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都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科学分析上述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性质、历史作用、意义与局限性、经验教训,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二、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历史地位及失败的原因。三、教学难点: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四、教学时间:2学时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一、 时代变化1、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的“大
2、变局”,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封建帝国,而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社会空前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2、处于世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19世纪70-90年代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特点是出现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一个特征是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又加上资本输出。3、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代(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半殖民地化一步步加深,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已基本形成。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题
3、、新任务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出路:第一、中国如何抵御外国的侵略?如何救亡图存?第二、中国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这两个任务表面看起来有些矛盾,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要维护国家独立就必须使国家富强,而向西方学习就是要找寻富强的道路,而要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抵御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的解放。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9世纪下半叶有三次早期探索,主要包括:1、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企图用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的方案改造社会。2、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的洋务运动,企图在
4、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3、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发动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统治,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这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探索行动充分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各自的局限性,都不可能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中国的革命呼唤先进的阶级和政党的领导。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
5、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这里所说的旧式农民战争是指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战争,新式的农民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历代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达到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在新时代下具有新特点和新水平(反对帝国主义、提出系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对太平天国旗帜下的农民造反者来说,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这个过程长达十数年,其起伏兴衰之迹是岁月难以磨灭的。蜿蜒曲折之中,既
6、有胜利的欢欣,又有失败的血泪。悲剧和喜剧都包含着极其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尖锐的社会矛盾)、原因:根本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的,这和以往发生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相同的,但由于它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有着不同于以往农民起义的背景。这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九年了,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原本已十分尖锐的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因为外国的入侵而迅速激化。这可以从四个方面说明: (1)封建地主的地租剥削及封建政府的沉重赋税清王朝在战争中支出了巨额军费,南京条约又规定要向英国支付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
7、亏空,清政府大幅度增加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和新的捐税,这些新旧捐税最终都落在了农民头上,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2)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鸦片贸易使鸦片的输入增多,使“银贵钱贱”问题进一步加剧,农民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是铜钱,但缴纳赋税却必须是白银,结果实际上负担进一步加重了。“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3)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广州独一无二的外贸口岸的地位失去,使两广、福建、湖南、江西等原来依靠内地通往广州的商路谋生的成百万下层群众顿失生计,这几个省份后来就多数成为农民起义特别猛烈
8、的地区。(4)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2、太平天国的兴起(1)洪秀全及拜上帝教洪秀全(18141864),小名火秀,原名仁坤,广东花县官禄布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父亲镜扬,大哥仁发,二哥仁达,均在家从事耕种。他7岁入塾读书,接受系统的封建教育,16岁因家贫辍学,助理家中农事。18岁受聘为本村塾师,生活清贫。从15岁(1828年)起
9、至30岁(1843年)的16年中,洪秀全先后4次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结果都名落孙山,连一个秀才也未考得,激起了他对清朝封建统治的不满。那时正值鸦片战争前后,广州一带最早直接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以及在战后对人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州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等,都给洪秀全以极大的震动。他开始把个人的坎坷遭遇与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农民的苦难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憎恨,决心同封建仕途决裂,逐步走上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道路,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当时的广州是中国惟一对西方开放的城市,西方基督教首先在此传布。1836年,洪秀全第二次去广州应试时,一个传教的基督徒送他一本劝世良
10、言。受其影响,洪秀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创立拜上帝会,广招信徒。当时广西地瘠民贫,连年灾荒,饥民处处,拜上帝会在当地吸纳了大批信徒。到金田起义时,在广西共吸纳了信徒一万余人。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曾专程到广州学习基督教教义,但因其“信仰不纯”而未能受洗。其后他便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
11、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从拜上帝教的初创,到其教义的定型,与基督教都有一定关联,但二者之间有本质上的不同。拜上帝教没有自己明确而集中的经典,它的教义是通过诸多文献零散地体现出来。太平天国的宗教是中国化的基督教,是西学东来、中西合璧的神学思想。太平天国以教兴国,又以教亡国;拜上帝会从革命的理论武器沦为坑人的精神鸦片;洪秀全晚期鼓吹宗教迷信,实践与理论严重背离,天京政权腐败蜕变最终覆灭这种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奇观”。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2)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历时十四年,从1851年到
12、1864年,涉及18个省。 金田村起义(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建太平天国政权。 永安建制(1851年12月),封王、确立制度,从广西经湖南打到湖北。1853年1月占华中最大城市武汉,后沿长江东下,经过江西、安徽、江苏,势如破竹。 定都南京(天京)(1853年3月),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然后派出北伐军和西征军。 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1853-1856年),其中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逼近北京。军事上达到全盛。 天京事变(1856年),从盛到衰的转折点。1856年以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开辟了江浙根据地。 天京保卫战(1864年),壮烈的天京保卫战最后失败了,太平天国的余部
13、坚持斗争长达四年之久。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冬颁布了一个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其基本内容有:A、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这个改革方案以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要求按照平均主义原则重新分配土地,即土地归天父公有,将田地划分九等,由农民平均分耕,所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产品也平均分配,余物归公,以便“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无疑,这种土地改革方案,表达了千百年来生活在苦难之
14、中的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大胆否定。虽然这个方案不可能真正实行,但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这种平分土地的主张对许多农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动员广大农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以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太平天国还将土地按产量的多少,分为九等,然后好坏搭配分配各户,并提出了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方法B、建立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两;-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1“两”。天朝田亩制度描画出一幅农村乌托邦的图案,以二十五家组成一个农村公
15、社,设国库、礼拜堂各一所,由两司马管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国库是村中保管公有财产的机关,农民除留食粮外,其馀的生产物都缴交国库。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馀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农民即由国库供给,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其二十五家中,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长及伍卒为之,农隙治事。每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上帝。遇有婚娶、吉、喜等事,总是祭告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切旧时歪例尽除。在这个社会里,男女平等,妇女都得分田,凡分
16、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也没有买卖婚姻,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在这个社会里,自两司马至军帅都由人民推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在这个社会里,说选举,则每年一举,选贤与能,人民都有被选举权,贤才不致埋没;说黜陟,则诸官三年一升贬,均据贤迹、恶迹为标准,以示天朝的大公;说司法,则审慎周密。在这个社会里,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这一个农村乌托邦,以二十五家为单位,作为一个农业和手工业强固结合的农村公社组织。就在这一种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企图实现公有制,这正是显示了天朝田亩制度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画的农村乌托邦的不可能实现,也从这里看出了根源。但是
17、,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具有两重性质,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却又带有反动性。C、建立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公库、国库,太平天国以一切财物为上帝所赐,初时又规定惟上帝得称圣,故称公库为圣库。圣库制度肇始于起义之初。起义开始时,拜上帝会信徒多携老扶幼,举家参加。他们变卖了田产,各将所有奉献于公库,所有人的衣食都由公库开支。以后全军实行这种制度。作战中缴获的金银、绸帛、珍宝等,必须上交公库,个人不得私藏,违者处以重罚,直至斩首。将领士兵的生活需要由公库供给。其供给种类和标准,粮、油、盐大致不论老少,一律等量供应;食肉供给,天王以下每天份额各有等差,下级将士
18、不是每天供给。又有买菜钱、礼拜钱系作为买办供物祭告天父之用,兼作零用,数量各有等差。但各类供给定额并非固定,依物资来源多少而有不同。圣库制度在首都天京也推行于军队以外的民众。太平天国占领南京的初期,曾将城内居民分隔男女,按年龄、技能分别编入各馆各营,财货收归公有,衣食等由公库供给。圣库制度的基础是人无私财和大致的平均分配,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它保障了将士及其家属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贫穷的人民参加。但事实上,圣库制度并没有严格实行。随着军事胜利,克复城市乡镇日多,财货来源丰富,将士们各有自己的私财,人无私财的原则日益不能坚持,所以又规定私藏不得超过五两银。高级将领生活日奢,
19、任意取用于公库,供给配额渐失去实际意义。太平天国后期,名义上仍继续实行圣库制度,由圣库供给各王、各将领和士兵以各自份额的食物、钱、衣服,但由于他们大多都有私财,并不依赖于这些份额。圣库制度名存实亡,蜕变成一般的后勤供给制度。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这个制度是伴随着太平军金田起义而同时产生的,直到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圣库制度也随之泯灭。当太平军创兴之时,圣库制度对保障部队供结、吸引贫苦农民参加革命和保证军事纪律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定都天京后,洪杨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库的供给范围。而且一度要求以“人无私财”的原则施之于民间,这就走过了头、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
20、观规律,显然是错误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极作用便逐渐暴露出来。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千百年来渴望土地的要求和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系统化,纲领化,是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国制度和政策,也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纲领。它触及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占有制度。它是中国两千多年农民战争史上最为具体、详细的分配土地的法规,反映了农民最根本的经济要求,反映了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公开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提出来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
21、想社会。反封建地主所有制是它的主流和本质。它极大调动了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这种方案是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描绘的理想天国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传统生活方式,是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空想性质,实际上在实践中未推行过,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后提出一些资本主义改革方案,集中体现在资政新篇。第一、在政治方面,主张“禁碰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指定法律制度。第二、在经济方面,主
22、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之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第三、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已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第四、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第一、政治上强调“设法用人”。“设法”也即制定法律、制度,反对结党联盟,加强中央统一领导;提出了一些带有民主色彩的措施:(1)一人犯法一人当,不应涉及家属子女,家属只有在同案犯罪的情况下才可逮捕治罪;否则应善视抚慰。(2)罪行不同,应分别对待;服刑期满应予释放,以利改过自新。(3)死罪必须
23、公布罪行及行刑日期,以教育群众。较之封建刑律中株连九族等刑法,是一大进步。所谓“用人”,即要做到人尽其用,赏罚严明,延揽人才,广采意见,鼓励人人奋力上进。同时反对私门请谒及依恃父兄朋友权势,钻营仕途,发现此类情事,立即审实革职,二罪俱罚。洪仁(王)干还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办报纸,设立意见箱,在各省设立新闻官,搜集新闻,供天王参酌,以使中央在听取众人意见的基础上,能够“明决断”。他提出护国必须除奸保良。认为用人不当,足以坏法;设法不当,足以害人。只有二者兼顾,才能“权归于一”。第二、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制造火轮车、火船、汽船,以坚固轻捷为妙;发展制造、开采、
24、冶炼业,业主享有专利,国家予以保护,凡金、银、铜、铁、锡等矿物,探出者受赏,并允其招民开采;发展金融、邮政事业,国家设立邮亭,传递朝廷文书,民间可办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并准许私人创办银行。第三、文化教育上主张开办学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凡轮船、火车、钟表等等“正正堂堂之技”,必须学习;认为文化遗产并非一无可取, 但反对骄奢之习。第四、社会改革上严禁鸦片,取缔迷信,禁止溺婴和蓄奴,兴办医院、跛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育婴堂等社会福利事业。第五、外交上反对闭关态度,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国人不得触犯太平天国的国法,不得干涉天国内政。 评价: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第二 国家 出路 早期 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