持手工审计状态下对每笔经济业务来笼去脉的连续性查验,使得审计效果大打折扣。(二)难以对大容量数据开展专业分析与查证。审计查证有虽然可以通过科技部门调取数据,并由审计人员使用电子表格等工具对部分业务数据进行处理,以能够满足现场审计的部分需求,但由于数据处理工具及审计人员素质的限定,能够处理的数据量太少,不可能对综合业务系统产生的动辄上百万条、千万条的业务数据纪录展开并进行连续分析与疑点查找;(三)审计项目管理仍旧以人工为主。审计文书、审计立项、审计底稿、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等均由手工处理完成,审计成果不能及时集中汇总,发现问题整改带来不便;(四)审计方式仍以现场审计为主。不
4、能实现事前审计、远程审计与报表审计,不能定期监测业务风险发展动向。二、内部审计监督力度相对薄弱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储蓄、对公、内部核算等业务普遍使用综合业务系统,逐步改变了以往手工或半手工记载账务的处理方式,实现了业务系统的联网上线,方便了客户,推动了账务核算的革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在瞬间实现账务划转、柜员制逐渐推行的模式下,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与内控制度执行等方面暴露出新的问题:(一)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增加。柜员制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劳动组合与账务处理方式。以往由会计、出纳与复核三人办理业务,变为由一人负责实现全程账户处理,增加了员工处理业务的责任与风险
5、。在道德风险难以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柜员的合理监督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监控录像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主要是对业务流程操作层面规范性的监督,对所办理业务的潜在风险很难进行实质性揭示。(二)资金安全监管的难度与成本明显加大。综合业务系统上线以后,资金划转的速度明显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网点之间资金划转瞬间到帐,增加了业务处理的控制难度。违规业务可以不在本地,而通过空存实取、本地存异地取的方式实现,使得监管难度与成本增加。而目前其他金融机构使用的一般意义的在线监测系统只是对一定金额限度内的部分操作业务进行合规性提示,并不能对业务风险进行全面揭示,更无法对被监督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用社 银行 现场 审计 解决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