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自考资料.doc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自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自考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目: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题目录1.1教育1.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1.4实验教育学1.5文化教育学1.6实用主义教育学1.7制度教育学1.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9批判教育学1.10个体的社会化1.11社会的个性化2.1教育的社会性2.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3教育的生产性2.4教育的历史性2.5教育的阶级性2.6教育的民族性2.7教育对文化的选择2.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1人的发展3.2青少年心理的发展3.3最近发展区3.4一般发展3.5能力3.6遗传素质3.7个体社会化3.8价值引导3.9自主建构4.1教育制度4.2学校教育制度4.3中世纪大学4.4公学4.5双轨学制4.6单
2、轨学制4.719021904年学制4.81922学制4.91951学制4.10显性教育制度4.11隐性教育制度4.12宏观教育制度5.1教育目的5.2教育方针5.3教育目标5.4人的全面发展6.1教育内容6.2德育6.3德育的社会性功能6.4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6.5德育的教育性功能6.6智力6.7陈述性知识6.8程序性知识6.9发散思维6.10辐合思维6.11体育6.12美育6.13教育美育7.1教育过程7.2最近发展区7.3教育方法7.4教育手段7.5讲授法7.6谈话法7.7陶冶法7.8实践法7.9奖惩法8.1教师8.2学生8.3教育影响8.4教师的教育机智8.5学生的年龄特征9.1家庭教
3、育生活化9.2家庭教育情感化名词解释题答案1.1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1.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18311902)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18701944)。勒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1900)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不仅脊椎动物中存在教育,甚至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育。他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照顾都说成是教育,认为在动物界也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存在着“知识”和“技巧”的学习。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
4、、改善和发展。沛西能在1923年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以人民的教育为题说,“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适应的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特别周密的考虑供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他又说,“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简答题目录1.1简述本书中关于教育这一定义的内涵。1.2简述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1
5、.3简述教育活动的“交往性”。1.4简要评述教育的神话、生物、心理起源三种学说。1.5简述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1.6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1.7简述奴隶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1.8简述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1.9简述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1.10简述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1.11简述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1.12.简述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1.13简述文化教育学的主要观点。1.14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1.15简述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1.16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1.17简述批判教育学的主要观点。1.18简述当代教育学的
6、发展趋势。2.1简述教育社会性的表现形式。2.2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具体体现。2.3简述教育生产性的表现。2.4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2.5简述教育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表现。2.6简述经济基础与教育的关系。2.7简述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作用。2.8为什么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2.9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10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2.11简述教育发展的继承性。2.12简述教育之所以能够创造一更新文化的原因。3.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的关系。3.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的几个方面的关系。3.3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3.4简述个性发生学派
7、理论。3.5简述认知发生学派理论。3.6简述活动心理学派理论。3.7简述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教育观。3.8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起的作用。3.9简述个体社会化根据内容划分包括的内容。3.10简述价值引导是怎样得以实现的。3.11简述“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旨在强调的内容。3.12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3.13简述人的可教育性。3.14简述人对教育的需要性。4.1简述教育制度的内涵。4.2简述教育制度的特征。4.3简述教育制度的类型。4.4简述根据教育制度的理性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制度类型。4.5简述根据教育制度的涵盖范围的大小划分的教育制度类型。4.6简述
8、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4.7简述斯巴达、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特征。4.8简述古罗马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4.9简述中世纪教育学校的三种类型。4.10简述西方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4.11简述西方现代中小学校系统产生的两条基本途径。4.12简述双轨学制的特征。4.13简述单轨学制的特征。4.14简述分支型学制的特征。4.15简述现代学校与中世纪学校的主要区别。4.16简述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学制改革中的共同特征。4.17简述美国现行学制系统的特色。4.18简述法国现行学制系统的特色。4.19简述统一前联邦德国现行学制的特征。4.20简述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4.21简述我国古代书
9、院教育系统。5.1简述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目的区别与联系。5.2简述教育目的的分类。5.3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功能的区别与联系。5.4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别与联系。5.5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与联系。5.6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5.7简述神学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5.8简述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5.9简述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5.10简述教育无目的论的主要观点。5.11简述机器大生产是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的物质基础的原因。5.12简述工场手工业对劳动者的片面发展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5.13简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5.14简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两次
10、分离的不同点。5.15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5.1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5.17简述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5.18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我国的教育目的。5.1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5.20简述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关系。6.1简述教育内容、方法与教育目的的关系。6.2简述教师的价值观、学识水平和人格特征对教育目的的影响。6.3简述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具体内涵。6.4简述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相关的“适应性”功能。6.5简述德育个体性功能中的个体生存功能。6.6简述德育个体性功能中的个体发展功能。6.7简述德育个体性功能中的个体享用功能。6.8简述落实德育的教
11、育性功能时必须注意的问题。6.9简述1993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所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对我国中小学德育任务的表述。6.10简述我国德育的重点内容。6.11简述智育与教学的不同。6.12简述智育的意义。6.13简述智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6.14简述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的关系。6.15简述文化课中智育的组成部分。6.16简述学校体育的特性。6.17简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及一般的身体锻炼的区别。6.18简述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功能。6.19简述学校体育的任务。6.20简述学校体育的内容。6.21简述美育功能。6.22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6.23简述美育的主要内容。6.24简述艺术美育的具体内容。6
12、.25简述自然美育的具体内容。6.26简述怎样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育的资源。7.1简述对教育过程的不同角度的认识。7.2简述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说。7.3简述杜威的五阶段说。7.4简述布鲁纳的三阶段说。7.5简述谢夫特的九阶段说。7.6简述罗杰斯的五阶段理论。7.7简述巴班斯基的四阶段说。7.8简述教育过程的基本阶段。7.9简述知识与发展的关系。7.10简述价值与发展的关系。7.11简述情意与发展的关系。7.12简述教学作为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的原因。7.13简述直接影响教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7.14简述教育方法与教育方式的区别与联系。7.15简述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的区别与联系。7
13、.16简述教育方法的意义。7.17简述教育方法的综合抉择标准。7.18简述教育方法与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7.19简述讲授法的主要形式、特点、基本要求。7.20简述谈话法的主要形式、特点、基本要求。7.21简述陶冶法的主要形式、特点、基本要求。7.22简述实践法的主要形式、特点、基本要求。7.23简述教育方法之间优化组合的原则。8.1简述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8.2简述教师中心论学说的基本观点。8.3简述学生中心论学说的基本观点。8.4简述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的学说。8.5简述教师的作用。8.6简述教师对教育活动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依据。8.7简述二战后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14、的表现。8.8简述教师的任务。8.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10简述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主要表现。8.11简述尊重学生的含义。8.12简述教师热爱学生的要求。8.13简述普通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特点。8.14简述教师语言表达的要求。8.15简述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8.16简述学生主体性的主要表现。8.17简述我国的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的划分。9.1简述家庭教育的意义。9.2简述家庭教育的两种类别。9.3简述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9.4简述社会教育的意义。9.5简述社会存在对人的意识影响的表现。9.6简述社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9.7简述社区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9.8简述互联网可能对学生产生
15、的积极影响。9.9简述学校与家庭联系的主要方式。9.10简述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主要方式。简答题答案1.1简述本书中关于教育这一定义的内涵。答: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1)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着它自己的明确目的,因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目的性的活动,即使是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没有明确目的的、偶然发生的、对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为“教育”。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和生活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也不能算作是真正的“教育”,因为
16、生产和生活有“它们自己的目的”,如获得物质财富、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等,至于个体在其中受到的教育影响并不是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开始明确设定的,只是后者无法事先确定的“副产品”。(2)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交往性”。把“教育”看作是两个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3)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偏差,甚至会在个体出现一些“反社会”倾向或在某些社会情景中出现扼杀个性的倾向。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个体和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原理 自考 笔记 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