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科目重点复习试题库精编汇总.doc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科目重点复习试题库精编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科目重点复习试题库精编汇总.doc(4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年度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科目重点复习试题库精编汇总前言一、精讲班内容简介精讲班是最基础的一个班次,其内容包括:1、 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重要考点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分析,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2、每章均配有课堂练习,帮助学员强化各章所学知识。3、2套模拟试题,帮助学员检测精讲班的学习效果。二、2012年教材的变化情况1、删掉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2、删掉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各章课后练习题3、新增一套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模拟试卷4、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调整2012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依然分为六大部分,即: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及法律,但无论从内容
2、还是从结构上均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从内容上看,变化很大的是:“财政”和“法律”;变化较大的是:“经济学”和“会计”变化较小的是:“货币与金融”“统计”从结构上看:新教材共三十五章,经济学基础9章、财政6章、货币与金融5章、统计6章、会计4章、法律5章。2012年教材与2011年教材的具体结构对照如下:2012年教材2011年教材经济学基础第1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变化较小)第1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2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无变化)第2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3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变化较小)第3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4章市场结构理论 (变化较大,新增“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以及第四
3、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4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5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变化较小)第5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第6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变化较大)第6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7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为新增内容)第7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第8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原教材第7章第二、三节) 第8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第9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变化较小)第9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财政第10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变化很大)第10章公共财政职能 第11章财政支出 (变化很大)第11章财政支出概述 第12章财政收入 (变化很大
4、)第12章财政收入概述 第13章政府预算(变化很大)第13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第14章财政管理体制(变化较大)第14章财政政策 第15章财政政策(变化较大)货币与金融第16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无变化)第15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17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变化较小,新增“今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第16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18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无变化)第17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19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变化较小,新增“2011年巴塞尔协议)第18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0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变化较小)第19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统计第2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内容变化较小,只
5、是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教材的部分内容放入第22章) 第20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22章 统计调查(原教材第20章的内容,新增一些内容)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变化较小)第21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24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无变化)第22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第25章 时间序列 (无变化)第23章 时间序列 第26章 统计指数 (无变化)第24章 统计指数 第25章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数 会计第27章 会计概论(原教材26章的部分内容,删掉“财会及管会的差别”,新增“会计核算具体内容”,部分内容进行了拓展。)第26章 会计概论 第28章 会计循环(包括原教材26章部分内容及第27章财务会计
6、报告的内容,新增“账务处理程序”)第27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29章 财务报表分析 (无变化)第28章 财务报表分析 第30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新增内容)法律第31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新增内容)第32章 物权法律制度(变化很大)第29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33章 合同法律制度(变化很大)第30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34章 公司法律制度(变化较大 )第31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35章 其他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第32章 其他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责任)三、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特点(一)考试题型、题量 题型单选多选合计题量70题35题105小题分值70分70分140分及格分数线84分(二)、考试形式的特点 自2011年开始中级经济基础考试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变化是:一套题目编排出多套题号顺序及备选项顺序不同的试卷。(三)考试内容特点1、紧扣大纲、全面考核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包括六大部分,这六部分分值比例相差不大,试题分布较平均。2009年及2011年这六部分分值分布如下:单选题多选题合计分值分值比例经济学15题7题29分20.8财政11题6题23分16.4货币与金融11题6题23分16.4统计11题5题21分15会
8、计11题5题21分15法律11题6题23分16.4合计70题35题140分1002、难度适中,渐趋灵活,历年真题的相关考点较多。教材各部分 分值历年真题及课后题的考点及相关考点新考点单选多选合计单选多选合计经济学29分10题10分5题10分20分5题5分2题4分9分财政23分3题3分2题4分7分8题8分4题8分16分货币金融23分5题5分2题4分9分6题6分4题8分14分统计21分1题1分4题8分9分10题10分1题2分12分会计21分8题8分3题6分14分3题3分2题4分7分法律23分6题6分5题10分16分5题5分1题2分7分合计140分33题33分21题42分75分37题37分14题28
9、分65分由于2012年教材进行了较大调整,尤其是财政及法律这两部分,故在2012年试卷中新考点所占分值会更多。四 、学习方法(一)、制定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学习1、基础复习阶段 基础复习阶段是最耗时、最痛苦的阶段。一定要坚持下来,每一章复习步骤:通读教材-听基础班课程-看讲义-做练习-滚动复习2、强化提高阶段 基本过程是听冲刺班课程-看题做题 3、最后冲刺阶段(1)、 10月下旬,做一些模拟题,检测自己总的把握情况并练习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2)、 11月前4天,看书,查漏补缺。(二)、努力的使自己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三)、 保持良好的心态、持之以恒 (四)、 学会记忆 1、集中注意力方法之一:
10、设定“训练目标”方法之二:善于排除干扰(1) 外界干扰(2) 内心干扰方法之三:劳逸结合方法之四:空间清静方法之五:不在难点上停留2、找出关键点,归纳总结,理解记忆 3、经常回忆: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有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4、多种手段结合,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例如:中级经济基础第三章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TC(总成本)C TVC(总可变成本) TFC(总固定成本)Q【2011年单选】关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说
11、法,正确的是( )。A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B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C总成本曲线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D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可变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答案:B5、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比如,自己不愿意看书时,就听听课。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本部分近四年考情: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8151571429200915157142920101515714292011151571429第
12、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本章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08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09年2题2分2题4分6分2010年2题2分2题4分6分2011年3题3分2题4分7分本章教材结构: 需求的含义市场需求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市场供给 供给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需求价格弹性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2012年本章教材变化情况:新增“需求函数、需求数量变动、需求变动、供给数量变动、供给变动”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市场需求考核内容: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函数、需
13、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一)需求的含义1、需求: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具体影响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产品价格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
14、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例题1:09年单选】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 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
15、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答案】:B【解析】: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需求量增加50个单位,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商品需求量减少80个单位,二者共同影响是甲商品需求量减少30个单位。本题实质考核替代品、互补品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例题2:2011年多选题】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互补品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 D生产成本E预期答案:ABCE(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类别含义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需求
16、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1)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2)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例题3:单选】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A需求量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B需求曲线的位移C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D供给曲线的位移答案:B第二节 市场供给考核内容: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和
17、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1、供给: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2、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3、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1)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2)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4)预期。(5)相关产品的价格。(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二)、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类别含义供给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
18、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供给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曲线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横轴表示供给量(Q),纵轴表示价格(P),(3)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4) 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例题4:多选】以下属于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有()A消费者偏好B生产成本C产品价格D消费者的个人收入E生产者的预期【答案】BCE第三节 均衡价格考核内容: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最低保
19、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含义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基础知识 中级 经济师 考试 经济基础 知识 科目 重点 复习 试题库 精编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