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自考复习资料.doc
《古代汉语自考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自考复习资料.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自考复习资料词的本义:1、 干: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2、 极:房屋的正梁3、 天:人的头顶4、道:供行走的道路5、 过:走过,经过6、 责:债款,债务7、 诛:以言语批评、谴责人8、 饭:吃饭9、 发:把箭发射出去10、 至:到11、 遇:碰到,不期而遇12、 乘:升登,上13、 先:前进,走在前面14、 后:走在后面,落在后面15、 与:赐予,施予16、 造:往某地去17、 解:分解,指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18、 读: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19、 适:到(某地)去20、 举:用两手把东西举起来21、 利:刀剑锐利,刀口快22、 谢:向人认错道歉23、 信:言语真实,不虚伪24、
2、 实:财物粮食充足,富有25、 诚:心意真挚,由衷恳挚的思想感情26、 理: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27、 特:雄性的牛马28、 徒:徒步而行29、 趣:疾速地朝着某一方向奔去30、 都:人民聚居的城邑31、 羹:煮熟的带汁的肉32、 舍:放置,安放33、 问:询问34、 田:农田35、 队:坠落36、 慢:轻慢,对人对事态度轻浮傲慢37、 示:代表祖先神灵的神主38、 险:地势高低悬殊39、 识:记录下来作为标志40、 败:毁坏41、 病:人体有生理上的疾病,多指重病,名词42、 定:安定43、 币:用于馈赠或献神的缯帛44、 贿:财物45、 贰:一分为二,从贝大约取意于财物的分半46、
3、坏:建筑物之类毁坏47、 务:致力,从事48、 临:俯视49、 暗:无日光50、 阴:山的北面51、 伦;人的辈分52、 作:(由跪坐而)站起来53、 好:女子长得美好54、 相:视察55、 脱:消瘦56、 述:照着样走57、 行:道路58、 新:伐木59、 航:渡河60、 莫:昏暮61、 然:燃烧62、 其:畚箕63、 乎:呼叫64、 午:捣臼的棒槌65、 之:动词,往66、 夫:男子67、 乌:鸟名68、 汝:水名69、 则:法则,效法70、 辟:刑法 71、 戚:一种斧头类武器72、 采:采摘73、 州:水中的陆地74、 取:获取75、 齐:齐平76、 谤:在背后(从旁)公开地议论或批评
4、某人的短处77、 言:说,说话78、 听:用耳听取声音79、 成:完成,成就80、 禽:捕获鸟兽81、 履:踩,践踏82、 张:给弓安上弦83、 数:计算,动词84、 资:钱财85、 给:衣食丰足,富裕86、 约:用绳索捆缚,套87、 驱:策马前进88、 之:“到去”,动词89、 被:睡眠盖身的被子90、 称:称量物体的重量91、 期:限定的时间,即期限92、 北:背离93、 宫:住宅,房屋94、 纲:网上的总绳95、 鄙:边邑96、 道:道路97、 断:砍断98、 奋:鸟展翅99、 年:收成100、 陵:大土山101、 危:陡峭,高峻102、 防:堤坝103、 问:询问104、 及:追赶上,
5、抓住105、 奉:两手恭敬的捧着106、 胜:有能力承担107、 具:设食,准备酒席108、 俱:一起做某件事109、 习:鸟类反复地试飞110、 乡:用酒食款待别人111、 封:给树木培土112、 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113、 乳:人或鸟的生育,动词114、 朝:早晨115、 除:宫殿的台阶116、 更:改变,更换117、 须:胡须118、 质:抵押119、 就:接近,趋向120、 格:树木的长枝条121、 传:传车或驿车122、 许:应允,许可,动词123、 辟:刑,刑法124、 案:木制的带短脚盛食物的托盘125、 经:织机上的纵线,泛指纺织物的纵线126、 还:返回127、
6、 归:女子出门嫁人128、 集:鸟类停在树上129、 别:分解,分开130、 寇:入侵,侵犯131、 兵:兵器,武器132、 甲:植物果实或动物的硬质外壳133、 岁:木星134、 时:季节,时令135、 衣:上衣136、 冠:帽子137、 树:种植138、 艺:种植139、 贾:买卖140、 治:治水 141、 乱:无秩序,不齐整142、 阳:日光143、 阴:云覆日,阴天144、 制:裁,裁剪145、 观:观看,特指有目的地看146、 城:围绕都邑的防卫高墙,即城墙147、 年:谷熟148、 负:恃,即依恃,凭仗的意思149、 虚:大土山150、 比:并列,并排151、 形:形象,形状15
7、2、 臣:奴隶153、 身:怀孕154、 伐:砍杀155、 文:人的身体上刺绣的花纹156、 字:生孩子,生育157、 走:跑158、 策:马鞭159、 俭:自我约束,不放纵160、 复:回来161、 反:手心翻转162、 要:人的腰身163、 闲:圈养牛马的栅栏164、 盗:偷窃财货165、 贼:伤害,残害166、 命:命令(动词)167、 顾:回头看168、 怀:胸口169、 行:道路170、 向:窗户171、 宇:屋檐172、 降:自高处下来173、 闻:听到174、 知:对事实或道理有认识,知道175、 赋:田赋,赋税176、 却:退却177、 快:高兴,痛快178、 如:随从179、
8、 仇:相匹,相配180、 坟:土堆,土堤181、 登:上车182、 引:开弓,拉弓183、 访:广泛地征求意见184、 觉:睡醒185、 生:长出,生育第一部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
9、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
10、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
11、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
12、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二、 汉字的结构1、 汉字的结构与“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声:由两个部分
13、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等。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如:莫。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如:松、理、越。(2)右形左声。如雕、期、鸿、救。(3)上形下声。如茅、空、简。(4)下形上声。如基、裳、姿。(5)外形内声。如园、闾、街。(6)内形外声。如辩、闻、雠。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
14、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10)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戚。(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如:釜,从金省,父声。雷,从雨,田省声。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
15、、甲骨文。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隶。(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魏晋真书(楷书)。14)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15)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1)部首形体的变化:如“人”变为“亻”,“心”变为“忄”。(2)简省或讹变。如“春”,从艹从日,屯声,(上部讹变)。“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3)混同,是讹变的后果。有些原先不相同的偏旁,隶变后就混同了。如“服”从舟而不从月,“脍”从肉而不从月。16)本义:汉字在造字之初所代表的词义称为文字的本义。17)如何探求本义:探
16、求本义,既不能脱离文字形体,也不能脱离文献用例。若撇开字形,仅从文献用例追溯词义的源头,是无法或难以办到的。如诛;若仅根据字形而脱离文献语言,探求本义也是不大可能的。如高。三、 古书中的用字1、假借字:凡文献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伸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2、假借字的分类:(1)本无其字: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有两种结果:A某些词既然本无其字,于是它的假借字也就一直归它使用了。至于假借字是否还同时用于表示本义,有两种情况:a有的假借字自从被它借用以后,它又改头换面以新的面貌来表示本义。如“莫”本义是昏暮,
17、后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自从它被借用后,为本义又造了一个“暮”字。“莫”的本义反而不为人所知了。b有些假借字被借用后,它兼有表本义和假借义两种功能,如“汝”本义是水名,假借义为第二人称代词,现本义和假借义同时存在。B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使用一段时期以后,为了区别用法,人们为假借义另造新字。如“辟”,本义是刑法,假借义是避开,为假借义造了后起本字为“避”。(2)本有其字: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有三种情况:A、在某种意义上借字与本字通用。a本字是规范字,如“早蚤”、“疲罢”、“伸信”前面一个是本字,后面是
18、假借字。尽管两字通用,在常人心中仍以本字为规范字。b假借字人们习以为常,把它视同本字。如“彼匪”。B、平时用本字,偶尔用同音字、近音字来代替。如“寤”借为“牾”,即写了别字。C假借字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本字,以致最后通行的是假借字,本字反而不用或罕用了,如“亡”最初只表示没有或亡失,“无”只表示求雨的舞蹈;从西周金文开始,有无的无既用“亡”,也用“无”;先秦古书中“无”的用例已大大超过了“亡”;到后代,基本上都用“无”字了。3、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如“莫暮”。4、古今字的形体:(1)古字+形符今字。如“其箕”“取娶”“昏婚”。
19、(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如“说悦”“振赈”“没殁”“张胀”。(3)古字略加变形今字。如“大太”“闲间”“陈阵”。(4)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体上可能无关。如“亡无”“伯霸”。5、古今字形成的原因:(1)古今字假借为其他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如“正征”“队坠”“或域”。(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如“责债”“益溢”“景影”。(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如“解懈”“家嫁”“支肢”“道导”。(4)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如“辟避”“厌餍”“与欤”。6、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二者有交叉现象。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
20、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7、异体字:(1)狭义的异体字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2)广义的异体字除包括狭义异体字外,还包括文献中通用的假借字和古今字。本教材讨论的是前者。8、异体字的形体类别:(1)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如“泪 ”“野 ”“看 ”。(2)同是会意字,而构成成分不同。如“明 ”“弃 ”。(3)同是形声字而成份或位置不同。如“烟 ”“歌 ”“村 ”“岭 ”“鞍 ”。(4)隶变不同或文字讹变。如“春 ”“享 ”。(5)为了书写方便而形成的俗字。如“册 ”“别 ”。(6)还有一些是古体字。如“礼 ”“无 ”。9、异体字的辨识:(1)同出一源,分化后分工明
21、确。如“乌”和“於”原先是同一个字,春秋后才逐渐分化为不同形体,二字分工明确,意义不同。因此它们曾经是异体字,现在却不算了。(2)虽然通用,但有一个义项不通用。如“修”和“ ”是通假关系,而不是异体关系。10、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1)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不一定笔画少就是简体字。(2)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11、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同形字:有些简化定与古书中的某些字字形完全相同,但实际上是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形体相同纯属于巧合。如“腊 ”“术 ”“适 ”。(2)同音替代字:简化字中有一些来源于原先
22、意义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如“后後”“药 ”“仆 ”“几 ”“谷 ”。(3)两字共简为一形,必须注意判别它代表的到底是哪一个字。如“钟”是“锺”和“ ”的简化字。另外还有“历 、 ”“复 、 ”。四、 古今词义的异同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2造成旧词消亡的原因:1)它们随着所表示的历史事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自考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