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
《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超全 全国2007年4月2013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 考试结束前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提出课程开发的“活动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A查特斯 B奥利沃 C博比特 D施瓦布2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知识兴趣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追求是(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知识兴趣4倡导教学是一项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教师不是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为自然之助手,而是儿童观念的提供者、多方面兴趣的控制者。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家( )A夸
2、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5.在西方英语世界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是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其作者是著名教育家( )A卡斯威尔 B坎贝尔 C坦纳 D斯宾塞6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 )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工具理性7“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系统确立的,代表人物是( )A塔巴 B斯藤豪斯 C皮斯特 D坦纳8布鲁纳用“表征系统”的概念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它们是行为表征、图象表征
3、和( )A言语表征 B形象表征 C实物表征 D符号表征9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 )A比较组织者 B陈述性组织者 C说明性组织者 D先行组织者10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要具备基础性、范例性和( )A基本性 B预备性 C要素性 D启发性11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A机器教学 B程序教学 C强化教学 D编程教学1 12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领域”和( )
4、A技能领域 B社会性领域 C情感领域 D语言领域13当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即是( )A永恒主义课程 B知识论课程 C要素主义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14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是( )A提示型教学方法 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C自主型教学方法 D课堂讨论型教学方法15夸美纽斯创立的“泛智课程”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泛智论 B经验论 C文化论 D兴趣论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与( )A.方法 B过程 C
5、学生 D教师17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螺旋性18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学科课程19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可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20. 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A分组学习 B个别学习 C.同步学习 D交差学习21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称为( )A课
6、程计划 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 D课程采用22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 课程实施的( )A拒绝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忠实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23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称为( )A目标本位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24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种评价称为( )A效果评价 B C质的评价 D量的评价25。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从大量个别情
7、境中归纳出课程开发的规律与程序,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 )2 A量的研究方法 B质的研究方法 C纵向研究方法 D横向研究方法26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称为( )A.科学世界 B儿童世界 C生活世界 D成人世界27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A校本课程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 D国家课程开发28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 )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过渡发展区 D最近发展区29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
8、决问题、建立建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A情境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灌输教学 D随机访问教学30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与以派纳、格鲁梅特、格林、阿普尔等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合起来统称为( )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B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C批判经验课程论 D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P8032简述表现性目标的涵义及价值取向。P16716833简述教学对话的性质。P20334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P22735简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共3点37什么是自主性教学,试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性教学方
9、法?运用它有什么积极的作用?P205-207四、材料分析题(16分)38下面是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教学案例介绍: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共包括12段以光盘为载体的杰斯帕历险经历(见下表)。这12段历险经历分属四个内容类别:复杂的旅行计划的制定、统计学与商业策划、几何、代数,每个内容类别包括三段历险经历,每三个历险经历在难度上从左到右递增。所有12段历险经历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所以,每段经历都能有若干解决方案。 3 雪松河之旅学生们遇到杰斯帕时,他正在看报,并从报上了解到有一艘旧船出售。他决定去看一看船。于是,学生们跟着他来到雪松河码头。杰斯帕买下了这艘船,但他发现船上的灯不亮,他试着驾驶这艘船,
10、并看见船上有一个小小的、临时性的煤油罐。故事结束时,学生面临的挑战是他们能否帮助杰斯帕在太阳落山前驾驶这艘旧船回家。录相中包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为了得到答案,学生必须利用他们有关速率、时间和距离的知识去计算船返航的速度飞距离以及煤气消耗率等。该问题情境适用于五年级和五年级上的学生。以上教学案例的设计采用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 2A 3C 4D 5D 6C 7B 8D 9D 10A 11B12C 13D 14C 15A 16A 17C 18B 19C 20A 21C22D 23
11、A 24C 25A 26A 27A 28D 29B 30A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1)为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 以下是12段杰斯帕历险经历中第一段“雪松河之旅”的简介。 价值取向:表现性目标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指导向于人的自由与解放。33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34(1)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
12、性的存在;(3)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35内涵: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特征: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基本特征:(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4)强调本
13、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成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1)他的教学理论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目标看作是学生人格、自我的健全发展。(2)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3)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4)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37定义:自主性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如何运用:(1)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2)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3)分配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4)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
14、可能遇到的困难。(5)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积极作用:(1)可以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2)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3)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四、材料分析题(16分)38答案要点:哪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2分)特征:(1)学习者中心。(2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2分(2)情境中心。(2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3分(3)问题中心。(2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3分 5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15、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A. 进步主义运动 ( )A.洛克C.杜威 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C.组织教育经验 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 )A.“经验论”思想 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 )A.相关课
16、程 B.融合课程6 B.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D.学科结构运动 C. 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 B.斯宾塞 D.克伯屈 B.选择教育经验 D.评价教育计划 B.“兴趣论”思想 D.“泛智论”思想 C.“文化论”思想 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C.广域课程D.轮形课程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 )A.哲学取向 9.
17、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A.量的研究C.课堂研究 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 )A.活动兴趣C.解放兴趣 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A.普遍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 13.帕克赫斯特提出道尔顿计划主要包括三种措施,分别是作业安排、实验室和( )A.及时反馈C.成绩记录 14.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
18、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7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心理学取向 D.背离取向 C.相互适应取向 B.质的研究 D.实验研究 B.技术兴趣 D.实践兴趣 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B.生成性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B.个别指导 D.合作学习 C.诊断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15. “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 )A.课程变革C.课程计划 16.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主体 17. 在课程发展
19、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A.独立论C.平行论 18.“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老师,再见!C.班级生活 19.“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 ( )A.学习准备C.中间语言 20.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21.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课程思想的教育家是( )A.皮特斯C.斯腾豪斯 22.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 )A.随机性C.连续性 8 B.课程采用 D.课程实施 B.资源 C.脚手架 D.意
20、义建构 B.统一论 D.超越论 B.爱的教育 D.隐性课程论 B.学科结构 D.发现学习 B.实验教学论的出版 D.爱弥儿的出版 C.大教学论的出版 B.麦克尼尔 D.斯皮伯格 B.活动性 D.积极性 23. 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 )A.示范C.展示 2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达成模式C.差别模式 25. 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 )A.学科课程C.经验课程 26.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的教育家是( )A.布里格斯 B.麦克尼尔C.维果茨基 27. 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
21、本原则,这两条原则分别是“自由原则”和 ( )A.个性原则C.自然原则 28.“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认为“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自我完善C.德性养成 29.“课程是一个情境化的社会过程”;“课程是一系列事件”;“课程是学生有机会学习的东西”;“课程是由师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断生成的建构”。以上观点强调课程是一种( )A.制度课程C.理想课程 30.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旷世教育名著是 ( )A.爱弥儿C.教育漫话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9 B.呈示 D.口述 B.过程模式 D.回应模式 B.STS课程 D.选修课程 D.裴斯泰洛齐 B.合作原则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全国 自考 课程 教学 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