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课程与教学论串讲笔记 自考小抄自考笔记.doc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串讲笔记 自考小抄自考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课程与教学论串讲笔记 自考小抄自考笔记.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笔记依据【主编】钟启泉、张华【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目录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一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二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三 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四 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五 课程领域的概念重建:“解放兴趣”的追求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 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的贡献二 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的贡献三 19世纪教学论的里程碑:杜威的教学论四 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涵义一 课程的涵义二 教学的涵义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一
2、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二 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二元论三 20世纪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第一次努力:杜威的贡献与局限四 20世纪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课程教学”的理念第二章 课程开发区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一 目标模式二 过程模式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一 以认知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二 以行为控制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三 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一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二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一 “普遍性目标”取向二 “行为目标”取向三 “生成性目标”取向四 “表现
3、性目标”取向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一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开发的基本维度)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二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一 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二 课程行径的基本环节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 教学方法的本质二 教学方法的选择三 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第一节 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一 课程组织的涵义二 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第二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一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二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三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四 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五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第三节 教学组织一 班级授课
4、组织二 个别化教学组织三 教学过程的组织第六章 过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涵义与研究价值一 课程实施的涵义二 课程实施的研究意义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一 忠实取向二 相互适应取向三 课程创生取向四 三种取向的比较及启示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一 “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二 兰舆课程变革动因模式三 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第四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一 课程变革的特征二 学区的特征三 学校的特征四 外部环境的特征第五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一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二 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三 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第六节 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一
5、 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二 从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看教学设计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功能与类型一 何谓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二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三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与取向一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二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观一 评价的模式及其指标二 几种典型的评价模式第八章 课程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 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二 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三 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四 中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未来走向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一 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二 建构主
6、义教学观及相应的教学模式课程与教学论串讲笔记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单选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2.单选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3.单选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活动分析”。4.简答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过程。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5个步骤:第一,人类经验的分析。第二,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第三,课程目标的获得。第四,课程目标的选择。第五,教育计划的制定。5.简答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区别。完整版请
7、QQ:1273114568索取尽管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极其相似,但二者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区别:(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他指出:“课程是由理想和活动这两者构成的。”理想不能从现实的人类活动中直接分析出来,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查特斯认为学习者应认识到知识对生活的意义而追求知识,他主张通过对人类生活的分析以确定学科的哪些要素是最重要的,并将这些要素纳入课程之中。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
8、分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6.单选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7.单选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8.单选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并且是为了给处理这类情境提供一种可靠而井然的程序”。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八年研究”。9.单选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技术兴趣”。10.单选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
9、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11.单选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作了题为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的总结报告(该报告于1960年出版),该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12.单选学科结构即是“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13.简答学科结构的优点。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具有四个优点:(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2)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3)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4)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课程与教学论串讲笔记 自考小抄自考笔记 课程 教学 串讲 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