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及经验解析.doc
《XX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及经验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及经验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及经验解析创新思路 把握重点 积极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及经验解析一、基本情况 X乡位于曲靖城东南,乡政府驻地距城区公里,境内有南盘江、潇湘江、白石江、中河、东河,水利条件较为优越,主产优质米、蚕豆、优质仔猪、商品鱼,属典型的农业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麒麟区粮食主产乡之一。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65个村民小组、84个自然村。全乡国土面积64平方公里,有耕地24633亩,其中水田22267亩,旱地2366 亩,全乡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6亩。2005年底总人口42886人,农业总人口41775人,占97.4%;有农户101
2、92户,农村劳动力总数22559人。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0905万元,比上年增10.5%。农民人均纯收入3709元,比2004年增6.9%。 二、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总要求、总抓手,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创建文明生态乡村、营造平安和谐环境为重点,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农村建设主力军为根本,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工作能力为保障,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今日的X,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殷实,乡村环境优美,基层组织坚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3、“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见端倪。 (一)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打牢农民增收基础。农村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难以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为此,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城镇驱动、服务拉动、协会促动”的工作思路,积极运用工业理念、效益理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路子,有效激发了农民增收基础。目前以形成了以10个村委会为基础的2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以大龙村委会为中心的600余亩鲜
4、切花生产繁育基地,以新发、小坝圩、四圩、余家圩、庄家圩为重点的奶牛、畜禽养殖基地,以锦龙庄、朗目山庄为代表的休闲观光经济。 一是产业带动。全乡种植优质稻22135亩,总产22197吨,完成区乡优质稻样板6500亩。花卉515亩,露地蔬菜1071亩,慈菇、茭瓜、莲藕等水生蔬菜3600亩,种植业总产值比2004年增166万元,人均增收40元。畜牧业蓬勃发展,建成了4个畜牧业专业养殖小区,生猪出栏54605头,仔猪出栏15万头,肉禽出栏48.8万只,奶牛存栏520头,牛奶总产80万公斤,商品鱼产量1860吨,其中名特优稀水产品总产量达450吨。全乡畜牧业收入7812万元,总产值比2004年增7%,人
5、均增31 元。 二是项目带动。引进培植了金江小镇、锦苑丽泰生态村、茂源鸭苗孵化养殖基地、方园珍禽养殖场、三牛乳业、麒麟生态旅游文化城、预制构建厂、闽南建材城PVC管材厂、免烧砖厂、富力魔芋加工厂、诺特汽车零配件制造厂、豆制品厂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工业企业,投资总额达6500余万元,年产值达5400余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400余人,增强了全乡经济发展后劲,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城镇驱动。金江路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牛街、余家屯两个村委会三个村民小组128户拆迁户拆迁协议签订工作,拆迁房屋12000平方米,兑付拆迁资金1300余万元,规划新村建房800余套,占地490余亩,道路施工完成
6、土石方10000余方。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平江街绿化美化、乡政府大院、国土资源所、水务所、派出所、交警中队的改造工程和乡司法所办公楼建设,营造了聚集人气、吸纳财气、提升旺气的优良环境,逐步使X城镇功能日趋完善。 四是服务拉动。依托牛街、乡政府、鸡街三大中心集镇,发展观光、旅游、垂钓、休闲产业经济,以锦龙庄、朗目山庄为代表的农家乐蓬勃发展,拉动了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乡休闲度假经济已发展到17家,投资总额达3000余万元,全年接待客人7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1200余万元,解决了6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全乡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是协会促动。坚持“以农
7、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的基本方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依托各村产业化势,先后成立了花卉、奶牛、蛋鸡、养鸭、仔猪、科技、蔬菜等七个专业协会。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协会组织中成立党支部,并指导协会制定章程、工作规范、工作制度等。各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强化会员技术培训,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认可。目前,要求加入协会的农户越来越多。如大龙花卉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67户,占花卉种植户的100%。 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调整农村
8、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2005年,全乡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89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4%,户均转移1.6人,年劳务收入约1760万元。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三手”。一是建立信息网络,确保人员有序转移,合理流动。针对外出务工人员信息不灵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在乡外建立稳定的信息平台和乡内建立劳务档案两条措施,使全乡劳动力转移走了了覆盖面广,信息反馈灵,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轨道。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技术水平发展的新形势和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的素质要求,并结合中国科协农村青少年“群英计划”项目的实施,依托绿色证书培训、农函大、阳光工程的稳定
9、推进,建立了以劳动部门为主,专业部门和大专院校为辅的劳动技能培训体系。同时,还开设了短期专项对口培训班,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提高劳动技能,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与外出务工常识。据统计,目前,全乡外出务工人员70%以上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不少能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获取了高额收入。三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走出去”:主要是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户通过二、三产业实现转移,同时,围绕城市需求,重点发展肉、奶、蛋、禽、鱼、菜、花、果等农副产品,实现产业转移。“请进来”:主要是积极引进带动性强、效益好、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依靠龙头搞加工,通过加工增效益,吸引城市消费群体,吸纳本地农
10、村劳动力。通过二、三产业带动龙头企业“引”,劳力输出“送”,三管齐下,拓宽了劳动力输移空间,畅通了农户增收致富渠道。 三是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增强农民增收后劲。个私经济是百姓经营,实惠经济。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着力做好“推”、“引”、“促”文章。一是依靠优惠政策推。鼓励和支持个私业主以独资、合作、联营及兼并、资产重组等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投资与经营,充分发挥个私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了建筑建材企业的改制,组建了金江建筑公司,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依靠园区平台引。结合金江大道的综合开发,按照“合理布局,聚集发展”的原则,计划建设庄家圩、牛街两大工业园
11、区,目前庄家圩工业园区已成功引进工业企业6个,投资总额6500余万元,预计年产值近5000余万元,可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500余人,农民每年可从企业务工获取收入愈300余万元。牛街工业园区正在规划中,计划占地200亩,总投资4000余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入驻企业20户,将较好地促进牛街现有近100多家各类企业的发展,年产值有望突破3000万元。三是依靠优化环境,大力营造招商引资环境和人事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治安环境,积极搞好各种协调服务,促进了全乡个私经济的健康发展。2005年底,全乡个私企业已发展到1800余个,实现产值7.8万元。 (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基。
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是农民群众最急需加解的实际问题。近年来,X乡党委、政府坚持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城镇基础设施放在优质位置,大力加强农村水、电、路、通信和广播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水利化程度。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237.9万元,投工投劳302.2万个,完成水利工程358件,沟渠179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平方公里。投资800万元的石喇大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通过市、区验收,协助完成了两江治理(X段)工程。二是加强道路建设,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累计投资3500余万元,完成金江路一期、沾潦公路X段、朗目山公路、
13、曲鸡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加强村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硬化村内道路70余万平方米,粉墙54000余平方米,建公厕274个,拆除旧房122间7300平方米,绿化村内道路21000平方米,群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省级生态环境乡”的创建力度,封山育林1000亩,完成四旁植树22万株,绿化美化曲鸡、沾潦、石喇至大寺绿色干道18公里,全乡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五是加强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积极组织余家屯、牛街村委会对金江路二期道路进行拆迁,共拆迁房屋12000平方米,兑付拆迁资金1300余万元,规划新村建房800余套,占地490余亩,道路施工完成土石方
14、10000余方。六是加强集镇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投资550余万元,完成了平江街绿化美化、乡政府大院、国土资源所、水务所、派出所、交警中队的改造工程和乡司法所办公楼、卫生院门诊大楼、乡敬老院建设,营造了聚集人气、吸纳财气、提升旺气的优良环境,逐步使X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加快了城乡一体化步伐。七是加快改革步伐,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87万元。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060亩,兑现粮食“两补”资金83.7万元。投入23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电费从2001年的0.8元/度降为到户电价0.402元/度,为群众减负90万元,户均减负85元,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认真落实。 (三)
15、大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泉 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整洁的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因此,农民的新则预示农村的新,农民思想意识新,农村面貌则新;农民生产观念新,农村经营项目则新;农民技术应用新,农村生产成果则新,农民精神追求新,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文化素质。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教学环境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投资1146万元完成了9所小学的危改工程和乡二中教学楼、学生宿舍建设及校园的绿化美化,全乡教育教学成果已连续21年保持全区乡镇第一的好成绩。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环境塑造人。建成了4个村委会
16、、11个村组老年人活动室,文化广场7个,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设施和场所。加大“新型文明村”创建,余家圩、庄家圩村委会“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创建经验成为全区典型。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乡“十星级文明户”1022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6%。三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和群众文化活动,全乡农民自发组建的文艺宣传队现已发展到17支,农村文化个体户6户,常年开展活动,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四是以“两校进村”为抓手,开展技术培训。2006年上半年,全乡共举办养鸡培训班10期,受训群众达500余人次;奶牛养殖技术15期,培训群众900余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建设 案例 分析 经验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6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