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doc
《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一、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2.教育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教会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
2、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4.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5.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1995年3月18日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根本特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6.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
3、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7.终身教育: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8.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和专门化活动,具有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的特点,以教学为主,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9.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1.让学生
4、学会做人2.让学生学会学知3.让学生学会交往4.让学生学会冒险5.打造强盛的集体6.让学生学会健体7.播种希望10.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1.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1.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应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多种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体力12.近代学校教育特点: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内容5.教育阶级性依然存在13.现代学校教育特点:1.教育逐步普
5、及,教育对象范围不断扩大2.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3.教育科学化和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14.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选择、创新15.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程2.加速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进程3.发展人的主体性、个性化功能。16.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具有不同性质和任务的学校为主体而形成的体系,这个体系通过教育行政机构来制定学历与学位相关规范与标准,并且统筹、规划、监督、落实统一的教育政策,使得求学者能够在统一的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中,整体达到国家要求的一定水平,从而在各级学校之间升学和转换。17.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系统
6、,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18.学制改革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19.教师职业与教师素养: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
7、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的职业特点:1.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2.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3.工作绩效的模糊性4.职业待遇的福利性5.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教师素养:1.完善的情感智力和品质。2.全面完整的知识结构3.灵活实际的教学能力4.教育机智。20.教师职业的意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与文明的传播者,那么教师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既有传授知识又有塑造灵魂的双重性。我们要把教会学生做人和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又要不断发展完善自我.因此教师肩负着对未来社会人材培养的重要责任,教师的教育作用决定了社会未来、民族未来、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文明程度。21.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
8、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和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
9、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22.教师知识结构:1.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2.条件性知识(教育、心理学)3.实践性知识(教学经验)23.教师的教学能力:1.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2.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教学的研究能力等24.教育机智的内涵:是指教师灵活机敏、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善于因势利导、当机立断的智慧和胆识。25.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10、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2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27.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1. 学习,实现自我超越2. 实践,改善心智模式3.培训,建立共同愿景4.合作,整合团体智慧5.研究,学会系统思考。28.教师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类型有
11、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29.教师反思的意义:1.认识和改变自己2.培养良好思维模式3.提升解决问题能力4.掌握学习方法30.教师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实际讨论4.行动研究31.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教师成为研究者,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使教师工作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尊严”,显示出不可替代性。32.教学日志:教师记录自己每天都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实施的效果、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细节等情况,有意识地生动地表达教师自己的活动,是教师很好的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33.案例教学: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
12、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34.教育案例:是一个实际教育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事件、情节等,并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35.教师叙事: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呈现的研究成果。36.网络教研: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1.讲授型模式2.
13、协作学习模式37.教学课例:对一堂课进行课堂教学实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对这节课进行的阐述(分析与反思)。38.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和要素:理念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是教学研究的核心。要素1.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2.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3.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39.校本教研的过程:说课、看课、评课、反思40.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1.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2.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3.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4.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41.集体备课: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
14、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42.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会运动、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惹人爱4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权利1.受教育权2.安全健康权3.公正评价权4.申诉权5.监督权6.参与管理、活动权7.隐私权8.通讯自由权9.财产权10.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其他有关权利;义务1.刻苦学习2.遵纪守法,服从管理,接受教育3.维护集体利益4.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5.正确处理人际关系6.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和公益活动7.保证家长能看到学校让学生带回家的各种文件、报告和通知8.同不良现象做斗争,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9.根据有关规定向学校交纳有关费用10.宪法与法律规定的
15、公民的其他有关义务。44.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学校的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损害必须是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在学校富有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了在校学生的人身伤害事实;2.学校的行为违法,学校的违法行为包括作为的违法与不作为的违法;3.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是指侵害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前因后果的关系,即侵害行为是损害事实出现的原因,而损害事实也正是侵害行为产生的后果;4.学校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就是指学校实施侵害行为时,对该行为的后果所采取的不合法认识,包括故意和过失。45.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当教育
16、行政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侵犯了相对人的权益时,相对人可以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调节等方式获得法律上的补救。1.诉讼方式,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2.行政方式,包括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赔偿3.仲裁和调节等方式,主要通过教育组织内部或机构以及其他民间渠道来实施法律救济。46.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解放思想,树立新型教师观2.深入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化解逆反心理3.巧用策略,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47.定向研讨:48.教师学习审计:二、课程:广义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
17、、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2.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3.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3.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4.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5人文主义课程论: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强调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判
18、断儿童,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要求确定课程。6.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 7.存在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是奈勒,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决定,教材是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手段,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8.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多尔。9.课程目标的内涵和特征:指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10.课程计划:课程计划就是学习该课程的计划。主要是指出该课程各章节的重点、
19、难点及安排学习的时间,还有学习方法。1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12.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1. 以目标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泰勒: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2.以过程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这一模式特别强调过程的教育价值,主张教育过程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并关
20、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13.新课程设计的特征: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14.新课改的基本特征:1.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首先确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赋予新的内涵,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三是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
21、生良好的世界观、思想品德、性格意志、态度、价值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2.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体现为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性;3.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课程改革不再仅仅是重视设计与编制,而且改革的着力点还要放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相关反馈与评价中;4.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制定有关政策实现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1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的特点1.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学评2.强化师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3.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强化定性评价4.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与创造性的评价。16.新课改的发展趋势:1.命题总休思想由注重考查“怎么写”到“写得怎么样”2.以赏
22、析能力的考查为整体命题立意3.注重探究表达题的设置17.新课程实施的条件:1.认同接纳,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前提条件2.知、能素养,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内部条件3.支持保障,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外部条件。18.教学: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可能发生在各种不同的场所,它是一种试图对人们的学习和行为产生影响的有意识的人际指导活动。专门意义上的教学是指在学校这个正规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主体间基于预成课程框架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互动与交流的教学活动。19.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一般应由五个
23、基本因素构成:指导思想或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方法。)20.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1.教学过程的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22.教材:由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23.校本课程: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24.校本课程开发:其狭义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所开发出来的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其广义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
24、“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25.教学理论:是关于教学情景中教师行为(如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规定或解释。它关注的是一般的、规律性的知识,旨在指导教学的实践。 26.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1.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2.知识授受的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全国 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 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0962.html